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守策

县衙的退思堂中,杨尔铭独自走来走去,年轻的小脸上挂着些不属于这个年龄的忧虑。

庞雨和孙先生进入堂内,杨尔铭一见庞雨,露出如释重负的神色。

他马上从茶几上拿起一份公文递给庞雨,“这是潜山县发来的九六移文。”

庞雨粗略的看了一下,上面写明从英山方向出现部分流寇,山里有山民出山,说扫地王已占据英山。大部分都是些传闻,潜山县并未抓获任何流寇,但确有衙役到沿山地区查看了被抢掠的地区,有少量百姓被杀,消息仍然是非常模糊。

这类移文是用于同级机构的公文,潜山县肯定是往安庆府告警的同时,往周围州县进行了预警,已经算是厚道的了。因为潜山的移文也提到,太湖和宿松方向也有流寇活动,而太湖和宿松就没有向桐城发出预警。

最让庞雨头痛的,是桐城县衙没有任何地图,他连英山在哪里都不知道,潜山的位置在安庆几个县的中间位置,北部靠近大别山区,从潜山经官道往东北方,就是桐城了。庞雨只是从潜山的移文推断,英山就在大别山区里面。

这与庞雨目前的印象有些出入,他一直认为流寇全部是高度机动的轻骑兵,应该更习惯于驱驰平野,而不是在大别山的莽莽群山里面钻山沟。

如果移文说的情况属实,就是说流寇确实进了山,要从河南横穿大别山进入安庆府,春季的警讯也是在这个方向。

上次王公弼过江之后,张国维一直忧虑安庆,便命令潘可大留驻在安庆府城,但也就只是府城有备,其他的宿松、潜山、太湖、桐城是没有任何军队驻防的,附近的几个县也没有任何团练。

流寇与安庆已近在咫尺,以庞雨那点可怜的历史知识,自然不会知道这些流寇何时会进入江北一带,他以前对这些人的印象好像都是纪律严明,专门对付地主的感觉,但这么长时间以来,听到的传闻和周围人的反应看,恐怕不是那么回事。

孙先生闭起眼道:“两三年前,流寇尚只癣疥之疾,崇祯六年之后,烽烟处处无处不被兵,流寇之乱大矣。中原四通之地,流寇若是回山西陕西,我们自然不用理会,北直隶重兵云集,流寇不敢去,河南、两淮、湖广,则皆可虑。我安庆之地,居于湖广与两淮通衢之地,流寇无论从湖广至两淮,或自两淮至湖广,皆要经桐城。”

杨尔铭皱起眉,一副少年老成模样,“为官地方,首要地方安靖,兵伍器械绝非旦夕可备,流寇已近在咫尺,我等必须立刻作好预备。县衙中知兵之人,以庞班头为首,是以先找你来商议,壮班如今可堪一用?”

庞雨心头一抖,他上次是靠着下药平乱,无故得了个知兵的名声。但庞雨还有点自知之明,群殴和打仗还是有区别的。现在壮班或许对付黄文鼎这类人够了,但要对付流寇,恐怕还差得远。

“壮班草创,人丁器械都不齐整,连被服也未配备,士气难称高昂。不过只要大人要调遣,壮班一定全力以赴。”

杨尔铭和孙先生对望一眼,庞雨说得好听,实际上意思很明显了,就是壮班不堪用。杨尔铭也觉得有些强人所难,壮班才交给庞雨十天,神仙也练不出强兵来。

孙先生见有些冷场,便开口说道,“守城最利为火药,眼下要先买些火药备用。”

“孙先生高见,火药为必不可少之物。小人这里也有个思量,此等大事,必先谋而后行。守御不外人丁器械,策略却要在此之前。”庞雨不愿讨论细节,他偷眼看看杨尔铭的神情后,低声对他问道,“守御是以县城为重,还是县界为重,如此才好根据策略准备人丁器械。”

杨尔铭两人默然片刻,作为一县之长,自然该守境安民,但桐城地域广阔,虽然南有长江西有大别山,但西南、东北都无险可守,北方的北峡关虽是一要地,但不能完全截断道路,流寇一样可以绕行通过,谁也不会相信靠北峡关巡检司的弓兵便能守住关口。要抵挡流寇,不让他们进入桐城县界,需要强大的野战力量才能做到。

孙先生清清嗓子之后道,“孙某认为当守县城。朝廷论罪,陷城失地居首,流寇来则来矣,去也去得甚快,地是决计不要,但若是城池被破,百姓死伤必重,就算流寇之后走了,地方牧守也是死罪,朝中对地方上可以严厉得紧。”

孙先生当着庞雨的面这样说,已经是把庞雨当做自己人,如果是有其他人在场,他绝不会说得这么直白。孙先生的意思就是,朝廷只看重县城,只要县城在,城外就算再糜烂,也不算丧城失地,因为流寇是不会占据乡野不走的。

“还不说朝中定罪严厉,县城原本便是一县财货百姓生聚之地。”杨尔铭一副少年老成模样,背起手在屋中来回踱步,一边思索着道,“若守县境,必与流贼对阵交锋不可,想我一县之地,无力与流贼野地浪战,非不愿也,是不能也。另者,流贼来去皆快,尽靠马骡,桐城乡间山泽之地不适宜他们纵横,乡野之中料来应当无大碍。是以应以县治为重,乡野为辅。”

