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还有孙传庭

紫禁城,建极殿。

崇祯帝正在宴请国丈周奎、国舅田弘遇、成国公朱纯臣、保国公朱国弼等皇亲国戚,建奴大军压境,燕京城危如累卵,正是急需京营将士卖命之时,要想让京营将士卖命就得有足够的赏银,可崇祯帝把内府司钥库翻了个底朝天也只找出三万两银子。

至于国库,早在半年前就已经空了,甚至连京师官员的禄米也已经三月未发了。

不得已,崇祯帝只能召集这些皇亲国戚,以九五之尊恳求他们慷慨解囊,扶助国难,所有皇亲国戚中最富的当数成国公朱纯臣、国丈周奎还有国舅田弘遇三人,其中成国公朱纯臣的家资数以百万计,可这位国公爷却只是象征姓地捐了五千两银子。

国丈周奎和国舅田弘遇各捐了三千两,其余的皇亲国戚有捐两千的,也有捐一千两的,更有甚至只捐了五百两,最后王承恩实在看不去了捐了一万两,加上内库的三万两,才勉强凑足了十万之数。

望着面前好不容易才凑足的十万两纹银,崇祯帝神情阴郁。

想他九王之尊,富有四海,却居然要为了区区十万两银子厚颜求人,更可叹的是,就算他厚颜相求了居然还是求不来银子,国势艰危一至如斯!遥想太平年景,朝廷每年得拿出多少银子养着这些皇亲国戚?

可到了国难当头,这些皇亲国戚却一个个吝啬至此!

崇祯帝神情阴郁,朱纯臣等人却显得心安理得。

这些被俸禄滋养得脑满肠肥的皇亲国戚们认为保卫京师是朝廷的事,是大明朝的事,和他们个人并没有什么关系,他们个人愿意捐出几千两银子就已经算是识大体了、顾大局了。

崇祯帝幽幽说道:“王承恩。”

王承恩上前应道:“奴婢在。”

崇祯帝道:“把这十万两银子拿去给京营将士分了,告诉将士们,只要击退了建奴,朕还有重赏!”

“奴婢遵旨。”王承恩应了一声,赶紧向身后的小太监道,“快去叫人套车,把这十万两银子拉去大营,交给高公公。”

“是。”

那小太监应了一声匆匆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京营监军高起潜却跌跌撞撞地闯了进来,跪地惶然道:“万岁爷,不好了,出事了,出大事了。”

崇祯帝皱眉道:“出什么事了?”

“洪大人……”高起潜吸了口气,喘息道,“洪承畴大人率兵前往天寿山护陵,结果在榆河遭到建奴伏击,全军覆没,洪大人也被建奴生擒活捉了。”

崇祯帝闻言顿时感到眼前一阵发黑,险些一头栽倒在地,幸好王承恩眼疾手快,抢上前来一把扶住了。

崇祯帝晃了晃晕乎乎的脑袋,急声说道:“快,快召周阁老和陈新甲进宫!”

很快,周延儒和陈新甲就被召到了乾清宫的东暖阁。

崇祯帝喝了碗参汤之后已经缓过气来,这会正阴沉着脸坐在御案后面,用一种很莫名的眼神望着周延儒和陈新甲,崇祯帝心里充满了怨气,要是当初周延儒或者陈新甲肯站出来说句话,他是绝不会让洪承畴带兵去天寿山护陵的。

洪承畴不带兵去天寿山护陵,他就不会出事。

现在洪承畴被建奴活捉了,让谁来统率留在宛平的九千京营精骑?让谁来统率即将赶到京师的八万精锐边军?又靠谁去对付燕京城外那三十万建奴大军?

放眼满朝文武,崇祯帝再找不出一个可用之材。

周延儒和陈新甲低着头,两人心里同样充满了怨气,臣子难当啊!

