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阳明书院

说起复社,王朴又想到了另外一件大事,这可是真正关系到今后大明兴衰荣辱的大事。

王朴道:“爹,募兵的事要抓紧,可另外一件大事你也该着手去办了。”

孙传庭道:“你是说阳明书院?”

“对。”王朴道,“立即在阳明先生的家乡余姚龙泉山创办阳明书院,再邀请信奉阳明心学的博学鸿儒长驻讲学,把阳明先生的心学发扬光大。”

“嗯。”孙传庭点头道,“这事就让绍兴知府黄炯去办吧。”

王朴道:“爹,创办阳明书院可是件大事,一定要当成和编练新军一样的大事来抓,绝不能只是小打小闹!你说的这个绍兴知府黄炯是何许人,人品如何?”

孙传庭道:“这个黄炯是老夫故交之子,人品不错,难得的是他也信奉阳明心学。”

“那就好。”王朴道,“先拨五十万两银子交给黄炯,让他筹划阳明书院。”

“什么?你说什么!?”孙传庭失声道,“五十万两银子?儿子你没搞错吧!先不说上哪弄这么多银子,就算真能弄到这么多银子,办个阳明书院用得着这么多银子吗?不就置几间房子,再请几个先生么,一万两足够了。”

“一万两?”王朴反唇相饥道,“你办私熟呢?”

孙传庭道:“阳明书院就算不是私熟,顶多也只是个府学吧,你总不成还想把他办成国子监?”

“嘁。”王朴冷笑道。“国子监算个屁!”

“咦?”孙传庭道。“小子你口气倒是不小。”

“爹。我们先不说这个。”王朴道。“秦国商鞅变法、宋代王安石变法以及本朝张居正变法可谓史上三大变革。为何商鞅变法能够世代延续。而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变法却是人死政废?爹你能说说这其中地原因吗?”

孙传庭道:“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王朴道:“别转移话题。你说这是为什么?”

孙传庭道:“其中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不过老夫想最主要地原因是稿鞅地变法得到了大多数人地支持。而王安石和张居正地变法虽然利国利民。却损害了绝大多数勋戚豪强地利益。所以他们死了之后。新法就被废除了。”

“只说对了一半。”王朴道,“商鞅变法能成功的原因是商鞅培植了一个足够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所以就算商鞅死了,可他的新法却仍旧拥有足够强大地支持,所以才能一直延续下去。最终帮助秦国横扫关东六国。”

孙传庭皱眉道:“既得利益集团?”

王朴道:“所谓的既得利益集团,就是说从新法中获得好处并且身居高位能够影响国家大政方略地那一群人,商鞅让秦国的上卿士大夫集团获得了足够的好处,所以就算商鞅被车裂了,可他的新法却能够继续推行。”

孙传庭道:“那王安石和张居正呢?”

王朴道:“王安石和张居正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推行新政的初衷是为了江山社稷,可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新政却成了他们打击政敌、把持朝政的工具,他们并没有致力于培植一个强大地既得利益集团,而是热衷于排斥异己、互相倾辄。所以在他们死后,新政因为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持就轻而易举地被废除了。”

“你说的好像有些道理。”孙传庭点头道,“不过这跟拨五十万两银子去创办阳明书院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王朴道。“而且关系大了!”

“哦?那老夫倒是要洗耳恭听了。”

孙传庭眸子里不由掠过一丝异色,他再次惊异于王朴的奇特见解,这个臭小子隔三差五就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观点,颇有些让孙传庭应接不暇的意思,不过得承认,王朴的观点的确有些道理。

王朴道:“现在不在浙直两省推行新政只是暂时的。对不对?”

“嗯。”孙传庭点头道,“等我们手里有军队,有了足够强大的实力,就势必要强行推行新政,这是肯定地。”

王朴道:“那你想过没有,因为你我父子手里把持着强大的军队,所以新政得以在浙直两省强行推行,可假如有一天你我父子死了,或者军队变节了。投向了我们的政敌。结果将会怎样呢?”

孙传庭道:“这……”

王朴道:“结果显然和张居正一样,人死政废对不对?”

孙传庭默然无语。

王朴道:“所以我们要学商鞅。培植出一个强大地既得利益集团,以确保我们死后新政还能继续推行!什么是既得利益集团?就是一大群从新政中获得好处的士绅豪强,并且有不少人身居高位,能够影响国家决策!”

