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开讲

跟黑子来的那几个孩子,不说别的,对唐奕肯定是死心踏地的,将来不用考虑控制不控制得住的问题。

回山佃户子弟却不一样,毕竟不像黑子他们那样,和唐奕完全绑在了一块儿,将来若是生了异心,那他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心血也就白废了。

唐奕和王里正说得很明白,民学和书院不一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也不是为了科举。

不想,王里正皱着老脸道:“少爷想远了,咱可不敢想让娃娃考什么进士,只愿他能识字,将来别跟俺似的,连个账都算不明白就行。”

说着,王里正躬身长揖,“少爷您是好人,就行行好,收了俺家的娃子吧。”

“.....”

得!唐奕没法在搪塞了。

“那王叔把孩子带来吧,我看看.。”

....

王里正开了个“好头儿”,回山村的佃家一听里正把他家‘王狗蛋儿’送到民学去识字了.....

那还了得?

一下午,唐奕就没得消停,被这帮着人给围住了,个个拿着家里仅有的一点银钱,来求唐奕收下自家的孩子。

唐奕不怕你跟他玩横的,就怕这种苦情戏,最后,干脆让人把回山村的孩子统计了一遍,把八岁到十岁的小孩索性都收了。

民学的学生一下子从七八个,变成了二十七个!

至于村民送来的学费,唐奕缺的是时间和精力,真不是差他们那点钱。

再说,当他见到那二十几个孩子眼巴巴地站在他面前的时候.,唐奕连怕费精力,怕累的心思都没了。

这个时代,‘知识’算是奢侈品。不说满腹经纶,就算是比寻常人多识几个字儿,对于百姓来说,都是改变命运的大事!

能改变这么多孩子一生的命运,那种成就感....

是无法言语的。

...

民学开讲不似观澜书院当初那般隆重,甚至根本就没什么仪式。

唐奕给每个蒙童了笔墨之类的用具,再把自己鼓捣出来的‘课本’下去,就算完事儿了。

但是,上课的时候却不一样儿了。除了二十七个学生,观澜书院几十个儒生里里外外把民学课舍围了个水泄不通,就连贱纯礼、宋楷这帮坑货都来看他的笑话。

不为别的,他们只想看看,唐子浩自己都没学明白,是怎么教别人的。

...

而范仲淹等几位德高望重的师父,现在就坐在课舍的后排,也专门来听唐奕讲学。

这是当初唐奕非要办民学之时和老师说好的,范仲淹必须听他上几次课,才能决定是不是要让他把民学办下去。这不光涉及到耽误唐奕正常学业的事情,而且,范仲淹怕他误人子弟!

此时,唐奕站在课舍最前方,额头上全是细汗。

两辈子也没给别人上过课啊,说不紧张那是骗人。再说,老师和几位师父可都在底下坐着呢,给一群大儒讲课,唐奕压力有点大....

“教几个孩子识字这种事儿,应该不难吧?”唐奕如是安慰着自己。

深吸了一口气,“大家打开《蒙学》第一页。”

好吧,其实就是《语文课本》,唐奕给换了个适合大宋的名字。

见底下的一众幼童脸上带着稚嫩和兴奋地翻开面前的课本,唐奕也不多说一句,拿起一块‘白土子’转身走到墨板前书写起来。

墨板是唐奕让人特制的,开始还没人知道这是干什么的。现在看唐奕在上面写写画画,才恍然大悟,这原来是个‘教具’。

不过,还别说,对于习惯了先生在堂前用嘴说,学生在堂下用耳朵听的授业方式的宋人来说,这种一目了然、图文并茂的教学手段还挺新鲜。

而‘粉笔’则是天然的石灰石削成的,在墨板上黑纸白字,十分的显眼。

范仲淹没有孩子们手里的课本,也不知道唐奕鼓捣的是什么《蒙学》。不过,用猜的也能知道,无非是《千字文》、《百家姓》之类的东西。

于是抬头看唐奕在墨板上写字,想看看他到底要怎么教。

只不过...

只不过,这小子鬼画符似的在干什么?

唐奕写了半天,范大神竟一个字都不认识。倒是杜衍见识非常,小声对范仲淹道:“像是一种大食国的文字。”

“大食文?”范仲淹更迷糊了。

这些蒙童连汉字都还不认识,唐奕写什么大食文?

