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小年团聚

虎子回来了,杜玉娘和杨峥也回了杜家,恰好又是小年,一家子骨肉亲人团聚,李氏这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怎么样,江南那边的气候如何,你可还适应?”杜玉娘看着比自己还要高了一些的虎子,不由得感叹时间的飞逝。

“还好,比咱们这边冷得晚些,但是湿气重,入了冬,哪儿哪儿都潮乎乎的,不像咱们这边这么干。下起雨来,十天半个月的不见太阳。”虎子长了高不少,也开朗了不少,说起江南见闻,都是一套一套的。

刘氏心疼坏了,“我儿遭罪了。”那潮气,可是最要人命的。

“娘,贡院什么都不缺,衣服浆洗完事,也能熨平,随后也就干了。”虎子道:“儿子在贡院,除了读书,学习六艺,生活琐事都是焦儿在做。”

“焦儿?”杜玉娘有些诧异,“是谁啊?”

杨峥就道:“是虎子的书童。”人是他找的,最是知根知底,“孩子勤快,还会些拳脚功夫,有他陪着虎子,不错。”

杜玉娘便放心了,“那焦儿呢,回家了?”

“姐,焦儿没家,我带他回家了。”杜安盛道:“以后他就是我的家人。”

小脸板得紧紧的,很严肃。

杜玉娘连忙放缓表情,“现在人在哪里,姐姐能见见他嘛。”

虎子连忙道:“好。”遂亲自去叫了焦儿过来。

“见过大小姐。”焦儿生得清瘦,比虎子高一些,见人落落大方,眼中有敬意,身上却并没有太过卑微的气质。

杜玉娘点了点头,当下极为满意。

不管虎子将来走不走仕途,身边跟着的人,总得是品性端正,行事有度的。这个焦儿是杨大哥挑中的人,总是人品不错。

“多亏你在外照料,虎子才能安心进学,瞧你这小身板,也没比虎子大多少,但是看起来却是颇懂人情世故。”

焦儿连忙道:“不敢当大小姐的夸赞。”

“我们家是农户人家出身,不讲这些的。”杜玉娘给流萤递了个眼色,流萤连忙拿出一个荷包来,塞到了焦儿的手里。

焦儿看了看虎子,见他点头,才道:“谢大小姐的赏。”然后退了下去。

刘氏颇感无奈与头痛。

“咱们家,又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弄这一套,当真是听不惯。”

杜玉娘笑,“娘,贡院里头可不仅仅是些文人秀才,更多的是大家子弟,最重规矩。虎子的书僮有规矩,也是好事!”

刘氏点了点头,没再说别的。

虎子规规矩矩的向杨峥请教问题,杨峥借机起身,跟虎子去了西跨院的厢房。

刘氏就问杜玉娘,“你们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

“送虎子回来的人给送了信,知道虎子回来,我还能坐得住不成?”杜玉娘说完,忧心忡忡地问道:“嫂子还没生吗?不是快到日子了?”

李氏和刘氏都皱起了眉头,“请大夫瞧过了,都说胎稳了一些,也没什么干系,已经迟了几天了。”

“莫不是个姑娘?”杜玉娘说想老话说得好,怀了姑娘身子懒,临盆的日子也迟。

“若是个姑娘倒好了,咱们家是缺姑娘的。你忘了柳姑娘说过的话了?”

对了,柳星儿说过,嫂嫂这一胎,还是个儿子。

“柳树胡同那边也急得不行,还派了两个稳婆来瞧过,也说没事,说这种事情也是有的。”

杜玉娘便放下心来,“应该没事,大夫和稳婆都说了,就是准的。”

“今儿晚上的菜准备了吗?做什么,可用我帮忙。”

“不得及,你就要不动手了,多歇歇。”刘氏道:“我去安排一下,陪着你祖母说说话。”

杜玉娘点了点,望着刘氏风风火火的背景,有些无奈的笑了笑。

“祖母,我姑姑为何没有回来。”她一回来就发现,如锦不在。

“她是个拧脾气,说是有事出门一趟,谁也拦不住。也不知道哪天回来,急得我起了一嘴的泡。”

杜玉娘就道:“她有一身功夫,寻常壮汉近不得身,您也别太惦记了。”事实上,杜玉娘估计如锦是去寻秦大夫了。

也不知道这会儿,两人见面了没有。

李氏问了问杜玉娘的生活琐事,越听越满意,眼里带着满满的笑意,不住的说好,“你们日子好了,我也就放心了。”

话是这样说没错,但是人老了,都是希望儿孙满堂的,这是有多少钱都换不来的福气。更何况,现在家里也不缺钱,虽然做生意辛苦些,挣的钱也比不得那些真正的殷实人家,但是李氏这会儿已经非常知足了。

