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宿松

二月初三日,扫地王所部厮养陆续踏上官道,队尾在官道上渐渐远去,约两百名骑兵提着火把,将南郊民居一一点燃。

城上有些是南郊进城的社兵,看到自家房屋着火,都放声大哭起来。待所有房屋都着火后,骑兵收队缓缓离去,营地留下一片狼藉。

身边的杨尔铭长长吁出一口气,今日县衙的官员都在此处,还有一众士绅和里老,城外一片凋零,数日来遗留的尸体布满旷野。

流寇此时退去,众人不再有性命之虞,但都是满脸的愁容。流寇如蝗虫过境,只留下满目疮痍,桐城百姓生长于此,虽保了性命,却还要考虑以后如何生存。

官道沿线和县衙周边受到的破坏最重,城外的千家灯火已成废墟,周围乡村损失必定也不小,城内避祸的百姓回家后,首要便是无处住宿,没有住所就没办法恢复生产。

庞雨可以预见的是,人口和财富的大量损失,桐城接下来必定有很长一段时间百业萧条,包括他的赌档在内,都会生意清淡,流寇所抢掠的东西并不多,但他们毁坏的东西却是社会运行的基础。

好在县城保住了,如果他们攻克县城,要重新繁荣恐怕就要数十年了。

杨尔铭也高兴不起来,他对庞雨问道,“庞班头,下一步当如何,守城是否便如此了?”

孙先生立刻道,“大人应速具文,向安庆府申详守城大胜,之后便是让乡民归家,不要误了春耕春税。”

杨尔铭点点头,眼睛还是看向庞雨,周围的士绅也是如此,此次守城,庞雨所领壮班虽然稚嫩,但仍是桐城的定海神针,快班在城内维持秩序也颇为得力,大家都对庞班头生出一种依赖。

“大人不要心急,流寇虽离开县城,但并未离开桐城,首要派马快追摄,确认他们是真的离开,之后才能开启城门。最紧急的,城外尸体摆放数日,河道中尸体更易腐烂,应尽早掩埋清理,否则会出现瘟疫,桐城又要遭第二次灾。”

周围人都一起点头,他们都听过瘟疫,但没有庞雨那么重视,庞雨学习经济史的时候,知道几次大瘟疫给世界的重大打击,战争之后正是瘟疫高发的时机,这个恶魔若不预防,可能比流寇更凶残。

“之后属下建议张贴布告,让逃散的百姓返家,县衙向朝廷申请减免今年粮税,筹资抚恤守城死伤的社兵和衙役,帮助百姓重建住所,有住所才能耕作,才能重开生计,此事需得官衙和士绅一并出力,否则恐拖延日久。”

那些士绅此时各有表情,流寇退去,他们面临的威胁已经消失,而且各家原本在城外也有店铺别业,此次守城出了钱粮,损失也不小,此时再要他们出钱,就不是那么痛快了。

庞雨也不看他们,径自对杨尔铭肃容道:“最后一事,亦是最要紧的。”

杨尔铭立刻道,“庞班头请说。”

“请大人呈请应天巡抚张都堂,在桐城设营练兵。”

城头上一阵议论,王文耀迟疑着说道,“前面所说皆在理,但请兵一事,恐怕最后是遭了匪灾又遭兵灾…”

“王先生不必担忧,在下的意思,是招桐城子弟练兵,驻守桐城。”

孙先生盯着地面开口道,“那你钱粮何来。”

“此事容后再议,”杨尔铭摆摆手,转身看着城外的浓烟,闭眼叹道,“匪事惨烈,流寇往南去了,各县没有城墙,不知是否已遣散百姓。”

……

安庆府太湖县,太湖的县前街上人来人往一片祥和,完全看不到遭受流寇威胁的样子。

江帆坐在县衙对面一处茶铺中,身边有两名寻到的马快。当时庞雨将潜江当成了主要威胁的方向,前后派出了九名马快,既有到潜江、太湖的,也有到宿松的,因为还要防备流寇从湖广过来。

江帆这一趟出来已经收拢了五名,太湖和宿松各有一组尚未寻到,所以江帆便留在太湖。好在庞雨派出之时先打听过,给他们指定了住宿的客栈,江帆便守在客栈,但那两人一直没有回来,不知是否去了英山。

这两日江帆都在客栈附近的这茶铺喝茶,等候那两人返回。

“队长,其他两人寻不到便罢了,兴许他们已往安庆府去了。”

“老子出来就是来寻马快兄弟的,要是人没寻到,回去班头问起如何交代。”江帆端起桌上的茶喝了一口,“有徐大耳他们在潜江县界守着,流寇来了自会来告知咱们。”

说话的马快担心的道,“那万一像庐州那样突然来了怎办?”

