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复信

史儒脸上和额头上有一个巨大的伤疤,显然是被一铁鞭砸的不轻,到现在也没有恢复,除了他之外,被俘人员中也有一些是受伤被俘的,不过赵雷早得了惟功的交代,这些被俘人员只要没有变节背叛就不必虐待,也不要嘴上嘲讽,毕竟以少击多,总兵都被俘了,下头的人还有什么办法。

惟功更激进的话没有说出来,在他看来,战场尽到了责任就可以选择投降,军人不一定非要在战场殉国才对,象李陵那样,率几千兵与十万匈奴骑兵周旋,日以继夜的奋战,最终弓断箭绝,将士死伤殆尽,这样的话不论是将领或是士兵已经尽力,就算被俘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当然,汉武帝不认可这种说法,在东亚文化圈都不认同,杀生成仁,才是一个武者应有的结果,投降,太耻辱了。

“老子自己会分说。”

史儒脾气真是够爆的,赵雷虽是好笑,他嘴上也不领情,不过看向辽阳镇将士的目光却柔和了很多。

他们这些辽镇将领向来是眼高于顶,这次被俘真是奇耻大辱,又是被别镇兵马,特别是被边军普遍看不起的京营救出来,史儒的反应,也在情理之中。

“千总戴朝宗,赵将军,谢了。”

“千总王越,赵把总,多谢。”

几个被俘的千总和把总武官,一一上来致谢,有史儒帮他们发泄怨气,他们倒是不必再出头得罪人了。

毕竟是被人家救出来,不能叫人说辽镇太失了礼数。

赵雷虽是夜不收把总,亦是加衔游击,眼前辽镇诸将不过标营千总身份,也就史儒这种楞头青会当面顶撞。

“好了,大家离开吧。”

此时柴堆已经燃尽,三个人只烧剩下一小堆骨灰,几个夜不收用坛子装了,那些被掠来的汉人女子也吃了一些食物和饮了清水,恢复了一些体力,加上曹簠等人,赵雷命李青先带队出发,他自己领着五十余人组成十分精干的后队来断后。

就算有数百到上千的追敌,以他们的战力,纵不能胜,阻敌还是做的到的。

“也不知道我们大帅到了辽阳没有。”

“算日子应该到了。”

提到这个话题,想到在大帅面前奏捷的喜悦心情,所有的夜不收们都是心情愉悦,恨不得飞身立刻赶赴辽阳才是。

蹄声响起,辽阳镇最精干彪悍的队伍开始了归程,深入蒙古人控制区域千里,来回十余日,他们的成绩,其实已经不在惟功率部伏击速把亥之下了!

……

镇夷堡的战报在惟功离开两个时辰之后就送到了义州,然后不到三个时辰又有急使奔赴广宁城内,将急报一直送到总兵府邸。

李成梁刚从巡抚衙门回来,义州昨日有新的战报,有一些斩首战功,需要迟快报到京中,虽然首级不是很多,但最近辽镇打出来的精采战事也不算多,而且放眼天下,辽镇都不行了,其余的九边各镇当然更加的不行,所以李成梁觉得,这一

次陶成喾和李宁李平胡几个报上来的功劳,没准也是够告庙,赏下来的银牌银鞭也应该不少,至于麾下军官的世职,李成梁还是会按惯例压一下。

辽镇掌握的土地之多是不必多说了,李成梁大几千的家丁,随便挑一个出来都是小地主,这样一来,再多的地也不够分,而拥有卫所世职之后,朝廷按例会拨给世职田亩,虽说名义上一个百户只有三十亩,千户也就几十亩地,但实际上都最少乘以十倍以上,这么多部下,个个如狼似虎,真这么分下去,李成梁觉得会影响李家的核心地位。

他现在控制的核心区域就是广宁,其后其子李如松为辽镇总兵,后战死,再后其子李如梅也曾任总兵,李家的势力范围却是一直没离开过这里。只是到李如梅被努儿哈赤吓的仓惶逃窜,李家最后一层画皮被揭下之后,所有的一切也就烟消云散了。

