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第三更,求支持)

(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ps:明天加更……求!求订阅!)

“汉侯!”

唇边念叨着这么一个称呼,朱宜锋那双乌亮的双眼转沉,口气越来越嘲讽。

“未曾想,现如今我朱某人,居然也封侯了!”

封侯,当然是个好事,但现在落在他身上,却变成了嘲弄。

“洪贼狂妄如此,实在是该杀!”

张亮基的那双眼睛更是盯着桌上的那份所谓的“天旨”,几乎的是咬牙切齿的恨声骂道。

这所谓的“天旨”,便是太平天国对汉督的“犒赏”,与其说是封赏,倒不如说是羞辱。

原因再简单不过,相比于辖地尚不及一省,人口不过千万的太平军,督府辖三省之地,领民八千万,其实力远胜于太平天国。那洪贼却突地来了这么一个“封赏”,又如何能让督府上下不恼火,过去接受太平天国的册封所谓的“丞相”,不过只是为了应对一时。

而现在督府正是兵强马壮之时,那洪贼的“不识时务”,显然就有些不合时宜了。甚至在不少人看来,这所谓的“封赏”,根本就是在汉督的脸上狠狠的打了一个耳光。

“大都督,依臣看来,与其这般,不若与洪贼决裂罢了,若是他们敢打切断江航,那就直接打过去!打通江航,实在不行,咱们便夺了扬州与扬州设立一个江北大营得了!”

对于刚刚晋升为礼部主事的徐世梁来说,他表现的更是义愤填膺之状,此时的他全忘了当初“太平军”袭城时的窘迫,作为最早“归正”的“官员”,在这督府之中,他算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从黄州知府,到武昌知府,再到礼部主事,于督府之中他的官运可以用亨通来形容。

虽是如此,可徐世梁本人却时常生出如履薄冰之感,究其原因,是他总把自己放到“马骨”的位置上,在他自己看来,自己之所以受到重用,是汉督为了向世人展示其用人之道,只要投奔汉督,定会受到重用,正如现在两江一带的士子投奔督府,亦纷纷受到任用一般。

他只是那千金买骨的那个“马骨”。

也正因如此,即使是贵为六部主事之一他依然显得小心翼翼,随时都“交班”的准备。虽是如此,但他却也明白自己应该说什么话,就像现在,这些话就是典型的“明智之言”,无论汉督是否采纳,于他来说这都是表现他忠心耿耿的证据。

“石绩太过激动了!”

徐世梁的激动让朱宜锋微微一笑,摇头说道。

“若是我义军出兵夺了扬州,那岂不是帮洪贼挡住了清军?”

历史在改变,可以说变得一塌糊涂,在另一个时空中,此时扬州城应该已经为清军所夺,清军随后便于扬州设与江北大营,与向荣的江南大营互为犄角之势,而现如今呢?正是在自己的帮助下,杨秀清才得已将九江的精锐调至扬州,又将扬州曾立昌的两万余人北调,作为扫北军的援军,而作为获得九江的“代价”。自己同意曾立昌的两万余人经水路运往襄阳,有襄阳北上,如此减少了其北上江苏、山东时的阻力。

也正是这支相比历史上提前数月派出的太平军,一路攻城掠地直捣京城,逼的咸丰北狩,身死热河,而那个“鬼子六”更是与京城一起差点为“扫北军”所陷。最后虽说有如神助一般,满清好不容易保住了京城,但暂时自然也就没有了出兵夺取扬州的可能。

甚至就连同江南大营的向荣,现在的形势也是岌岌可危。毕竟,现如今太平军正是“气势汹汹”之时,大有重现去年横扫沿江的势头,可实际上,这看似气势磅礴的背后,不过只是虚张声势罢了。

“清军?大都督,现在曾立昌据以河南,有其于北地为屏,想来扬州那边,应不至有清军袭扰之困。”

骆秉章的建议只说了一半,随后他又把话锋一转。

“但仅以扬州一城,又焉能守住,若是夺以扬州,必须克以苏北各府,如此方可守以扬州,到时候,恐怕就是再不愿为洪贼之屏,亦也只能如此了!”

这才是最关键的地方,过去的一年多之中,义军之所以能够做大,就是因为“大树底下好乘凉”,是背靠着太平军那棵大树,满清的眼光为南京的洪杨所吸引,至于义军,当初又有几人能够想到,义军能有今天之势。过去太平天国是督府的屏障,而若是夺了扬州,那结果自然也就翻了过来。

“可是现在即便是咱们想躲也躲不开了,可以说,自从咱们夺了湖南之后,于满清的眼中,义军的威胁恐怕更甚于太平军,避,怕是辟不开的!”

