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收官之棋

王玄治眼看苏威要上马车,慌忙上前道:“苏相国请留步,我们已经通知家主,家主马上就出来。”

“呵呵!是吗?我担心王相国很忙,我会打扰他。”

“不妨,请苏相国稍候。”

王玄治急给旁边的管家使个眼色,管家飞奔进去禀报了,苏威背着手冷笑不语,王绪竟然还给自己上眼药,等会儿让他哭都来不及。

片刻,王绪快步走出府门,老远便笑道:“我不出来迎接,苏相国就不肯进府么?”

“哪里?我是担心王相国有事情,怕打扰了王相国,老夫不敢登门。”

“苏相国是请都请不来的贵客,我纵有天大的事情也会放下来,哪敢怠慢苏相国,苏相国请进!”

王绪一摆手,很恭敬地请苏威进府,苏威背着手,得意洋洋走进了王家府邸,王绪在后面,眯眼盯着他的背影心中暗骂,“这个死老头,不请自来,架子还不小。”

王绪没有请苏威去他的书房,一般高官都会有两个书房,一个外书房,一个内书房,内书房是主人的隐私之地,一般人不准进去,而外书房更多时候是一种会客的地方,有别的一般的客人,像族中兄弟,或者朝中盟友之类关系极为亲密者,会去外书房谈话。

而苏威这种高官,同时又不是亲密盟友者,不会去外书房,而是去贵客房。

两人走进贵客房,分宾主坐下。一名侍女上了茶,王绪也知道苏威无事不会登门,他沉吟一下道:“苏相国今天登门,有什么要紧事吗?”

“呵呵!没什么大事,只是听到一件有趣的事,特来提醒一下王相国。”

“什么事?”王绪有些紧张起来,他当然知道所谓有趣的事。不过是个说法罢了,一定是有什么大事,否则苏威不会亲自上门。

苏威依然笑容可掬。不慌不忙道:“大概在半个月前吧!有一个女人,抱一个孩子,据说是长安乐姬。到处告状,王相国没听说这件事吗?”

王绪一怔,“什么女人,和我有关系吗?”

苏威点点头,“多少有点关系,那个女人说,她手中的孩子是王家骨肉,是令郎王凌的孩子。”

苏威眼睛眯了起来,眼睛闪烁着一种狡黠的亮色,“这件事。难道王相国真不知道?”

王绪只觉头脑里‘轰!’地一声,汗珠从后背滚了下来,他忽然想起去年冬天发生的一件事,一个低贱的乐女,抱着一个孩子上门来。说是和长子凌所生,当然他勃然大怒,命令将乐女赶出府门。

事后他有点后悔,不能让这个女子到处去宣扬,他便让兄弟王肃去找这个女人,给她点钱。让她离开太原,不料这个女人却找不到了,事情已经过去好几个月,这个件事他也渐渐忘了,不料这个意想不到的时刻,这件事忽然暴发出来。

王绪额头上不断冒冷汗,苏威竟然提到了他儿子的名字,那么会不会把儿子的底细揭露出来?

他克制住心中的慌乱,故作镇静道:“这件事苏相国不觉得很滑稽吗?王氏名门竟然会和一个风尘女子有关系,这件事听起来就是那么荒诞!”

“呵呵!这个女人竟然跑去拦楚王殿下的车驾,为了保护王相国的名誉,楚王殿下便命御史台接手了此事,听说御史台从长安调查回来,发现了一个更有趣的事情,是关于令郎!”

苏威这几句话如一把刀插进了王绪的心脏,令他彻底绝望,王绪明白了,杨元庆已经知道了儿子王凌在东宫文学馆为供奉之事,他脚踩两只船之事曝光。

王绪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十岁,在即将换相这个骨节眼上,这件事被抖出来,对他的影响何其之大。

但王绪还抱着一线希望,这件事就是苏威想要挟自己,还是杨元庆的意思,如果是前者,那么还有一线可以解决的希望,他和苏威可以谈谈条件。

王绪叹了口气,“苏相国,你就明说了吧!你到底想要什么,我们可以谈一谈。”

“呵呵!王相国果然是聪明人。”

苏威遗憾地摇摇头,“我倒是很想和你谈一谈。只可惜我不是代表我自己而来。”

“什么?”

