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节 大宝山之战



1842年3月15日,英军海军司令巴加率领三艘轮船和数十只舢板船,载兵1200余人。携带四门小炮溯姚江而上。中午,行抵慈溪以南的大西坝,留下一艘轮船和少数英兵断后,大部兵力则在大西坝登陆,直扑慈溪南门,守军不战而逃。

英军穿城而过,出北门,分路进攻大宝山。

刘天保领兵五百防大宝山左侧,朱贵领兵四百防大宝山右侧。刘天保在山上远远的看到英军气势汹汹的杀过来,红色的旗帜,红色的衣服,排着整齐的方阵,漫山遍野的袭卷过来,如山动,似岳移,势不可挡。又望了望左右颤颤发抖的士兵,看着他们手中的武器。只有些大刀长矛,有的人手中甚至是锄头扁担。

他手中本来是有一个火枪队的,还有几门精钢大炮,想着上次进攻宁波的时候,由于被英军反扑,那些士兵为了逃命,将火器全扔了。回来后,他们又担心因为没有武器而被长官责罚,便闯进村民家中,劫了些锄头扁担,烂芋充数。

刘天保气不打一处出,可拿他们也没办法,所谓法不责众啊。洋人枪炮猛烈,训练有素,自己手下的兵壮,不过就是拿起武器的农民,打打顺风仗还行,一遇到恶仗,便只顾着逃命了。

"洋人的腿不能弯,上不了坡的!"刘天保吼叫起来,"弓箭手,火枪队给我狠狠的射。压住阵角!"零星的枪声响起,子弹不知道飞到哪去了,而洋人的子弹一排排的射来,每轮齐射总会打倒几个,一些人胆怯了,偷偷的往后跑,"督战队,给我压住,逃跑者,杀无赦!"

督战队都是刘天保的"亲兵",和他有宗族关系,执行起他的命令来最为坚决。他们手中的雪亮的大刀一挥,逃跑者的人头落地,没人再敢逃了。这时,英军已经过了山脚,往山上冲来,一边爬山,一边交替射击,铅弹呼啸而至,一轮波猛过一轮。

又一轮英军装弹上前了,面对黑洞洞的几十支枪口,军队中有人大呼一声:"妈呀,洋人会爬山啊!"便扔了武器,往后逃去。他在这一声喊,如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全军都乍了营。

所谓兵败如山倒,全营都乍了窝,几百人像泥石流一般往山后冲去,仅有二十几人的督战队管什么用?督战队见止不住,只好也跟着跑了。

刘天保哀叹了一声,也跑了。

驻守大宝山右侧的朱贵,见刘天保的军队崩溃了,便努力稳住自己的军心,并向守长溪岭的文蔚请求支援。他因为得到过"光头军"特别照顾,手中的火器特别多,在使用火器方面,又得到过"光头军"教官的训练,所以水平较一般的清军要高很多。英军是自下而上的仰攻,他们在武器方面,并不比朱贵军强,因此感到很吃力。

英军每轮射击下来,打倒山上几个清军,清军也放一轮枪炮下来,打倒英军数人,形成了一种均势。

山上的清军视野开阔,见自己能与英夷打个平手,想着用不了多久,还会有援军赶到,心便安定了下来。在枪炮的轰鸣声中,逐渐忘记了恐惧,越战越勇。

左侧的英军将刘天保营驱散之后,没去追赶,从侧后两面包抄朱贵军,形成了合围之势。朱贵在山上将英动的动态看得一清二楚,却是不惧,杨

刀大呼:"有我无敌!"拼命抵抗。

战至下午四时,朱贵军死伤过半,依旧没见到援兵。而他的阵地前的英军尸体,也是遍布山野。红红的,血淋淋,像是青绿墙上的斑斑血迹,看得人头皮发麻。

这场攻击战是英国远征军海军司令巴加指挥的,作为海军司令他本该去指挥舰队,但是清军没有可以威胁到他舰队安全的水师,而那个陆将司令乔纳森伤虽好了,但由于失去了当男人的本钱,从此缺乏斗志,被璞鼎查给撸了,新的陆军司令尚在路上,于是他这个海军司令,客串了陆军司令的职位。

