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谨慎

于公于私,他已经十足满意,剩下的,反而是自己私人情绪上的一些东西了。

他最汲汲于抱复的,便是张居正。

十几年的压制,自己装低伏小,有时候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妾侍,时时要看张居正这个大妇的脸色过日子,这种小心翼翼大气也不敢喘的生活,才造成了他现在虚弱的身体。

此仇,不共戴天。

在他的努力之下,张居正就要抄家,只可惜,没有戮尸,这算是美中不足,就算这样,他亦是满足了。

“师相,这里还有一封信,看封启是张敬修写来的,底下还有张懋修和张允修的落款,这兄弟几人,看来是向您求情来了。”

“哦?我看看。”

复仇的滋味果然十分美妙,张四维面色枯黄,虽然刚刚是入秋不久,他已经躺在太师椅中,四周生着五六个银火盆,身上还盖着厚厚的毯子,就算这样仍然一副身上冰冷的模样。

在他四周,李植和江东之,羊可立三人分别侍立,和张四维不同,三人都是满面春风的模样,李植最近经常出入宫禁,连皇帝校阅内操时也经常伴随左右,他和羊可立等三人已经全部按京堂候补任用,已经将一袭蓝袍换了绯袍,经常将禁中语拿出来炫耀,绯袍玉带,口含天宪,人生得意之时,已经无可复加。

“三个蠢材……”

张四维接信时,看到李植等人一脸的兴奋,不觉心中鄙夷。

这三个门生,全部有野心,也有不差的能力,这样的人一般会慢慢爬上来,因为既有本事,也舍得脸皮,当然不怕升不起来。

但三人的问题就是,前前后后的功劳和精力全用在打张居正上,皇帝现在用的称手,将来心思稍有一变,这三人的下场不问可知。

说来说去,就是三个干脏活的夜壶,这样的臣子,不论皇帝或大臣,在事件平息后,总会除之而后快的。

就算三人现在机灵,看到自己病重,已经暗中与申时行眉来眼去,但倒霉也是必然之事,只是不知道,究竟是谁来发动了。

他也不出声,这三个门生对张四维身后的布局毫无益处,由得他们去便是。

倒是接了信来,展开一看,饶是张四维病重,亦是看的眉开眼笑。

他忍不住笑道:“江陵一世英雄,我在他面前大气亦不敢喘,他身故之后,他的儿子倒是向我求情乞活,种种哀怜之词,看的老夫心怀大畅。江陵地下有知,怕是要满地打滚了。”

这信李植等人已经看过,确实是哀哀乞怜,张敬修等张氏子弟可能不知道张四维的心思,一听说朝中风声不对,立刻写信来乞哀怜,看看这信,再想想张四维十几年在张居正面前伏低做小的憋屈,眼前这开怀大笑,便是可以理解的事了。

“你们来替我复信,嗯,就说老夫一定出尽全力,助他张家过关。当然,圣意难测,老夫亦不能打包票

,写委婉一些,给他们一点指望。”

“是,师相放心,学生们一定尽力。”

李植等人亦是含笑答应下来,老师快死了,但虎病威犹在,这一点小事,哄他开心,真是惠而不费,小事一桩耳。

……

……

“江陵一世英雄,想不到竟有此报。”

张四维手中的信,辽阳这边,竟也是有了一封。

信是自江陵寄往京师,往京师的同时,在天津拐了一个小弯,有人从天津出海,到中左所,再到辽阳,张四维复信还没有寄出去,辽阳这边也是有了相同的信函。

“可惜四哥就是不肯给我信。”

惟功的模样,越发沉稳,其实他还有蓄须的打算,只是他是络腮胡子的长发,真要蓄起来,加上高大的身躯,自称燕人翼德怕也有几分相似,还是罢了。他还不到二十,硬要装老也没有必要。

再说,以他现在的威望,有必要吗?

“简修这孩子,看着大大咧咧,十分粗豪,但论起性格来,怕是太要强了。”

“恐怕他也没想到,以江陵在时的势力,有人会真的拿张家怎么样。”

“门生故吏原本有几百人,不乏部堂总督巡抚高官,中下层官员更多了,就算江陵不在,亦不足祸及家人,恐怕张府上下,都是这样想的。”宋尧愈十分冷峻的道:“敬修和懋修兄弟虽然是进士也当了官,但于政治之途的险恶,实在是体悟不深啊。”

“老夫子,我该出手干涉么?”

“不必了。”宋尧愈道:“叫简修吃点苦头也好,叫他知道真正的世态炎凉,以后再到辽阳,可以当一个大将来用。他的脑子聪明,读书多,武艺也强,会成为一个不错的人才。”

“好吧,那就这样。”

“大人,我们下一步会怎么样?”

虽然和惟功朝夕相处,甚至曲划了很多不足为外人道的秘密差事,但宋尧愈在此时还是有些心慌意乱的感觉。

这十几年,朝中一直有一个强力的掌舵人,不管底下是财赋之事出了乱子,还是水灾,旱涝,或是苗乱,或是北虏生事,大家心里其实是一直有一个主心骨,张居正就象是一根定海神针,将每个人的心神都稳的牢牢的。

不管出了什么事,大家都知道大局不会乱,所以心里十分笃定。

可现在,一切不同了。

“浦州和吴县两人,江陵当年看错了,完全是两个只知道媚上的庸材。光媚上也罢了,他们还不欺下!当阁臣,就是要欺下,江陵当年说过,就是要手持长鞭,不停的鞭策下头的官员做事,这样大明才会一直向前。可现在吴县柔懦,浦州奸狡,两人弄什么以宽为政,大好局面,非败在两人手中不可。”

