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兵备

庞雨想了一下之后道,“你当过一年船工,确实是合适的人选,此事本官知道了。”

“属下还有一事,属下想拜候书办识字,不知大人是否准允。”

“哦,为何增禄想识字?”

“每次大人所下的军令、文书、汇总,越来越多都是文字写就,我等领兵的人不识字,时时要找各位书办来读,有时读过了又忘了,颇多不便之处,也有些耽搁事情,属下想着若是自己能认字,就少了许多麻烦。”

庞雨笑道:“能这么想就对了,不过候书办在中军事多,本官另外指派一个书办,你明日就可以过来跟他学。”

“谢过大人。”

“还有没有其他事,都可一并说来。”

王增禄犹豫一下道,“属下这里有些练兵的想法,一直想禀报给大人参详,又不知有没有用。”

庞雨左右看看后道,“用心想了的自然都可以说,大家一起参详后,才知道到底有没有用。如果你不说,有用的没用上,战场上就要多死人。以后都要大胆说,既然今日有空,咱们就去后衙坐下谈。”

“会不会耽搁大人休息。”

“咱们带兵的人,战场上杀头的买卖,哪样不比休息要紧,耽搁休息就耽搁了,算不上大不了的事,就算半夜叫醒我来说,本官也不会怪罪你。”

“属下明白了。”

庞雨点点头,看了王增禄片刻才道,“你能想到将官该识字,你就走出成为真正将官的第一步了。”

……

“后日我守备营将开展行军演练,除第一局之外所有人员皆参与。到达望江后,第二百总局由雷港登船,其余四局由陆路返回,此次将雇佣骡马车运送粮食。行军计划已经发给各位,不识字的就找先生念,找营中识字的人念,自己记在脑中。”

庞雨说完抬头看了一眼,眼前一群大老粗的军官,每次发送公文都有种怪怪的感觉,因为发下去之前就知道没人看得懂,最后这些军官还要找写这公文的书办来念。

这些军官每日训练也十分辛苦,大概不会有人专门去学着识字,但庞雨还是准备继续发公文,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在营中发现了三个识得些字的士兵,已经成了所部军官的宝贝,在营中地位迅速提高,这会刺激其他有心的士兵开始学习识字。

“在开始今日会议之前,特别对第二局百总王增禄提出表扬,在每日操练之后,仍跟随中军的杨书办识字,本官将在军律中增加一条,只要识字数达到三百的,旗队长以上军官一次奖励十两,月饷增加一两,士兵及队长一次奖励五两,月饷增加五钱。”

对面军官同时在吸气,不知是惊讶王增禄晚上还有精力学习,还是惊讶庞雨的大手笔奖励。

受制于此时总体的受教育水平,加上军人低下的社会地位,庞雨很难招募到合适的人才,识字的多半都有个读书人的身份,即便是个破落的童生,宁愿去当衙役,也不愿意当丘八,至少在安庆招募了这么久,还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来应征,三个识字的士兵中,两个是家奴出身,一个是读了一年书的农村破落小地主。

同时庞雨也十分怀疑那些童生能否达到战兵的体能要求,现在除了给出识字的奖赏,庞雨也想不到其他办法。王增禄的行为提醒他,鼓励将士识字是眼下唯一可行的办法,士兵不识字还能用,军官不识字的话,庞雨想不出他们以后怎么管理军队,军队规模将难以扩大。

“今日特意召集各位会议,不再讨论演练日程。主要议题为形势通报和营中各项改进,首先向各位通报安庆周边形势。

庞雨朝郭奉友点点,亲兵过来在长条桌上铺开两幅地图,一幅是他自己根据印象画的全国地图,另一幅是从安庆府衙的架阁库中找到的地区图,看起来有点难懂。

中军特意寻了画师放大,让庞雨略微有些惊讶的是,他以为画师是比较生僻的职业,却很容易就找到了,水平还相当不错,但一到军事和武器方面就一筹莫展。

“年初进犯我安庆的流寇,西营八大王、扫地王、格里眼、一根葱等,已于三月返回陕西,与实力最强的闯王高迎祥、闯将、点灯子、过天星、射塌天等部会合,根据邸报及往来差役行商的消息,流寇主力截止六月仍在陕西境内。”

