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目光深远

杨元庆在九原县的官宅位于县城东部,占地约十亩,这一带风景秀丽,绿树成荫,郡衙、县衙、总管府都在这一带,官员们的府邸也大多在这附近,四周环境幽静,治安极好。

江佩华的马车停在了府门前,早已等候在大门前的裴敏秋和张出尘以及阿思朵等人都奔了上来,江佩华从马车下来,众人和她一一拥抱,尽管江佩华非常矜持,但此时在异乡和她们重逢,她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杨元庆骑马在不远处望着她们,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温馨,他感觉出尘的建议是正确的,应该把她俩接到自己家中,而不应让她们独自生活在南方。

高颎也微微叹了口气,看了一眼杨元庆,仿佛是自言自语道:“难得啊!竟然肯放弃公主的身份,甘为平民。”

这时,裴敏秋上前给高颎行一礼,又问杨元庆,“夫君,你不带阁老一起回府休息吗?”

杨元庆笑了笑,“阁老要先去一趟总管军衙,我们晚一点回来。”

“好吧!我先带公主回府休息。”

杨元庆点点头,他又深深看了江佩华一眼,她那优雅的气质使他再一次想起了杨丽华,杨元庆轻轻一叹,催马向总管衙门而去。

.......

总管府议事堂内,高官们纷纷来向高颎见礼,尽管高颎从官场隐退多年,但他在大隋王朝崇高的威望,依然使他倍受尊重。

待众人都退下去,杨元庆这才笑道:“高阁老来得正好,我正在考虑谁来做这次秋试主考官,阁老来正好挂这个名。”

高颎捋须微微笑道:“挂个名没有问题,只是你不担心被圣上知道我在你这里吗?”

“知道了又能怎么样,他的态度我早已不放在心上了,关键是阁老自己愿不愿意?”

“我有什么是不愿意的,又不是让我上瓦岗落草。”

高颎开个玩笑,又道:“说起瓦岗。我刚才在酒肆遇到一个士子,他告诉我,李密居然上瓦岗落草了,这倒出乎我的意料,我以为他不是跟玄感,就会来跟你,居然落草为寇!”

高颎显然对李密加入乱匪有些耿耿于怀,一个堂堂的八柱国的子孙。竟然落草为寇。估计他也是走投无路了,高颎叹息一声。

杨元庆却不以为然,李密加入瓦岗是出于野心。扶杨玄感不起,他便想自己逐鹿天下,他怎么可能来投靠自己?

“阁老以为现在天下大势如何?”杨元庆不想过多谈李密。毕竟李密离自己太远,他更想听听高颎对局势的看法。

高颎没有回答他的问题,注视着杨元庆,“元庆,你告诉我实话,你打算造反吗?”

杨元庆摇了摇头,“我从未考虑过造反,可如果隋朝灭亡,群雄逐鹿天下。我也愿为其中之一。”

“可如果隋朝不灭亡呢?”高颎又继续问道。

“那我就做一个割据的藩镇,自立而不反隋。”杨元庆的回答也毫不含糊。

高颎微微一叹,“其实大隋还是有希望,只要杨广退位,让少帝登基,推行仁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那么大隋这锅沸油就会慢慢平息下来,再用十年的时间励精图治,就能渐渐恢复到开皇年间的国力。”

杨元庆发现高颎或许是离开官场太久,或许是他对杨广偏见太深。他看问题已经没有自己想象中的老辣深刻,反而像孩子一样单纯。居然指望少帝,隋朝之灭,开皇六年便已注定,若不是杨广的权威和帝王声望支撑着,大隋王朝早就灭亡了,少帝登基只会死得更快。

这一刻,杨元庆感觉到索然无趣,高颎令他有点失望,太过于理想主义,这让杨元庆想到了一句话,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高颎真的老了。

心中遗憾,杨元庆脸上的笑容也变得有点苦涩,他尽量保持着礼貌,不让高颎看出他的失望。

高颎老眼昏花,没有看出杨元庆眼中露出的失望,他依旧兴致勃勃道:“元庆,你举行科举是正途,但你还应该尊儒,先帝就是不肯尊儒,渐渐失去了读书人的心,你如果尊儒,再广为宣传,你就能赢得读书人的心。”

杨元庆点了点头,这个建议很好,他能接受,沉思片刻,杨元庆又问:“阁老,我还有一事想请教,我举行科举,这会不会和山东士族所推崇的九品中正制所抵触,从而失去山东士族的支持?”

高颎捋须笑道:“这就是你不了解科举制度的根本目的,其实科举制度还是我向先帝建议,在于打破门阀家族对地方政权的控制,把地方官吏的任免权收归朝廷,推行科举制度,让天下读书人成为天子门生,由吏部直接考试任免,门阀家族便失去了推荐资格。

但你想过没有,教育的优势依然集中在门阀,大量人才依旧出自门阀士族,寒门子弟除非特别优秀者,才有一线机会,这样的人只能是凤毛麟角,其实就算实行科举,依然是门阀士族的天下,那士族们为何反感科举制度?”

高颎的话让杨元庆深思,停一下,高颎又道:“山东士族之所以反感隋朝,根子还是在于关陇贵族对山东士族的排斥,天下五姓七望,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又有几个在大隋中任高官?倒是闻喜裴氏、渤海高氏、弘农杨氏、京兆韦氏这些次姓世家得以重用,还有一些南方士族,杨广虽然一直在打击关陇贵族,但他在平杨谅时对山东士族打击太狠,所以山东士族都不领他的情。”

说到这里,高颎又语重心长劝杨元庆道:“你虽然得到山东士族支持,但你不能完全依靠山东士族,你必须在重用山东士族的同时,培养出另一个权力集团,使他们能够和山东士族抗衡,这样你才不会重走北周只用关陇贵族的老路。”

高颎之劝让杨元庆幡然醒悟,他也为刚才对高颎的轻视而深感羞愧,高颎虽然执迷于隋朝复兴,对天下大势看不透,但他对治理江山却有着丰富的经验,他能给自己提出高明的建议。

他们又闲谈了几句,这时,一名亲兵在门口道:“总管,魏征求见,说有重要之事。”

“请他进来!”

