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基石(第二更)

(提前求一下吧。8月15应该是双倍,若是您的手里有,不妨给《铁血宏图》留着,到时候再投,一张顶两张啊!您的每一个定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高耸的烟囱喷吐着黑色的煤烟,蒸汽机车间不时的喷出些许白色的蒸汽,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一根天轴于传动皮带的带动下,轰鸣作响,西式的车间内,那一根根传动的牛皮带,与天轴相连、飞快的转动着,并带动数十台机床,机床前几十名工人正聚精会神的工作着,一个个零件被制造了出来。

这里便是义军于武昌的兵工厂,在某种程度上,这里应该是东亚第一座近代化的兵工厂,尽管其规模不大,但是其却正在一点点的摆脱原始,开始采用近代化的生产技术——在车间的尽头,由蒸汽机带动的膛床上,炮筒正在被膛制成型。

单就制造火炮来说,早在年初于黄州的时候,义军便曾以卡龙炮为原型铸造过火炮,不过当时用的是普通的化铁炉,化出来的是白口铁,因此只能采用核铸法的铸炮,所谓的核铸法,是在炮膛的位置放一中子,在铸造过程中形成炮膛。

直到从香港聘请的工程师抵达武昌之后,才在汉克斯工程师的指导下建设熔铁反射炉,炼制灰口铸铁,说核铸法造的大炮强度低,应该用实铸法。所谓的实铸法则是铸造出一个实心的圆柱体,然后用钻刀开孔,形成炮膛。这也是从18世纪以来欧洲各国通行的制造火炮的办法,一种正在趋于淘汰的方法。毕竟此时在欧洲,已经出现了用锻铁制造的线膛炮。

但是对于义军而言,这种“落后”的方法,却使得义军在短期内获得了大量的廉价火炮,不过,这座规模不大的工厂,在过去的几个月间,或许为义军提供了几十门火炮以及大量的火枪。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座工厂更多的像是一所学校,一所培训学校,这里既培养工人,同样也培养技术人。

对于申若华和他身边的来自文山义熟工科专业的二十几名少年来说,他们能够在这里学习,将书中的记载变成实际的经验——观察生铁的熔解情况,注口熔铁的颜色,破裂断口灰色的浓淡,检查铸造气泡的状况,与书中的记载比对,查找原因,寻找办法,改进工艺……

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工厂的火炮铸造日益驱于成熟,甚至就连同制造出来的火枪也跟着日益趋精良。不过虽是如此,对于只有十八岁的申若华来说,却并没有止步于此,就像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他一直在研究着义军使用的步枪。

现在义军使用的步枪,一共只有两种,一种是滑膛线,还有一种是用其改造的线膛枪,两者的外形几乎完全一致,想经区别两者当然是看表尺,一支没有表尺的火枪不一定是滑膛枪,但一支有表尺的火枪必然是线膛枪,而工厂生产的线膛步枪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表尺。

“虽然现在咱们的步枪加了膛线,而且使用了米涅弹使得精度大大提高,但是.75英寸的步枪射击性能似乎不甚理想……”

又一次,申若华拿出一堆数据,在那里说道着自己的想法。

“在用滑膛枪的时候,更重的子弹可以保持飞行稳定提升精度,但现在已经到了线膛枪的时代,口径太大,导致子弹过重,这既影响子弹的转速,同样也影响枪支射击时的稳定性,更增加了士兵携带弹药时的负担,我觉得,也许,咱们应该考虑一下制造更小口径的线膛枪!”

“更小口径?你也不怕温克老师收拾你,你要知道,整个工厂就只有那么几台钻床,一天只能制造20来根枪管!”

不等的申若华说完,赵鹏程便于一旁反驳道。

在那台3000磅蒸气锤投入使用之后,锻造车间便开始用进口的原料锻造枪管管坯,锻铁制成的管坯经过校正后,经过钻膛、校正、抛光、拉制膛线,既可以制成枪管,但是受限于设备不足,产量一直非常有限。

现在工厂制造的步枪,实际上分成两种,一种是用锻铁钻制的线膛枪管,用于装备义军,还有锻铁卷制枪管,相比于前者,后者的制造速度较快,但枪管强度相对较差,早已为欧洲工厂所淘汰,但因其成本较底,且可采用人工锻造,因此它才是现在兵工厂的主打产量——当然其主要用于“外贸”,高价卖给太平军。

事实上,尽管现在兵工厂的产量不大,但与太平军的贸易却保证着工厂的经费,兵工厂所需的经费,全是通过出售火炮、火枪的贸易所得。也正因如此,现在兵工厂一方面要保证义军的供给,另一方面还要保证外贸生产。在这种情况下,申若华想制造新型步枪的想法自然很难获得通过。

“总是要试试,我觉得小口径的线膛枪精度肯定更高,射程也一定更远!”