“庐州老子是在城外,流寇围城自然跑不掉,从庐州一路逃回时,又遇流寇围庐江,但老子由此也发觉一事。”

那马快好奇的道:“队长发现何事?”

“他们的轻骑离开营地一般不超过三四十里。”江帆放下茶碗,“所以我让徐大耳他们守在潜江县界,流寇若围潜江,他们最多截断四十里地,四十里外总会有人逃出,徐大耳他们自会得到消息。”

两名马快互相看看,脸上仍满是担忧。江帆转头看看街上,行人都是神情轻松,店铺生意兴隆,对面的县衙前有几个站笼的,多半是欠了秋粮中的本色,那应该是春节前交齐的,春节不好拿人,节后拿来比较钱粮是理所应当的。

“我走时流寇尚在庐江,不知是从舒城回了河南还是往桐城来了。”江帆皱着眉头道,“庐州离桐城两百里,庞班头只数日就收到消息,若是流寇真的攻打桐城,太湖应该也收到消息了,看他们这毫不惊慌的样子,流寇说不定已经回河南了。”

两名马快这才松口气,各自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其中一个道,“昨日太湖市面上也有传言,说流寇往太湖来了,但县中人听了都不信,因去年两次传了警讯,后来都是虚惊,当日出城避祸的人,回来都被嘲弄。”

“也难怪。”江帆拍拍桌子,“咱们还是要有备的好些,你一会再去那船家看看,定钱既不能交多了,也不能交少了,一定要吊着他一直候着咱们,万一流寇来得快,咱们还能走水路。”

“小的明白。”那马快应一声,心中也稍有些底,因太湖县城的位置处于两河之间。县城外不远就是熙湖,马路河在城西一里,在万历年间因涨水,河道转到城东,两个河道夹住了县城,四面都是水,就靠桥梁与外往来。

一旦流寇来势太快,截断了桥梁的话,江帆几人就难以走脱,所以他们又订了个船家。马路河水量大减,但此时仍可行船。即便流寇截断了通往枫香驿的大路,只要有船渡河,就能选择登岸的地点,保命的可能就大增。

那马快喝口水准备出发,刚刚站起看到对面,露出惊讶的神色。

江帆转头一看,竟然是徐大耳在街上焦急的东张西望,显然是在寻找几人。

几人连忙招呼,徐大耳匆匆进来,满头大汗的坐下,不及休息就低声道,“流寇到潜山了!”

江帆急道,“从哪里过来的?可有桐城的消息?”

徐大耳摇摇头,“小人按队长你说的守在县界,两日前有人逃来,说有流寇沿官道杀人,红衣骑马的。”

江帆吸一口气问道,“逃来的多少人?”

“至少有十余人,小人一一问过,有三人确实见到。”

“那便该是了。”江帆沉思片刻道,“流寇骑兵速度极快,我们不可耽搁,你们三人立刻取马往望江去,在那里雇好船,便住在船上,若是流寇到望江,马就不要了,你们坐船过江,待流寇退走再回江北。”

三个马快互相望望后,徐大耳对江帆问道,“那队长你往哪里去?”

“我得即刻往宿松去,刘麻子还在宿松等那两人,我得去带他走。”江帆摩挲一会下巴,“顺便知会一下宿松县衙,让他们早些疏散百姓。”

其中一个马快在宿松打探久一些,对着江帆道,“队长你在宿松也可坐船过江,既然流寇从桐城那边过来,宿松应是有消息了,此处自从杨芳蚤走后,尚未有新县令上任,如今代理堂官的是安庆通判陈仕辅,人家安庆的佐贰官,若是有啥消息,安庆里有他心腹,定然是一早便知道了。”

“如此更好。”江帆站起身来,“便省下口舌了。”

二月五日,一身皂隶服的江帆呆呆的站在宿松县前街。

他今日刚到宿松,在客栈没有找到张麻子,店家说已经退房走了,也没留话说去了何处。

让他惊讶的是,宿松比太湖更加轻松,连一个谈论流寇的人都没有,整个县城与平时一般无二,所有店铺正常经营,城外码头商船往来,百姓各忙各的,县衙前也是一片平静。

ωwш ★т tκa n ★¢ ○

而宿松连城墙都没有,面对流寇可谓毫无反抗之力,他实在想不明白,整城百姓能够面对流寇泰然处之,唯一的解释就是宿松并未收到任何警讯。

犹豫片刻后,江帆抬脚往县衙走去。其他三个马快知道他来了宿松,若是不把消息告知这边县衙,回去后恐怕难以交代。

门口的帮闲诧异的看着他,这皂隶看着面生,不知是否是新来的。

各地县衙的格局都相差不大,江帆直接进了大堂,寻到了承发房,直接求见代理知县陈仕辅。

他出发时桐城县衙给了一份移文,可以证明他的身份,移文递交去时,他怕承发房耽搁,特意说了一句“有匪情通报”

结果在承发房一等就是半个时辰,江帆等得心头火起,快想要离开的时候,承发房的典吏才让他去了堂上左侧的幕友房,。

幕友闭眼仰躺在椅背上,看也没看江帆,微微开口道,“桐城县衙移文什么也没说,你来求见到底何事?”