片刻,魏征兴冲冲地走进了议事堂,向杨元庆深施一礼,“参见总管!”

杨元庆笑着给他介绍高颎,“魏主簿,这位是我大隋的名相高阁老。”

魏征肃然起敬,慌忙给高颎施礼,“晚辈魏征参见高相国!”

能广受尊重,高颎自然也很高兴,他捋须笑道:“不用客气,你们谈正事,我在旁边休息一会儿。”

杨元庆又问魏征,“可是铸钱之事有了眉目?”

魏征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正是如此。”

他怀中取出一只小铁盒,打开来,从里面摸出三枚钱放在桌上,“总管请看!”

这才半个月刚过,魏征便造出五株钱吗?杨元庆将信将疑拾起三枚新钱,仔细看了片刻,这三枚五株钱铸造精美,和开皇年间流通的铜钱一模一样,钱文‘五铢’两字瘦长工整,笔划略显粗壮,但仍不失精良秀美的风格气息。

他立刻吩咐亲兵,“将长史和司马他们都请来!”

旁边高颎有些奇怪,“元庆,你们是要铸钱吗?”

杨元庆笑着解释道:“现在市场上钱币混乱,私钱、烂钱横行,连布钱都出现了,对丰州的影响很大,士兵们也颇有怨言,正好我们发现了铜矿,便决定自己铸钱,把私钱、烂钱都赶出丰州。”

高颎点点头,便不再多说,这时,杜如晦、李靖等人都纷纷走进来,杨元庆对众人笑道:“大家看看我们魏钱丞铸造的新钱。”

众人皆盼新钱久矣,听说新钱铸出,都纷纷围了上来,各自仔细看了片刻,李靖笑道:“谁有开皇五株钱,我们可比较一下。”

一句话提醒了众人,众人纷纷摸自己身上,都分文皆无,旁边高颎笑道:“我有一枚!”

他从衣袋慢慢取下一枚用金线穿着的铜钱,放在桌上笑眯眯道:“真是巧了,我这枚钱便是大隋的第一枚五株钱,先帝赐给我留着纪念。”

众人都笑了起来,杨元庆将两个第一枚五铢钱并放在一起,除了新旧不同外,两枚钱几乎一模一样,分不出它们的区别,足见魏征做事的细致。

杨元庆点点头,又问魏征,“一年可以铸造多少?”

魏征想了想道:“依我们现在的人手,一年可以铸造三十余万吊,平均一个三万吊左右。”

杨元庆眉头一皱,“还是不够,我再加十倍人手,一年至少要造钱三百万吊。”

杨元庆回头对张庭道:“铸钱之事便由你全权负责,魏使君我另有重用。”

“卑职遵命!”

旁边高颎有些愣住了,杨元庆要铸造这么多钱,仅仅只是为了丰州之用吗?

..........

第20章 声先夺势第73章 计赚敌降第73章 隋唐大战(三)第117章 关内急变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55章 江陵变天第131章 郑家寻路第39章 父子摊牌第13章 万春茶庄第19章 严厉警告第11章 霹雳出击第17章 仁寿宫变(九)第46章 王庭之变第33章 御房进谏第6章 借兵突厥第19章 壮士秦琼第45章 布局西域第51章 范阳卢氏第53章 臣的要求第22章 独孤暗线第21章 危机重重第32章 谁有骨气第55章 江陵变天第138章 井陉歼敌第5章 两个使者第1章 中元前夕第45章 唐相之危第14章 战争索赔第10章 师傅是谁?第19章 诱敌之计第2章 冤家路窄第1章 初使西域第4章 水势渐深(下)第31章 意外挟迫第1章 初入杨府第33章 金精赌彩第28章 交换战俘第23章 唐廷决策第9章 我想学武第89章 胡马烟尘第2章 计取飞狐第1章 异床同梦第6章 夜袭柔远第92章 李靖初战第20章 以诈对诈第25章 不速之客第1章 齐郡大战第23章 血战大利(上)第31章 被迫受命第9章 底线突破第34章 断然拒绝第1章 初使西域第124章 窦氏之忧第5章 可汗金箭第15章 史蜀之毒第22章 庶叔积善第1章 漳南小村第40章 兄弟暗斗第18章 情报之思第51章 范阳卢氏第30章 倒齐暗流第27章 京城家信第15章 有失有得第24章 李渊之忧第75章 隋唐大战(五)第25章 一剑穿心第42章 踏平瓦岗第4章 威逼利诱第98章 两线危机第3章 盂兰灯会第12章 平乱夺权第15章 杨府争权(上)第29章 请君入套第10章 神秘马贼第75章 谋主之策第7章 士信发威第6章 阴山可汗第14章 意外之箭第19章 夜攻河内第1章 意外相逢第21章 建德逼反第154章 夫人郑氏第15章 吞并灵武第20章 月夜之战第21章 生俘雄信第22章 庶叔积善第11章 秘密协议第6章 秘密武器第29章 联合施压第43章 战船立威第38章 东路使者第23章 辽城之殇第34章 卿卿我我第81章 隋唐大战(十一)第3章 黑脸魏刀第49章 赵郡小村第25章 血战大利(下)第20章 世充密使第22章 心理毒箭第45章 血战平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