此时的李成梁却还是志得意满,年轻时打熬的身子骨特别的结实,年近花甲仍然身轻体健,就算不少壮年的小伙子也比不上他,每天晚上,仍然能床第不需,这对他这个年纪,更非易事。

成年长大的儿子就有九个,女儿十几个,隔一阵子还得远征千里提着马刀去砍人,李成梁还活到了九十,这个身子骨,也确实不是普通人比的上的。

“老爷。”

一个家人在李成梁面前跪了一跪,李府规矩极大,家人平常和李成梁说话也要行跪礼,时间久了,已经无人敢触李成梁的虎威。

“什么事?”

李成梁刚刚回府,宽了衣袍,正在修葺,他斜了那个家人一眼,道:“要是什么军务,现在不要拿来打扰我。”

“是,老爷,是京里大爷来信了。”

“哦,拿来我看。”

李成梁接过书信,不去启封,先看封皮上的字,看了几眼后,微笑道:“老大的字虽然笔意还不算上乘,但间构得法,笔力遒劲,已经算是入了门了。”

听到这话,原本就在一边侍奉的门下清客,都是一迭声的颂扬起来。

身为一个军功起家的人,李成梁在拥有武官世职的同时还读书不缀,曾经中过秀才,虽然军户子弟中秀才的机会原本就比普通人大的多,但这仍然是不大不小的成就。

成名富贵之后,李成梁并没有放松对子弟的教育,他的府邸之中,充斥着徐渭这样的一时名士,很多江浙一带有名的名士被延请入李家幕府,李家子弟不仅是小小年纪就学着怎么砍人,兵法,书启,甚至是诗文,都是一起学习,并不因为是军官子弟就放松要求。

象后来与宁远祖家联姻的吴家,也是这么教育子弟,吴三桂号称少年通侯,除了长相俊美之外,长袖善舞,诗文字画无不精通,这才是他在士林成名的杀手锏。

至于武将子弟学这些玩意,还下这么多功夫,这样做是否应该,那就不是文人骚客们所关心的事情了。

“呵呵,众位莫夸他,尚有很多进步余地。”

子之中,李成梁当然最喜爱的就是李如松这个长子,不仅在身材相貌上与他很相信,胆气将略,更不比他年轻时稍差一分,允文允武,十分出色。

如果说真有什么毛病的话,也就是脾气太大……不过李家的人有脾气不大的吗?

李如松在信中禀明了自己的新动向,在李成梁和朝中李家势力的运作下,朝廷终于不理当年黄道瞻的谏言,再次有将李如松外放的打算。

原本李如松要在京师干好几年的提督巡捕,将京里的勋贵圈和言官得罪的七七八八,然后京师之中忍不得他,这才将他又外放,现在有惟功的例子在前,青年勋贵坐镇一方,加上黄道瞻被刺身故,所以隔了一年不到,风声已经放松,预计在数月之内,李如松将会外放宣府……不过这一次不是副总兵了,而是不折不扣的总兵官大人了。

一门父子两总兵,李成梁的脸上忍不住也显露出笑容来。

九边精锐,无非就是辽镇,蓟镇,宣大这三镇,别的军镇都不够看!