他原本以为,此战会很轻松,现在才发现,事情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个样子。在前几日的宁波攻防战中,英军缴获了不少清军的火器。让他们惊奇的是,清军的火枪火炮有了惊人的进步,在射程和精度上能与英军的相当,在重量上还要轻一些,且不易炸膛,这说明中国的武器制造技术已经超过了他们。

他们原本以为这些清军武器是从西班牙人或者荷兰人手中买的,但是当他们当中的"通译"(翻译)发现每支火枪每门火炮上都有"浙江炮局"的字样时,感觉如同见了妖孽一般。真是"见鬼了"。

好在清军虽然有了先进的火枪火炮,但是他们依旧是一支没有经过训练的军队,射击时不得要领,带兵的武将个个贪生怕死,胆大一点的,也就只敢和英军展开对射,一遇到英军冲锋,便四散而逃。

清军依旧害怕与英军进行肉搏。

巴加抓住这一点,在进行远程火力压制的时候,指挥着英军勇猛的冲上去展开肉搏战,清军一触即溃,连战皆捷。

这似乎又回到了一个老命题上去了,"战争的结果,不是一二件新式武器就能改变的。"

但是,今天,他遇到了一个硬钉子。

山头上的这支清军似乎并不好对付。

那支清军,在左侧被击溃,处于四面合围之中,伤亡过半,仍能战斗。一般来说,照西方的标准,一支军队伤亡超过30%,就被认为是"失去战斗力",接下来,只需打光子弹就可以"光荣投降"了。但这支清军没有。他们似乎是在惯彻"血战到最后一人",为他们的皇帝陛下尽忠。

"我们的对手是谁?"

巴加对山上那支军队的将领产生了兴趣。第一次的打听起对手将军的姓名。从前他是从来不打听的,因为用不着,反正都是一个冲锋上去,对手就溃逃了,没有必要知道对手的姓名。

通译看着山上的旗帜上写着一个"朱"字,便回话道:"副将朱贵。"

"朱贵!"巴加连读了几遍将这个音节给咬准了,"历史会记住这个人的。"通译正要附和称是,巴加冷不防的又要崩出一句,"不过,他本人的历史,写到今天也就结束了!"

英军调整了一下队伍,换上了生力军,趁着日落前发动了最凶猛的一波进攻。这一次,英军下足了本钱,足足压上了8个连,一个整团的兵力。这8个连,从四面八方一齐压上去,并且还将步炮协同发挥到了这个时代的极致,炮声刚停,硝烟还没有散去,便压了上去。在山顶的清军,顾得了左,顾不了右。虽英勇奋战,但阻挡不了英军的步步逼近。

如果进入刺刀格斗阶段,那基本上就是末日之时。英军刺刀战以三到五人为一个战斗小组,训练有素,配合默契,再加上身材高大,强壮有力,虽十几人也不是他们的对手。而清军根本就谈不上什么训练。

有清一代,每遇战争,都是"发丁壮数千……"然后就直接上战场了。事实上,清政府虽有"世兵制"看上去像是职业兵,但其观念中根本就没有"士兵"概念,没想过"将没经过训练的士兵投入战场就是送死"之类的浅显问题。

清政府招募的丁壮,在其眼中都是"匪、盗"最好的也是"刁民",在战场上和敌人拼光了,正好可以"净化社会风气",完全是将他们当作"炮灰"来使用的。

奕山认为"粤民皆匪",奕经比他更堪。每次上折都充斥着"浙兵皆汉奸"之类的字样。例如其在给道光帝的一折中有这样的字句:"曹江以东,到处汉奸充斥,商民十有七八,分不出良歹来。""……每逢打仗之际,百姓男妇,毫无畏惧,从旁指点嬉笑,竟不知是何肺腑!"道光帝看了气乍了肺,批示曰:"愤恨何堪,笔难宣述。"(注1)

官视民如匪,民自然视官如仇。怪不得民间每每看到清军惨败,民众不是同仇敌忾,而是争相讥笑。这样的情报汇总上去,让大清天子道光帝惶恐不安,害怕这样的仗继续打下去,丢了大清江山。

