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发现真相

杨元庆的内书房从来不准任何下人进入,所以他又换到了外书房,尽管一路赶路使身体着实有些疲惫,但后园出现异物之事还是使他异常重视。

他当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说得好听点,这是瑞兆,是让他登基的天意,但问题是,这个瑞兆竟然在他府中后园出现,而且被一个扫雪的下人轻易发现,这就不得不让杨元庆警惕了。

肯定不会是有人翻墙进来埋物,楚王府是‘回’字型结构,后园位于‘回’字的内口里,墙外面还有外围府,外府内戒备森严,明哨暗哨层层布防,插翅也难入。

只可能能是内部人所为,而且肯定是丫鬟或者管家婆之类,男仆是进不了后宅。

此时,后园的异物就摆放在杨元庆面子,是一只五寸见方的青铜盒,上面长满了深绿色的铜锈,就仿佛在土中埋藏千年。

杨元庆打开盒盖,里面是一方碧玉印玺,方圆约四寸,上纽交五龙,玉是极品青玉,雕工精湛,细腻圆润,显然是出自名家之手。

事实上,真正的传国玉玺就在杨元庆手中,当年杨广服毒自尽前,命沈光将玉玺带回了太原,传给其孙杨侑。

这只从后园挖出的玉玺就是仿造传国玉玺,从玉的用料做工,都可以和真的传国玉玺一拼,由此可以推断,这幕后的策划者,绝不是一个等闲之人。

在下方站着发现玉玺的刘大婶和负责打理内宅管家婆,她们二人都十分紧张,尤其是刘大婶,两腿战栗,吓得几乎要跪倒了。

杨元庆看了她们一眼,感觉到了她们的紧张,便尽量把语气放得温和一点。问刘大婶道:“你先告诉我,是怎么发现这只铜盒?”

“回禀。。。老爷。。。”

刘大婶声音发抖,战战兢兢道:“大概在三天前,下了。。。大雪,我和以前一样扫雪,扫除一个东西,我以为是石块,伸手去捡。不料就是这只铜盒上的纽子。我。。。我赶紧报告了管家婆。”

“是在哪里发现?”杨元庆追问道。

“在小径旁边,那。。。株百年老桂树下。”

杨元庆想了想又问:“你每天都清扫吗?我想知道,和你上一次清扫相隔多久?”

“只隔了一夜,我下午扫时还没有,在第二天上午再扫就发现了。”

裴敏秋站在另一边,她的表情十分平静。就像和丈夫一样听取下人的禀报,但她心中却有一点点不太舒服,因为杨元庆问的事情都是她已经问过。丈夫为什么不问自己,难道还不相信自己吗?

裴敏秋尽量向好的方面想,或许这是元庆的习惯。他喜欢亲自审问,这时,杨元庆又转向了管家婆,锐利的目光盯着她,缓缓问道:“这几天丫鬟们谁比较异常?”

杨元庆并没有考虑是男仆所为。有侍卫严密把守,男仆根本进不了后宅,只能是丫鬟或者婆子,甚至是眼前这个管家婆。

或许是杨元庆眼光太过于锐利,管家婆的两腿剧烈战栗起来,腿一软,竟跪在地上,万分紧张道:“老爷,这几天我仔细观察过,真的。。。没有人异常,也没有谁出入府门。”

“一个人都没有吗?出入府门。”

“就是。。。。老婆子前天出去一次,但。。。老爷,此时和我无关,我不知道。”管家婆吓得语无伦次,她发现自己成为了最大嫌疑人。

杨元庆并没有怀疑管家婆,他看得出来,不是管家婆所为,他陷入沉思,这应该是下雪前所埋,而且就是下雪的前一天晚上所埋,那么寒冷的天气。。。。。

“第二天有没有谁受寒感恙?”杨元庆又缓缓问道。

管家婆连忙道:“是有两个丫鬟感恙了,一早没有起来。”

