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义熟(第一更,求支持!)

(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文山义熟建于武昌贡院旧址,恰如其名,义熟自创办之时既突出“义”,义熟内的学生大都是武昌孤儿,这些学生与义熟接受教育,不过其所学并不是中国传统国学,而是西洋学问,也正因如此,文山义熟不读诗经长为某些人所责难。

甚至于满清江西巡抚曾国藩的口中,这文山义熟可谓是“传西洋之邪术,毁圣教于旦夕”,至于文山着出自文天祥之字,则被外人有意无意的加以忽视。

不过尽管如此,文山义熟依然在汉督的支持下,义无反顾的推广着西学,传播着西方的科学,而义熟中的学生同样终日学习外语以及其他西方知识。

“蒸汽机!”

在过去的几天里,每一天黄涛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各种各样的念头,而最终所有的一切都集中于蒸汽机上。

在他的面前,有一堆纸张,那些是他用铅笔绘制的草图,那是关于一个构思的草图。很多时候,很多发明都是灵光一现,就像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他总是会不断的翻看着图书馆中的每一本与蒸汽机有关的书籍,那些书籍既有英文的,也有法文的,甚至以他的英语,并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意思,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他去研究蒸汽机。准确的来说是透过那些图样和学校里的蒸汽机模型去研究蒸汽机的原理。

用了整整半个月的时间,他才算是摸索出了其中的门道,领会到那个灵光一现背后的可行性。在书桌前绘制了半天草图的黄涛抬头望望窗外,晚霞映得天红彤彤的,煞是好看,他却觉得浑身酸痛,龇牙咧嘴地站起来。

整整一下午,他都一直趴在那里。按照脑海中浮现的想法,将蒸汽机的结构一一画出。这是一种新型的蒸汽机。

在过去的几天里,黄涛的脑海中全都被这蒸汽机所占据着,蒸汽机运转的模样,不停的在他的眼前浮现着,他每天所想的就是蒸汽机如何运行,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蒸汽能量。

“……蒸气依次在高压、中压、及低压缸内进行三次膨胀,这样就可以把原本只利用一次的蒸汽利用三次……不过可能吗?到时候会不会有人笑话自己是在痴心妄想?同样一股蒸汽怎么可能能够利用三次呢?可既然亚瑟伍尔夫不是已经证明可行了吗?”

想到在学校图书馆中,看到英国工程师williammcnaught于十几年发明的双胀式发动机(1),黄涛便越发觉得那个灵光一现是极为可行的。

无论是亚瑟伍尔夫发明的复合双缸蒸汽机亦或是1845–williammcnaught发明的双胀式蒸汽机,他们的想法都是对蒸汽进行两次利用,但是他们的蒸气机结构却并没有太多的变化,实际上,williammcnaught发明的双胀式蒸汽机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只想到了对蒸汽的利用,却没有想到在另一个关键设备上的进一步利用,就是对传动轴的利用。

williammcnaught的发明,传动轴只是一根很普通的圆轴,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并没有多少区别,这使得他的双胀机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蒸汽的使用效率,但是却未曾充分发挥出蒸汽的效率,对其进行充分的二次、甚至三次、四次利用。想在解决这个问题,原理非常简单就是曲轴,通过曲轴将上下往复运动变成循环的旋转的运动,从而充分利用蒸汽的每一次作功。

“就这么简单吗……”

看着面前的这根曲轴,黄涛在傻笑之余,脑海中又一次浮现出了曲轴的旋转,那一瞬间的灵光一现之后,他就再也无法忘记这一切,也正是那瞬间的灵光,使得他找到了提高蒸汽的利用效率。

蒸汽利用效率的提高,意味着轮船可以用更少的煤航行更远,从而实现更为经济巡航,尽管现在很多轮船都已经纷纷安装蒸汽机,但是蒸汽机只是辅助设备,在大海上航行时,轮船仍然以风帆为动力,因为蒸汽机会消耗过多的煤炭,这样既不经济,同样其煤仓内的煤亦不能满足航行的需求。

“要是这个构思真的有用的话,煤至少能省一半以上,到时候轮船在海上航行,就可以完全用煤了……”

尽管嘴里头这么说着,但是对于黄涛来说,这个蒸汽机最大的好处就是能以更少的煤,发更多的电,这意味着到时候电灯的使用成本自然更低,自然也就能普及到千家万户。

只是发电机……想到另一件事,黄涛的眉头不由的一皱,尽管这件事并不需要他担心,因为对于发电机,校长已经有了他的计划,但是在见过电灯之后,黄涛自然希望电灯能够早一天普及开来,而发电机则是其能否得到应用的根本。

“也不知道现在校长那边的进展怎么样了……”

连人进来了都不知道,一回过身,就看见同宿舍的郑国华和姚之翼正愣愣地看住了他,八成是以为他撒癔症了。

“黄涛你在这里嘀咕着什么?这几天?该不是真的犯意症了吧?”

朋友的戏言,让黄涛不进窘迫到:

“你们,是什么时候……进来的?”