“那么问题又来了,该怎么去培植这个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呢?王安石和张居政就没有培养过接班人吗?当然不是,事实上王安石和张居正也培养过自己的接班人,可结果很遗憾,他们都失败了。”

“王安石和张居正为什么失败?因为他们培养的既得利益集团太弱小了,弱小到根本不足以和强大的敌对势力对抗。”

孙传庭恍然道:“你是说……以阳明书院地学生为基础培植新政的既得利益集团?”

“对!”王朴大声道,“爹你也看见了,只会引经据典、皓首穷经的理学儒生一旦上位,他们只会热衷于官场倾辄,很少有人会想着替朝廷办事,替大明办事,替百姓办事!理学误国必须废止,只有心学才能拯救大明!”

“所以,阳明书院的规模必须足够大,招收的学生必须足够多,而且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只有这样才会在不远的将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他们中间不但要有上位当官的,还要有钻研物理地。更要有经商地和带兵的,他们既能影响大明地国策,又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足够支持新政地推行。”

孙传庭道:“那也用不着五十万两银子吧?”

“怎么用不着?”王朴道,“阳明书院的目标是每年至少招收三千学生,这三千学生的衣食住行一律由学院提供,这笔开支可不会小;还要给书院建造一座庞大的图书馆。图书馆里必须搜集足够多的书藉,天文、地理、算术、物理、兵法、军械、食货无所不包,这又是一笔庞大的开支;还要设立四夷馆,专门请人翻译西洋学术著作,把西洋的学说引进大明,这又是一笔开支……”

“打住。”孙传庭急道,“照你这么个搞法,五十万两只怕也不够。”

“当然不够。”王朴道,“这五十万两只是前期投入而已,老头。有句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教育是国之根本。从眼前看地确是只见投入,不见产出,可是从长远看,却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计哪,这笔银子,我们倾家荡产、砸锅卖铁也得出!”

孙传庭道:“可问题是我们上哪去弄这笔银子?”

王朴道:“银子的事交给我。多了没有,可五十万两我们王家还是拿得出来的。”

孙传庭道:“创办阳明书院是国家大计,怎么好让你们王家出这笔银子?”

“这你就别管了。”王朴道,“但你必须和绍兴知府黄炯说清楚,他要创办的阳明书院是个综合性的书院,它的目的不只是教学生怎样做文章去参加科举挣取功名,更是为了替大明朝培养大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孙传庭道:“既然是这样,那创办阳明书院的事就由老夫亲自主持,黄炯协办。”

王朴道:“这样最好。老头你办事我放心。”

“臭小子。”孙传庭笑骂道。“到底你是总督还是老子是总督?老子怎么觉着是在你小子手底下当差呢?”

“嘿嘿。”王朴笑道,“你我父子还分这么清楚干吗。”

两人正说笑时。孙茂成进来禀道:“总督大人,将军,镇海卫守备施琅将军来了。”

“施琅?”王朴大笑道,“正等他呢,快让他进来。”

“是。”

孙茂成领命去了。

王朴把施琅从一个小小地水师把总直接擢升镇海卫的守备官,孙传庭是知道的,不过孙传庭地用人观点和王朴非常相似,都主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王朴认为施琅这个人有能力,把他从把总直接擢升为守备也没什么大不了。

不到片刻功夫,施琅就昂然进了大堂,抱拳作揖道:“卑职参见总督大人,参见将军!”

孙传庭神情威严地摆了摆手,说道:“免了。”

派施琅乔妆海盗去掳掠建奴、朝鲜和日本的事,王朴并没有隐瞒孙传庭,事实上这事也是孙传庭点了头的,所以当着孙传庭的面,王朴就急切地问道:“施琅,这次出海有没有什么收获呀?”

“有。”施琅道,“收获还不小。”

“哦。”王朴道,“快说。”

施琅道:“这次出海,卑职的船队先去了辽东,把建奴水师大营里的两千多艘大小船只全给打沉了,盖州、复州、金州地水师大营也让弟兄们全烧了!打野战,我们大明的军队也许不是建奴的对手,可要说水战,建奴还差得远呢!”

“好。”孙传庭击节道,“就该这样打!”