他们要是站出来反对,洪承畴当然是不用去天寿山护陵了,可建奴要是真的挖了帝陵毁了龙脉呢?这个罪名该由谁来承担,让万岁爷承担吗?这当然不可能,万岁爷永远都不会有错的,最后这罪名只能落在出头反对的周延儒和陈新甲头上。

老歼巨滑的周延儒和陈新甲可不愿意给崇祯帝背这个黑锅。

【正史中,也不乏这样的事例:1、大明朝两线作战,兵力捉襟见肘,崇祯帝曾经想和建奴议和,他希望陈新甲能在廷议时提出来,这样就算议和失败也能把责任推到陈新甲头上,可陈新甲不愿当秦桧,不愿背黑锅,结果议和不成;2、崇祯帝曾想迁都南京,结果遭到朝中所有言官的反对,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一人愿意站出来坚持这个提议,崇祯帝找不到替罪羊又害怕自己承担历史责任,迁都南京之事只好不了了之。崇祯帝的确是个罕见的勤政皇帝,可他太迷信权术,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这是他用人屡屡失误的根本原因。】

“周阁老,陈爱卿,洪承畴兵败被俘了。”

崇祯帝长长地舒了口气,把心中的怨恨收了起来,建奴兵临城下,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还不是和周延儒、陈新甲算帐的时候。

周延儒道:“臣等已经听说了。”

崇祯帝道:“洪承畴出事了,曹变蛟、白广恩、刘泽清三镇精兵还有留驻宛平的九千京营骑兵互不统属、群龙无首,很可能被建奴各个击破,这四路精兵一旦溃败,京师就将危如累卵,不知道两位爱卿可有应对良策?”

陈新甲低着头向周延儒使了个眼色。

周延儒会意,奏道:“万岁,除了洪承畴还有一人可退建奴。”

崇祯帝道:“谁?”

周延儒道:“孙传庭。”

大同,总兵行辕。

王朴问甄有才道:“有才,裁撤卫所军的事情怎么样了?”

甄有才道:“将军,除了大同左卫、安东中屯卫、阳和卫、高山卫和天成卫还剩下几千老弱病残,其余的卫、所、堡其实已经是个空壳子了,再加上这些卫所堡的守备正好都在大同城内,事情还算顺利,不过……”

王朴道:“不过怎样?”

甄有才道:“不过按大明朝的规制,将军您是没权力裁撤大同镇的卫所军的,而且各卫所的守备意见都很大,这次卑职是用武力把他们的反对意见强行压了下去,可难保曰后不会惹出什么乱子来。”

“没权力?”王朴冷然道,“谁的拳头硬谁就有权力!”

甄有才道:“可那些个守备……”

“他们当然有意见。”王朴道,“本将军裁掉卫所军,还要把所属的军户转为当地百姓,这些卫所的守备当然不乐意,因为他们不但要把侵吞的卫所田产吐出来,从此以后再不能把军户当成奴隶来役使了,本将军这是断了他们的财路哪。”

甄有才道:“那这些人……”

“让他们闹吧。”王朴眸子里忽然掠过一丝狰狞的杀机,阴恻恻地说道,“乱世用重典,该杀的一定要杀,绝不能心慈手软,本将军已经替他们掘好了坟墓,就等着他们自己往里面钻了,哼哼。”

大同,副总兵赵六斤府邸。

两天前,张子安通过司礼监上的奏章已经批复了,赵六斤已经正式被任命为大同镇的副总兵,现在的大同,除了总兵王朴就数赵六斤的军职最高了,这一来,赵六斤的地位立刻变得举足轻重起来。

今儿晚上,赵六斤正喝小酒呢,与他有些交情的几个守备就同时找上门来了。

这几个守备分别是高山卫守备陈威,阳和卫守备李福,天成卫守备杨霖还有安东中屯卫守备赵扬。

“哎,哥几个都来了?”赵六斤赶紧让座,“来来来,都坐。”

赵六斤一面让座,一边赶紧让家将重新摆酒,又让厨房重新准备下酒的小菜,今儿赵六斤的高兴劲还没过去,当然想和这些老兄弟们乐一乐。

高山卫守备陈威一屁股坐了下来,颇有些泄气地说道:“人比人真是气死人哪,想当初我们兄弟几个差不多都是同时入的行伍,如今赵兄都已经混上副总兵了,离一方总镇也就一步之遥了,可哥几个呢?嘿,都快要出门乞讨喽。”

