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初仕

“新任安庆府桐城县正堂杨姓,为公务事。照得本县择于十月一日到任,由安庆往桐城上任。迎接书吏、各役俱在练潭县界伺候,不许远迎。来役不得雇替,执事务要严明,衙门应各修整,必须清洁,勿许泰侈。六房科职掌事宜须知册,各房吏先行赍投查阅,勿得违错取究。应用夫马合先遣牌知会,为此仰前去着落兵房,各该吏书照依开后夫马轿页,各数一一遵行,毋得违误取究。计开大轿一乘,中轿一乘,坐马二匹,摃架三副,棕套三件,其余炼兵、吹手、伞夫、皂隶、执事、各役等项悉照旧例俱练潭伺候

须至票者。右谕六房书吏准此。崇祯七年十月一日行,定限上任日缴。”

杨尔铭搁下毛笔,对着纸面吹了一口,还要待墨迹稍稍晾干。他所写的是到任红谕,一会便要先发给桐城县衙,告知他们自己到任的时间。更早之前还向桐城发过一张到任预谕,这样桐城那边会先把交接的手续准备好。

幕友转身对等候的庞雨道,“庞班头等会便可遣人回桐城,告知他们杨大人十月一日到县界。”

庞雨躬身应了又问道,“杨大人可还有家眷要来安庆汇合,是否需要在下留人在安庆等候?”

杨尔铭摇摇头,那幕友对庞雨和颜悦色的道,“暂时未有其他人来,等堂尊在桐城安顿好了,再遣人回四川接些家人来,大人以前的书籍也在四川,届时再派人来安庆接一下便可。”

庞雨打量了一下屋中,行李非常简单,大概杨尔铭中进士之后就没有回过四川,等到补缺之后就直接上任了。

经过这两天接触,他对这个幕友和杨尔铭的关系也有些了解,幕友姓孙,是杨尔铭的亲戚,曾经在重庆当过幕友,得知他中进士之后才赶到京师,大概杨尔铭的家里人也知道,这知县年纪太小,请外面的人当幕友都不可靠,只能找自家亲戚稳妥些。

杨尔铭突然抬头对孙先生问道,“那位黄先生,是否还要跟去桐城,要不要为他备一匹马?”

孙先生迟疑了一下,还没有等他回答,庞雨低声回道,“堂尊的那位友人,黄先生已经回京了。”

杨尔铭和幕友都露出惊讶的神情,这两日那黄云涛在向他们施加压力,希望他们去庆元钱庄贷新的八扣三分,这样算下来的话,杨尔铭要多出五百两的债务,所以他们一直没有同意。现在庞雨突然说黄云涛走了,自然让两人吃惊。

“他临行托小人将一封书信交于堂尊。”

庞雨将一个信封递交给孙先生,孙先生把信封微微开口,就看到了里面的借契。

孙先生神色微微一变,随即恢复常态,看了庞雨两眼后把信封转给了杨尔铭。

庞雨见信封已经到了杨尔铭手中,乘着杨尔铭还没打开看,便低声道,“小人先把红谕交给马快,让他们先送回桐城,好让县衙那边多些预备的时间。”

杨尔铭抬头看看孙先生,见孙先生点头,便对庞雨道,“那请庞班头先把红谕发出。”

庞雨一躬身,拿了那到任红谕退了出来,在外边交给何仙崖,让他安排一个马快办理。

然后庞雨便在天字号房外的楼道等候,杨尔铭的房中比较安静,但庞雨知道两人肯定在低声商议。因为这是二千两的大礼,在苏松、漕运、盐政这些地方大概是普通,但在安庆算是很了不得了。

过了片刻那房门吱呀声响,孙先生刚走出房门,便看到庞雨候在楼道中。

“庞班头可否随在下走一走?”

庞雨连忙跟在孙先生背后,两人出了客栈,便在大街上随意行走,庞雨知道这幕友是担心客栈人多耳杂,外边街上反而都是些陌生人,不用担心偷听。

“这次在安庆耽搁得久了些,因九月上任不吉,一定要等到十月初一上任,请庞班头不要介意。”

“小人不敢,无论堂尊和孙先生有何安排,小人无不遵从。”

庞雨客气的回答,他也想起似乎曾听唐为民说过,一月、五月、九月这几个月上任有些不太吉利,当时唐为民自己都想拖到十月的,大家都是这么说的,但又都说不出原因来,庞雨当时以为只是吏目这样,原来流官也是这样。

孙先生回头看到阮劲远远跟在后边,不由笑道,“这些快手对庞班头倒是忠心耿耿。”

“其实小人当这班头不久,只是无甚私心,所以他们愿意为在下做事。”

孙先生嗯了一声,他准备进入正题,不由带着些戒备的转头向庞雨问道,“那黄先生走的时候,也未跟我们告辞,他有没有托你带什么话?”

