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兵临城下

李渊入长安已经三天了,三天来他忙得脚不沾地,好在他手下能人众多,他把大部分事情都交给手下,他自己则做最关键的事情,寻找隋朝宗室。

李渊本来是打着辅佐代王的口号入关中,不料杨玄敬这个无能之辈竟然把代王丢了,这让李渊心中懊悔万分,早知道他就派得力之人跟着杨玄敬进城。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寻找代王的替代品,但隋朝几乎所有的直系宗室都被杨广带去江都了,而元家造反后,留在关中的一些旁系皇室也全部迁往洛阳,寻找了两天,才终于找到一个远房宗亲,杨坚一个族叔的庶孙,叫做杨启,因为是丫鬟所生,所以在宗室中没有一点地位,只有一点房产,靠收租度日。

李渊也知道这个人拿不出手,但他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将这个杨启的三岁孙子杨不疑立为新君。

确立新君后还有很多事,比如登基大典、朝廷礼制、他的身份、法度、税赋、兵制等等,简直让李渊忙得焦头烂额。

此时李渊正和裴寂、刘文静、窦威以及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等人商量自己爵位封号,众人的意见分成了两派,刘文静和李建成建议保持现状,李渊已经升为丞相,不能再进封王爵。

但裴寂、窦威和李世民却不这样认为,裴寂对众人道:“唐公并没有登基自立,而是依然尊隋宗室为帝,尊今上为太上皇,这说明唐公依然是隋臣,只不过进封为唐王,唐王也是隋臣,这并没有失大义,我想天下人也无可指责,唐公剿灭杨玄感之乱,平定关中,以此大功封为唐王绰绰有余。再说,先帝也从未颁旨不准异姓封王,既然没有不准,那就是可以封,而且并非自封,而是新皇所封,有何不可?”

李世民也道:“孩儿也赞成父亲进封唐王,并不是图这个虚名。而是众望所归。父亲帐下有三晋子弟,也有关陇豪杰,还有更多名臣雅士。他们纷纷来投靠父亲,是希望跟随父亲建功立业,而不是想拥戴一个乳臭未干的三岁皇帝。如果父亲自己都不能建功立业,又怎么能带给手下将士希望,父亲,大家是为您效劳,只有您进封唐王,大家才有上升的余地,追古可思今,昔日曹操进封魏王,他可推辞否?”

其实李渊自己便想做唐王。裴寂是从法理上告诉他封唐王可行,而次子李世民却是从利益角度告诉他,封唐王是众望所归,李渊毅然下定了决心,自己连做唐王的魄力都没有,还想坐天下吗?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从外面疾奔而进。“丞相,大事不好,杨元庆率五千骑兵已经杀到长安城下了!”

这句话令满堂震惊,李渊吓得面如土色,瘫坐在榻上。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李世民反应极快。立刻追问:“可是只有五千骑兵?”

“报告说只有五千骑兵。”

李建成也急忙劝父亲,“父亲,丰州刚经历大战,还没有实力和我们对决,这应该只是杨元庆虚张声势。”

李世民也道:“杨元庆只率五千骑兵到来,这是典型的偷袭,孩儿可以去对付他。”

李渊渐渐冷静下来,只要杨元庆没有进城就无妨,他对李世民摆摆手,“情况不明,先不要乱来,跟我去城头看一看。”

李渊起身带着众人向明德门而去。

明德门外,杨元庆率领五千骑兵列成飞雁阵,这是一种进攻的阵型,三支军队呈品字形结构,中间为雁身,两侧为翼,而对面两里外,李孝恭率领三万军队正和杨元庆对峙。

城头上站满了数万士兵,手执弓箭严阵以待,许多官员也偷偷上城查看情况。

这时,士兵纷纷向两边闪开,李渊带着数十名重臣赶到了城头,柴绍连忙上前介绍情况,李渊打断他的话问:“他是为何而来?”

