第37章 内廷献策(下)

【看完别忘给老高投张票啊!】

........

贺若弼的嗓门很大,震得宫殿内嗡嗡作响,元庆看了他一眼,颇有兴趣,这是一个进入破功期之人。

杨坚却不满瞥了贺若弼一眼,刚才自己问策时不吭声,现在却对一个少年发威。

“贺爱卿,这个少年说得很对,保家卫国,匹夫有责,他一个少年尚知向朕献平突厥之策,贺爱卿,他可比你强!”

贺若弼胀得满脸通红,他听出圣上对自己不满,连忙呐呐道:“圣上,卑职同意太子之策。”

“等会儿你再说吧!”

杨坚冷冷地回他一句,又对元庆笑道:“朕很想听听,你的平突厥之策。”

元庆知道,要想让皇帝听自己说下去,首先就得有料,说别人想不到之事,昨晚他找过封德彝,知道朝廷这次只准备进攻东部突厥,他就想从这里突破。

“陛下,小民以为,这次隋军北伐东部突厥,西突厥必然出兵!”

他一语震惊大殿,让所有人都为之耸然,连一向沉稳的太子杨勇也忍不住问他,“你说西突厥会出兵,有何依据?”

元庆微微一笑,“请太子殿下听小民细说?”

杨勇一怔,“你见过我吗?”

元庆摇摇头,“小民从未见过太子殿下,但殿下坐在左首第一位,我大隋以左为尊,试想,朝堂之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除东宫还能有何人?”

杨坚轻轻捋须笑了,这个少年很聪明,刻意说朝堂之中,这样就把皇后排除在外,“你说得不错,元庆,朕也很想听听你的理由,西突厥为何会出兵?”

这下,所有人都明白了,圣上认识这个少年。

元庆躬身施一礼,“请恕小民斗胆献策!”

元庆大步走到廷中地图前,拾起木杆指向都蓝可汗的牙帐驻地,朗声道:“都蓝可汗之所以想进攻我大隋,就是因为两年前突利可汗娶安义公主一事,他身为大可汗,深以为耻辱,是以怀恨在心,这两年屡屡南侵,皆惨遭失败,原因就是突利可汗暗中相助隋朝,若只一次,或许都蓝可汗不知,但两年来失败多次,都蓝可汗焉能不知是突利在暗中作祟?”

他又将木杆直到突利可汗驻地,继续道:“突利可汗南迁至于都斤山旧镇,成为隋朝屏障,很明显已成为突厥人心腹之患,小民听闻这次是都蓝大造攻城之器,准备大举南侵,试想,突利这个内患不除,他安敢南侵,所以小民斗胆下结论,都蓝若想南侵,必然要先灭突利,铲除后患,但仅凭都蓝一部之力,想全歼突利并不容易,那我们再看一看突利部落的位置。”

元庆将木杆指到于都斤山,也就是今天的蒙古杭爱山,又对众人道:“突利部落所处位置在五原城之北,于都斤山以南,正好是东西突厥交界之处,突利不仅是都蓝的心腹之患,同样也是西突厥达头的心腹之患,所以小民敢断言,都蓝可汗一定会联合达头可汗,一起出兵铲除突利这个双方共同的心腹大患,既然如此,我隋军北征,遭遇的不仅是都蓝,应该还有西突厥达头。”

元庆的分析有理有据,清晰透彻,让人信服,杨坚忍不住对杨素轻轻叹息一声,“公有此孙,是杨府之幸也!”

众人这才明白,原来这个见识不凡的少年竟然是杨素的孙子,贺若弼顿时傻眼,他知道知道自己刚才得罪杨素了。

杨素连忙起身,惶恐解释道:“回禀陛下,元庆虽是老臣之孙,但老臣也是第一次听闻他说突厥,老臣绝不敢让他此时擅闯两仪殿。”

“这个朕知道,朕没有怪你,是朕赐他玉佩,并准他随时进宫,他毕竟才十岁,还不懂宫中规矩。”

杨坚这句话让殿中大臣一片悚然,众人面面相觑,简直不可思议,这个少年居然才十岁?

连宇文述也忍不住嫉妒心大发,他起身道:“陛下,少年之言虽有道理,但毕竟只是推测,没有真凭实据,我们切不可以一孩童之言来决定军国之策,否则会贻笑天下。”

他话音刚落,只听外面有侍卫大喊:“陛下,突厥八百里加急!”

一名侍卫拿着紧急军报跑上殿,跪下将军报高高举起,“陛下,长孙将军八百里加急!”

内侍将长孙晟的军报转呈给杨坚,大殿内一片寂静,杨坚看完军报,长长叹息一声,“都蓝和达头联合进攻突利,突利已全军覆没,仅剩五骑逃出。”

大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向元庆望去,目光中充满了震惊,大家都有同样一个想法,这少年是不是事先已经知道,但又不可能,那只能说明,他的推测完全正确。

连元庆本人也忍不住苦笑,他并不知道这段历史,他昨晚研究地图很久,才得出这个结论,没想到真被他猜对了。

他向杨坚躬身施一礼,“陛下,不幸被小民言中!”