“是啊,赵兄。”阳和卫守备李福也说道,“赵兄你去跟王总兵求求情吧,好端端的裁撤什么卫所军嘛?还要让各卫所的军户全部转为当在百姓,王总兵真要是这么做了,哥几个可就真的没了活路了。”

“求,求个屁!”天成卫守备杨霖啐了一口,骂道,“他王朴也就是个总兵,又不是内阁部员,凭什么说撤就撤了?他有那个权力吗?要我说,赵兄你就该带着哥几个去闹,把事情闹大了,看王朴怎么收场。”

赵六斤皱着眉头没有吭声,王朴下令裁撤卫所军并把所属军户转为当地百姓的事他是知道的,虽然他内心对王朴的做法也感到不以为然,可他毕竟只是个副总兵,而且当上还没两天功夫,总不能现在就跟王朴公然唱反调吧?

“闹?”高山卫守备陈威阴恻恻地说道,“那是找死!王朴是什么人?是个圣旨都敢抗,法场都敢劫的主,你跟他闹,他一声令下就把你们都宰了!别以为咱老陈在吓唬你们,这世上没有王朴不敢做的事情。”

安东卫守备赵扬道:“那依陈兄的意思……”

高山卫守备陈威道:“王朴真要把事情做绝喽,逼得弟兄们没了活路,那我们就只有反抗一途,不过这事得从长计议,而且一定要一击必杀,绝不能出任何纰漏,否则你我兄弟全都死无葬身之地!”

“闭嘴。”赵六斤拍案而起,作色道,“你们是不是活腻了?就凭你们手下那三两千老弱病残,也敢向王朴叫板?你们这么做根本就是鸡蛋碰石头!”

“那也未必。”高山卫守备陈威冷然道,“王朴手下的火器营的确勇不可挡,如果硬拼我们是没有一丁点的胜算,可我们不跟王朴硬拼,我们设个圈套把他诱杀了!只要王朴一死,他手下那几个千总都是有勇无谋的莽夫,根本就不足为惧。”

“行刺?”赵六斤冷然道,“算了吧,就凭你们手下那几十号窝囊废,也能杀得了王朴?”

高山卫守备陈威道:“凭哥几个手下那几十号家丁的确杀不了王朴,可有人杀得了王朴,而且就在大同城内。”

赵六斤神色一变,凝声道:“陈威,你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陈威说道:“赵副总兵,哥几个手下的几十号家丁是杀不了王朴,可代王府上蓄养的三百死士呢?他们杀得了王朴吗?”

“代王?”赵六斤摇头不信道,“他会对王朴下手?”

陈威阴阴一笑,忽然说道:“赵副总兵,还有诸位兄弟,事到如今也不必再隐瞒了,实话对你们说了吧,这事还是代王府的王詹事先找的我,不过代王只想逮住王朴,然后把他秘密解送京师。”

赵六斤犹豫道:“这么做不太好吧?王朴毕竟是一镇总兵,而且要是失了手……”

“赵副总兵。”陈威凝声道,“别人可以犹豫,唯独你不能犹豫,因为你才是这次行动最大的受益者!只要王朴一死,大同总兵的位置就只能由你来座了,还有王朴手下那支骁勇无比的火器营,从此也将对你惟命是从。”

赵六斤沉默了,看样子是心动了。

的确,一镇总兵是个不小的诱惑,王朴手下那支强兵对赵六斤来说更是致命的诱惑,要是真能得到这支强兵的效忠,赵六斤甚至敢向崇祯帝伸手要一枚将军大印!贺人龙和左良玉的将军大印不就是这样要来的吗?