家里的地,都让别人租种着,再不用受那风吹日晒的苦,到了秋下,直接收租子,日子过得当真清闲。

有了这个面馆,一家老小的日子是越过越好,生活比以前不知道富足了多少。

说起来,大房的日子,确实是越来越好了。

长孙是个老实本分,踏实能干的。孙媳妇的娘家是原本是个累赘,可不想竟不是那家亲生的,生育有功,为人谦和,又很勤快,她也是很喜欢的。

玉娘自不用说,从小自己偏疼她,虽然有段时间不是很懂事,可是后面却是越来越好。长大了,懂理了,做事也越发有章程。

她有四个孙女,去掉杜小叶那个不成气候,自甘堕落的,剩下三个,也就数玉娘最有福气了。

剩下那两个,也是她的孙女,她如何能不惦记。

前些日子她打发儿子去了一趟水渠县,让她看看二房那两个可怜的孙女,最重要的是问准放假的日子,让两个丫头回来过年。老大也没推托,赶车就去了,回来只说她们要过了小年放假,日子还没定准。

这成了李氏的心病,两个姑娘家,若没有一个稳妥的人接应,怎么回来?

李氏的愁绪落哪里能逃得过杜玉娘眼睛,想起之前刘氏抱怨过的话,心里顿时就明白过来。

“祖母可是担心小枝姐姐和小碗妹妹?”

李氏仿佛找到了知音,当下道:“你爹去看过她们一次,姐俩不知道何时放假,我怕她们自己回来,路上有什么不妥当的,又怕两个丫头回来了,心里不舒服。”

这话说的,有些诛心了。还好刘氏不在,否则得话,就算当时不发作,日后每每想起来,也必定像根刺一样扎在心里头。

“祖母这话说得,两个姐姐也姓杜,还没出门子呢,我爹是她们的大伯父,我娘是他们的大伯母,还能怠慢她们不成?她们要是回来了,我娘一准儿把她们当娇客待。”要是这样她们心里还是不舒服,可就怨不得旁人了。

李氏人老成精,自然也听出了杜玉娘的意思,她只道:“玉娘,你真这么想?不仅你两个姐姐,还有你二叔。”

说到这里,李氏叹了一口气,不由得道:“我知道,你二叔就是个浑人,浑得不得了。他那个媳妇,本就不是好的,当年要不是因为出了那么档子事,张氏是无论如何也嫁不进咱们家来。你二叔对张氏言听计从,以至于生了安兴后,把他教养歪了,成了一个十足的白眼狼。”

后面的祸事,李氏不提,杜玉娘也是记忆犹新。

“他自己作死,差点连累了全家,若不是你祖父在天有灵,托梦给你,这个家如今还不知道是何光景。”

李氏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眼里有点点碎芒划过,让人看着心惊肉跳。

前世,算算时日,李氏好像便是这一两年之内没的。

杜玉娘有些慌神,想着无论如何不能让李氏走了前世的老路,就安抚道:“祖母,都说人活着往前看,以前的事情咱们就不提了,关于二房姐妹的事情,您可有什么打算没有?”

李氏心里有杆秤,自然是早有计较的,只是她也知道自己这些想法对长房来说,有些不公平,就没开口。

杜玉娘想趁机卖个刘氏的好,就道:“我倒是听我娘叨叨过两次。”

“哦?”李氏期待起来,问道:“你是怎么说的?”

杜玉娘就道:“娘说了,二叔是您身上掉下来的肉,母子俩打断骨头连着筋,如何能真的割舍呢!不说您,就说我爹,也是惦记二叔的!而且上次看到二叔,瞧他那模样,像是浪子回头,改好了。我娘说了,二叔要真是改好了,就认回来也无防,只是那断亲文书却不能轻易的就毁了,总得有个让他忌惮的东西。二叔回来以后,若是脚踏实地的过日子,就把老家的宅子给他住,看他是想续娶一房,又或是别的想法,再做打算。”

这一番打算,算得是滴水不露,哪里是刘氏那个憨直货能筹划得出来的?

李氏看破不说破,又问,“那二房的两个丫头呢,你娘又是如何打算的?”

这件事,杜玉娘劝过刘氏好几次,娘俩早就制定了一套方针,多种变化,所以杜玉娘也是张口就来。

“我娘说,大人的事,不该让小辈儿来背。二房姐妹们没错,当初把她们送走,也是为了躲二房的祸,如今祸害没了,她们愿意回家就回家。二叔若回来了,她们也就有了主心骨,婚姻大事,自有二叔做主;若二叔不回来,我娘便想拿个章程,替她们做主定亲。当然,这件事得问问您,也得问问她们的想法。我娘只是大伯母,有些事,做多了是错,不做也是错,婚姻大事,还是您牵头,她负责备嫁妆……”巴拉巴拉,杜玉娘把当初母女二人商量好的说辞,都说了一遍。

李氏听了,哭笑不得,又有些愧疚。

这事儿,纵使是玉娘千般哄,万般劝说服了刘氏,儿媳妇到底是应了,她要是不答应,自己半个字也说不出来、

谁让当初断了亲,还立了文书呢!

