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运筹帷幄

王家大院,王朴暖阁。

王家的消息并不比官府来得慢,几乎是魏大本知道消息的同时,王朴也已经知道流贼大军杀到了八角堡,魏大本和张子安、代王的密议暂时还没有结果,可王朴却已经开始和甄有才商量如何保卫大同了。

保卫大同,王朴责无旁贷,也不作第二人想。

王朴早就说过,就算朝廷临时派别人来当大同镇的总兵,他也照样有办法把人家架空,真正指挥大同边军的只能是他王朴,而不可能是别人,在大同这一亩三分地,王朴或者说王家就是这么自信。

这会,王朴正和甄有才围着地图研究对策。

甄有才手指地图上的某处对王朴说道:“将军你看,这里就是八角堡,再往前几十里就是朔州,从朔州沿桑干河往东走不到两百里到老河口,再从老河口沿十里河往北走几十里就是大同了,全程也不过三百里左右。”

王朴点点头,没有说话。

甄有才接着说道:“现在虽然已经是四月初了,可大同的天气还是冷得很,几条大河的冰冻根本没有化掉,流贼大军完全可以沿着河谷快速推军,依卑职看,最迟后天晚上就能杀到大同了。”

王朴道:“也就是说我们还有三天的准备时间?”

甄有才点头道:“差不多是这样。”

王朴问道:“有才,如果你是大同镇的总兵,面对十几万流贼大军的进攻,你打算如何保卫大同?”

甄有才道:“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坚壁清野。”

“坚壁清野?”

“对,坚壁清野!把大同府的百姓全部迁入城内,再把所有的家畜和粮食也全部集中到城内,由官府设粥棚统一分配百姓的日常口粮,这样就不会给流贼留下一粒粮食。流贼找不到吃的就只能往别的府县流窜。”

王朴皱眉道:“你是说,要在三天之内把百姓全部迁入大同城内。这可能吗?”

甄有才道:“问题应该不大,除了分布在边塞地几万军户,其余的十多万百姓大多分布在十里河、桑干河地河谷地带,绝大多数村镇距离大同不过百里之遥,三天的时间应该可以把绝大部份百姓迁入城内。”

王朴问道:“这么多百姓进城避难,准备的粮食是否足够?”

甄有才道:“假设迁十万百姓进城,加上城内原有的三万多百姓和军队。大同城内的人口就会激增到十三万人,假设每人每天吃掉半斤米,每天消耗的粮食至少需要六万五千斤,也就是差不多三百五十石,王家大院里储存的八万石存粮足够支撑九个

王朴道:“看来粮食是足够了。”

甄有才道:“卑职倒是担心储存在雷公山大营里地两万石粮食还有五百多万斤腊肉,这批粮食和腊肉要是落到了流贼手里。那流贼就能把肉和野菜煮在一块省着吃,他们只要撑过两个月,城外的小麦就该熟了。那麻烦就大了。”

王朴想了想,摇头道:“雷公山大营是天然的要塞,易守难攻又有水源,流贼未必打得下来。情势危急的时候,还能出兵威胁流贼身后,和大同正好可以互为犄角之势,所以绝对不能轻易放弃。”

甄有才一点即透,恭声说道:“将军目光深远,卑职远远不及。”

王朴缓缓起身,目光转向暖阁外面,低声说道:“府衙的密议差不多也该有结果了吧?”

“将军!”王朴话音方落。暖阁外就响起了吕六的声音。“大同知府魏大本魏大人求见。”

王朴回头和甄有才交换了一个眼神,笑道:“呵呵。说曹操曹操就到啊。”

甄有才脸上露出坏坏地笑容,低声说道:“将军,这次是他们有求于我们,主动权操在我们手里,将军您不妨漫天要价,让他们把大同藩库的银两还有粮食全部交出来,最好是让张子安那老阉货和代王这只铁公鸡也出点血。”

“嗯。”王朴点了点头,深以为然道,“这两个家伙吸食了太多的民脂民膏,是时候让他们出点血了,他们得明白,是捐出一部份财产好呢,还是等着流贼打进城来,把他们地身家性命都抢了的好。”

甄有才坏笑道:“将军明鉴。”

“走。”王朴大手一挥,朗声道,“我们去会会这个魏大本。”

朔州,李岩行帐。

由于传送塘报需要时间,所以陕西义军的实际行程要比官府塘报上快半天,山西巡抚汪乔年发给大同知府魏大本的塘报上说流贼已经到了八角堡,可事实上,李岩率领地义军精锐早在半天前就过了八角堡,现在已经打下朔州了。

说是义军精锐,是因为李岩把军中的老幼妇孺都留在了米脂,只带了五万多精壮出征。

这一路上,义军的进展顺利得超乎李岩的想象!

