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掮客

南京城南库司坊,街巷中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坊中靠西的位置却十分平静,这里有一片富人区,分布着十余座大宅院,园中都是曲径回廊假山鱼池,与坊外的喧嚣嘈杂迥然有别。

其中一处宅院的书房中,摸着美髯的阮大铖正满脸真诚说着话,他对面是一个穿道袍的来客。

“吴大人此事不易办啊,庐江残破,上万百姓就戮。朝廷正当追究之际,确实不易分说,老夫不敢贸然应承,吴大人还是请回吧。”

那位吴大人是中年模样,虽被尊为吴大人,却坐在下首,还恭敬的不敢坐满,也不敢靠在椅背上。

他听了阮大铖的话,神态更加恭敬,“正是不易办,才求到阮老先生门下,朝廷是在追究,但首要追究的是杨一鹏、吴振瑛,下官这样的知县,当是抚按两级核查,下官知道阮老先生不日即要复起,在朝中说话一向还是算数的。”

“复起虽是意料之内,吴大人也不要时时提及嘛。”阮大铖摆摆手,“这复起之说的缘由,是老夫在此次流寇侵桐之时奋身而出,带领桐城百姓婴城固守,不但桐城得全,还夜袭流寇扫地王所部,斩首有数千之多。”

那吴大人听了赶紧恭维道,“阮老先生威武,时常听闻有人说及,阮先生集社谈兵论剑,原来所言不虚。天下动荡,先生不出奈苍生何。”

阮大铖听了有些兴奋,站起身来挥手道,“老夫潜心兵学多年,到今日有所成,乃是水到渠成。但知兵并非喜征战杀戮,老夫为吾皇祈祷,只要天下太平,所学韬略无处施展才是老夫心愿。然则流寇临城,老夫怜民生多艰,不忍百姓受杀身之祸,不得已披挂上阵,散尽家财招募百余死士。又为桐城运筹帷幄,当知守城不可死守,必要以攻代守方为上策。当夜老夫便果断命衙兵及死士夜袭敌营,这才一战破敌,一夜之间杀敌数千,令群小破胆惊惧,八贼、扫地王、革里眼等数十巨寇当即连夜远遁,不敢复顾桐城。”

阮大铖激动处须发戟张,两指作剑在虚空中往前用力一戳,仿佛隔空将八贼刺下马来。

“痛快,先生为国杀贼大快人心,论兵法之精,先生在当世可算首屈一指。”吴大人激动的附和着道,“下官此来,也要代殉难的庐江百姓,谢过阮先生为他们报此大仇,也要祝愿先生顺利复出,救天下苍生于危难之中。”

阮大铖听了后收了剑指,忍不住在堂中走了两步,停下时对吴大人道,“首屈一指不敢当,最多是屈指可数吧。老夫本身是淡泊名利的想法,为国杀贼不图名利,连衙门要把老夫写入题本报功,也被老夫婉拒了。但总有些正直之士,一心要为皇上求才,在南京四处宣扬老夫战功,一时也劝阻不得,就由得他们去了。吴大人所言救天下苍生,老夫是不敢当的,但这颗为吾皇解忧的忠心,可鉴日月!若是皇上要老夫复起,老夫当仁不让!”

“下官实在佩服先生的胸怀,一向以来便期望如先生一般,可恨此次骤遇流寇袭城,下官才具有缺,虽奋力抵挡,仍功亏一篑。下官想着那些殉难的百姓,实在心中有愧,但下官确实是尽心竭力了。”

阮大铖点头道,“当日老夫在桐城,与庐江便在比邻,老夫击破的便是攻庐江那伙流寇,自然见过巨寇的凶悍,虽是胜了,也是凶险万分,稍有疏忽便会酿成大祸。吴大人能坚守两日,老夫相信当是尽力了。”