宋尧愈说起这个,就是一脑门子官司,红头涨脸,十分气愤。

他跟随张居正十几年,样样事

看在眼里,知道大政改革十分不易。好不容易大明将末世光景扳了回来,俨然有中兴气象,最主要的就是政治决断和执行力得到了改革,财政状况比嘉靖年间有了根本性的转变,现在么,一切已经烟消云散了。

所谓:省督责,缓征徭,举遗逸,恤灾眚,以养国家元气。

张居正的丈田,停了,考成法,停了,原本免除改为募役的徭役反而又大征特征,张四维和申时行还很不要脸的说缓征徭,其实他们缓的是世家大族,是江南的士族和山西的大世家。驿站又开始成为巨大的开支和消耗,官风吏治进一步败坏下去。才短短不到两年,天下之事又有不可为之势。

当然,秉政者的感觉还十分良好,最少张、申二人,感觉自己匡时救弊,比张居正高明一百倍啊一百倍。

“我们现在就是什么也不必做。”惟功道:“内实外虚,凡事不出头,看时局变幻。”

“不知道要看到几时?”

“也许快,也许慢,”惟功笑道:“如果真的静候,可能会很久,如果出把子力气,也可能会很快。”

“大人是说,养寇?”

“辽镇是个烂疮啊,我们早点把这玩意给挤了吧。”

“亦得三五年光景啊。”

“这已经算快了。”

“自蓄其力,养士,积财,练兵,大人,这是正路,只是养士稍有不足耳。”

“确实,有诸位相助,辽阳才有这样兴旺景像。”

“亦要看清大势,此是大人天授之才!”

惟功并没有自得,宋尧愈夸他的地方并不是他最擅长的。是,他懂大势,但这大势是后世的知识积累而来,并不足自傲,而历史的进程会不会因为他的干涉而发生变化,亦很难得而知。所以,事事仍需谨慎才是。

多少枭雄豪杰,企图趁时而起,练兵,掌地方政治,善待士人,这些套路,谁不会,谁不懂?但手段有高低上下,时势亦有看不分明的时候。

有人以为王朝末世已至,赶紧起兵,结果旋锺被灭,有人则待时而起,风云际会,一下子就扶摇直上。

看着一尺深浅广阔的小溪,一跃可过,但很可能是万丈深渊,篡夺之事,岂可不慎!

现在辽阳的兵、财、势,都有可观之处,潜力之深,一般的军镇拍马也赶不上。论人才,上层辛苦搜罗来的也颇足可观了,但自下而上的士绅精英阶层替辽阳效力的,还真不多。

惟功的体系,并不求儒生和官绅依附,甚至很多时候,儒生和官绅阶层是屯堡体系的大敌,这一层,宋尧愈还没看清楚。

不过,惟功不愿给老夫子扫兴,当下笑道:“我们多走一走,遭些白眼也没事,总之做一个善待士人的样子也好。那几个训导,我也不为难他们便是。”

宋尧愈十分高兴,抚须笑道:“如此,千金市骨,人才可期矣!”

(本章完)

第三百七十二章 追逃第六百九十六章 碰壁第七百四十四章 文武第六百五十章 毡包第一百一十一章 马军第五十二章 加官第四百二十七章 威胁第一百四十二章 骑士第七百零一章 笑谈第八十五章 用诚第一百九十章 蒙古第七百五十章 教育第三百三十七章 皆欢第二百一十五章 蹲守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声第三百零六章 错误七百一十章 封赏第八十三章 威胁第一百七十七章 志愿第六百九十八章 库房第四百七十章 兵变第四百七十六章 披甲第六百二十五章 隶籍第四百八十七章 栋鄂第五百二十三章 纷至第五百七十八章 传讯第八百八十四章 计划第四十六章 憧憬第九十四章 悟道第五百四十四章 留中第十七章 感激第八百零一章 内幕第八百零八章 收复第二百一十章 插手第四百一十八章 论力第二十八章 故事第七百五十六章 经济第七十三章 驿站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祭第二百八十三章 众说第二百一十四章 猎物第五百七十二章 教士第六百三十三章 和睦第一百二十九章 阴毒第四百七十六章 披甲第七百九十六章 连珠第二百八十九章 强兵第六章 两帅第二百四十一章 惟别第八百三十六章 污糟第五百五十七章 秀才第五百一十四章 掌握第六百一十四章 路见第三百九十一章 期待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三十七章 入门第二百一十一章 直入第七百三十三章 动员第二百三十三章 奴子第七百三十一章 商会第一百二十九章 阴毒第二百一十四章 猎物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点第二百零七章 供佛第二百二十八章 训导第四十一章 痛打第五十九章 练枪第三百三十九章 感念第八百零三章 斗气第二百零八章 礼佛第七百一十一章 封侯二百一十二章 扩张第五百四十五章 杀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压力第三百五十七章 镇城第五百四十四章 留中第六百一十五章 不解第一百四十一章 办法第四百八十一章 齐射第五百六十四章 改变第三百七十七章 花厅第六百四十五章 出击第二百一十一章 直入第三百二十八章 被俘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祭第七百零一章 笑谈第二百五十四章 父子第七百七十章 离去第六百七十章 私念第六百五十六章 官斗第六百零二章 内操第一百八十二章 距离第六百四十八章 人力第二百三十六章 僭越第六百零九章 并骑第二百五十五章 藩士第五百九十五章 李贽第四百五十一章 甩脱第八百四十章 纠缠第三百七十九章 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