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紧急情报

李靖告辞退下,大帐只剩下杨元庆一人,他背着手走到帐门,久久沉思不语,李渊向荆襄进军,他不可能无动于衷,只是他不想在李靖面前表现出他的忧虑。

他考虑的并不是萧铣还能保存多少实力,而李渊的战略意图的转变,从弘农郡转向荆襄,这明显是打算放弃逐鹿中原,而向南方发展。

应该说李渊很有战略眼光,中原经过多年匪乱和战争,已经人口凋敝,赤野千里,社会遭受重创,要想恢复生机,没有十年的时间很难办到。

相反,南方却得益于杨广的特别保护,没有受到太多战乱影响,而且萧铣、林士弘、沈法兴、李子通等人的实力都较弱,稍微强大一点,便是江淮杜伏威,但也很难是唐军的对手。

而关陇历来就是隋军的主要兵源地,本身府兵强大,加上高丽之战和扬州之乱,大量士兵逃回关陇,使唐军拥有极为优良的兵源。

更重要关陇贵族拥有大量钱粮积蓄,天下财富十分,五分在关陇,正是有他们的全力支持,唐军才钱粮充足,将士效命。

人、财、物加上民心所向,这才是历史上唐军能够迅速击败各路势力的根本原因,而绝非是李世民个人的英雄才能

现在因为有了自己的存在,压制住了唐军的发展,他们无法进军中原,只能转而向南方发展,虽然不能和历史上唐朝相比,但实力依然不容小视,自己要想统一天下,最大的敌人还是唐朝。

如果李渊真得到南方,必将使唐朝实力得到极大提升,对自己将十分不利,这让杨元庆感到忧心忡忡。

杨元庆又想到了自己,其实他心里很清楚,虽然他几次击败唐朝。那是因为有丰州打下的底子。

如果加上丰州的关北六郡的兵力,他的总兵力也不到二十万,另外幽州降军还在太原整编,没有正式成军。

兵不在多而在精。这一直是他奉行的原则,尽管如此,他还是拥有了近二十万大军,如果不是因为丰州这几年积累下大量的粮食,仅仅靠河东和丰州两地,根本承受不起这么大的军队负担。

除非是他也走上刘武周、魏刀儿的道路,竭泽而渔。那他就休想战胜唐朝,最后只能走向覆灭的道路。

二十万大军中,他真正的精锐之军只有八万左右,其余都是刘武周和宋金刚的降军,以及部分新募之军,整编不过半年,要想让他们也成为丰州精锐,尚须训练和实战磨练。

他虽然有八万精锐之兵。但这只是一时之强,他的实力其实并不雄厚,更重要河北是易攻而难治之地。需要消耗他大量的精力。

这次对付窦建德三十万军队,隋军动用了十四万大军,其实如果仅仅从战争而言,他的八万精锐就足以击败窦建德的三十万大军。

但八万精兵却无法控制河北,窦建德的军队本身就是由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势力积聚而成,一旦窦建德兵败,河北各地或许就会出现无数个小割据势力,那就会彻底毁了本已是千疮百孔的河北社会。

历史上安史之乱就是这样的后果,朝廷无力控制河北,导致安禄山和史思明死后。他的部将纷纷自立,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河北是六镇边军后裔的聚集之地,民风彪悍,难以管束,加上民间藏有不少北齐遗臣,心不服隋朝。远不像河东那样易于治理,这个隐患杨元庆不得不考虑。

尽管河北治理艰难,他还是要打河北,不取燕赵之地,仅凭三晋,何以争天下?当年曹操也是先取河北,以绝后背之患。

“禀报总管,斥候有紧急情报!”

禀报声打断了杨元庆的思路,他的思绪又回到了眼前,点点道:“命他进来禀报!”

片刻,一名斥候快步走进大帐,单膝跪下禀报:“启禀总管,卑职是斥候二团旅帅张鞠,负责漳南县一带的情报收集,现发现一个紧急情报。”

“什么情报?”

“卑职率弟兄们在漳南县发现一支船队开出,大约有一百多条船,满载物资,船上有军队护送,上面有油布遮盖,具体不知是什么东西,但卑职在船只经过的河面上发现了异常。”

斥候向身后看了一眼,一名亲兵上前将一只陶罐放在桌上,斥候禀报道:“这是卑职从船后河中收集的一点河水,上面漂浮着一层黑色油脂,好像是火油。”

“火油?”

杨元庆一怔,他向罐中看了一眼,似乎表面飘着一层油亮亮的东西,他伸出手指在罐中捞了一下,手指上沾了一层黑色油腻之物,他凑到眼前细看,又闻了闻,果然是火油。

这让杨元庆倒吸一口气冷气,窦建德从哪里搞到的火油?难道是唐朝支援他们?他只知道唐朝曾经支援过罗艺,被自己拦截住了。

但不管是不是唐朝的支援,至少窦建德已经拥有了火油,他立刻追问:“现在船队到哪里了?”

“卑职用三匹战马疾奔,一天一夜赶到大营,但船速并不快,卑职估计船队应该还不到东光县。”

从漳南县到乐寿县大约有三百五十里的航程,按斥候的描述,应该还有两百五十里左右,杨元庆又问:“有多少军队护卫?”

“回禀总管,每艘船上大约二十人,护卫有两千余人。”

杨元庆沉思片刻,立刻令道:“速去找裴行俨将军来见我!”

片刻,裴行俨快步走进大帐,单膝跪下行礼,“末将裴行俨参见总管!”

“裴将军,斥候发现一支船队从漳南县出发,正向乐寿县方向驶来,船上有两千余驻兵,我怀疑船上运有大量火油,我给你三千骑兵,你务必给我毁了这支船队。”

“末将遵命!”