“回禀丞相,他说是为父亲报仇而来,让我们交出凶手,否则.....”

“否则怎样?”

“卑职不敢说。”

“说!”

柴绍无奈,只得硬着头皮道:“他说若不交出凶手,他将杀进长安,取丞相的人头祭父。”

“大胆!”身后的侍卫纷纷怒喝起来。

李渊一摆手,止住侍卫们的叫骂,眉头皱成一团,他当然知道杨元庆不会这么冲动幼稚,他和杨玄感之间也没有深情,这不过是他的借口,他是另有目的,或许是给自己一个下马威。

这时,李玄霸冲上来,怒道:“杨玄感是我所杀,他要凶手,我就去会他,再取他的人头。”

李玄霸转身要冲下城,却被李渊一声怒喝:“给我站住!”

他上走前便给李玄霸一记耳光,指着他骂道:“再敢鲁莽,你就不要叫我父亲。”

李玄霸被打得低下头,不敢吭声,李世民上前道:“父亲,杨元庆只率五千骑兵杀到关中耀武扬威,如果不能及时制止,恐怕对军心不利,最好的办法是把他击败,孩儿愿率五万军从启夏门出城,从后面攻击,与孝恭前后夹击,杨元庆一定大败。”

“不可!”

李建成连忙制止道:“明德门外有大量居民,若在长安城下大战,必然会伤及无辜,这个方案不妥。”

刘文静也劝道:“建成说得有道理,杨元庆是骑兵,他又善于带兵,就算两军夹击也未必拦得住他,不仅更加让军队丧气,反而会死伤大量平民,影响唐公声望,不如先和杨元庆谈一谈。”

这一次李渊听从了长子和刘文静的劝告,他点点头,便向墙头走去,李世民心中不悦,极为不满地瞥了刘文静一眼。

“杨总管请上前一叙!”李渊在城头大喊道。

杨元庆吩咐苏烈稳住阵脚,他催马上前对李渊朗声道:“李渊,我们之间还有什么可说吗?”

李渊干笑道:“杨总管,我也不想杀你父亲,奈何战场之上刀枪不长眼,双方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他既然已经阵亡,我可以把他的尸首交还给你,以尽你人子之孝,如何?”

杨元庆摇了摇头,又高声道:“杀父之仇只是私怨,我杨元庆是隋臣,岂是为私怨而来,李渊,你勾结突厥,侵我大隋疆土,辱我大隋姊妹,你就是国贼,我今天是为圣上讨国贼而来!”

杨元庆声音极高,城头人都听得清清楚楚,李渊的脸胀得通红,大吼:“杨元庆,你血口喷人!”

杨元庆冷笑一声,回头一招手,“带上来!”

几名士兵带上一名少年,正是李渊第五子李智云,这是乌图在突厥牙帐抓获,连同李渊的信一起派人送给了杨元庆。

李智云见到了李渊,顿时大哭起来,“爹爹救我!”

城头上一片哗然,谁也没有想到李智云竟然在杨元庆手上,李渊脸色大变,他最害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他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

“杨元庆,我儿子在太原,你怎么把掳来?”

杨元庆不理睬李渊,一指李智云,又将一封信高高举起,大声道:“李渊,你用儿子为人质,勾结突厥进攻丰州,还有你的乞降信,证据确凿!”

他又对士兵们大喊:“各位将士,你们为什么用白旗?为什么军中有突厥人?就是因为李渊投降了突厥,那是突厥之旗,这等勾结异族屠杀大隋子民的国贼,人人得而诛之,杀了李渊国贼,封国公万户侯。”

“胡说八道!”

李渊气得暴跳如雷,指着杨元庆大喊:“给我放箭!射死这个浑蛋!”

李渊话音刚落,一支冷箭抢先射出,一箭正射在李智云的胸膛上,李智云惨叫一声,“爹爹!”仰面倒下,李渊蓦地回头,怒视李世民。

李世民慢慢收起弩,阴沉着脸一言不发,这个时候了,还能有妇人之仁吗?