杨坚点了点头,对众臣道:“既然突利已失败,那一路军之策就无法再取,朕决定还是三路出兵,汉王只为名义上统帅,不参与具体指挥,高相国听旨!”

高颎起身施礼,“臣在!”

“朕命你中路军主将,率五万大军走马邑道出塞,吸引都蓝大军。”

他目光又看到宇文述,宇文述大喜,刚要起身听旨,杨坚的目光却又从他身上移开,转到旁边上柱国燕荣身上,“燕爱卿听旨!”

燕荣连忙起身,“微臣在!”

“朕命你为东路军主将,率五万军走幽州道,配合高相国大军,务必全歼突厥都蓝部。”

“微臣遵旨!”

这时,杨坚最后看了一眼杨素,“杨相国听旨!”

杨素慌忙起身,“老臣在!”

“杨相国,你的任务最重,朕命你为西路军主将,率十万大军走灵武道,迎战西突厥达头部,如你能歼灭达头部,这次突厥之战朕算你首功。”

“老臣不会让陛下失望!”

杨坚一一部署完毕,他又看了看站在大殿中有点不知所措的元庆,微微笑道:“今天是你让朕下了决心,还有前天你舍身救朕,两功合为一功,你说想要什么赏赐?”

杨素大急,连忙向元庆使眼色,让他什么都不能要,元庆却深施一礼,恳求道:“恳请陛下准我从军北征,愿为大隋一小兵!”

杨素愣住了,他有点哭笑不得,他这才明白,这小子是因为昨天自己不准他从军,他便打圣上的主意,胆子真不小啊!

杨坚看了杨素一眼,意思是问他意见如何?杨素苦笑一声,“陛下,臣昨天不准他从军,他便擅闯禁中,如果今天臣再拒绝他,真不知他还要给臣闯什么祸,臣没意见。”

“好!”杨坚慷慨应允,对元庆道:“正如你所言,保家卫国,匹夫有责,朕特准你从军,封你为正九品仁勇校尉,赐你金麟剑,随西路军走灵武道北征突厥。”

元庆大喜,他终于如愿以偿,他跪下重重磕头,“小民,不!微臣愿为陛下效死命。”

这时,宇文述嫉妒得怒火中烧,他自诩排十大将军之三,而三路大军居然都没有他的份,就连杨素十岁之孙也能随军北征,难道他就只是看客?

就算他不能出征,他也要为自己的儿子争取一个机会,宇文述趁机高声道:“陛下,请准吾儿化及也从军北征,为陛下效命!”

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现为宫廷侍卫,名声不太好,被京城人称为轻薄公子,杨坚也有所耳闻,既然宇文述要让儿子北征磨练,那是好事,最好磨掉他的轻浮心志,杨坚便也答应了,“朕准奏!”

..........

第46章 棋输一着第4章 天下大变第39章 父子摊牌第16章 伴君如虎第19章 一封信件第25章 狭路相逢第5章 元家造反第5章 刀法秘笈(上)第9章 底线突破第42章 捉虎不易第24章 临战增帅第73章 银钱危机第33章 第一回合第52章 最后一名隋军第7章 大利望族第23章 杨家祸根第25章 初有收获第36章 铁血柔情(下)第21章 北原谋生第72章 请功负罪第16章 解囊救窘第7章 战略对抗第39章 齐府隐忧第29章 联合施压第8章 吊孝风波第6章 夜袭柔远第37章 疑兵之计第9章 仁寿宫变(一)第10章 师傅是谁?第33章 御房进谏第44章 江陵萧氏第38章 亲情如水第15章 校场竞箭第54章 彭城兵变第48章 集中民力第27章 奇货可居第34章 知己知彼第19章 夜攻河内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54章 兵临城下第35章 越境事件第21章 危机重重第11章 兴风作浪第92章 李靖初战第94章 紫河鬼谷第17章 京城游侠第5章 略助风势第37章 疑兵之计第30章 倒齐暗流第53章 唇枪舌剑第8章 欲速不达第6章 瓦岗分家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67章 慷人之慨第2章 谁是凶手第22章 娶得佳妻第28章 二次谈判第11章 河北枭雄第47章 灾情初现第20章 君心似虎第15章 貌合神离第24章 闻喜裴氏第45章 布局西域第40章 先礼后兵第30章 蛇打三寸第25章 意外收获第7章 大利望族第49章 干戈玉帛第6章 西秦霸王第8章 赎回尸体第28章 俏语解忧第35章 软硬兼施第20章 边疆奏折第4章 以小欺老第3章 恩怨分明(上)第37章 凌晨偷袭第32章 被迫西撤第18章 紧急情报第6章 养虎生患第16章 解囊救窘第56章 迟到梁使第17章 李渊失言第54章 兵临城下第12章 先锋玄霸第30章 蕲县奇案第7章 不徇私情第139章 战利之品第77章 杨氏希望第26章 杨素归来第16章 月夜双杀第58章 北市偶遇第47章 江都惊魂(上)第39章 泄露天机第26章 柴绍心机第30章 三个条件第77章 截杀突使第11章 花开花落第6章 小事化大第2章 敌踪初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