以乡野为辅,换个说法就是集镇乡村都不管了。在庞雨看来,这也是最符合实际情况的,但也最符合地方官自身利益,确实就放弃了保护乡野百姓的责任,当然杨尔铭也给自己找了一些理由,以强化自己决策的合理性。

庞雨听了放心了一些,依托城墙打防御战,对作战技能的要求就低了很多,把壮班拉出来强化训练几天也勉强可以用。

庞雨对此还是有些准备,立刻说道,“那便是以守县治为重,以守乡野为辅,卑职这里已有一些计较,可先供大人参详。”

“庞班头你说来听听。”

“第一是明保甲,无论城乡,皆要保甲严明,严查往来流动之人;第二是团练乡兵,除卑职编练壮班之外,城中各坊要编社兵,各里要有乡兵;第三是储存武备、粮草,火药、兵甲,第四是远近侦听,哪怕早一个时辰得消息,也全然不同;第五是传信,衙中马快少有操练,马匹皆瘦弱,快手多干捕盗缉拿之事,卑职会严加操练,一旦得知流寇到来,即刻以马快通知各乡各里,尤其官道左近村镇人家应马上撤离,最好是能提前操演;第六是备预案,凡事预则立,一旦流寇接近,便按预案筹备,不至手忙脚乱;第七是最要紧的一条,需要大人出面。”

杨尔铭认真的问道,“何事?”

“要抵御外敌,必须充分调动一切力量,最要紧是人力和钱财,城乡能协助县衙的,就是士绅里老宗族,请大人时常召集他们通报匪情,只有他们重视匪患,乡间才能充分动员。”

杨尔铭连连点头,他和孙先生也商议过,与庞雨说的有部分是相同的,他听完后对庞雨道,“方才所说,立刻列一个条陈给本官。”

庞雨立刻答应,杨尔铭和孙先生都对他很满意,其他的班头,既提不出这样的条陈,也不可能做得了这样的文书工作。

“那事不宜迟,本官午后便召集城中士绅商议,并一起巡查城池。”

……

桐城南门门城墙上,一群人沿着城墙一路边走便看,不时还停下对着城外指点。

庞雨带着十多名手下走在后边,他在前面的人群中看到了潘应娄、刘秀才、江之淮、张秉成、蒋臣等人,他们都是士绅代表,其他一些则是城内宗族耆老和里长,但阮大铖没在其中,看起来杨尔铭也延续了前任的态度,就是尽量不与阮大铖打交道。

这里面的潘映娄原本也打算去南京的,并约了阮大铖同行,在原本的时空,阮大铖也是在民乱后立刻迁往南京,避开了后来两淮的动乱岁月。

现在因为接了一个女驸马的新戏,阮大铖和潘映娄都留在了桐城,没想到会面临流寇直接的威胁,所以潘映娄的脸色有点阴沉,蒋臣还是那副沉着模样,倒是江之淮有些兴奋。

因为潜山在桐城南方,所以杨尔铭下意识的选择从南门开始,然后往向阳门巡查,今日要巡查全部城墙。他们在前面指点江山,庞雨则带着自己手下在后边研究自己的业务。

“班头,此段城墙上宽大概一丈七尺。”

庞雨转身看向说话的江帆,“守南城墙若是用长矛,就不能太长,最多用八尺到一丈,城墙宽度不足,地方比较局促,武器必须要灵活好用,适应作战的环境和对象。”

庞雨说完又往城下看去,城墙外层层叠叠的房顶,很多人家离城墙都已经很近,如果流寇站上房顶,城墙的优势就减少了很大部分。

桐城城墙长六里,城垛一千六百七十三个,城门六个水关两个,每个垛口派一人守卫的话,也需要一千多人,光靠庞雨的壮班是绝对不够的,所以还要请那些士绅耆老一同巡视。

“流寇的护具和远程攻击能力如何?弓箭多不多?有没有炮?”

一群手下又是面面相觑,庞雨知道又白问了,转向江帆叮嘱道,“明日一早就派马快去潜山,打探的时候记着加上这几个问题。”

江帆低声道,“属下晚上就给他们安排,但属下想着,既然流寇要躲避官军,便是靠跑得快,如此可见他们更在意速度,恐怕不会有重甲。”

庞雨点头道,“说得有理,但料敌要从宽,要考虑到也许有少数精锐装备甲具,总要有对付重甲的东西更放心,也不知那铠甲能强到什么程度?什么兵器能对付铠甲?”

再次没有回应,这里都是衙役,铠甲是朝廷严厉管制的军国之器,他们恐怕也只在戏台上行看过,自然回答不了庞雨的问题。

“铠甲不知道便罢了,那你们说说,守城还有什么武备?”