“早进来了,一进来就看到你一人走来走去,又自言自语的,就没敢打断您。”

姚之翼的话让黄涛,挠了挠头也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郑国华见状,赶忙走上来:

“之前没有看到你就知道你肯定一个人在这里想事情,所以我就帮你把饭打来了,一起吃饭。?”

“啊,嗯嗯,多谢国华。”

见郑国自己替我解了围,黄涛赶紧走上前去,同他们在桌旁坐了下来,学校里的饭菜虽然谈不上丰盛,但是每天都能吃到肉,这倒是对了姚之翼的胃口,他立即埋头苦吃起来:

“嗯,今天的这个小鸡儿烧的不错,嗯,这笋片也很香……”

姚之翼正吃得高兴,听见郑国华吁叹了一声,抬头看见他拿着碗却愣愣的,并没有吃饭。“怎么了,为什么不吃呀?”

黄涛看着郑国华问道,这可不像他。

“听说了吗?”

“什么?”

“听说留洋的名单下来了。”

黄涛不由一愣,有些明白了,放下了碗筷。

“你是在想留洋的事吧?怎么不想去?”

不想去,是开玩笑。

与外界的人视西洋为鬼蜮不同,对于文山义熟的学生来说,无论是从书本或是教授们的口中,他们知道西洋实际上绝不是人们所说的什么蛮夷之地。

相反,那里也存在着在很多方面找已经超过中国的文明。蒸汽机,轮船,火车等等诸如此类的工业机器早已经在那里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从古至今年轻人总是很容易受到外界新鲜事物的诱惑,文山义熟里的学生同样如此。毕竟对于这些十五六岁的年轻人来说,相比与圣人诗书,那些现代工业文明的结晶,反倒更吸引人。更何况还有那异域的风情。

在这种期待之下,他们自然渴望着我西洋留学。更何况于这义熟之中,还有汉督的题字。

“破除旧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

可以向西洋学习,留洋是现在最有前途的选择,留学归国之后,将会受到各个方面的重用,如此一来人们又岂愿意错过机会。

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这个机会,毕竟每个留学生每年需要花费一千两银子。今年千人之多的文山义熟得到的名额不过仅仅只有200人。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名单里肯定有你。”

郑国华之所以会这么确定,原因非常简单,黄涛是汉督的助手!

仅此一点,就足够了!

现在郑国华顺治都有些羡慕和嫉妒黄涛。羡慕他的运气,借助他的机会。

或许在所有的同学之中,他的成绩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聪明的,但他却是运气最好的。有时候仅此一点就足够了。

好有的话语让黄涛的心思稍微一沉。他知道为什么会有自己。

不是因为他的学业,而是因为他是汉督的助手。像他这样的助手,在整个学校足足有数十人之多,毫无疑问,只要他们的学业还可以,肯定会得到出国留洋的机会。

但是出国留洋并不是唯一的机会,除了留学之外,他们还可以进入工厂,跟在各国工程师的身边学习,同样也可以进入督府,成为一名官员。

实际上相比与留洋,现在他们不少同学已经在工厂和官府之中任职,实际上如果可以的话府中甚至恨不得把他们所有人都塞进工厂或者官府之中。

毕竟现在无论是工厂的生产或者官府的工作,都需要大量懂得西洋学问的技师或者官员。可以说现在府中用人就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我不想去西了……”

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黄涛都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语气显得很轻松,甚至就连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

“什么?”

惊讶的看着好友,无论是郑国华还是姚之翼,都用诧异的眼光看着他。

他在说什么?

“黄涛,你疯了,你不知道现在要是能进到西洋的大学里头那就等于进入国子监!”

甚至比国子间监还要高出一等来,就像那位国舅爷,人家刚从法国回来,便出任工部军工主事,兵工厂总办。

虽然他有着国舅爷的身份,可要不是她在巴黎高等工艺学校留学,恐怕也不会受到这般重用。

按照文官的品级,这可是从二品的高官!

虽然他们出国留洋回国之后,不可能如其一般,但是肯定会受到重用,绝非是那些留在国内的同学所能相比。

留学意味着前途!

“你不要乱想,要不然你又怎么能对得起死去的父母!”

文山义熟里的学生都有着极为相似的经历,他们的父母都被太平军所杀或掠走,现在为了劝说黄涛,姚之翼甚至抬出了黄涛已经死去的父母。

“去留学,固然不错,但是留学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黄涛摇摇头,如果不是因为这几天的变化,或许他不会这么考虑。在作为汉督实验助手的时间里,他总是会被汉督的奇思妙想坐着服,而且汉督同样也影响到了他。

就像现在在他的脑海里就有各种各样的念头,现在他希望将那些念头里的东西制造出来发明出来,

脑海中的那些画面,难道只是胡思乱想吗?