至于南直隶的京营兵,操江军,凤阳巡抚标营,勋阳兵,福建,两广,四川,这些兵马超过百万的人数,不过在李成梁看来都不够看……如果李家能掌握宣大,辽镇的全部实力……

一个危险的念头袭上李成梁的心头,他的脸色变的有些阴森起来。

几十年后,包括万历和天启崇祯几个帝王都曾经私下里表示过,李成梁其实就是辽东王,李家几乎就是独霸辽东,这个势力就是从万历年间开始,到万历二十年左右到达顶峰。当时李家一门九将,掌握着最强悍的骑兵队伍,地方上的分守副将和参将,游击,都出自李成梁门下,独立势力极少,李成梁霸占农田军户,与蒙古人女真人还有朝鲜私下贸易,富可敌国,如果要造反,兵力,人脉,财力,都足够了。

最不济,李家只要一扯旗,最少能护住关内,大明想收复辽东,恐怕就不是万历三大征那么简单的事了。

但李成梁到底没有反……这件事在几个大明天子和朝臣之间都是一个迷,很多人归结于李成梁不失忠义之心,或是大明国祚绵长,真实的原因,却只有李成梁自己知道。

“蓟镇……戚继光……”

李成梁脸上阴晴不定,嘴里轻声嘀咕着,四周的人都静默不语,不敢在大帅沉思的时候打扰于他。

“王先生,”半响之后,李成梁才点了一个负责书启的清客的名,吩咐道:“给大爷回信,就说但妨去做,不必如他所说的到宣府收敛脾气,该怎样就怎样,谁不服,就打他娘的蛋!”

“是的,东翁。”

王清客答应一声,匆忙下去复信去了,李成梁嘴角又显露出笑容来。老大的脾气原本就是纨绔公子哥儿,有自己力挺,宣府那边要多事了。

而有徐渭在京师提点,相信自己的深意,老大会明白的。

正在他微笑之时,又有一个家丁跑进来,跪下禀道:“老爷,巡抚周军门来拜。”

(本章完)

第三百七十八章 四人第二百五十三章 决心第一百六十三章 锦衣第五百五十一章 诱敌第四十三章 小成第二百三十二章 中人第五百八十三章 快马第九十七章 公府第一百三十九章 江陵第四百八十七章 栋鄂第八百五十四章 阁中第六百九十九章 祸害第六十四章 波动第五百三十章 报效第二百六十三章 瘟疫第八百零九章 劝说第六百五十五章 好强第六百五十章 毡包第一百六十五章 出发第二十八章 故事第八百七十六章 联手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声第三百三十一章 赶路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爷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刺第一百六十七章 医治第七百零九章 君恩第五百零六章 兴狂第八百四十二章 暗斗第二百七十章 宗沐第十七章 感激第七百二十一章 欢笑第八百九十五章 东望第五百零二章 急报第五百九十八章 府内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获第五百八十七章 猛虎第四百七十一章 阁中第四百零七章 刺耳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兽第四十九章 伴骑第七百九十七章 书信第二百七十四章 出题第七百零一章 笑谈第八百四十三章 大方第七百零四章 随意第七百五十七章 顾家第一百五十三章 气息第一百七十九章 变化第十六章 杀人第二百九十四章 郎舅第四百六十三章 船厂第八百一十一章 贪心第四百八十六章 瑰宝第六百一十三章 收货第六百八十四章 往返第四百四十章 两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布局第六百四十五章 出击第五百三十五章 文武第八百八十六章 堵门第七百九十四章 来犯第二百零二章 骑兵第五百一十二章 太保第八十五章 用诚第四百八十一章 齐射第四百零五章 底定第四百一十章 保傅第三百五十七章 镇城第三百七十二章 追逃第四百八十三章 判断第一百三十三章 沾衣第九十章 说古第七百四十九章 齐集第七百八十八章 临机第四百一十八章 论力第八百四十八章 买直第五百三十章 报效第三百章 缓急第五百八十五章 警告第一百二十九章 阴毒第一百六十八章 庄子第三百六十五章 守有第一百九十四章 整治第三十四章 冷铺第四百二十一章 叫场第一百五十一章 价格第三百八十三章 麻包第七章 入京第二百五十九章 蹊跷第六百七十五章 福地第二百零四章 步军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衡第二百六十三章 瘟疫第一百三十八章 同知第二百一十八章 退让第二百八十六章 博注第二百五十七章 风潮第八百六十四章 新堡第四百三十八章 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