城头乱箭齐发,隋军骑兵纷纷后退,杨元庆看了一眼城头上的李世民,射杀亲弟,果然是心狠手毒,不过射杀了李智云也没有用,信还在自己手上,把信送给杨广,让杨广去宣布李渊国贼。

杨元庆摘下弓箭,抽出一支铁箭,张弓搭箭瞄准了李渊,城头侍卫吓得一片惊呼,纷纷用盾护卫住李渊,杨元庆弓箭向上一抬,一支铁箭脱弦而出,钉在城头旗杆之上,绳索被射断,李渊的帅旗在一片惊呼声中,从城头飘落。

“走!”

杨元庆一摆手,五千骑兵离开了长安城,向北方疾奔而去,李孝恭没有接到李渊命令,不敢轻举妄动,三万人眼睁睁望着丰州骑兵远走,无数人的眼睛又向飘落的帅旗望去,杨元庆这一箭在所有人心中都留下了阴影。

李渊望着杨元庆走远,心中愤懑难当,他大吼一声,一拳向城砖砸去,手上顿时鲜血淋漓,吓得众人纷纷相劝。

李渊恨得心滴血,对众人咬牙切齿道:“今日之辱,何人能替我雪耻?”

刘文静叹息一声,上前施礼道:“唐公,杨元庆必然不会远去,卑职愿意请命,去和他谈一谈。”

李渊已渐渐恢复冷静,无可奈何点了点头,“好吧!让这个魔头早点离开关中。”

第1章 戍堡闻警第30章 太子杀招第9章 兵临洛阳第31章 夜授密旨第6章 裴府家宴第56章 士信之择第28章 洛阳来使第18章 玄感野望第27章 京城家信第7章 金刚引狼第36章 走出迷惘第123章 独木难支第40章 轩然大波第75章 隋唐大战(五)第15章 打进楔子第24章 会宁战起第22章 收获不菲第42章 长安科举第22章 庶叔积善第86章 隋唐大战(十六)第34章 泊舟九江第6章 玄感起事第28章 迁都试探第68章 突袭漳南第8章 假途灭虢第6章 瓦岗分家第154章 夫人郑氏第44章 当局者迷第81章 隋唐大战(十一)第7章 不徇私情第1章 江南隐忧第35章 计划有变第113章 长安城破第14章 意外之箭第38章 微服私访第85章 最大让步第9章 仁寿宫变(一)第40章 痛苦抉择第4章 水势渐深(下)第74章 意外发生第53章 穷途末路第12章 引君入瓮第11章 霹雳出击第6章 秘密武器第19章 家族利益第14章 府门遭遇第8章 吊孝风波第37章 一招险计第22章 井陉遇警第27章 晋阳疑云第36章 形势严峻第62章 交换条件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56章 士信之择第27章 金口已开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22章 一生一死第29章 南下清河第26章 少郎何人第43章 血战平壤(上)第20章 声先夺势第25章 燕城大战第25章 一剑穿心第25章 不速之客第27章 线娘夜奔第33章 攻城前夕第2章 一言九鼎第40章 轩然大波第15章 有失有得第11章 花开花落第36章 楚王亲书第31章 渊突之盟第26章 大鱼落网第14章 仁寿宫变(六)第45章 血战平壤(下)第6章 小事化大第18章 情报之思第5章 敏秋心事第16章 军心不稳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13章 事态蔓延第9章 挖掘线索第31章 野心渐露第6章 玄感起事第64章 予民厚礼第25章 关键人物第40章 釜底抽薪第27章 拜访沈家第9章 舌灿莲花第26章 裴氏父子第26章 另有深意第58章 宫乱之根第1章 戍堡闻警第48章 欲迎还拒第11章 宇文新计第28章 意外消息第45章 布局西域第35章 狡雄世充第56章 渔翁李密第8章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