庞雨知道这幕友来探底细来了,他最想知道庞雨有什么要求,然后再看能不能办到。

“黄先生说,桐城民乱不久,他有些不敢去,但他个人猜测,所以会民乱,是地方民壮没有着实点检,若是有忠勇之士带领壮班,那民乱一早便平了。”

孙先生恍然,原来庞雨是想要壮班,当下问道,“桐城的壮班额员多少?”

“一百九十二。”

看样子孙先生对地方上的衙门事务十分清楚,他并没问壮班现任班头是谁,这种班头任命就是知县一句话而已。

目前征收的壮班银是摊牌在田赋中的,每年足额征收的,每人工食银是六两,一百九十二人每年是一千余两,壮班实际人数只有二三十人,其他的都是空饷,大多被各房分了,庞雨现在拿出了两千两银子的大礼,自然不是为了空额,而是要实在的壮班工食银。

孙先生大致算了一下,三年的壮班银子是三千多两,庞雨是有赚的。

庞雨继续道,“小人亲历桐城民乱,乱民初始只有二十八人,且都是乌合之众,实际当时只需十余青壮,还不需刀枪,人手一根白梃便能平了乱事。何至于最后差点动摇南直隶半壁,听闻还惊动了内阁和皇上,小人心中颇有些愤愤不平。究其原因,当时快班和壮班徒有其名,杨芳蚤大人虽是尽责,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局面最后不可收拾。”

“那庞班头的意思,壮班该如何管起来?”

“在下觉得,桐城百年太平,既然突遭变乱,那衙门里也要跟从前不同。快班和壮班若是合在一起,巡捕缉凶和安靖地方实际便是一回事,人手调动却更灵活了。如此把两班人力充分运用,再严加训练,定能成为杨大人的得力臂助。”

孙先生瞟了庞雨一眼,他算是弄明白庞雨的要求了,就是他一个人既要当快班班头,又要当壮班班头,难怪要下那么大的本钱。

他没有直接答应庞雨,只是微微点头后道,“壮班是要检点的,但以前衙门有什么规矩,仓促变动不得,庞班头可能体谅?”

庞雨明白说的是工食银,一百九十多个人,都靠庞雨肯定养不起,以前各房分了的,庞雨准备要拿一部分回来,但要想全拿回来,可能难度确实太大,孙先生也不愿意去触动原来的规矩。

只得对孙先生道,“小人会与各房商议,不会闹出事端来。”

孙先生又沉吟片刻道,“此次南来,孙某和堂尊沿运河南下。一路听闻流寇消息,听闻已重入河南,甚至已出没于河南东南一带。孙某与堂尊商议过,原本便要把壮班切实点检起来,班头自然也要一个雄壮之士,人选嘛,孙某回去再与堂尊商议。”

庞雨知道孙先生这里已经同意,最后一句话基本是明示了,赶紧从袖中递过去一张五十两的银票,孙先生看了一眼,理所当然的揣入了怀中。

两人在客栈门口分别,庞雨留在了外边,阮劲从后面跟上来讨好的道,“班头是否都跟那孙先生商量好了?”

庞雨嗯了一声,阮劲有些疑惑的道,“可要说赚银子,还是咱们快班好赚些,城中的赌档、粮店、典当、勾栏,这些地方现在都归了快班,壮班那六两工食银,各房扣下来肯定是个亏本买卖,班头为何一定要拿皂班。”

“多些人手总是好的,壮班有近两百人的员额,咱们若是有这些人手,不论家奴、宗族还是士绅,在实力上都远不及我们。咱们就可以完全控制县城各行业,而且壮班还掌控城门,城内就都是咱们说了算。”庞雨看着客栈大门笑道,“况且壮班是桐城壮班,枞阳镇那边也是需要民壮的。”

阮劲一副恍然的模样,庞雨压低声音道,“还有一个要命的原因,最近我已经听了很多次流寇这个词,动辄就是几万十几万,连几千都算小的。黄文鼎那百十号人都平得那么费劲,这里一来就是几万,到时咱们怎办。所以我想着如果他们来了,老子得有点准备。”

“原来这壮班为流寇准备的?可班头又没有练过壮班…”

“老子是没练过。”庞雨一把拍在阮劲肩膀上,“但老子愿意下工夫,若是桐城只选一个人来带领壮班,我宁可相信我自己。”