虽说没有直接赞同徐世梁的建议,但作为苏北人的张亮基自然希望义军能够出兵扬州,进而拓以苏北。

“大都督有所不知,这苏北与之皖北,乡间闲汉光棍极多,其大都正值壮年,虽多为莽夫,可正适合督府之用,无论是务工、筑路、亦或者募为兵勇,皆可为督府所用!且淮南盐场亦于苏北,比之粤盐,淮盐更易运入湖北……”

见张亮基甚至连“光棍多”都说了出来,朱宜锋的唇角微扬,光棍多,这可不仅局限于北方,在南方同样也是如此,只不过在极度贫困的北方更为极端,甚至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捻军起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光棍犯罪团伙”——上百万找不着媳妇的光棍汉,聚集起来开始聚众闹事,从嘉庆年间,一直闹到同治年间。

甚至现在曾立昌之所以能于河南站稳脚,正是得益于此——数十万、上百万光棍汉,正是其源源不断的兵源所在,也正是凭着入河南扩军十数万,他曾立昌才会被封为豫侯。

“就眼下来说,咱们的扩张已经达到极限了……扬州!”

沉吟片刻,朱宜锋冷笑道。

“这扬州咱们暂且还是不能动,打下扬州容易,可问题是非但给自己树了新敌,咱们现在要等!”

“等?”

“对,南京城内诸王矛盾重重,他们现在之所以不至决裂,正是因为外患近在眼前,即然现在向荣独木难支,一但江南大营为太平军所破,那么,诸王内部矛盾必然爆发,届时必定拼个你死我活!”

太平天国诸王目光短浅,从“天京之变”中既可窥知,几乎是在向荣的江南大营被攻破,天京之围被解之后,没有了外部的威胁与压力,其内部矛盾立即以极端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朱宜锋自然不可能给“未来的敌人”制造团结的理由。

“大都督,您是说,南京极有可能发生内乱?”

林治平诧异的问道,尽管明知道督府于天京设有内线,但是他并不知道那内线是谁,显然大都督已经得到了这方面的消息。

“内乱,也许正内战更为合适!”

蹙眉冷笑一声,朱宜锋语带嘲讽地说道:

“那些个所谓的王爷们,一但没有外敌,除了内斗,还会干什么?既然他们会自己收拾自己,咱们又岂需要现在出兵扬州,为其树立外敌。从而失去了内斗的理由,这种利人不利已的事情,咱们可不能做!”

大都督的话只让众人发出一阵笑声,即使是张亮基听其这么一说,也觉得极有道理,再则原本那出兵扬州,也不过只是徐世梁的随口之言,有了这个台阶之后,自然也就无人坚持了。可不出兵扬州,并不意味着问题得到了解决。

“那大都督,这汉侯一事……”

这才是关键!

若是大都督接受这个册封,那无疑就是做实了督府实为太平天国下属的“事实”,可若是不接受的话,那督府势必又将与太平天国决裂,这同样也不是现在督府所愿意看到的。

“断不能接受,若是接受洪贼之册封,恐会为天下士民所不能受!”

原本想用“不齿”来形容的张亮基话音刚落,林治平便于一旁反对道。

“可若是不接受,咱们又势必将与其决裂,到时候,其只需切断江航,既可令督府陷进难两难之境!”

江航!

一直以来,对于督府来说,长江的航道才是最重要的,因为那是督府通往外界最重要的通道,即使是在夺取广东之后,因为路途以及交通的问题,长江水运依然是无法取代的。

“广东那边不是准备修以南岭山路,到时候……”

“那只是一条山路罢了!”

虽说与李子渊算是半个同盟,但林治平并没有将其筑路之举看成“政绩”。

“即便是山路修通,又能如何?督府所用蒸汽机,又岂能通过山路运来?大都督,以臣看来,为督府将来计,这汉侯之位无论如何都要接下!再说,即然当初能接丞相之位,今日亦不能受此汉侯之爵!”

讨论的最终结果非常简单,无非就是接受“汉侯”的称呼,虽说明知道这是为了保障江航,作出的迫不得已的让步,但是对于朱宜锋来说,却依然让他有些愤愤不平,以至于在众人离开后,心底依然压着一团火气。

“也许,应该支持曾立昌!”

走到地图前,心底抱着火的朱宜锋盯着河南的位置,曾立昌自京城南撤后,并没有撤回南京,而是越过黄河夺占了开封,本就为捻军糜烂的河南,自然无力抵抗这支百战精锐,不过半月的功夫,其便已经夺取数府之地。

“拓地以自保,这曾立昌身边有高人啊!”

瞧着地图上其夺占的两府之地,朱宜锋自言自语道。

“这个高人给他点了占山为王道,可却忘了河南是个四战之地,不过这样也好,有他曾立昌在前面挡着,两三年内,满清都不可能抽开手来用兵湖北,至于这边……向荣的江南大营暂时还在那挡着……”

尽管那地图以后世的眼光来看,极不准确,但于心底结合着后世的地图,再将地图上的态势一一加以联汇之后,朱宜锋面上的凝重之色,慢慢的消失不见了。

“这局势可比之前好多了,湖南、湖南再加上广东,这西南差不多就给屏断了,往北河南挡着,往东有太平军挡着,不错……”

手中拿着铅笔,朱宜锋又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线。那是凭着记忆画出了汉粤铁路的路线,虽说不怎么准确,但却也大差不差。

“要是再把这条铁路修好的话,两湖与广东便能连成一体,至于西南……”

西南……于唇边念着这两个字,朱宜锋又在地图上用铅笔将广西、云南、贵州以及四川加以标注,这些地区无一例外都是山路艰难之地,若是现在用兵西南的话,无疑会牵绊自己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极有可能会撑死自己,现在三省之地,已经是督府扩张的极限了,甚至可以说,已经达到接近“撑死”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扩张无疑是极为不智的。

可若是现在不扩张的话,未来几年在那位“同治皇帝”的主导下,推行洋务运动的满清会不会逐步强大起来?