面对同学的固执,赵鹏程却笑说道。

“那你可真得等等,要不你看,让徐志林帮你说说情,他现在可是咱们班里的红人,连大都督都知道他,还发给他三千两银子的奖金!乖乖,那可是三千两!”

赵鹏程口中的徐志林,是他们班中的同学,他之所以能够获得那笔巨款,完全是因为他的一个发明——拉火管。

事实上,在所有的同学们看来,徐志林根本就没有发明任何东西,他的“发明”都是现成的,手榴弹是兵工厂早已经制造的,至于拉发点火管,那是火炮上使用的,工厂在上个月刚刚实现自产。可徐志林却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变成了一种新型的手榴弹。

原本兵工厂制造的手榴弹是大都督发明的,其用火柴头作为引火头,虽说看似方便,只需要轻轻往布上一划,就可以发火。但使用起来还是有些不便,而徐志林却从火炮使用的拉发点火管上得到了灵感,在对拉发点火管进行改进之后,他成功的将其应用于手榴弹上,取代了火柴引火头。

相比于大都督的发明,徐志林的发明更为实用,拧开手榴弹尾部的铁帽,系着瓷珠的拉火绳就会自然落下,使用时只需要用力一拉,然后将其甩手,3-5秒后手榴弹就会爆炸。

就是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发明”,让徐志林成为工程班的“名人”,甚至整个文山义熟的名人,因为每个人都知道他得到的三千两奖金,甚至就连同那手榴弹也被命名为“志林式手榴弹”。

也正因为徐志林的成功,才使得现在这个在外人看来“只是培养一群工匠”的“工程班”里掀起了一个新的浪潮——发明研究的浪潮,当然,几乎所有人都注意到一点——徐志林是他们这些人中,学习最为认真,最为刻苦的人。

“三千两?”

摇摇头,相比于赵鹏程的对那三千两银子的嫉妒,申若华看得反而极淡,若是说不羡慕那是假的,但是相比于那些银子,他却还怀揣着更为远大的理想,或者说抱负。

“银子,多少都能挣,就像厂子里的洋匠,一个月最少也有五十两银子,三千两银子,瞧着多,可实际却不说,等到咱们真正进了厂,将来一个月挣上六七两银子,也不是没有可能,可,你甘心当个工匠吗?”

申若华的一声反问,让赵鹏程顿时为之一哑。

“在文山义熟里,咱们工程班里的人都是什么人?不外乎年龄偏大,相对擅长算术,可若是咱们再小上几岁,又会如何?咱们能学洋文,然后出国留洋,上温克老师说的大学,大学……嗯,恐怕比国子监还要高上一个门头来,温克老师都没有上过大学!”

对于大学,过去申若化根本就不曾知道世间还有那样的学校,就像他不曾知道世间还有西洋一般,但是在文山义熟,在学习英文的时候通过那些学习挂图,他知道除了火轮船之外,在西洋还有火车,了解西洋之后,自然对西洋有了憧憬,也就因此生出了想到西洋走一走,看一看的念头,更生出了要到西洋读大学的想法。

可是他的年龄却限制了这种可能,实际上在文山义熟之中,对于18岁以上的大龄者,无非就只有三个选择,一是进入工科班,一面学习外语,一面学习基本的工程知识,还有就是进入刚刚成立的军官学校,学习军事,还有就是于法务班向洋人学习法律,未来进入大都督府。

虽说他们看似前途无量,可相比于那些年龄稍小的师弟们,他们却失去了留洋的机会,至少眼下没有了留洋的机会。

但徐志林的成功,却让申若华看到了一个机会——在获得奖金之后,徐志林亲自向大都督请求希望能拿那笔奖金出国留洋,结果他的要求非但得到了满足,而且留学的经费也由督府负担,只要徐志林通过英文考试,就可以去英国留学。

这是一机会!