还真不是大食文。

所谓大食文,就是与大宋同一时代的阿拉伯帝国所用的是阿拉伯文。

唐奕可不会什么阿拉伯文,但,杜衍说的也没错,他现在所写的,确实是大食人传入中原的——拉丁字母。

拉丁字母最早是由罗马人从埃及字母中演变而来的,逐渐传遍欧洲。唐代由阿拉伯人传中原,所以,杜衍以为是大食文。

现在在开封也能找到会这种文字的大食商人,只不过拉丁字母只在少数大食商人之中有所流传,并没有被宋人所熟知。

那唐奕为什么把他弄出来呢?

图省事儿!

拉西字母是后世应用最广的文字,包括在汉语中也有应用,就是汉语拼音。

开办民学,要的问题当然是教孩子们识字。而识字,当然就离不开注音的问题。

后世习惯了拼音注音法的唐奕,对大宋所用的‘反切注音法’简直是深恶痛绝,实在是太特么麻烦、太特么难了!

反切法,说白了就是用两个字为一个字注声,取第一个字的声母,与第二个字的韵母结合,读出新字的读音。

例如说:‘之乎’为‘诸’。

就是取‘之’字的声母‘zh’,和‘乎’字的韵母‘u’相结合得出‘诸’字的读音。

不但繁琐,而且很容易出错。

于是,唐奕豪不犹豫地选择教孩子们‘拼音注音法’这个相对简单得多的方法。

——————

ps:按照古汉语的音和当时所用方言的音来看,现代拼音其实不一定适合大宋...

但是...你们懂的,别纠结。

我胆儿小,禁不起细节党的蹂躏。(未完待续。)

第九十五章 回山见闻第一百一十七章 把人心算计到毫巅第957章 不简单第894章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第571章 白给的状元谁不要第782章 着不着急第606章 十里长亭送君去第390章 英雄第337章 不负如来不负卿第147章 师侄第644章 想的美第198章 羊吃人第164章 曹少爷的幸福生活第797章 此非天灾,而是人祸第717章 灭了金五部第607章 过境第405章 家事第43章 钱家也惹不起的存在第536章 等我给你弄回更好的第561章 一首奇怪的好词第864章 高傲的罗马第1章 唐记食铺第719章 听不懂第213章 这里定会变成家乡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第543章 还有脸报名号第514章 和皇帝骂街第767章 五味杂陈第270章 邓州效应第938章 两个老小孩第900章 当局者迷第877章 哪疼啊?第221章 冬猎第526章 迎接第28章 风痹之症第676章 来时容易,走时难第385章 听墙根儿第106章 价牌第802章 和人说话,还是和“腿”说话 三合一第407章 赵祯的仁第646章 这是老子的路数第862章 虔诚的信徒第288章 布局第171章 桃园姑娘第942章 老妈子第938章 两个老小孩第705章 杀进去第709章 辜胖子的人性第661章 一个浪就拍散的破船第27章 问名 二免费赠送章节第952章 两件奇葩事第653章 官、兵、钱、税、农、商第927章 默契第937章 最精的还是王韶第460章 独会重元第767章 五味杂陈第279章 观澜动第15章 动摇的范仲淹第274章 交版税第517章 殖民萌芽你给不给!第926章 誓碑第88章 补救第284章 关于“钱”的推演第529章 要人第153章 可恨还是可怜第867章 西撒克斯方言第606章 十里长亭送君去第376章 你傻还是我傻第904章 一个得道第685章 要被玩坏的节奏第791章 无耻的家伙 二合一第481章 心疼钱有求皆苦第80章 酒香第968章 越闹越大第133章 都是套路第438章 甚合吾意理解才是对我最大的宽慰第259章 劫杀! 一第667章 平趟定了第730章 富贵病第460章 独会重元第650章 大势将起第337章 不负如来不负卿第585章 承诺第381章 匿报第631章 心真够大的第992章 不该回来第275章 饿一天长长记性第593章 辽国之乱第420章 背书第301章 绝世好剑第409章 军制之弊第737章 真有金矿第481章 心疼钱第461章 故意的第3章 注定失败的新政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