吴大人低头叹气道,“下官比不得阮先生精通兵法,当日先生守城时,下官与先生只相距百里。流寇先至庐江,下官带领官民坚守城墙,连攻两日都被下官血战击败,岂知天降大雾,民壮不能视物,流寇这才乘隙而上,民间有人谣传,说城破之时下官在士绅家中饮酒,实乃构陷!这大雾分明是天灾,非下官守战不力,还望阮先生能仗义执言,将这实情让朱都堂知晓。”

话说到此处,回了主题上,阮大铖恢复平静,又重新坐回太师椅上,一副沉思的模样,不时的往那吴大人打量。

这吴大人便是庐江知县吴光龙,张献忠、革里眼等人到达桐城之前,就是先攻击的庐江,之前两天庐江守住了城池,流寇已经在收拾行装准备离开,城内放松了警惕。

第三日突然出现大雾,流寇乘机登城。据传闻吴光龙当时正在一个富人家中喝酒,城破之后他仓皇逃出,但城中百姓大多被难,房屋十毁其七,情况只是比宿松稍好。

因为中都被烧皇陵被毁,皇帝异常震怒,立刻将凤阳巡抚杨一鹏、巡按吴振瑛逮拿问罪。但此次被攻破的州县很多,各自有不同情况,不能一概问罪斩首。

皇帝迅速的任命了新的巡抚,责成新任凤阳巡抚一边加强战备,一边核实罪责,而这新任巡抚,便是山东调任过来的朱大典。在其他掮客的指点下,吴光龙求到了阮大铖门上。

阮大铖沉吟片刻之后到,“吴大人这失陷封疆乃是重罪,老夫一介致仕的白身,虽知吴大人已尽心竭力,确实爱莫能助啊。”

“下官知道这事唯有先生能办成,还望先生成全。阮先生一身风骨,朱都堂洁身自好,但各级衙门中总要打点关节,更要往来奔波,路上所费不菲。小人不是请托,这里略表一些心意,不能让阮先生的操劳之余还要自贴盘缠。”

吴光龙跪在地上,把两张银票托在手心,阮大铖随意的一瞟,面上一张写着二千两,应当两张是一样的,便是四千两。

阮大铖轻轻一瞟便移开视线,面上的表情丝毫未见激动,他摇摇头道,“吴大人虽没有请托之心,但这定罪乃是朝廷纲常,老夫一介白身牵涉其中,又在复起的要紧关头,恐怕不太妥当。实在有心无力,为之奈何。”

吴光龙赶紧又摸出好几张会票展开在手中,仍跪在地上哽咽道,“先生高义,请念在下官家中妻儿老小凄苦无助,先生有悲天悯人的大慈悲,试问又于心何忍”

阮大铖又瞟了一眼,合计有五六千两的样子。两人谈着生意,没有丝毫尴尬,一般此时的请托是写好礼单给管家的,不会直接和主人进行银钱交易以避免尴尬。但吴光龙此事有点难办,来的时候不知道阮大铖会不会接,更不知道价格,不能贸然把几千两银子的巨款送进去,非得当面和阮大铖交流,定下价格能交易后才行。

好在阮大铖当掮客的经验丰富,也遇到过多次类似情形,吴光龙想了一个路费的说辞,两人倒能顺利推进谈判进程。

“老夫慈悲心是有的。”阮大铖哎的叹口气道,“也不妨实话告诉吴大人,老夫与朱都堂是同年不假,互相情谊深厚也是有的。但吴大人当知,那漕督衙门不是其他地方,从南京到淮安几百里路,路费不要多少,但那漕督衙门的里面,从大门进到朱都堂的书房虽只百余步,路费却是最贵的。若是换了人去,这点银子恐怕连门都进不了。”

吴光龙此时听明白了,阮大铖暗示的意思,漕督衙门里面那一百步,只有他去走才管用,其他人是办不成的,如此便是愿意接这单子了,只是嫌价格还不够。

他不由咬咬牙,又从衣袖中摸出两张千两会票,“下官已倾其所与,请先生垂怜,先生要是不帮,下官就走投无路了。只要先生救了下官,日后下官终生奉先生为父。”