王绪脸上一阵抽搐,“你在说什么?”

苏威将一本弹劾奏折的副本放在桌上,淡淡道:“你自己看看吧!看完了,你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说完,苏威站起身扬长而去......

王绪拾起奏疏只看了两页,便俨如一脚踏入了深渊,眼前一片漆黑,他知道自己的相位完了,杨元庆在这个时候把这件事抖出来,无疑就是想让他退相,现在是给他一个台阶,如果自己还不知趣的话,恐怕问题就严重了。

。。。。。。。。。

次日一早,王绪正式提出了辞呈,以能力不足为由,辞去相位,杨元庆三次退回他的辞呈,王绪又三次上奏,杨元庆最终批准了他的辞呈,改封他为赵郡太守,另封魏郡太守杨善会为刑部尚书,入紫微阁为相。

也在同一天,渔阳郡太守卢豫调入京出任内史令兼户部尚书,恒山郡太守崔弘元出任纳言,两人皆入紫微阁为相。

崔弘元是前涿郡太守崔弘升之兄,是博陵崔氏家主,在河北世家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这样一来,苏威、杜如晦、崔君素、杨师道、杨善会、卢豫、崔弘元,这七人形成了新的紫微阁之相,号称‘新隋七贵’,

七名紫微阁新相国顿时成为朝野关注的焦点,太原城内议论纷纷,所有人都在谈论这七名相国的履历,谈论这次紫微七相的权力平衡。

裴府,裴矩书房内坐着几名重要的裴家子弟,裴世清、裴晋和裴青松,裴矩穿着一身细麻宽身蝉衣,神情轻松而悠闲,他不再担任相国,退仕回家,虽然告老,却没有返乡,依旧留在太原。

裴矩依旧在关注着朝廷时局的变化,没有了朝廷琐事缠身,裴矩便花更多时间考虑裴家的前途,在所有裴家子弟中,他最看重的是三个人,裴世清、裴晋和裴青松,他认为裴家的前途必然是系在这三人身上,他对三人充满厚望。

“这次紫微阁变化,崔弘元和卢豫入阁在我的意料之中,毕竟楚王要笼络河北士族,范阳卢氏和博陵崔氏是河北两大郡望,他们入阁是众望所归,不过杨师道和杨善会入阁却出乎我的预料,我想听听你们的想法。”

他的目光先向裴世清望去,“世清,你是长辈,你先说吧!”

裴世清因裴矩和裴文靖的退仕而被升为礼部尚书,虽然没有能入相,但也成为了核心高官,这便使得裴家没有被边缘化。

裴世清曾在大业年间出任鸿胪卿掌客,大业四年,率隋朝使团跟随倭使小野妹子出访倭国,回来后深受杨广赞誉。

在杨元庆夺取太原后,裴世清又四方出走,说服河东道南部各郡效忠新隋,立下了很大的功绩,被封为鸿胪寺卿。

裴世清和裴矩虽然同为闻喜裴氏,但他们同族不同支,他倒和裴青松同支,是裴青松的亲叔父。

裴世清微微欠身答道:“回家主的话,杨师道是隋室王族,他的入阁能安抚很多旧隋臣,另外杨师道又曾是五原郡太守,和楚王私交很好,加之他妹妹江佩华又是楚王侧妃,他应该是杨元庆的心腹,资历也足够,他入阁并不奇怪,倒是杨善会入阁侄儿不太理解。”

旁边裴晋接口道:“孙儿觉得杨善会入阁,会不会和弘农杨氏有关?”