李氏心里感激,握着杜玉娘的手,半天都没说出话来。

杜玉娘自是明白,只道:“祖母,家和万事兴,自小一起长大的姐妹,我也希望她们好的。”

“可不就是这个道理……”

祖孙二人正叙天伦,却听院子里突然闹腾了起来,李氏心里咯噔一声,细听之下,却是听见刘氏慌慌张张的叫喊声。

“祖母,怕是嫂子那边的动静。”杜玉娘只道:“您且在屋里等着,有什么事,我再来告诉你。”

李氏心急地挥了挥手,“你快去。”

杜玉娘赶过去的时候,田氏已经发动了,人被送到了早就腾好的产房之中。

王兰花去请了稳婆,人还没有回来。

杜河清,杨峥和小虎子还有焦儿,都是回避了。

刘氏急得团团转,把孩子们抱到李氏身边,让她帮忙看着。

一是分分她的心,不要着急,二是孩子们确实没有人带。

杜玉娘让高大山去柳树胡同送信,“就说我嫂子发动了,信儿送到就回来,白家自有安排的。”

高大山连忙去了。

刘氏烧水,找出事前就准备好的剪刀,红布,婴儿襁褓等物,一一备着。

“娘,英慌,大嫂那边有生产经验,我让大山去柳树胡同送信了,相信一会儿白家就会来人了,您镇定点。”

刘氏胡乱点头,“还是你想得周到。”儿媳这一胎,有些古怪,迟了这么些日子都不发动,让她心里不安。虽然大夫和稳婆都说没问题,但是刘氏心里还是很不舒服。

杜玉娘让刘氏守在田氏身边,自己去找了杜安康,“哥,生孩子是要力气的,你赶紧给嫂子煮上一碗面条,生产时方有力气。”

杜安康拍了拍脑门,话也没说一句,转身就去了厨房。

不多时,稳婆来了。

刘氏松了一口气,把王兰花也留在了产房,在一旁打打下手。

田氏有生产经验,这会儿虽然觉得有些疼,但是还能忍。

杜家请的稳婆也是个十分有经验的,看了看田氏的情况,就知道还要折腾一阵,“先去煮碗面,再弄几个鸡蛋来,不吃饭了,哪儿有力气生孩子。”

正说着,杜安康已经把面端来了。

田氏吃到一半,腹痛突然厉害起来,叫声惨烈。

进了杜家后院的韩氏听了,当下就是一哆嗦,差点摔了。

第四十七章 一物降一物第五十八章 洗脚第一百四十三章 疯了第五百九十九章第一百五十四章 严重第六百五十四章第一百八十八章 开业(四千)第六百一十六章 借刀第一百三十七章 溺毙第一百三十七章 溺毙第七百五十二章 名字第七百七十七章第一百一十九章 娘俩想到一处去了第六百七十一章 回娘家第三百七十九章 待嫁第六百章 遇赵芸兰第三百五十六章 你高兴不第四百四十六章 方子第七百一十五章 有事相求第五十章 王氏又来第三百二十五章 生气第二百六十四章 媒婆上门第四百三十九章 快刀斩乱麻第六百二十一章 离别第四百四十五章 好命第三百五十五章 讨好第四百零九章 交待第三百八十章 灾?第五百七十一章第二百零四章 狡猾?第六百四十八章 多点开花第四百三十一章 眼皮跳第七百一十七章 没有标题第六百四十四章 好久不见第四百一十六章 摆脱第四十一章 没有第十八章 大年三十第六百四十二章第二百四十一章 都来了第四十六章 听你的第七百七十八章 广盛观第八百章 惹不起第十七章 喝两盅第九十九章 怀疑第二百零一章 再相遇第二百四十六章 又上门第六百七十二章第五百五十五章 成长第四十八章 父女第二百三十二章 残废第三百九十六章 怎么样?第二十四章 守岁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放过第五百一十五章 日子第八十一章 摊牌(上)第五百六十三章 想起来第一百零六章 李氏提分家第四百三十九章 快刀斩乱麻第五百六十八章 面善第七百三十四章 改变第三百一十一章 透露第七百二十九章 不放过第五百六十九章 先下手为强第一百二十九章 揍第六百九十三章 杂货铺子第七百九十七章 蛛丝马迹第一百四十七章 刘氏的主意第二百六十一章第四百一十八章 事发,离开第三百零一章 出门没看黄历第一百六十八章 丢人?第一百零八章 好办法第四十七章 一物降一物第五百八十五章 没认出来第一百三十五章 割麦子第四百三十五章 闲事第四百九十九章 恶梦开始第一百五十三章 气晕第五百五十七章第二百四十八章 话里有话第四百五十五章 请客第四百七十二章 卖了换钱第五百一十二章 贵客第四百五十二章 早饭第一百一十九章 娘俩想到一处去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气晕第五百三十二章 生活的真谛第五百七十章 较量第二百三十八章 对峙第四百一十四章 突发第二百八十八章 来头第二百七十二章第七十章 拉肚子第六百一十九章第七百九十八章 隐藏第六百五十五章 不想杀人第四百九十四章 见面第七百九十八章 隐藏第三百六十七章第五百八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