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截杀突使

在突厥和中原漫长的边界线中,几乎绝大部分都是隋朝的领土,从辽东到丰州,延绵数千里,而唐朝和突厥的边界只有河西一带,界长数百里,其中大部分是沙漠和戈壁,人烟断绝。

只有张掖北道是唐朝进入突厥的唯一商道,张掖北道又叫居延商道,也就是沿着张掖河北上,数百里后抵达居延泽,居延泽是唐朝的最北边境,过了居延泽便是突厥地界,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

居延商道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从汉朝起,从西北方向,小亚细亚一带的商人便跋涉千里来到居延泽,又沿张掖河南下进入河西走廊,在商贸繁荣的张掖郡购买产自中原的丝绸和瓷器,然后运回遥远的西方赚取暴利。

而大唐和突厥的往来,也是走张掖北道,由于会宁郡已被隋朝占领,所以突厥使者从长安返回突厥,便只能走金城郡过黄河,然后进入河西走廊,沿张掖北道返回草原。

金城郡也就是后来的兰州一带,在隋唐时期,这里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植被茂盛,土地肥沃,人口比较密集,自汉以来,这里便是富庶的关陇地带,但金城郡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黄河以东,而在黄河以西,由于山峦重叠,可耕种土地较少,大多分布着戈壁和草地,羌、氐等游牧民族都分布在这一带。

这天中午,一支由三百人组成的骑兵队从北方风驰电掣而至,这明显是隋军骑兵。尽管他们盔甲和唐军基本一样,但他们头盔上鹰是火红色,就像头顶上燃烧的一团火焰,所有又叫赤焰鹰盔,这是和唐军最大的区别。

其次双臂也各有一圈火红色的臂环,从后面可以清晰的看见,但更要的区别是他们的战旗。一面赤鹰战旗迎风招展,老远便可认出这是隋军骑兵,和唐军的红白旗区别极大。

不过由于这里是唐朝地界。这支隋军还是比较低调,没有亮出战旗,他们纵马疾驰。在茫茫的高山草原上向南方疾速飞奔,为首是一名年近四十岁的老将,他便是亚将马绍。

马绍从二十岁起便跟随还是一名火长的杨元庆,他就是张掖郡人,身上有一半胡人血统,父亲原本是一名汉族武师,在中原失手伤人后,逃去张掖。

后来在张掖娶了一名羌人女子为妻,生下了马绍,马绍从八岁开始学武。十二岁起便跟随父亲往来于河西走廊,替商人做护卫谋生,十八岁从军,开皇十九年,二十岁的马绍遇到刚刚从军的杨元庆。成为他的第一批手下。

一晃近二十年过去了,马绍也由一名小兵逐渐成为了亚将,官拜右屯卫将军,封爵张掖县侯,是杨元庆忠心耿耿的心腹。

马绍原本负责京城治安,因为隋朝夺取会宁郡。而被改任会州总管,率五千军驻守会宁郡,保护银矿安全,这也是杨元庆对他的信任,才让他主管银矿安全。

大约在十天前,杨元庆命大将裴行俨率两万大军增援会宁郡,由于裴行俨是将军,无论官职爵位都比马绍高一级,因此马绍便暂时成为关北军副将,又在三天前,杨元庆再次发来命令,命他们截杀突厥前往唐朝的使者,马绍便主动请缨,完成这个任务。

马绍武艺并不是很高,使一杆六十斤重的大砍刀,有一点力气,但刀法不精,他胜在经验丰富,他本身就是斥候出身,经过二十年的军旅生涯,他的经验极为老道。

这次带来的三百骑兵,都是从二万五千军中挑选了精锐,个个骑射高明,武艺高强,主将除了马绍外,还有两名很年轻的偏将,一个是十七岁的萧延年,一个是十五岁的秦怀玉。

萧延年是宇文成都之子,这个不用多说,而秦怀玉是秦琼长子,实际上他还有个兄长,在十年前因病去世了,所以秦怀玉便成了长子,上面有两个姊姊,皆已出嫁,下面还有个弟弟。

秦怀玉长得酷似秦琼,虎目高鼻,一对大耳朵,但眉毛又比秦琼秀气,皮肤很白,身材六尺二,宽肩细腰,英姿勃勃。

秦怀玉文武兼修,五岁练武,十岁读书,前两年在宫中陪同杨侑读书,同时也是杨侑的宫廷侍卫,三个月前满十五岁,秦琼正式同意他从军,跟随师父裴行俨出征会宁郡。

秦怀玉也使用一杆马槊,后背夺命锏,得到了父亲秦琼和师父裴行俨的真传,武艺极为高强,是大隋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秦怀玉虽然只有十五岁,但他性格沉稳,为人正直,颇有几分其父的影子。

萧延年是年初从军,已经经历了几次大战,经验要比第一次出征的秦怀玉丰富得多,不过他为人比较骄傲,不太愿意向秦怀玉传授什么经验,基本上都是马绍教秦怀玉一些斥候经验。

马绍为人沉默寡言,但心地极好,他总是在关键点上点拨一下秦怀玉,然后让他自己去考虑。

马绍手指前方一片树林,“在前方树林休息!”

萧延年没有吭声,但秦怀玉却好奇地问:“马叔,刚才我们也经过一片森林,而且靠官道,方便探查情况,为什么不在那边休息?”

“靠官道容易被唐军巡哨发现,探查情报是斥候小队的事,我们只管休息。”

马绍简单地说了一句,纵马向两里外的树林奔去,秦怀玉琢磨了一下,这才恍然大悟,被唐军巡哨发现,就会通知突厥使者,使他们任务失败。

这时,萧延年从他身边疾驰而过,一下子激起了秦怀玉的争强好胜之心,他也催马疾奔,他战马是杨元庆所送,也是一匹大宛马,体格高大,四肢强健,一下子便赶上了萧延年。

萧延年咬一下嘴唇,猛抽一鞭战马,两人你争我赶,并驾齐驱,向树林奔去,激起一路烟尘,马绍望着他俩的背影,不由摇摇头笑了起来,还是年轻好啊!