裴矩沉思片刻道:“杨元庆虽然出身弘农杨氏,但这个时候他不会认自己的出身,否则他隋朝的旗帜就打不下去,杨善会此人为官正直,能力卓著,在洛阳朝廷很有威望,我倒觉得杨元庆用他为相的真正用意是为了洛阳,招揽洛阳之臣。”

说到这里,裴矩看了一眼旁边的裴青松,见他嘴唇绷成一条直线,就害怕说错一个字的样子。

裴矩微微笑道:“青松,你怎么不说话,你跟在杨...楚王身旁,照理,你应该比我们更了解楚王,难道你一点消息都没有吗?”

裴青松咬一下嘴唇,心中很为难,这些事情楚王都对他和萧琎谈过,但他不想把楚王的谈话再翻说出来,他认为这是对楚王的不忠,但家主问他,他又不想说谎,令他心中纠结之极,他只能低头不语。

裴晋在一旁冷笑一声,“做了记室参军,连家族都不要了,哼!”

裴晋虽然做到大理寺少卿,但他对裴青松一直心怀嫉妒,他熬了多少年,才一步步走上来,这裴青松刚入仕就担任记室参军,让他心中极为不服。

裴矩摆摆手,示意裴晋不要插嘴,他对裴青松温和笑道:“如果你觉得为难,不说也无妨!”

裴青松叹了口气,“用杨善会为相,主要是楚王想安抚弘农杨氏,以堵天下人之口,说他是忘本之人。”

。。。。。。。。。

第6章 北地天鹅第35章 佳人同舟第9章 应对危机第43章 西秦内讧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2章 敌踪初现第20章 毒心李渊第7章 罗艺告密第50章 局势渐变第6章 养虎生患第47章 线娘进京第48章 东线突破第26章 大鱼落网第33章 兄弟生隙第134章 发现真相第47章 独孤家将第57章 共饮合卺第39章 意外来客第46章 拖住主力第4章 江淮伏威第17章 发现契苾第34章 知己知彼第54章 齐王之危第34章 寻找突破第2章 帝王失信第18章 尔虞我诈第43章 苛刻条件第33章 北邙祭祖第52章 死不瞑目第23章 唐廷决策第2章 老奸巨猾第3章 黑脸魏刀第50章 县衙对质第70章 北方消息第66章 罗家有喜第32章 威震突厥(上)第17章 东山再起第45章 不为我用第90章 隋唐大战(二十)第23章 夜袭飞狐第3章 恩怨分明(上)第105章 虎穴奇计第34章 夜攻太原第35章 再战大利第16章 仁寿宫变(八)第21章 内部生变第51章 将星陨落第16章 仁寿宫变(八)第20章 货币之源第27章 拜访沈家第10章 神秘马贼第79章 隋唐大战(九)第36章 漏网之鱼第5章 上兵伐谋第57章 共饮合卺第1章 意外相逢第50章 平定幽州第9章 夜袭敌哨(下)第92章 隋唐大战(二十二)第63章 北地迎归第5章 突厥野心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18章 参军之谜(下)第29章 回马一枪第42章 局势混乱第34章 发现敌踪第18章 百战之功第60章 关键人物第26章 一战成名第27章 李渊抉择第8章 太原募兵第38章 微服私访第3章 水势渐深(上)第12章 引君入瓮第50章 县衙对质第66章 罗家有喜第110章 顶住压力第41章 想走不易第8章 太原募兵第28章 初遇建德第14章 引而不发第14章 死地后生第22章 极度被动第116章 洛阳沦陷第50章 县衙对质第6章 牵制荆襄第2章 酒棚小遇第38章 皇后之劝第23章 杀机暗伏第38章 上元灯会第42章 步步紧逼第18章 玄感野望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9章 临危下船第4章 江淮伏威第29章 太原王氏第26章 初战王薄第9章 朝局悄变第149章 争夺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