最初制订进军路线的时候,李岩是有过一番犹豫的,因为从米脂到大同有两条路可走。

第一条路是沿着边塞走,这条路距离近,但是一路上大明官军的卫、所、堡城林立,洪武帝和永乐帝先后两次经营九边,沿着长城设置了大量的军事据点,在长城以内地狭长区域里,军事据点地数量简直可以用多如牛毛来形容。

第二条路是先往东打到太原府的腹地,然后再往北打到大同,这样走地好处是可以绕开边塞多如牛毛的军事据点,坏处是距离将大大加长,原本只有不到三百里的路程,很可能会延长到五六百里。

李岩经过反复权衡,最终选择了第一条路!

事实证明李岩的选择是正确的。

因为长时间领不到军饷,又要忍受各级将领的欺压凌辱,驻守在边塞据点里的大明边军早已经对大朝朝廷彻底失望,几乎是义军刚刚杀到。这些受够了欺压的边军将士就纷纷揭竿而起,他们杀死了平日骑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地边镇将领。然后义无反顾地投奔了造反大军。

等李岩大军打下朔州的时候,他们已经攻破了沿途地几十个军事据点,至少八千多官军摇身一边成了义军将士,这八千多官军虽然有不少是卫所军,装备奇差也缺乏训练,但相对于陕西义军而言,这些卫所军也算得上是“精锐”了。

何况这八千多官军中。也的确有不少真正的精锐。

更重要的是,这些变节的边军还把有关大同的大量情报带给了李岩,这其中就包括大同镇共有多少边军,大同府共有多少百姓?又有多少边军分散在周边的军事据点里,又有多少驻扎在大同城里?

对于像李岩这样地将领来说,这些情报的价值甚至远远超过八千边军将士本身!

义军刚刚打下朔州。趁着大军稍事休整的时机,李岩紧急召集了马守应、贺一龙、贺锦、刘希尧、蔺养成、李虎、荆茂成、李玄等人议事。

李玄原本是延绥镇孤山堡的把总,因为孤山堡的守备想借义军之手杀了他。他便一怒之下杀了孤山守备,然后带着孤山堡内的八百多官军投奔了义军,李岩不希望沿途收编地官军被马守成五人所瓜分,便把这些官军独自编了一营。由李玄统领。

等众人到齐了,李岩才朗声说道:“诸位将军,现在已经可以确定,大同镇边军总兵力在一万八千左右,其中八千军队驻扎在大同城北的大营里,其余一万多人分散驻守在一百多个卫、所、堡城里,相当分散。”

“太好了。”马守应大声道,“现在我军已经有了七万多精锐。而大同守军却只有区区八千人。我军拥有近十倍的兵力优势,哈哈。这一仗我们赢定了!”

“不。”李岩摇头道,“大同城内不只八千边军,还有王家地五千家丁!”

“王家竟然有五千家丁?”贺锦吃声说道,“乖乖,这个王家不愧是山西首富,够有钱的,居然养得起这么多家丁!”

“那又怎么样。”马守应不以为然道,“就算加上王家的五千家丁,大同守军也不过一万三千人,我军还是占据压倒性的兵力优势。”

李岩点了点头,说道:“我军地确占据了兵力上的压倒性优势,但是这一战还是不能大意,毕竟王朴就在大同城里,这个王朴可不是个简单的人物,去年八月他只凭借千余骑家丁就打破了盛京,还活捉了皇太极!”

“王朴就在大同?”马守应悚然道,“这倒真是个扎手的人物,还真不能大意。”

其余众将也纷纷点头称是,王朴的大名他们是早有耳闻,甚至可以说是如雷贯耳,正所谓盛名之士无虚士,和这样的厉害人物交手,还真要时刻担着小心。

“不过,诸位将军也不必过于高估王朴。”李岩淡淡一笑,接着说道,“王朴再厉害也不过是个人,他能打下盛京是因为建奴太大意,是因为建奴完全没想到明军敢于逆势而上,奇袭盛京,还有,王朴能把皇太极掳回大明,不是因为他会遁天入地,而是因为建奴忙于争权夺利,根本就没心思救回皇太极!”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将毫无用武之地。”李岩脸上浮起一抹淡淡的从容,接着说道,“这次大同之战,我军只要稳扎稳打,不给王朴任何可趁之机,我们就能凭借绝对地兵力优势获得最终地胜利!”马守应大声道:“李岩兄弟,你就直说吧,现在我们该怎么打?”