这时,裴敏秋忽然脸色一变,她似乎想到了什么?心中开始怦怦跳了起来,她努力克制住了自己的紧张,尽量表现得若无其事。

杨元庆当然知道,埋东西的人不一定会感冒,但苦无线索,只能往这种偶然性上去考虑。

其实这也并不是什么坏事,是有人希望他登基,而且是不少人希望他登基,只是竟然买通自己府上人,又把此物埋在王府后园里,这令他心中颇为不爽。

当然,如果此事传出去,效果确实很好,只是。。。。。

杨元庆又回头问妻子,“这件事城中传开了吗?”

裴敏秋摇摇头,“我也不知,这几天我没有出门,也没有人向我禀报这种事。”

杨元庆沉思片刻,这件事他倒要好好关注一下……裴敏秋阴沉着脸一路匆匆而行,直接回了自己的院子,她上了二楼,来到了儿子杨宁的房门前。

“你们在外面等着!”裴敏秋怒气冲冲对几名丫鬟道。

几名丫鬟都止步不前,她们心中都有点害怕,很少见主母这么生气,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裴敏秋推门进了儿子的房间,房间里很暖和,他坐在桌前练字,旁边有几本他正在读的书。

前天,杨宁忽然有些受凉,病得还不轻,所以这两天他都请假在家,没有去弘文馆读书。

听见了开门声,杨宁一抬头,却见是母亲,他连忙起身,恭恭敬敬垂手而立,“母亲!”

“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了,头还痛吗?”裴敏秋坐了下来,语气淡淡地问道。

“回禀母亲,头已经不痛了,今天见了爹爹,感觉一点影响都没有。”

“嗯!”

裴敏秋点点头,又问道:“那你怎么受凉的,我一直想不通,好好地呆在屋子里,怎么会受凉?”

裴敏秋紧紧地注视着儿子的表情,杨宁低下了头,一句话都不敢说。裴敏秋又忍住气问道:“我记得前些天,你拿回来一个布包裹,里面是什么东西,拿给我看看。”

“没。。。没什么?”杨宁紧张得声音发抖。

“砰!”裴敏秋重重一拍桌子,怒斥道:“逆子,你敢对我说谎吗?”

杨宁吓得跪了下来,带着哭腔说:“娘,孩儿不敢说谎。”

裴敏秋已经气得满脸通红。厉声喝问道:“那好。你告诉我,那包裹里是什么?你又是怎么感恙的?”

杨宁吓得脸色惨白,他深深低下头,小声道:“求求娘别问了,我真的不能说。”

裴敏秋已经明白了大半,她见儿子到现在还不肯说。恨得一咬牙道:“那好,我去告诉你爹爹,让你爹爹来审你。看你说不说!”

说完,裴敏秋站起身向外便走,杨宁一下子抱住母亲的脚。放声大哭起来,“别告诉爹爹,我会被打死的。”

裴敏秋见儿子哭得可怜,她的心一下子软了,儿子不过才八岁。还是个孩子,真正可恨的是背后唆使他的人,自己跟孩子计较什么?

她叹了口气,又坐了下来,略略平静下来,这才柔声问道:“你告诉娘,后园那个东西是你埋的吗?”

杨宁其实这两天心中也很害怕,他前天去后院,才发现东西已经没有了,但家中谁都不提此事,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他心中忐忑不安时,没想到父亲会忽然回来了,此时他正心慌意乱,不料却被母亲先发现了。

杨宁知道已经瞒不过去,只得抹去泪水,点了点头,裴敏秋见真是儿子所为,心中的怒火腾地燃起来。

“是你师父让你做的吗?”裴敏秋当然知道不是儿子,儿子没有那么贵重的东西。

杨宁慌忙摇头,“和师父没有关系。”

裴敏秋心中一愣,不是他师父,那会是谁?这时裴敏秋心中忽然想到一个人,心中俨如坠入冰窟,她盯着儿子一字一句道:“是外祖公让你干的,是不是?”