阮大铖这次没有看吴光龙,左手撑在扶手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梨木冰凉的质感让他感觉很舒适,眼睛则一直看着面前的石板。

堂中一阵寂静,吴光龙紧张的看着阮大铖,不敢开口打搅。

阮大铖终于动了,伸手端起茶杯,“念你是力战不支,那老夫便勉为其难跑一趟淮安,能不能成就不敢说满了。”

“谢过先生。”

吴光龙放下心来,阮大铖在掮客界里还是有些信用的,他也比较放心,连忙再磕头,将银票小心的放在身侧的茶几上,躬身行礼后缓缓退了出去。(注1)

阮大铖并不还礼,吴光龙不是进士出身,就算此次逃脱处罚,在官场也并无远大前途,对阮大铖是没长久利益的,什么终生为父都是扯淡,他们就是一锤子买卖。

待吴光龙离开之后,阮大铖放了茶盏,拿起银票仔细查看起来,一副爱不释手的模样。

此时管家进来对阮大铖道,“老爷,桐城的庞班头来了,在门外候了有一刻了,老爷要不要见他。”

阮大铖惊讶的放下银票,“这么快就来南京了,果然少年人性子急,快请!”

……

“庞小友你来看,老夫这新宅所在,便是此处,原本是三处宅子。安庆的房产一泻千里,这金陵的房产反而大涨了不少,老夫忍痛出高价买下,全部拆了重新修建。”

阮大铖带着庞雨站在一片空地上,有些兴奋的指点。庞雨有些发呆的看着,他刚见到阮大铖,便被阮大铖拉来看他的新地产。眼前的园林还是一片工地,堆积了许多砖石,周围有十多个匠人在奋力劳作,已经能看出池塘的雏形,围墙修了一半,但房屋都还没有修建。

这里离阮大铖现在住的大宅院不远,但占地面积明显更大,以阮大铖一向的奢华风格,修建之后必定在南京都要算一流的豪宅。

他原以为阮大铖来了南京这个东林党大本营,应该是要低调一些的,买个小些的宅子就成了。谁知道阮大铖这么高调,现成的宅院买下来拆了重修,完全看不出忍痛的感觉。

阮大铖又压低声音神秘的道,“老夫请到了那园林大师计成,共设六座主楼,后花园是一池、两亭、三石,老夫把此园的名称都想好了,便叫石巢园,待明年建造完毕,庞小友便可一览全貌,到时定要多住些时日。”

“先生说得在下心痒难耐,先生乃首屈一指的才子,能看得上的园林设计必是惊世之作。”

阮大铖哈哈大笑,“此处算个住所罢了,老夫在城南牛首山买了一块风水上佳的地块,那里才称得上园林,无论踏春还是赏雪,都是上佳去处,连戏台也是这金陵首屈一指。”(注2)

庞雨听完只能在心中羡慕阮大铖这个有钱人,他都不知道阮大铖到底有多少房地产了,仅仅他听过的,便有枞阳、桐城、百子山各一处,怀宁两处,南京如今也是两处了。

阮大铖说南京房价暴涨,庞雨也能理解,江北各省的有钱人都往南京来了,这类豪宅自然抢手。

实际庞雨的房产算起来也不少,都是赌客抵押给百顺堂的,但桐城毕竟是三线小城,还都是些小宅院,这次流寇过后房价暴跌,南京这边反而大涨,他那些小房产加起来,恐怕还比不上阮大铖眼前这么一套,果然还是一线城市的更保值。

庞雨也不敢打听房价了,他原本也打算在南京谋一处房产,但只是个落脚的联络点,不可能是这种豪宅,有点不好意思开口问阮大铖。

“这次庞小友来金陵,只能住在老夫家中,让老夫一尽地主之谊,此次过来金陵,请了些南曲同好听那《女驸马》,皆啧啧称奇,比老夫预计更佳。哈哈哈,老夫定然要让他们见一见原作之人。”

庞雨忙道,“那便打扰先生几日,但小人办完捐监的事情便要赶往苏州,去办那军职之事,恐怕在南京不能久留。”