一开始黄涛也曾这样怀疑过,但是三胀式蒸汽机的原理,却让他相信这绝不是胡思乱想,对于蒸汽热学的学习,使得他明白这完全是可行的,而人类的绝大多数发明都是灵光一现。

相比于留学英国,现在黄涛更愿意留在武昌,在武昌的工厂中,将自己的发明制造出来,至于学习,无论是在工厂或者汉督那里都可以继续学习。

“我想先进入工厂,在那里可以学到更多,在工厂里向工程师们学习。”

黄涛的话立即让郑国华变得有些激动。

“你真的疯了,你知不知道你要不去留学的话。会错过什么?”

错过的,可是一个前所未有得机会。因为未来留学生会越来越多,明年也许就会有四五百人出国留学,因为现在督府并不仅仅只有一个文山义熟,当他们从国外回来的时候,那时也许会有几千甚至上万名留学生在国外留学。

“我知道如果我现在离开的话,我一定会后悔。”

是的,现在不是离开武昌的时候,不仅会影响到他的发明和研究,同样也会影响到他的学习。甚至还会影响到他作为见证者,去见证汉督的发明。

就像他们还不知道的电灯,在欧洲会有电灯的存在吗?

也许去电灯厂也不错,既然汉督现在已经发明了电灯,肯定不会满足于像现在一样在手工作坊里生产,以后肯定会办工厂。如果自己能抓住机会的话,也许会成为这家工厂的技师,到时候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工资,去进行那项研究。

没错,就是去电灯厂!

突然就像是敞开一道大门似的,黄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就在黄涛找到自己的位置时,门外,却传来了一阵激动的喊声。

“海军,海军在零丁洋打败了美国佬。”

(1)多胀式蒸汽机其原型机早在1781年,乔纳森?霍恩布劳尔发明,其专利为双缸复合往复横梁蒸气机(高低压双缸)。1804年英国工程师亚瑟伍尔夫发明了,高压复合发动机(双缸)。1845–williammcnaught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发明了双胀式蒸汽机。

第51章 血未冷(第二更,求推荐)第362章 在这里(第一更)第467章 北方(求支持)第476章 溃败(求支持)第279章 群生相(第二更,求月票)第663章 裙角(第一更)第372章 阻敌(第三更)第54章 异心(求推荐)第77章 借皮一用(第二更,求推荐)第440章 放逐(第二更)第674章 美利坚的阴谋第15章 遭遇(新书不易,求推荐、求收藏第61章 江洲(第一更,求推荐)第169章 天国暗线(第一更)第662章 龙洋的魅力第668章 过湖第537章 科隆海战(上)第42章 投名状(第一更)第628章 商人第291章 义熟(第一更,求支持!)第388章 汝州太平(第二更)第141章 雇员(求月票!)第281章 提刑(第二更,求支持)第660章 习惯(第二更)第254章 喜事(第二更,求月票)第368章 师徒策(第一更)第382章 上堂课(第二更)第255章 礼物(第一更,求支持)第14章 在江上(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第663章 裙角(第一更)第130章 阻断(新书上架求支持)第154章 商议(第二更)第217章 才聚(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122章 天京议政(第一更,求推荐)第197章 江水滔滔(第一更)第217章 才聚(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第295章 兵舰开拓(第一更,今天加更!)第708章 灾难(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第700章 林肯的决定(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第250章 十三行(第一更,今天加更!)第219章 金融(第一更,求月票)第129章 吃粮小兵(新书上架求支持)第580章 不列颠第233章 问仙(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第150章 宏图(第二更)第37章 暗渡(第二更,求推荐)第580章 不列颠第623章 绞肉机(第一更)第320章 雷锋(第一更,求推荐)第684章 我跟你说……第227章 进言(第三更,求月票,求订阅)第526章 选择(第一更,求支持)第431章 克复(第一更)第627章 新丁第162章 投资(第二更)第368章 师徒策(第一更)第416章 离别(第一 更)第288章 解忧(第一更,今天加更!)第557章第366章第444章 迎接(第二更)第468章 北上(求支持)第698章 拦截(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第43章 生与死(第二更,求推荐)第650章 合邦(第二更)第92章 输诚(求推荐)第111章 抵达(第一更,求推荐)第473章 开战(求支持)第174章 ”铁甲舰“(第二更)第537章 科隆海战(上)第461章 士仕(第二更)第188章 决裂(第一更,求月票)第600章第310章 大洋彼岸(第二更,求支持)第20章 遇匪(第二更,求推荐、收藏)第164章 辩斥(第二更)第258章 崇明(第二更,今天加更)第305章 远东的未来(第一更,求推荐)第541章 尾声(第二更)第635章 决断第51章 血未冷(第二更,求推荐)第332章 赏赐第27章 试人心(第二更,求推荐)第427章 仪凤门外第62章 夺城(第二更,求推荐)第62章 夺城(第二更,求推荐)第625章 尸山血海第21章 谈判 (新书不易,求推荐)第409章 铭记(第二更)第92章 输诚(求推荐)第391章 谁在乎(第二更)第371章 潼关(第二更)第672章 终局(第二更)第587章 共和军(求支持)第231章 广州(第一更,求月票)第110章 为帅为师(第二更)第674章 美利坚的阴谋第154章 商议(第二更)第404章 军医(第三更)第555章 南澳(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