他强!

▪тTk án▪℃o

或并不代表自己没有变得更强啊?即便是他再强又能如何?顶多就是打一次甲午罢了!

可不是,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他又能变成什么模样?

还有那太平军,看似气势汹汹,可实则已显乱相,向荣的江南大营一但被其攻克,那么太平军距离末日也就不远了。

无论是太平天国也好,满清也罢,就眼下的局势来说,皆不及自己,如此,还有什么好担心的?至于那位“同治”励精图治又焉能改变大局?

终于,在想通过一切之后,朱宜锋还是把注意力投到了地图东南角,双眼盯着广州,自言自语道。

“看来还是非得先把这铁路修通了不可!”

铁路!

只要把这条铁路修通了,无论未来局势如何发展,自己都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想到铁路的重要性,朱宜锋又想到从广州传来的消息。

“算算日子,船应该差不多快到武昌了吧!”

第183章 破城(第二更,求月票)第186章 明择(第一更,求月票)第109章惊怒第600章第95章 招兵旗(第三更,求推荐)第2章 众生态(求收藏、求推荐)第539章 科隆海战(下一)第65章 甘为奴(第一更,求推荐)第177章 去湖南(第二更,求月票!)第248章 杀鸡(第一更)第157章 黔勇大营(第一更)第47章 开玩笑吗(求推荐、求收藏)第487章 战争第413章 风云起(第二更)第204章 保守(第二更,求月票)第193章 英国(第二更)第126章 灌输(求支持)第708章 灾难(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第39章 阴谋(第二更,求推荐)第719章 飞船(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第332章 赏赐第512章 海之东(下)第401章 何为忠奸(第二更)第239章 京城烟云(下)第三更第466章 愤怒(求支持)第122章 天京议政(第一更,求推荐)第387章 激战(第一更,今天加更)第12章 不早朝(第二更,求推荐)第294章 行贿(第二更,求支持)第427章 仪凤门外第263章 珠江(第二更,求支持)第312章 金融战(第二更,求支持)第289章 北国春(第二更,今天加更!)第182章 战地教学(第一更,求月票)第92章 输诚(求推荐)第111章 抵达(第一更,求推荐)第516章 咽喉(求支持)第364章 工部大学堂(第一更)第273章 后膛炮(第二更,求支持)第480章 结局(求支持)第55章 暗号(第一更,求推荐)第629章 商人之用第599章 命运第594章 国族(求支持)第685章 英国的意愿第287章 子临清风(第二更,明天加更!)第597章 君臣(求支持)第59章 东王之怒(第一更,求推荐)第287章 子临清风(第二更,明天加更!)第235章 风云变(第一更,求订阅)第574章 帝国之间第667章 奇与正第276章 会谈(第一更,求支持)第559章 决定(求支持)第587章 共和军(求支持)第452章 归源(祝大家新年快乐)第260章 心焚(第一更,求支持)第694章 和平(为新书求收藏)第547章 造物第144章 忘责(第一更,求月票)第454章 心忧(新春快乐)第439章 国藩难为(第一更)第285章 零丁洋(下)第二更,求支持第579章 存在第680章 父与子第119章 投名状(求推荐)第282章 这里不是日本(第一更,求支持)第275章 下马威(第二更,求支持)第82章 义军(第一更,求推荐)第63章 恐惧的赵子玉(第一更、求推荐)第672章 终局(第二更)第461章 士仕(第二更)第447章 华之心思(第一更)第357章 产业(第二更)第372章 阻敌(第三更)第170章 基石(第二更)第202章 故友相逢(第二更)第94章 权衡利弊(求推荐)第159章 心腹之患(第一更)第94章 权衡利弊(求推荐)第67章 钦差大臣(第一更,求推荐)第690章 区别(为新书求推荐、求支持)第376章 应来之事(第二更)第135章 人为财死(第二更)第207章 决心(第一更)第346章 广西(第一更)第357章 产业(第二更)第95章 招兵旗(第三更,求推荐)第55章 暗号(第一更,求推荐)第105章 弛禁三日(第一更,求推荐)第201章 大报恩寺(第一更)第501章 黑血(中)第521章 巴拿马(求支持)第623章 绞肉机(第一更)第609章 老兵(第二更)第587章 共和军(求支持)第467章 北方(求支持)第264章 铁路(第一更,求支持)第606章 面向未来(第一更)第512章 海之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