若不是有这样的内忧,清政府敢于下决心和英国远征军死磕到底的话,英军决计讨不着好去。

事实上,自从璞鼎查到任后,英军的策略也发生了变化,由"高压"变成了"怀柔",比如在宁波城,英军除了破城之时,抢了府库16万两白银和跟据清政府提供的富户名单,挨家挨户去索要一笔"保护费"外,再也没有做过其他过份的事。

与清军那败坏的军纪相比,那简直称得上是"与民秋毫无犯"了。所以,到了这个1842年,百姓畏惧官军,甚于英夷。

清军兵壮来自于百姓,他们当兵的目的就是为了吃粮,有些能力高一点的,则有更大的目标,比如"升官"。其本上没有国家民族的概念,更谈不上为国牺牲了。所以,当他们上了战场,发现军队不能实现他们的理想时,那一触即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朱贵领导的这支军队,能打这么久,绝对是一个异数。

事实上,他是因为被包围了,无法逃走,只能死战--战死。

照历史,驻守长溪岭的参赞大臣侍郎文蔚接到求援后,犹豫不决,直到天黑时才派兵三百,无法解救于处于重围之中的朱贵父子。

也就是说,朱贵父子该死在这最后一波攻击之中。

但历史,就在这一刻发生了改变。

朱贵父子眼见不支,就要战死的时候。

一支军队,悄悄的出现在英军的侧后翼,朝着英军压上去。这支军队人数众多,全都剃着光头,穿着不同于清军的黑色号衣,漫山遍野,黑鸦鸦的一片。领头一员女将,骑在高头大马上,犹其显眼。

"什么人!?"

俏罗刹肖紫禁是也。

"光头军"到了。

注1:《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第四册。

(本章完)

第098节 金元帝国第100节 南海攻略第038节 决死水师第026节 烂泥坑坑妖第005节 血战英夷第031节 风雨中第099节 连锁反应第048节 颜伯焘第070节 超级地雷第013节 三英聚首第088节 镇江之战第077节 扬威将军第097节 过年第100节 南海攻略第022节 火牛阵第059节 奸商奸民第062节 神仙日子第061节 如覆薄冰第078节 浙江武将第097节 过年第060节 束手就擒第050节 另辟蹊径第098节 金元帝国第007节 咒死毕霞第083节 送功收将第076节 四大战略第025节 斗智斗勇第093节 圆桌会议第051节 水师提督第071节 新的战略第085节 我是汉奸?第082节 黑衣光头军第096节 利益集团第009节 白炽现身第045节 自悟杖法第096节 利益集团第095节 三点意见第039节 装B最高境界第103节 假传圣旨第030节 活捉卧乌古第100节 南海攻略第079节 舌战群骚第017节 尸塞门洞第092节 电梯问题(2)第002~003节 三元古庙第054节 难民潮第060节 束手就擒第030节 活捉卧乌古第076节 四大战略第023节 八卦阵第104节 *战争第069节 反登陆战第016节 连夜血战第073节 养鸽人第081节 大宝山之战第012节 从众心理第088节 镇江之战第087节 张胜之第082节 黑衣光头军第021节 火牛八卦暴雨阵第082节 黑衣光头军第027节 火炮对火枪第019节 不可救药第045节 自悟杖法第040节 佛爷天降第054节 难民潮第088节 镇江之战第009节 白炽现身第098节 金元帝国第022节 火牛阵第067节 一个赌注第059节 奸商奸民第052节 套中套第006节 厚脸铁嘴第065节 大炮地雷第063节 退敌三战略第097节 过年第057节 集体领导第005节 血战英夷第094节 忽悠也是战略第086节 道光帝第033节 大胜之后第031节 风雨中第009节 白炽现身第089节 南京条约第025节 斗智斗勇第034节 魏源第074节 兵力不足第009节 白炽现身第014节 中英贵族第021节 火牛八卦暴雨阵第004节 化腐朽为神奇第095节 三点意见第105节 关门打狗第095节 三点意见第017节 尸塞门洞第075节 八大方案第069节 反登陆战第032节 胜败标准第087节 张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