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第 99 章

心里起了这个念头, 就有些遏制不住的架势。只不过现在他还不能走,眼看着上元节的活动他是个起头的,怎么也要等这事儿完了才能离开。

小蚬子倒是原本打算过来给完东西就要离开的, 结果一听张静这个想法, 先把他唬了一跳。心说他家爷把这位小爷和自家小少爷送这里来, 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能远离危险, 结果现在这节骨眼儿上这小爷怎么就有这个想法了呢?!

要知道京里现在的情况可谓暗潮汹涌, 万一张公子这一过去,出了点什么事,那可是劈了自己也赔不出来的啊!

小蚬子着急着拦, 张静想想自己反正暂时也跑不开,也就不和他争。只是回头还得对方给自己带路才能进京, 所以在问清楚小蚬子不着急赶回去也没问题之后, 就尽量拖着他一起参加元宵灯会。

小蚬子本来就是个机灵人, 这会儿来的路上就知道文家庄里差不多能站出来管事儿的都因为意外情况跑了,就留着吴方老爷子和张静这个年轻的公子。这俩又都没一个是文家的人, 如果这会儿文瑞在这里,铁定会担心。

所以对于张静的挽留他也没怎么拒绝,虽然次数不多,好歹以前也跟着他家爷来过,这里的仆从看到他也要喊声蚬大爷, 有他在这里, 他家爷看到文十一他们回去, 应该就不至于太担心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 小蚬子暂时也就在文家庄住了下来。

对此小四和文祈都是相当的欢迎, 只可惜他们很快就发现,现在的小蚬子好像和以前的不太一样了, 虽然还是会和他们玩闹,却总会在适当的时候就有所收敛。

好在这种淡淡的失望还不至于让他们觉得沮丧。

马上就要过元宵节,手里有了可以随意支配的银子的张静,自然事事都尽量往好的安排。对此早已有所了解的小四可不会只顾着自己开心,所以早就喜滋滋的把事情全都告诉了小蚬子。

小蚬子原本是没怎么在意这事儿的,毕竟望镇算是相对比较偏僻的地方,未必能有什么有趣的活动出来。不过听小四兴高采烈的说来说去,渐渐的,让他自己也有了兴趣。

忙碌中时间总是过的十分的迅速,转眼就到了十三,第二天就是元宵节正式开始庆祝的日子。这一天文家庄上下都忙了个够,光是预先抬出来预备在办活动的场上的各色元宵就让镇上许多人提前先跑过来看热闹。

元宵在大家的印象里基本上颜色也就那么几种,糯米的是白的,掺玄米的是黑的。但是文家庄这次抬出来的元宵颜色可以说是五彩缤纷,赤橙黄绿蓝青紫简直各色都有,看得人啧啧称奇。

看到大家的反应,原本对于张静的提议还有些怀疑的张妈妈也都不说话了,只是笑的开怀。

原来这些元宵的制作过程和常规的不同,常规的元宵,是做好小颗粒的馅料之后撒在铺了糯米粉的笸箩里不停的滚动,让馅儿自己充分沾染上米粉,形成一颗颗元宵。

而张静这个想法来的元宵却是和汤团一样,是先和好了糯米粉剂子,压出薄薄的皮子,再包上馅儿来的。

这个做工其实很烦琐,因为元宵个头实在很小。不过因为很新奇,其实庄里厨娘们做的也很开心。并且充分的发挥了想象力,把庄子里各色储备的蔬菜水果都拿了出来尝试。

所以最后的成品里甚至还有紫色的茄子元宵和橙色的胡萝卜元宵,最后连张静都对这些女性的创造力叹为观止。

说是十四开始,但因为十三就在准备,结果实际上望镇人的心情差不多在十三的下午就被调动了起来。

先是当地自发组织的龙舟队来彩排了一下热了一回场,这之后,其他本来就有打算当天也要来卖卖艺的乡亲们就开始自觉在空场上划分领地。

当然,坐北朝南最大的一块地方,文家庄早就占了下来,因为要放灯,这一片是已经拉好了竹竿灯绳之类的了。

场子中间则是元宵铺,原本张静想的是派发元宵,后来充分听取了人民群众的意见,于是改成那些五颜六色的新奇元宵是拿来卖的。

于是一般百姓只能在其余的地方占位置了。

不过这完全不影响大家的热情,不仅有卖艺的来占位置,还有不少人占的是卖吃食的摊子。在这寒冬腊月,倒也算得上热闹。

本来这事儿是文家庄的主场,各家大户凑了份子就图个新鲜。没想到百姓这么给面子,现在的规模倒是像个大集了。

这么一来,自然需要按律办事,文家庄要出人手保证集会期间百姓的安全,而百姓们占的摊位地方可就得给租金了。就连镇上那些大户也都在观望,就等着文家庄发话,好安排是给钱还是直接出人力。

这种事张静一时还想不到,本来吴方倒是应该能想到,只是老爷子到底年纪大了,也不是很经得起折腾,这会儿根本没跟出来。

还好小蚬子是有这个意识的,看这光景,又看几家大户家里的管家师爷都在往张静这里看,心里就琢磨了个八九不离十。发现张静似乎完全没想到这头,他凑了过去:

“公子,如此人众,文家庄倒要保护大家周全,这人力又是一桩开销。只是庄上已然花销了不少,倒不如让本地大户多出人手搭把力?”