两人几乎是同时到达树林,他们对视一眼,会心一笑,这时三百骑兵也陆续赶到了,众人进了树林,纷纷寻找地方休息,取出水囊喝点水并饮马,又从马袋里取出用干荷叶捆扎包紧的胡饼,大口啃咬起来。

马绍则找了一块平整大石,摊开了地图,仔细地在地图上寻找路线,他对这一带极为熟悉,知道突厥使者要进入河西走廊,必然会走这一条路。

他们半路时得到消息,突厥使者是在昨天上午过了黄河,那么经过一天一夜的赶路,此时应该接近这一带了。

马绍闭目沉思,这时萧延年走上前,蹲在地图前问道:“突厥使者会不会有前哨?”

这句话问得很好,突厥使者一共有十八人,但有一百多唐军护送,临近中午,肯定有前哨探路,而他们的任务是要把所有人都消灭干净,并毁尸灭迹,前哨当然不能放过。

马绍沉吟一下便道:“西南二十里外有条小河,在那边应该有他们的踪迹,我们可分兵两路,我给你二十人,你负责把探路的前哨干掉,后面的大队由我来负责。”

秦怀玉或许还会讨价还价,但萧延年不会,他知道这就是命令,他必须执行,他立刻起身抱拳,“卑职遵命!”

萧延年翻身上马,带领二十名骑兵飞奔而去,秦怀玉不解,跑上前问道:“马叔,萧大哥是去哪里?”

马绍拍了拍他的肩膀,对他沉声道:“既然是军人,就应该称我为将军,称他为萧校尉,记住了!”

秦怀玉脸一红,连忙躬身道:“卑职记住了。”

马绍看了一眼正在拼命喝水吃干粮的士兵们,又对秦怀玉语重心长道:“向弟兄们好好学习,抓紧时间吃午饭,一刻钟后我们出发……就在二十里外的官道上,五名唐军骑兵飞奔而行,他们便是护卫突厥使团的唐军前哨,临近中午了,他们需要寻找一个地方给使团休息,这一带正好夹在两座大山之中,两边都是茂密的森林,他们需要寻找一条小溪或者河流。

他们又奔出两三里路,眼看出了山坳,一名士兵指着前方大喊:“有一条小河!”

前方果然有一条小河,他们奔上前,只见河流宽约四五丈,河床很浅,河水只齐人的脚踝,水流湍急,溅起一串串白色水珠,冰凉而清澈。

他们又向四周看了看,只见不远处有一片枫叶林,树叶通红,整片树林像火一样燃烧,美丽异常,正好可以休息。

五名唐哨大喜,一起调转马头向回奔去,他们刚奔进山坳,忽然间,只听弓弦声响起,二十支箭从两边射来,四名唐军哨兵惨叫一声,跌下马来。

另一名稍后的士兵吓得魂不附体,调转码头便逃,可逃出不到数十步,一支箭‘嗖!’地射来,正中他的后颈,唐军骑兵捂着咽喉,翻身落马,数十步外,萧延年放下弓箭,冷冷地自言自语:“你能逃过我的弓箭……()

第38章 微服私访第42章 不臣之心第30章 蛇打三寸第20章 留在草原第15章 打进楔子第42章 违禁生意第10章 神秘马贼第2章 谁是凶手第66章 碎叶求救第2章 酒棚小遇第48章 欲迎还拒第14章 死地后生第15章 杨家喜忧第46章 落井下石第15章 杨家喜忧第3章 盂兰灯会第8章 突发事件第38章 知微见着第20章 紧急受命第27章 夺取河阳第30章 玄感回京第23章 血战大利(上)第34章 紧急应对第7章 战略对抗第32章 围魏救赵第43章 无妄之灾第12章 收官之棋第37章 南市酒楼第34章 紧急应对第47章 独孤家将第40章 釜底抽薪第43章 关键人物第50章 局势渐变第25章 意外收获第29章 联合施压第31章 渊突之盟第61章 南阳事件第19章 东巡长城第29章 危机渐至第38章 关键小贼第33章 御房进谏第29章 出尔反尔第20章 绝户之计第14章 杀鸡儆猴第17章 西征情报第17章 西征情报第37章 回京前夕第18章 百战之功第49章 赵郡小村第110章 顶住压力第9章 一名小兵第51章 一叶知秋第10章 谁是刺客?第21章 谁威胁谁第24章 血战大利(中)第30章 蛇蝎毒心第18章 追根究底第11章 霹雳出击第45章 血战平壤(下)第20章 毒心李渊第56章 下婿催妆第25章 宇文父子第36章 漏网之鱼第44章 江陵萧氏第19章 壮士秦琼第40章 南方来人第12章 先锋玄霸第76章 裴府问策第42章 捉虎不易第3章 黑脸魏刀第89章 隋唐大战(十九)第77章 截杀突使第24章 临战增帅第73章 银钱危机第42章 不臣之心第46章 攻克平壤第78章 隋唐大战(八)第9章 生死之斗第18章 投票表决第44章 当局者迷第79章 南郡两事第14章 暗流涌动第13章 逃兵危机第48章 家族之弊第3章 盂兰灯会第3章 盂兰灯会第20章 紧急受命第47章 意外溃营第41章 李密之思第31章 果断杀伐第136章 利益攸关第10章 谁是刺客?第69章 一触即发第17章 被迫决战第26章 少女悯秋第30章 丹阳来客第1章 灞桥秋色第151章 笼络军心第51章 草原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