庞雨扫视一遍道,“都大胆说,拿主意的是老子,说错不怪你们。”

他的目光转向后面的几个壮班代表,都是最近表现好的,不过几人面对这种场合,都有些畏缩。

只有那姚动山不怯场,他对庞雨躬身道,“贼人要上城墙来,必定是搭梯子爬上来,只要给我一把开山锤,贼人一露头,咱给他砸过去,有没有甲都得掉下去。”

庞雨鼓励道,“说得好。”

姚动山得了鼓励,有些兴奋地继续道,“要不便是抬碗口粗的树干去撞,连梯子一起给他狗日的都撞翻了。”

“这个点子也不错,大家都应该像姚动山这样,大胆的说出来,王增禄你也说说。”

那王增禄犹豫了片刻才道,“守城首重火药和火器,属下在南京听说官兵在辽东就靠着大炮打退了建奴。”

“炮肯定没有,火药嘛…”庞雨摸摸下巴吗,想起孙先生也说过,不由点点头道,“就是不知县内还有多少库存,你们先讨论,我去问问兵房的沈司吏。”

庞雨说罢便往前赶去,那沈司吏走在前面人群的最后,庞雨顺利的便找到了这个老头。

“火药丝毫没有。”沈司吏倒也干脆,“但杨大人已经安排了兵房去买,要是能买到,一定会先给壮班。”

庞雨心里骂了一句,不给壮班难道还给皂班了,拿火药是守城卖命,沈司吏的口气好像还是卖庞雨人情一般。

不过庞雨不敢表露出来,给沈司吏道声谢正要返回自己的队伍,忽听得前面有些嘈杂,还有杨尔铭的声音夹杂在其中。

庞雨连忙挤到前面,探头一看,只见江之淮和刘秀才扭打在一起,杨尔铭等人正在劝解。

“江之淮,上次民乱时候你乱说话,刘某还没跟你算完,今日你还要夺我钱财,简直岂有此理!”

刘秀才揪着江之淮的领口,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

江之淮抓着刘秀才的手,他没有刘秀才高大,此时处于下风,但他口中丝毫不退让的道,“你钱财没有一分一文入我囊中,江某也不稀罕,江某是为满城百姓阖家性命而呼,此乃仗义执言。”

“姓江的你少装腔作势,你为满城百姓而呼,难道刘某不是。”

“那你为百姓,就把那楼拆了!”

庞雨顺着江之淮手指的方向看去,城墙外大约六七丈的紫来街西侧,矗立着一个高大的木质阁楼,它的第四层的高度已经超出城墙,从上面可以俯瞰城墙。

庞雨大概也知道吵什么了,这栋木楼便是刘秀才的产业,但这楼太高,离城墙又太近。如果流寇从四楼射箭,可以完全控制这一段城墙,江之淮一向心直口快,肯定是要求刘秀才拆毁,刘秀才自然是不肯了。

“这是我真金白银买来的,你江之淮随口一句便要拆了,你凭的是哪里的王法,某还不信了,我就看谁敢拆!”

第一百二十九章 往生第十五章 家奴第六十二章 狂生第二百六十一章 赛点第九十三章 棍神第一百四十一章 活口第二百二十七章 鸭子第四十六章 时机第五十四章 平乱第六十八章 编制第一百八十八章 心中之城第九十七章 奖品第二百四十六章 追贼第四十六章 时机第二百五十一章 曹操第三十章 吏目第二百零三章 气度第一百三十九章 守备第五十七章 公道第二百三十七章 桥头第一百八十章 例会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口第二百六十五章 关山第一百四十五章 芜湖第五十章 掌控第一百五十章 通几第五十六章 庞班头第二百六十一章 赛点第二百零九章 石牌第二百六十六章 争抢第一百章 追索第二百四十四章 战报第六十九章 生意第一百七十五章 时刊第二百五十六章 面孔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局第二百零三章 气度第七十五章 官贷第三十六章 避难第二百六十四章 野渡第十章 按揭第二百章 灵宝第二百二十章 群鸦第一百零七章 侦骑第九十八章 命案第一百三十三章 旧识第一百二十三章 夜第九十六章 红袍第九十七章 奖品第一百二十章 铁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落选第二百零六章 福分第二十六章 雨中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码头第一百五十六章 三百两第一百七十四章 费用第四十一章 异想第二百一十八章 惑敌第一百四十二章 故事第五十八章 大事第四十八章 血殿第二章 桐城第三章 退婚第一百六十三章 军律第二百三十九章 尸山第二十四章 漏雨第二百五十二章 突袭第一百二十三章 夜第一百三十八章 安庆一百四十三章 交易第一百三十一章 问官第二十四章 漏雨第四十九章 暗黑第一百三十章 大山第五十二章 跌落第二百一十二章 考核第一百一十四章 火雨第八十章 静立第二百五十八章 向北第一百五十二章 军门第七十六章 名声第六十八章 编制第一百九十四章 伏兵第二十四章 漏雨第二百三十五章 猛虎第一百九十章 埋伏第一百零二章 接近第二百一十五章 急令第四十五章 设局第二百六十四章 野渡第三十八章 打劫第二百四十一章 人选第二十六章 雨中人第二百七十五章 外婆第二十五章 大江第一百一十七章 圆筒第二百一十四章 群殴第四十一章 异想第二百一十三章 文化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