张静先头是没想到,这会儿听小蚬子这么一说,才突然意识到好像是这么回事。

文家庄组织活动可以算是善举,但是现在总体来说活动规模却比之前预计的要大了不少,尤其有不少人意识到了这其中的商机。如果还照之前的来办,确实不妥。

只是要他做决定,张静对于自己在这方面的零经验状况是认识的十分清楚的,心说幸亏小蚬子来了,否则搞不好这就要给大家看笑话!

当下也不隐瞒,直接就跟小蚬子开了口:“确乎如此,只是其中门道,我却不懂,还要劳烦你了。”

这自然没问题,小蚬子也不扭捏,直接点头:“公子放心。这些儿事体,旧年里府中每有计划,都是有规矩可以参比的。不过此地不如京都繁华,且待我与那几家大户商议,横竖比照着降格来办就是。”

张静听他答应的痛快,也就放下心来,还多了个心眼儿,小蚬子去跟那几家大户商量的时候,他这个记名的主子也跟着去了,着实还学到不少乡里办活动的规矩。

以后估计还得在望镇住上一段时间,文家庄在望镇又等同于镇长,这些经验,确实是有用的。

虽然因为这事儿整个计划略有变动,中间增加了划分摊位跟设置收费点的事情,但总的来说,这种大型活动,摊位费本身收的也不贵,大家还是挺捧场的,十四日元宵灯会还是十分完美的拉开了序幕。

张静作为这次活动的牵头人,自然被推上台讲话,看着台下一双双盯着自己的眼睛,突然之间他就觉得心里七上八下起来。

这种感觉和当初新学府落成时候的祭孔典礼上突然意识到自己真的参与了那样一项大工程的心境有些相通,但却又并不一样。

那时候他的心里更多的是一种豪情壮志,而现在,却突然感觉到了责任。

他站在这里,面对着望镇几百口人,而在这些人的心目中,他就是本地的某种象征,他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些人们绝对相信,他们的生活甚至生命都有可能因为他的一句话而发生完全的改变。

虽然要说的话,他其实算不上是文家庄正统的主人,更不可能真的左右这些人的命运,但这种沉甸甸的感觉却是十分清晰,并且,还不赖。

在这种被鼓舞并激动起来的心情下,张静不由意气风发的说了不少话,引来了台下百姓阵阵掌声。等下台的时候,甚至都有点不真实的感觉。

不过这种感觉一到台下就被戳破了,只见小四焦急的候在台阶旁,一看张静下来,一把就拉住了他:“少爷,不好了、不好了!”

张静被他那样子唬得一惊,连忙把他拉到台子后头百姓们不容易看到的地方:“何事如此惊慌?”他这会儿最先想到的就是别是文十一他们出了什么事儿!

不过小四的话让他更心惊:“文、文少爷,不不见了!”

文祈过来这里之后,除了开始花了点时间适应之外,后头基本上到过年前就完全的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这里又不像在京里,整天被拘束在方寸天地,还有钱夫子牢牢的禁锢着。所以这小子越来越淘,渐渐的简直有点皮的没边儿了。

本来张妈妈,王姐儿还有丹青三个女人看他一个,多少还能顾得过来。但这阵子大家忙着准备上元节活动,总归难免有疏漏。好在一般来说,庄子里人人都知道那小少爷的金贵,都会帮着看顾,所以总得来说都还算好。

然而今天这事儿却是完全出人意料。

早上张静起床之后洗漱完就出来主持活动开幕,因为要赶早,连早饭都没来得及吃,自然也就不知道在他离开之后,后院里没多久就兵荒马乱起来。因为王姐儿一早醒来就发现,文祈的床上没人了!

文祈原本是跟王姐儿或者张妈妈一床上睡的,后来因为要来这里,文瑞跟他很是嘱咐了一番,大概说了不少男子汉要有担当之类的话。再加上临出门钱夫子也有各种训导,这小子在经历过最初的不适应之后,就开始想起来那些教育了。

只不过他到底年纪还不大,大人们嘱咐的话,经过他自己的理解,就变了味儿,比如坚持要自己睡一个床就是。

可惜的是整个文家庄真要按身份说起来,他还是个最大的。再加上小孩儿特别能折腾,磨了几天,大人也就不得不随了他的心意。

在一开始的时候,其实也没什么问题,他也确实乖乖的自己睡。但是今天却不知道怎么回事,这小子竟然自己一大早的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