庞雨用一根竹竿在陕西的位置指点,对面的军官都瞪着眼睛,包括王增禄在内,他们从小到大没见过地图,道路都是凭印象记下来,突然看到这么抽象的东西,估计很难理解。

“河南境内无大股流寇活动,西面湖广处于安庆上游,消息来源充足,黄梅、鄂州方向也没有发现流寇,北面英山霍山境内,靠近安庆的山区,有少量土寇出没,入山的道路行人稀少,山中情形缺乏足够消息,只知道两县的县治残破。南方江面上江徒抢夺过往客船数量有所增加,本月从上游来船中,停靠安庆的就有两艘,本官已命令水营陈把总加强巡查。”

说到水营时,庞雨自己都觉得没有信心,水营的船跟漕粮走了大半,剩下也在跑江南生意,最近在安庆的只有五艘小船,就在码头附近装装样子。

庞雨眨眨眼睛,把陈把总的形象赶走,回到桌边放下了“总体看来,流寇主要在陕西活动,安庆周边局势较为平稳,这给了我们练兵的时间,各位应继续督促所部严格训练,而不要因为没有威胁而放松,因为以流寇的速度,等他们来到跟前时,是没有多少预备时间的。”

“下面说军队的武备改进,各位试过守备府中留存的几种铠甲,鱼鳞甲的防御力最强,但目前安庆能制造的鳞甲,重量在五十斤左右,因甲叶边缘摩擦,还需在内身穿较厚的棉质贴衣,整体装具透气性和舒适度极差,根据亲兵队的测试,在六七月天气下,没有士兵能支撑半刻钟,体力完全耗尽,将极度影响作战。如果装备此种铠甲,夏季将无法使用,所以鱼鳞甲只会用于特定营伍。结合安庆地区气候情况,军士将装备锁子甲,秋冬季在内部增加绵甲,增加防御并保暖。”

和庞雨认知差别比较大的,是合格绵甲的防御力,应付劈砍攻击时非常有效,处理过的皮甲也颇有防御力,即便是斧头锋刃也不是每次都能破开。除了鳞甲之外,其他几种铠甲都难以应付刺杀类攻击,而鳞甲也无法有效防御重型击打类武器。

庞雨看了一圈,各个军官都没有异议,等了片刻之后道,“亲兵队召集弓手、长矛手、刀盾手,用桐城缴获的流寇武器,对四种不同重量锁子甲进行了测试,根据重量、成本、防御力、制造周期四项考虑,本官选择二十三斤单层锁子甲。”

庞雨说完没有停顿,他特意用的很明确的口吻,以免有人发问。四种锁子甲中,防御力最好的是部分双层的三十五斤锁子甲,但造价和周期都更长,从装备的性价比考虑,二十三斤的最高,但面对这群直接使用者的时候,这话却不便说。

“该型锁子甲能有效防御劈砍类武器,流寇的武器中,对锁子甲威胁最大的是长矛、线枪等刺击类武器,其次是狼牙棒、重斧、大锤等击打类武器,最后一种,二十步以内的重箭直射,箭头可能撑开锁扣,也可能直接切断锁环,但只有少数弓手能做到,十步之内训练有素的弓手大多能做到。”

庞雨说着招招手,右侧的庞丁从桌下拿出两副锁子甲和一副棉甲,放到桌面给各位军官参看,姚动山抓过一副锁子甲便往身上套,其他人只得围着研究另外两副,棉甲是采购比较顺利的,因为安庆卫每年要向兵部上交棉甲,而这项工作早已是社会化采购,都是安庆的民间作坊在做,庞雨基本按兵部规格订购,七斤棉花反复捶打制成,加上布料之后不足十斤。