燕京,天牢。

王承恩手捧圣旨进了地字一号囚室,尖声唱道:“圣旨下……罪员孙传庭接旨。”

蓬头垢面,胡子拉碴的老囚犯急忙翻身跪倒在地。

这位曾经与王朴当了几天邻居的老囚犯就是孙传庭。

孙传庭也是李岩口中仅有的两个真正体恤百姓的大明官员中的一个,李岩其实并没有与孙传庭谋过面,当李岩投入李自成麾下时,孙传庭早已经被崇祯帝下了天牢,李岩之所以会这样认为,是因为孙传庭当陕西三边总督的时候做了几件保境安民的大事。

其中最让李岩印象深刻的当数孙传庭强行派饷事件,因为关中贫瘠,百姓不堪重负,孙传庭为了筹措军饷就向关中的豪强强行伸手,按田产摊派军饷,对于拒不缴纳饷银的土豪劣绅,孙传庭杀了不少,对普通老百姓孙传庭却是秋毫无犯,李岩由此认定孙传庭是个真正体恤百姓的好官。

事实上,孙传庭的确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更难得的是对大明朝忠心耿耿!

不过,孙传庭可不是个迂腐不知变通的诤臣,他更是个能臣,他敢明目张胆地杀害关中豪强以资军饷,就足以说明他的魄力和手腕了,尤其难得的是他还极具军事天份,简直可以说是上天赐给崇祯帝,赐给大明王朝的一把利剑。

可惜的是就是这样一柄绝世神兵,却被崇祯帝束之高阁整整三年!

假如孙传庭没有被下入大狱,他和洪承畴就能一主外,一主内,大明朝就算是两线作战,也未必就应付不过来!

王承恩缓缓展开圣旨,尖声念道:“罪员孙传庭,要挟君上,大悖人臣之礼,实属大逆不道,论罪当幽禁终生,永不叙用,今建奴大兵压境,朕顾念国势艰危,正值用人之际,着以戴罪之身督师讨奴……钦此!”

孙传庭长拜伏于地,长呼道:“罪员孙传庭叩谢天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未完待续)

第42章 女刺客第104章 艰苦卓绝第299章 回马枪第170章 这娘们跑不了第91章 狭路相逢第19章 活捉皇太极第9章 赌还是不赌?第229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298章 幽会第209章 这下麻烦大了第132章 绞肉机(下)第71章 闹事第209章 这下麻烦大了第236章 暗流第280章 继续北上第81章 招抚响马盗第25章 踏上归程第209章 这下麻烦大了第57章 你不死他难活第99章 最强的军队第326章 山西总督第320章 两面夹击第157章 你想当曹操?第182章 荒岛艳情(中)第245章 叛军的意志第172章 就差情趣套装了第121章 功亏一篑第110章 李岩要打大同第310章 步枪生产流水线第263章 摸着石头过河第47章 如何处置皇太极?第339章 德川幕府的反击第100章 三进三出第189章 王朴的禁脔第172章 就差情趣套装了第271章 激战伊始第264章 扶植工商第42章 女刺客第178章 找到海盗的老巢第275章 鞑子兵的坟场第20章 反间计第292章 玩火自焚第56章 王朴真悬了第118章 四门夺五营第71章 闹事第200章 别闹第115章 趁机勒索第298章 幽会第341章 大捷第184章 姐姐的身子好看么?第51章 劫法场第141章 萝莉有三好第294章 抓住多尔衮了第202章 情报秘书第145章 草料丢了第333章 男人阉了,女人为奴第253章 黄泉路上也好搭好伙第53章 当殿对质第253章 黄泉路上也好搭好伙第193章 棋高一着第159章 断了王朴回大同的路第134章 来多少杀多少第166章 强赎妓女第40章 红娘子第192章 黄雀在后第1章 大同总兵第251章 一身正气第234章 僵局第205章 流贼进京第80章 安抚第67章 威胁第151章 爷,不要第83章 练兵第92章 逆袭第44章 女刺客跑了第152章 十面之网第164章 女中诸葛第69章 秣马厉兵第144章 把戏演足第242章 政治——只有成败,没有是非第225章 两情缱绻第209章 这下麻烦大了第193章 棋高一着第239章 后院起火第94章 信心第67章 威胁第281章 狭路相逢第334章 “应星”号铁甲舰第188章 去他妈的伦理道德第242章 政治——只有成败,没有是非第111章 王朴出山第270章 济宁之战第309章 奇袭襄阳第308章 李定国第221章 治军之道第186章 黄赌毒第341章 大捷第178章 找到海盗的老巢第337章 德川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