李岩从容说道:“要想赢得大同之战,有两件事很关键。”

马守应道:“哪两件事?”

李岩说道:“第一件事,绝不能让分散在大同周边一百多个军事据点里的一万多边军退回大同城内!这一路上地情形大家都看到了,只要不让这一万多边军退回大同,大同的守军就会减少一万,而我们的军队就会多出一万,彼消我长,敌我两军的兵力悬殊就会进一步拉大。”

马守应道:“还有呢?”

李岩道:“还有就是不能让大同城外的百姓撤入城内!我军虽然占据了绝对的兵力优势,可这一仗很可能要拖延几个月的时间,眼下距离小麦成熟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要挺过这段时间,我们就不能失去城外百姓的支持。”

“嗯。”马守应虽然不太懂李岩的谋略,却还是煞有介事地点头说道,“李岩兄弟说的这两件事的确很重要,弟兄们一定要认真做好。”

李岩脸上掠过一丝淡淡的笑意,接着说道:“所以,晚辈想请五位将军与晚辈一道率领一支精兵先行出发,争取在一天一夜之内强行军两百多里赶到大同城下,这样一来,大同府的百姓还有周边各军事据点的边军就无办法及时退入大同城内了。”

“这……”马守应皱眉道,“后续大军由谁率领?”

“晚辈还没有想好。”李岩反问道,“不知道马老将军是否有合适的人选?”

这一问可难倒了马守应,他总不能提出让自己的亲信来领军吧?更何况就算他这样说了,贺一龙他们四个也未必肯答应,想来想去,马守应提议让李虎来率领后续的大军,贺一龙、贺锦、刘希尧和蔺养成四人出于同样的考虑,也就同意了。

第214章 激战一片石第51章 劫法场第238章 浑水摸鱼第11章 皇太极回京第267章 作战计划第263章 摸着石头过河第138章 这个娘们好眼熟啊第248章 舐舔伤口第221章 治军之道第26章 龙吐水第280章 继续北上第137章 这只是交易第114章 兵临城下第179章 将计就计第215章 军务秘书第153章 洪承畴被俘第215章 奇袭巴东第110章 李岩要打大同第42章 女刺客第161章 去南京练兵第274章 科尔沁的报复第69章 秣马厉兵第183章 荒岛艳情(下)第286章 重创第94章 信心第140章 天理难容第32章 陈圆圆第214章 激战一片石第318章 讲课——向皇权宣战第234章 僵局第325章 剥皮抽筋第337章 德川幕府第333章 男人阉了,女人为奴第91章 狭路相逢第242章 政治——只有成败,没有是非第94章 信心第321章 口袋阵第327章 中央军入陕第267章 作战计划第54章 进退两难第150章 奴家让人玷污了第70章 贿赂第273章 烤人肉第207章 王朴有麻烦了第327章 中央军入陕第174章 暖香阁王朴使黑手第9章 赌还是不赌?第223章 素女经第168章 天廷有路你不走第29章 抱得美人归第81章 招抚响马盗第301章 大战结束第268章 多尔衮,你死定了!第114章 兵临城下第142章 搞掉建奴的战马第116章 养贼自重第141章 萝莉有三好第93章 反守为攻第329章 李定国的抉择第115章 趁机勒索第290章 安排后事第209章 这下麻烦大了第297章 北部牛仔第234章 僵局第308章 李定国第67章 威胁第253章 黄泉路上也好搭好伙第245章 叛军的意志第88章 纪律第29章 抱得美人归第83章 练兵第322章 刺杀练习第132章 绞肉机(下)第39章 引蛇出洞第172章 就差情趣套装了第12章 攻陷盛京第91章 狭路相逢第18章 大获全胜第306章 共击明庭第47章 如何处置皇太极?第238章 浑水摸鱼第78章 三千家丁第339章 德川幕府的反击第三十七章第77章 还得求他第310章 步枪生产流水线第105章 柳暗花明第308章 李定国第83章 练兵第21章 多尔衮第203章 军事改革第87章 攻陷归化第243章 阳明大学第271章 激战伊始第334章 “应星”号铁甲舰第322章 刺杀练习第153章 洪承畴被俘第57章 你不死他难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