这样士兵的铠甲负重约为三十斤,加上兵器、头盔、水壶、随身干粮之类,冬季总负重不会超过五十斤,部队还能保持足够的机动能力。

等到众人回到座位,庞雨继续道,“有铠甲不是刀枪不入,世上也没有那么好的事,给士兵提供铠甲不是只为他们保命,而是让他们更好的杀敌。下面就说武器改进,本官在桐城时,观察城下流寇兵马,其擅长骑马流动,武器多为轻便易携的形制,最多的是腰刀、长刀,东墙下缴获的骑兵线枪仅为九尺长,经审问俘虏得知,边军所用线枪一丈二尺至一丈四尺,流寇马兵大多将其截短,以便于携行。同样的,流寇步兵所用长矛,官造制式为一丈五尺至一丈七尺,流寇只留下一丈左右,最短的六尺,最长不过一丈二尺。总体来看,其武器对有甲目标伤害不高。流寇自身极度看重速度,连其中的掌盘子也未曾装备铠甲,其防御力同样低下,但流寇马兵骑弓数量众多。所以我安庆守备营的装备,应对流寇的特点,长矛为一丈,刀盾兵所用藤牌增大至三尺五寸,腰刀形制不变,平日操练的纪效八式需要略作修改。”

庞雨念完后看着对面的军官,“各位在营中每日与武器为伴,在此项改进上应该比本官更懂,有想法的都说出来,没有想好的,现在也可以单独讨论。”

军官们互相低声交谈着,王增禄清了一下嗓子,正准备开口之时,旁边的姚动山站起道,“请求发言!”

“姚百总可以发言。”

“属下觉得营中弓箭手少了,流寇那马兵人人都有弓箭,光靠个藤牌挡不住,还得射还给他。”

“提得甚好。”庞雨挥手让姚动山坐下,“关于远程武器,眼下这三十名弓手应是不足,只是应急而已,备选的有火铳、火炮,守备府留存的火器多不堪用,但新造颇为不易,安庆城中缺少此类匠人,若是八月还不能寻到合适的器械,本官会增加弓箭手数量。”

流寇入侵前后,张国维从江南调集了一批火炮,是炮身粗短的将军炮或者百子炮,现在都摆放在城墙上。光从外形上看,就跟庞雨以前印象中的黑火药大炮有不小差距。

“还有没有人继续发言。”

王增禄举起手来,庞雨刚要点头,便见到一名亲兵出现在门口。

“禀大人,漕帮的人方才来报,码头上有人运来一门炮,说是送到安庆守备营的。”

……

安庆守备府外一片喧哗,许多人从各处赶来,围观一辆正在通过枞阳门大街的炮车。

庞雨在府门前迎接,他特意让炮车从盛唐门入城,在城里绕行一圈,这样能让更多人看到,可以对他的信用有所提升。

炮车终于到达府门前,卫兵将人群隔开,露出变瘦了的薄钰,他自己没有拉炮车,却也满头大汗。

一见到薄钰,庞雨便先拱手道,“薄先生一路辛苦。”

薄钰正在擦汗,见了庞雨连忙见礼,“将军客气。”

他回头一指身后道,“在下已经按将军所说,改了一个车架。”

“如此巨炮,由先生自行运送,路上可还顺利。”

“多亏了码头上的挑夫帮忙,比在苏州上船时候好多了。幸不辱命,总算把铜炮送到了。”薄钰在疲惫中带有一点激动。

庞雨走下台阶,眼前的铜炮确实比上次改进了不少,加上了两个更大的车轮,后面还有一个尾轮,炮身固定在炮架上,与那些大将军相比,更接近庞雨心中的火炮形象。

“大人你看,炮身还是你见过那门,但车架已经更换,属下专程过江到六合一趟,量过江北官道的轨距,应当跟安庆是一般长短。”

庞雨笑着点点头,他走过江浦至庐州的官道,官道上的车辙印大致相当,只要是江北的车架,应该是相差不多的。

“本官准备再向先生订购几门炮,前提是这门炮能达到本官要求,若是有所不足,好加以改进,”

薄钰听到庞雨准备再买炮,毕竟这是大生意,眼睛立刻一亮,“那在下马上去码头请人送信,让苏州的匠人做些预备。”

庞雨赶紧拦着他,“先生不用着急,咱们首要做的,是把此门旧炮验收,若是发现有些不足之处,先生才改进新炮。”

薄钰愕然道,“何谓验收?”