……

练潭镇县界,上百名的官吏衙役站立在铺舍外。

杨尔铭的马车刚刚从安庆到达此处,少年知县下了马车,只与县丞和典史见面谈话。

周县丞和徐典史面对初中生也有些发懵,其他的吏典衙役更不用说了,纷纷交头接耳,看向杨尔铭的眼神都有些戏谑。

几个官员的交谈很快结束,兵房的沈司吏引着杨尔铭到了县衙准备的马车前。

等到杨尔铭坐稳之后,沈司吏又递上一份厚厚的《须知册》,这须知册先由各房编撰,然后由兵房汇总,就是县衙各房涉及交接的所有业务,都详列在《须知册》中。

这是明初朱元璋的规定,按照《授官到任须知》的要求,新旧官交接项目总共三十一项,后来更完善之后,在交接时便要求吏典要提交《须知册》,以方便一一核对。

杨尔铭接过之后马车便开动了,他并未说什么话,就在马车中认真翻看起来。

庞雨骑马跟在杨尔铭的马车之后,经过王大壮的时候,王大壮脸色的不善的瞪着庞雨,他知道又被庞雨抢了先,接下来几年又奈何不了庞雨了。

庞雨笑眯眯的并不理会他,一路上杨尔铭有事都是让庞雨去传话,俨然已经是杨知县的心腹。

因路途遥远,众人中途在铺舍休息了一晚,第二日一早继续赶路,午后才到达了桐城县治。

杨尔铭此时还身穿着便装,按照此时的规矩,新官上任一定要从东门入城,取紫气东来的意思,桐城的东作门外建紫来桥,也是这个寓意。

入城之后杨尔铭还不能直接去衙门,而是由户房司吏带领,去了桐城的城隍庙。

明代新官上任第一步,大多是先去拜祭城隍庙,杨尔铭也只能遵守这个规矩,在礼房司吏引导之下,恭敬的祭奠神灵之后,才换上了官服。

办完这些手续,杨尔铭终于来到桐城县衙前。官吏士绅衙役夫子顺着仪门外的甬道一路排列,一直排到了八字墙外。

庞雨站在大门外一点的位置,探头往里面看了一眼,县衙仪门的六扇门页全部打开,礼房在大堂之内已经备好香案,杨尔铭需要走入仪门,然后在香案前望厥谢恩。

周围的人都注目着这个未成年人,杨尔铭面对这个场面估计还是有些紧张,脸色微微发红。他在八字墙前整理了一下官服,稍稍停顿了片刻,杨尔铭昂首挺胸,向着桐城县衙大步走去。

第一百五十三章 访谈第一百零二章 接近第九十四章 神棍第十三章 官威第九十五章 腊八第九十四章 神棍第六十五章 中介第九十四章 神棍第一百三十一章 问官第三十二章 好人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局第七章 匣床第九章 调解第二十七章 后门第五十九章 缉凶第一百零四章 王法第二百二十八章 寒江第二十二章 渡劫第三十二章 好人第一百一十章 道旁第二百六十五章 关山第一百三十五章 码头第七十七章 初仕第二百三十六章 箭头第一百六十三章 军律第二百七十五章 外婆第二百七十四章 酒令第一百八十章 例会第二百一十三章 文化第一百二十四章 前驱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道第一百六十三章 军律第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之城第二百七十五章 外婆第二百一十八章 惑敌第三十六章 避难第一百五十五章 巧工第五十五章 首功第一百七十一章 开漕第二百二十七章 鸭子第六十五章 中介第六十六章 顶首第七十七章 初仕第七十二章 阮导第一百零二章 接近第六十五章 中介第一百二十七章 宿松第十九章 估值第三十三章 勒索第一百六十章 旧人第一百零四章 王法第一百三十五章 码头第二百三十二章 船队第十章 按揭第一百一十七章 圆筒第七十四章 新知县第一百二十四章 前驱第七十五章 官贷第一百五十二章 军门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营第一百三十八章 安庆第二十三章 小红人第二十二章 渡劫第一百六十六章 小较第七十八章 一把火第五十章 掌控第二百一十一章 军力第一百八十九章 犹豫第一百三十九章 守备第三章 退婚第六十八章 编制第五十一章 凶残第二百三十一章 信用第一百八十二章 暴雨第二百四十九章 东葛驿第七十九章 壮班第二百六十九章 市场第一百六十六章 小较第二百章 灵宝第一百五十二章 军门第二十八章 户房第二百四十二章 闯王第二百五十七章 渡河第二百五十七章 渡河第一百五十一章 前夜第一百一十五章 偷城第二百四十一章 人选一百四十三章 交易第二百三十七章 桥头第一百六十八章 通缩第一百零八章 城门第八章 申明亭第五十九章 缉凶第九十六章 红袍第一百九十九章 汹涌第二百三十一章 信用第十七章 站队第十五章 家奴第一百四十二章 故事第一百一十六章 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