王朴道:“还有呢?”施琅又道:“烧了建奴的水师大营和船只之后,卑职又带着船队沿朝鲜半岛的西海岸一路南下,先后劫掠了沿海二十多个朝鲜村镇,抢了不少财货,另外还掳回了百余名年轻漂亮的朝鲜女人。”

“啥?”孙传庭怒道,“施琅你怎么回事?我们大明乃是天朝上国,堂堂礼仪之邦,岂能效那禽兽行径,老夫什么时候让你去掳掠朝鲜女人了?”

施琅看了看王朴,为难道:“这……”

这事虽说是王朴吩咐的,可施琅还真不敢说出来,王朴要真打算让施琅背这个黑锅,那施琅也只能背了。

不过王朴却没打算让施琅背黑锅,起身说道:“是我让施琅去抢女人的。”

“什么!?”孙传庭怒道,“简直胡闹,我们大明可是礼仪之邦。”

“去他妈的礼仪之邦。”王朴怒道,“我们汉人对那些蛮夷倒是讲礼仪了,可那些蛮夷对我们汉人讲礼仪了吗?五胡乱华杀了我们多少汉人?蒙古人入主中原又杀了我们多少汉人?小爷不知道什么礼仪之邦,只知道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你……”孙传庭气道,“那狗咬了你一口,你是不是也要像狗一样咬还一口啊?”

“嘿嘿。”王朴怪笑道,“孙老头,别拿这种无知地比喻来说事,狗咬了我们一口,我们当然不能咬回去,我们得连皮带肉把那狗给吃了!就比如匈奴吧,一开始他们杀了多少汉人?可最后怎么样,最后被我们皇汉灭族了!朝鲜人既然背叛了我们大明,心甘情愿当建奴地走狗,他们就得为此付出代价,抢几个女人算得了什么?”

第325章 剥皮抽筋第238章 浑水摸鱼第184章 姐姐的身子好看么?第283章 包抄后路第207章 王朴有麻烦了第74章 你惹得起吗?第65章 浮图峪第151章 爷,不要第137章 这只是交易第90章 风云突变第88章 纪律第40章 红娘子第127章 共抗建奴第336章 屠城第175章 大海盗顾三麻子第49章 拒婚第215章 奇袭巴东第216章 铁甲舰第341章 大捷第163章 阅兵仪式第176章 小宛被劫第23章 松山塘报第62章 刀下留人第337章 德川幕府第136章 有求于义军第251章 一身正气第257章 图穷匕现第237章 打破僵局第251章 一身正气第182章 荒岛艳情(中)第213章 见死不救第321章 口袋阵第92章 逆袭第333章 男人阉了,女人为奴第344章 三权分立第119章 大战开始第278章 分割包围第三十七章 第239章 后院起火第97章 围点打援第215章 奇袭巴东第285章 正面交锋第135章 要唱空城计了第337章 德川幕府第268章 多尔衮,你死定了!第198章 孤注一掷第68章 放他们一马第182章 荒岛艳情(中)第77章 还得求他第23章 松山塘报第152章 十面之网第291章 把明军诱出来第27章 锦绣江南第214章 激战一片石第273章 烤人肉第134章 来多少杀多少第67章 威胁第6章 礼亲王代善第72章 护犊子第249章 修改大明律第250章 非此即彼的选择题第295章 光复北京第96章 调动第262章 番薯、土豆第191章 螳螂捕蝉第277章 多尔衮想干什么?第45章 回京第134章 来多少杀多少第177章 新帐旧帐一块算第32章 陈圆圆第42章 女刺客第301章 大战结束第166章 强赎妓女第205章 流贼进京第176章 小宛被劫第284章 打掉建奴的底气第67章 威胁第148章 心照不宣的默契第15章 声东击西第210章 吴三桂借清兵第41章 白莲溃灭第267章 作战计划第317章 兵发辽东第83章 练兵第31章 男人的面子第180章 卑职施琅第107章 找个什么理由留下?第190章 瓦解白莲教第277章 多尔衮想干什么?第135章 要唱空城计了第276章 血战第18章 大获全胜第253章 黄泉路上也好搭好伙第86章 奇袭归化第167章 找个擅舞的秦淮艳妓第117章 惺惺相惜第343章 五十年后第191章 螳螂捕蝉第299章 回马枪第151章 爷,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