阮大铖挥挥手笑道,“庞小友大可放心,捐监由老夫派人带你去南户部,简单得紧,用不了半天功夫。上次原本也跟庞小友说过,此事若有钱谦益举荐,便十拿九稳,所以庞小友不要急于去苏州。巡抚衙门是在苏州,但成与不成首要在南京。”

“先生指点,在下是从何处入手更加妥当。”

阮大铖摸摸胡子沉吟道,“庞小友此事,若是一定要办成,便先找方以智,请他带到何老先生那里,由他将你举荐给钱虞山(钱谦益)处,何老先生也是东林一系,说话管用。若是有了虞山的举荐,张国维那里一定能成。”

庞雨谦逊的道,“方以智留给在下的地址是在武定桥,不知是否还在那处。”

“搬了,去了城西,方家从茅元仪手中买的旧居。”

庞雨松了一口气,总算有一个明确的线路,随即皱眉低声道,“茅元仪?好像又在哪里听过。”

……

注1:吴光龙此事是真实事件,之后在南都士子对阮大铖的总攻击时被翻出。而朱大典最大的名声,就是贪财,所以有较高可信度。

注2:阮大铖在南京城内居所名为石巢园,在库司坊内,建成于崇祯九年,一直保留到了民国时期。后来他的流传戏曲汇集为《石巢四种》,便是由此由来。牛首山园林是阮的别业,张岱《陶庵梦忆》中就曾记录到阮大铖牛首山园林赏雪。方以智南京故居在城西,当时是茅元仪旧居。

第二百三十六章 箭头第七十六章 名声第一百六十三章 军律第二百三十七章 桥头第二百三十八章 街战第二百三十二章 船队第二百六十四章 野渡第一百三十七章 仓子第二百六十九章 市场第一百六十章 旧人第一百零六章 两全第一百三十八章 安庆第一百六十六章 小较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江船行第一百九十七章 遇伏第一百七十七章 质押第一百四十一章 活口第一百二十五章 退潮第二百一十五章 急令第一百三十五章 残营第二十三章 小红人第八十八章 投柜第二百零五章 水营第一百一十八章 重器第六十章 迷雾第四十二章 士绅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江船行第一百零一章 警信第二百四十四章 战报第一百九十五章 报道第十七章 站队第五十九章 缉凶第五十六章 庞班头第三十四章 机缘第一百九十一章 意外第八十三章 大坑第二十八章 户房第一百六十三章 军律第八章 申明亭第二百六十五章 关山第一百五十四章 前途第二百零四章 杂务第二百一十二章 考核第十八章 和买第二百七十四章 酒令第二百七十三章 高论第一百八十三章 雷鸣第一百三十一章 问官第一百八十七章 策略第十五章 家奴第二百三十四章 小巷第一百三十一章 问官第二百零四章 杂务第一百九十九章 汹涌第四十三章 汇集第九十四章 神棍第一百二十一章 池塘第五十三章 张扬第一百八十章 例会第一百一十一章 重兵第二百三十章 前哨第一百五十五章 巧工第八十四章 守策第二百零二章 天赐第一百二十八章 天杀第九十八章 命案第一百八十章 例会第二百零九章 石牌第一百八十二章 暴雨第二百五十章 陈于王第七十九章 壮班第二十七章 后门第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之城第二百四十四章 战报第二百一十五章 急令第一百三十二章 市场第一百二十五章 退潮第二百五十一章 曹操第一百九十七章 遇伏第二章 桐城第二百四十四章 战报第一百八十九章 犹豫第二百二十三章 和州第二百零五章 水营第二十章 发愤图强第二百二十七章 鸭子第九十一章 赌档第五十七章 公道第一百八十九章 犹豫第一百二十七章 宿松第一百六十七章 投靠第二百四十五章 条件第一百四十章 水系第二百五十八章 向北第一百二十六章 向西第二百五十章 陈于王第一百零四章 王法第九章 调解第五十九章 缉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