杨元庆又对斥候道:“你可带裴将军找到这支船队,事情成功,我会有重赏。”

斥候旅帅大喜,行一礼,带着裴行俨出帐去了,杨元庆站在沙盘前,注视着永济河,不由自言自语,“窦建德的火油到底是从哪里得来?”

。。。。。。。。

窦建德的都城在乐寿县,但家乡漳南县也是他的一个重要根基老巢,他在漳南县有驻军三万,大量的物资都储藏在那里。

从漳南县到乐寿县原本没有直接的水道相通,一般走永济渠水运到弓高县,再转为陆路运输,费时费力。

但在去年年初,窦建德下令挖掘了一条从弓高县到乐寿县的运河,虽然不能和永济渠相比,但也可以行使五百石的中型船只,使水运交通变得十分便利。

天还没有大亮,一支三千人的骑兵在永济渠西岸的官道上一路疾奔,乐寿县到漳南县一带是窦建德的统治中心,人口情况要比别的郡县好一点。

远处的平原上不时可以看见一座座村庄,白色的炊烟在村庄上空袅袅升起,大片的麦田里长满了绿油油的麦苗,不断可以看见在田地里忙碌的农人,他们惊讶地抬起头,望着这支隋军从他们面前风驰电掣般飞驰而过。

裴行俨率领的三千骑兵是从昨天下午出发,每名骑兵配双马,经过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的奔驰,他们已奔出了近两百里。

裴行俨见人马皆已疲惫不堪,他向四周打量一圈,发现一里外有一片茂密的树林,便马鞭一指令道:“去树林休息一个时辰!”

骑兵们离开了官道,奔上一片原野,向树林奔去,片刻,三千骑兵便冲到树林旁,士兵们纷纷下马,很多士兵都累得倒在地上,战马也累得直打响鼻。

士兵们还是强打精神,给战马喂清水和草料,裴行俨一边喝水,一边慢慢吃着干粮,斥候张鞠告诉他,船队应该就在附近了,裴行俨便决定在这里等待先行斥候的消息。

大约只休息了半个时辰,几名骑兵从南方疾奔而至,他们看见了在树林中休息的隋军,调转马头向这边冲来。

为首斥候正是萧延年,他是半个月前调到裴行俨手下,出任斥候旅帅,颇受裴行俨器重,萧延年翻身下马,一路小跑来到裴行俨身边,单膝跪下禀报:“启禀将军,夏军船队已在二十里外。”

裴行俨大喜,立刻站起身令道:“命令所有士兵,立刻进树林躲避”

士兵们纷纷站起身,牵马躲进了树林,树林占地百余亩,足以隐藏他们三千人马。

。。。。。。。。

约十余里外,一队由一百二十艘三百石平底拖船组成船队正向北缓缓驶来,现在他们的位置在东光线以北十里处,在东光线刚刚换了纤夫。

由于船队是逆流而行,本身没有动力,就需要靠纤夫拉动,两岸有数百名纤夫拉动船队缓缓而行,这支船队是窦建德的军资运输队,主要负责在漳南县和乐寿县之间运送物资。

这次他们运送大量的重要军品,其中就包括两千桶火油,这些火油倒不是李渊送给窦建德,而是李密送来的物资。

李密在东郡濮阳县一带也发现了火油井,获得不少火油,为了支持窦建德和隋军作战,他不久前派船送来两千桶火油。

这时船上的士兵已经看见了远处的一片茂密树林。

。。。。。。。。。。

第65章 萧后心机第22章 郑家春水第7章 羽翼已成第8章 假途灭虢第32章 道士军师第51章 范阳卢氏第40章 釜底抽薪第15章 杨府争权(上)第7章 杨广之忧第11章 月圆之夜第8章 吊孝风波第27章 垄断漕运第47章 江都惊魂(上)第43章 无妄之灾第41章 兵困雁门第28章 杀人无形第26章 杨素归来第12章 初到突厥第9章 应对危机第65章 萧后心机第31章 野心渐露第44章 尔虞我诈第21章 帝王心术(上)第23章 男扮女装第3章 神秘使臣第53章 七星宝刀第42章 捉虎不易第28章 迎头痛击(下)第136章 利益攸关第30章 蛇打三寸第9章 挖掘线索第116章 洛阳沦陷第133章 危险之物第36章 三策选一第27章 李思杨虑第40章 三管齐下第6章 玄感起事第1章 出征突厥第48章 两路奇兵第22章 井陉遇警第22章 心理毒箭第48章 独孤家主第10章 迁都角力第2章 敌踪初现第12章 初到突厥第12章 血战突围第55章 江陵变天第18章 旧情难动第31章 意外挟迫第14章 引而不发第5章 两个使者第23章 火油风波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37章 南郡出事第66章 罗家有喜第17章 东山再起第17章 参军之谜第47章 独孤家将第11章 宇文新计第37章 回京前夕第21章 初次谈判第53章 建德求和第4章 客栈新友第8章 夜袭敌哨第1章 如期而至第9章 兵临洛阳第44章 中秋异月第56章 士信之择第27章 线娘夜奔第105章 虎穴奇计第111章 意外发现第51章 范阳卢氏第55章 阴差阳错第22章 不甘失矿第20章 紧急受命第18章 尔虞我诈第20章 君心似虎第39章 父子摊牌第44章 当局者迷第117章 关内急变第17章 寻找线索第34章 裴矩之策第20章 高颎事件第13章 胜利逃亡第45章 不为我用第11章 合纵遇挫第26章 柴绍心机第38章 亲情如水第53章 唇枪舌剑第29章 南下清河第18章 紧急情报第35章 被俘权相第49章 引发上怒第11章 家庙夜审第72章 请功负罪第48章 东线突破第2章 圣旨东至第39章 巡视塞北第2章 圣旨东至第7章 幽州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