“薄先生不要见怪,军中之器不必衣衫鞋帽,但凡有些不足,便要人命去补,所以本官一定要确定它达到了要求。正好我营将开展行军演练,请先生带此门铜炮跟随演练,陆行至望江县后船运,途中将在不同地形试射,若是打放和运输皆顺利,本官便验收合格。”

“这…将军的意思,在下还要跟着去?”

庞雨笑眯眯的看着薄钰,“当然,只有先生亲自参与,才能真正明白火炮在我营中如何运用。”

薄钰呆了片刻,他本意是来安庆结账的,找到庞雨就交炮走人,现在看起来似乎要多耽搁几天,毕竟这门炮已经投入很多成本。

“那在下便跟大军走一趟。”薄钰说罢从怀中摸出一封信,“临行去拜见马先生,他托在下带给庞将军的。”

庞雨赶紧接了,又让亲兵跟薄钰一起先运送火炮入营房,自己入了守备府中,就站在门内打开了信封,仔细的阅读起来。

庞丁就在身边伺候,等了好一会之后,庞雨把信收了起来。

“望江演练让蒋国用带队。”

庞丁惊讶的看着庞雨,这次演练因为涉及水运,庞雨已经准备了很久,现在却突然要改由王增禄带队。

“马先生说啥了?”

庞雨又把信纸拿起看了一眼,“王公弼外调了,新任安池兵备道即将到任,我要去一趟池州。”

“新兵备道是谁,少爷你认识?”

“江西布政司右参政,史可法。”庞雨长长出一口气,“不认识,但我竟然听说过。”

第一百六十四章 烂摊子第二百七十五章 外婆第一百一十二章 革里眼第四章 白胡子老爷爷第一百一十二章 革里眼第二十八章 户房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营第二百零七章 整顿第一百七十四章 费用第一百五十五章 巧工第九十九章 凶恶第二十章 发愤图强第三十七章 散沙第三十九章 招安第一百二十七章 宿松第一百零六章 两全第七十七章 初仕第八十九章 光时亨第一百八十一章 兵备第五十七章 公道第二百零二章 天赐第二百三十六章 箭头第一百六十三章 军律第五十三章 张扬第一百三十二章 市场第四十二章 士绅第一百八十二章 暴雨第二百一十二章 考核第一百四十八章 捐监第一百一十一章 重兵第一百九十三章 交锋第五十四章 平乱第五十章 掌控第一百零九章 城头第一百六十五章 校场第一百零一章 警信第二百零九章 石牌第一百二十五章 退潮第一百四十五章 芜湖第一百一十章 道旁第一百八十章 例会第四十四章 物理第四十三章 汇集第一百五十二章 军门第一百七十章 书办一百四十三章 交易第二百一十八章 惑敌第二百七十章 伤科第一百六十二章 落选第九十四章 神棍第二百二十一章 年前第一百零一章 警信第二百四十四章 战报第一百九十章 埋伏第一百一十六章 死敌第一百四十九章 远镜第七十四章 新知县第一百五十三章 访谈第七十三章 风骨第一百一十七章 圆筒第一百一十一章 重兵第二百四十五章 条件第三十三章 勒索第二百一十章 城楼第二百二十四章 假扮第十七章 站队第一章 恶隶第四十六章 时机第二百一十二章 考核第三十一章 民情第一百三十九章 守备第九十一章 赌档第一百二十一章 池塘第六十二章 狂生第一百四十四章 江徒第八十章 静立第一百三十一章 问官第一百三十五章 码头第二百一十二章 考核第二百五十一章 曹操第十一章 干一行爱一行第八十二章 马快第九十六章 红袍第三十五章 风起第一百八十五章 畏我第五十一章 凶残第二百三十三章 刀枪第三十一章 民情第一百六十二章 落选第一百六十八章 通缩第一百六十一章 从军第二百零五章 水营第八十三章 大坑第六十四章 来客第一百九十七章 固阵第二百五十五章 生路第二百一十一章 军力第二百六十九章 市场第一百零七章 侦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