江帆把事情一说,那幕友竟懒懒的打个哈欠道,“去年潜江来的也是如此说,最后一个流寇未见,你桐城的今日跑来,说见到潜江有贼,那潜江都没来说,你凭何让老夫相信?”

江帆一愣,仍是客气的道,“小人在庐州亲眼所见流寇围城,小人的手下在潜江县界见到有百姓逃难…”

那幕友此时睁开眼坐直身体,一脸严肃的问道:“你说你亲眼所见有流寇前来?”

“小人在庐州亲眼所见,之后流寇又围困了庐江,如今已经到了潜山,与宿松只百里距离,若再不预备,怕来不及了。”

幕友站起皱眉走了两圈,停下后对江帆道,“兹事体大,你与我一同去见老爷,但此时不宜泄露与人知,以免百姓惊慌。你可有其他伴当同来,可一同去见,说得明白些。”

江帆松了一口气道,“小人与他们在太湖分别,只有小人来此,一人也说得明白。”

幕友点点头,“那你与我来。”

他带着江帆进了二堂,却没有往后面知县的宅院去,而是往右一拐,进了一条回廊。

江帆奇怪的道,“难道通判大人不在后宅住?”

“陈大人是代理知县事,并无亲眷在此,说一个人来就不要住人家大宅了,就在客馆里面住。”

江帆哦了一声,跟着幕友转了两个弯,幕友在前进了一间单扇门页的屋子,示意他进屋。

江帆跟着走了进去,里面竟然空无一物,他惊讶的看着幕友正要发问,突然一根绳子从眼前一晃,瞬间已死死勒住了江帆的脖子。

第一百五十章 通几第一百四十六章 上新河第一百三十七章 仓子第一百二十八章 天杀第二十二章 渡劫第四十八章 血殿第五十三章 张扬第五十五章 首功第二百一十二章 考核第一百一十四章 火雨第二百七十五章 外婆第一百三十三章 旧识第二百六十九章 市场第十章 按揭第二百二十一章 年前第八十八章 投柜第一百一十九章 登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营第一百九十七章 遇伏第六章 南监第一百五十四章 前途第一百八十三章 雷鸣第一百五十章 通几第二百七十三章 高论第一百三十五章 码头第九十二章 早课第三十一章 民情第二百四十章 炮袭第四十六章 时机第十五章 家奴第十七章 站队第九十三章 棍神第四十七章 自缚第一百九十九章 汹涌第九十九章 凶恶第一百六十四章 烂摊子第五十八章 大事第一百九十六章 堵截第一百五十四章 前途第二百四十五章 条件第一百零七章 老爷第四十六章 时机第二百零四章 杂务第一百一十四章 火雨第一百一十一章 重兵第五十六章 庞班头第九十四章 神棍第九章 调解第一百五十七章 开解第一百二十章 铁人第七十四章 新知县第一百七十七章 质押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局第一百七十七章 质押第二百二十八章 寒江第五十三章 张扬第一百五十三章 访谈第一百五十二章 军门第四章 白胡子老爷爷第九十七章 奖品第二十六章 雨中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文化第一百二十一章 池塘第一百七十七章 质押第一百四十二章 故事第一百三十三章 旧识第二百二十五章 寒夜第一百一十一章 重兵第一百四十六章 上新河第一百六十六章 小较第五十四章 平乱第二百五十五章 生路第五十九章 缉凶第十八章 和买第六十八章 编制第一百六十章 旧人第一章 恶隶第一百八十章 例会第二百七十二章 少年第二百六十章 击发第一百零七章 老爷第一百二十三章 夜第一百八十七章 策略第二百三十七章 桥头第二百七十三章 高论第一百零八章 城门第二百零一章 拦路第一百一十八章 重器第八十一章 群体第九章 调解第一百九十三章 交锋第一百八十四章 生机第四十五章 设局第二百五十六章 面孔第二百一十五章 急令第一百二十四章 前驱第三十二章 好人第二百四十二章 闯王第一百五十五章 巧工第一百四十七章 掮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