这至少让申若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留洋的希望,他知道,将来早晚有一天,像温克那样的洋工程师,必定会被徐志林那样有过留洋经历的工程师所取代,可在武昌,他却没有机会成为如温克一般的工程师,留洋,是最好的选择。

“你就做梦吧!”

赵鹏程毫不客气的反驳道,对于朋友的反驳,申若华非但没气,反倒是满怀憧憬的说道。

“哎,你说,他们现在差不多应该到西洋了吧?”

第50章 虎山行(第一更,求推荐)第110章 为帅为师(第二更)第677章 葛底斯堡第96章 强抢民女(第一更,求推荐)第126章 灌输(求支持)第104章 敌情(第二更,求推荐)第128章 命运之变(新书上架,求支持)第39章 阴谋(第二更,求推荐)第239章 京城烟云(下)第三更第419章 向东(第二更)第513章 大洋上(求支持)第383章 爱护(第一更)第355章 殖民地的未来(第二更,求支持)第190章 家事国事(第一更,求月票)第310章 大洋彼岸(第二更,求支持)第405章 阴影第527章 礼物(第二更)第171章 在西洋(第一更)第181章 荆州(第三更,求月票!)第3章 终极梦想(新书不易,求推荐!)第58章 平地惊雷(明天加更,求推荐)第686章 碎片第596章 父子(求支持)第269章 指点未来(第二更, 求支持)第101章 武昌(第一更)第173章 时机(第一更)第64章 将来计(第二更,求推荐)第389章 北路太平(第三更!)第665章 试探(第一更)第375章 溃兵(第一更)第541章 尾声(第二更)第385章 北上(第一更,明天加更!)第657章 保证未来(第一更)第177章 去湖南(第二更,求月票!)第130章 阻断(新书上架求支持)第197章 江水滔滔(第一更)第17章 雪中行(新书不易,求收藏、推荐第289章 北国春(第二更,今天加更!)第4章 债台高筑(新书不易,求推荐!)第430章 破城(第二更)第15章 遭遇(新书不易,求推荐、求收藏第132章 新营新丁(新书上架求支持)第522章 帝国第18章 “小公主”(求推荐)第278章 岭南(第一更,求月票)第9章 黄埔江畔(新书不易,求推荐)第273章 后膛炮(第二更,求支持)第372章 阻敌(第三更)第217章 才聚(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638章 祈祷(求支持)第46章 新机遇(求推荐、求收藏)第165章 当如何(第一更)第34章 聪明人(求推荐、收藏)第1章 魂越百年(新书发布,求收藏)第51章 血未冷(第二更,求推荐)第129章 吃粮小兵(新书上架求支持)第278章 岭南(第一更,求月票)第114章 解决之道(求推荐)第6章 新房夜话(新书加更,求推荐)第93章 将计就计(今天加更,求推荐)第35章 官商勾结(求推荐、求收藏)第185章 归顺(第二更)第658章 商人(第二更)第241章 孝义(第二更,求月票)第318章 一边倒(第一更,求支持)第41章 图穷匕见(第二更,求推荐)第84章 笼络人心(第一更,求推荐)第16章 藏匿(新书不易,求推荐、收藏)第573章 法兰西的野望第384章 故旧(第二更)第271章 公使(第二更,求支持)第383章 爱护(第一更)第609章 老兵(第二更)第264章 铁路(第一更,求支持)第143章 说客(第二更,求月票)第53章 去远方(第二更,求推荐)第576章 皇帝的日常第329章 华工(第二更,求支持)第318章 一边倒(第一更,求支持)第701章 野蛮人谢尔曼(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第385章 北上(第一更,明天加更!)第251章 宴请(第二更,求支持)第183章 破城(第二更,求月票)第539章 科隆海战(下一)第324章 目标(第一更)第297章 新兴产业(第三更,求支持!)第427章 仪凤门外第229章 公债(第二更,求订阅)第130章 阻断(新书上架求支持)第548章 大西洋上第74章 钱家父子(第一更,求推荐)第652章 咸水埠(第二更)第104章 敌情(第二更,求推荐)第46章 新机遇(求推荐、求收藏)第533章 目的(第二更)第316章 炼狱(第一更,求支持)第207章 决心(第一更)第313章 机会第311章 财政(第一更,求支持)第576章 皇帝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