杨宁见母亲已经猜到,他紧咬一下嘴唇,小声解释道:“母亲,外祖公真的没有恶意,满朝文武都是这样期盼,希望父亲登基,外祖公说,这是制造瑞兆,连杜相国也这样说过,希望父亲尽快登基,孩儿觉得没有错,所以才。。。。。”

裴敏秋已经出离愤怒了,她恨得心中滴血,自己的祖父竟然利用了自己的儿子,一个才八岁的孩子,利用他的懵懂和无知,让他做这种事,他是在害自己的儿子,这会害死他。

“母亲,孩儿做得不对吗?”杨宁怯生生问道。

望着儿子清澈而无辜的眼睛,裴敏秋心疼地将他搂在怀中,“孩子,你还小,还不懂大人的事情,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简单,该不该登基,你爹爹心里有数,你不要再给爹爹惹祸,知道了吗?”

杨宁轻轻点头,“孩儿明白了,娘,你会告诉爹爹吗?”

杨宁抬起小脑袋,一脸可怜地问道。

“我……裴敏秋这才反应过来,祖父就是吃准了自己不会告诉元庆,才敢这么肆无忌惮,她心中恨极,却又无可奈何。

“娘暂时不会说。”

裴敏秋无奈地叹了口气,“但娘也不会一直瞒着你爹爹,我会找个合适的时机告诉他。”

裴敏秋蹲下来,注视着儿子的眼睛,郑重地告诉他,“宁儿,你一定要记住娘的话,你是姓杨,而不是姓裴,明白吗……()

第71章 血色之夜第46章 王庭之变第43章 河口反击第1章 齐郡大战第1章 如期而至第27章 李渊抉择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10章 米酒事件第46章 褚氏父子第104章 暴雪来临第28章 时机成熟第29章 萧后召见第1章 出征突厥第65章 萧后心机第20章 世充密使第24章 添把小乱第39章 父子摊牌第12章 兵部调令第146章 连夜回乡第16章 重大隐忧第26章 迎头痛击(上)第7章 罗艺告密第78章 隋唐大战(八)第77章 截杀突使第24章 小男养家第28章 洛阳来使第153章 隔墙有耳第15章 强攻榆关第1章 江南隐忧第34章 发现敌踪第41章 屈突中计第25章 掌握主动第37章 密室收获第24章 等待机会第133章 危险之物第28章 二次谈判第66章 碎叶求救第40章 先礼后兵第14章 龙凤美玉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32章 谁有骨气第49章 江都惊魂(下)第7章 士信发威第31章 夜授密旨第70章 突破缺口第14章 意外之箭第31章 夜授密旨第16章 内部决裂第14章 貌忠实奸第40章 朝堂之议第25章 意外收获第13章 李密特使第126章 唐使到来第30章 玄感回京第69章 一触即发第8章 分配不公第4章 以小欺老第50章 夜营危机第139章 战利之品第13章 御房嘉奖第36章 楚王亲书第27章 晋阳疑云第62章 鸡肋之城第28章 俏语解忧第43章 苛刻条件第3章 两猛相斗第22章 战略撤退第3章 情报暗战第23章 奸佞之计第10章 米酒事件第12章 引君入瓮第24章 小男养家第58章 萧后心思第27章 各有心思第24章 略施小计第22章 银甲小将第26章 商业繁荣第46章 王庭之变第33章 京城谶语第11章 合纵遇挫第70章 突破缺口第5章 公主请客第71章 血色之夜第70章 北方消息第133章 危险之物第38章 兵分两路第19章 首鼠两端第20章 高颎事件第76章 裴府问策第22章 郑家春水第9章 我想学武第96章 举国兵策第1章 初入杨府第15章 吞并灵武第5章 公主承诺第27章 各有心思第37章 欲加之罪第1章 上洛隐枭第11章 发现主力第14章 暗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