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归源(祝大家新年快乐)

“求源”也好,“复古”也罢!

其实不过都是工具罢了。

作为一个实用主义者,朱宜锋很清楚,在未来的统治之路上,他会遭到多少阻力,而如何对待这些阻力?

消除阻力的办法有很多。

可以杀掉了制造阻力的人,实际上很多人都会这么做。这是最简单的办法,但杀人永远也解决不了问题。

在杀人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呢?

妥协?

进步向保守妥协?

当然可以,就像在过去的几年,为了收拢人心,朱宜锋就不止一次的妥协过,甚至就连官制的设定,也是在妥协。

可妥协并不是长久之计。

怎么办?

在苦思冥想数月之后,拿着《论语》读着《孟子》的朱宜锋想到了一个办法。

釜底抽薪!

所谓的釜底抽薪,就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个时代的士子之所以保守,是因为满清为了他们的奴役统治,借以屠刀、文字狱、科举等手段,使得士子不敢越雷池半步,一句“清风不识字”可诛一族,一纸“维民所止”可杀一人,在数百年的思想高压禁锢之下,人们自然也就变得保守了。

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家训、师教,使得人们在面对变化时,会产生一种本能的抵触。或许在自己的强力支持下,这种保守不会在国家层面上造成影响,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想要改变这一切,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借“复古”、“求源”,把“保守”变成“非中国的”,什么是中国的。

是兼容并蓄、是海纳百川!

而这么做,还会带来一个更为奇妙的附产品——自己可以借着“复古”的名义,根据自身的需要“调教”儒学,两千多年的统治,使得儒学早已经深入到中国的骨髓之中,成为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人都不可能将其从中华的躯体上剥离,一旦剥离,剥离的就是灵魂。

没有了儒学的中华文明,还是中华文明吗?

就现在后世一样,甚至就连“忠孝仁义礼智信”这种最基本的道德底线都成为了笑话。以至于到了官方不得不大力弘扬,之所以弘扬是因为那个底线被一再的突破。两千多年来中国没有宗教做为道德约束的底线,中国是以儒学做为社会基本的道德礼义规范,摧毁儒家,最终必然削弱乃至摧毁凝聚中国社会的基本价值规范。

但是保守的儒学并不符合中国的需要,不符合未来的发展。同样也不符合自己的统治。

调教它!

像汉武帝、唐太宗,甚至宋太祖一样,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调教儒家,当其顺应时代、顺应发展,才是真正的霸道。

真正的霸道,从来不是杀意腾腾。而是令人俯首称臣。

汉武帝、唐太宗以至宋太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教儒家。到了自己这个时代同样也可以!

而且可以做的更理直气壮、更理所当然!

因为自己是“求源”是“复古”!

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敢以“圣人之名”反对自己,他反对的就不再是自己,反对的就是“圣人”。至于那些保守的,试图拿着“圣人之训”说事的,只需要一句话——“你那是篡改圣人之说”!

如此就可以轻易的夺取道德的至高点,从而稳立不败之地。

嗯,当然要是这么做的话,还需要从孔庙东庑中请出一些人来,比如董仲舒、朱熹等人,反正一句话——打着“复古”的名义,把阻力彻清除掉,同时重新铸就自己需要的儒学——一个尚武、开放、进取的新儒学!

有那么一瞬间,郭嵩焘整个人都被惊呆了。

他意识到,对于汉王来说,他所要的不仅仅只是改朝换代。绝不是简单的将“清”的大旗,换成“中华”,而是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国家。

“求源”不过只是其一,“复古”不过只是名义!

作为圣人门徒的他当然知道这一点,但是他却明白,无论是她也好,或者任何人。都不可能阻挡汉王的这一举动,原因非常简单——儒家从来都是寄生于君权,尤其是在满清之后,儒家不可能对抗君权!

“剔除假儒,恢复真儒,到时,中国必可重兴!先秦之士、汉家风骨、大唐气韵必可重现中华大地!”

这话到底是真是假,在说出来的时候,朱宜锋自己都分不出来,但是可以肯定的说,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他自己也跟着激动了。

“殿下,可……如何才能做到这些?”

郭嵩寿有些紧张的问道,他不知道汉王选择的这条“复古”之路是对还是错,但是出洋游历三年的他,却非常清楚,现在的中国正值三千年未有之变,不变得不行的。

若是不变,中国必定会如印度一般,从满虏之手沦为西洋奴役。而他并不知道,这也正是朱宜锋选择他的原因——因为他更了解这个世界,因为他知道,中国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

对儒学动刀!

听起来似乎有些大逆不道。

不是有些!

是根本就是大逆不道!

朱宜锋能够想象的出,若是这番话说给张亮基、骆秉章、胡林翼、左宗棠,以至于曾国藩等人,这些圣人之徒会是什么反应,估计到时候,必定会出个“钱唐”,难道到时候,自己也像朱元璋想废孟子时那样,刑部尚书钱唐就坚持要进宫为孟子求情,命令金吾侍卫将他在殿前活活射死。钱唐肩臂之上各中两箭,鲜血直流,不过仍英勇不屈,楞往里闯。

这么做,显然不合适!

汉王仁义!

这可是天下皆知之事,所以,要办这件事,必须要假其他人之手,而观遍整个朝中,也就只有郭嵩焘能够明白自己的苦心,在他问如何做到之后,朱宜锋便知道,自己没有选错人。

“教育!”

无论是想要强国或者推行社会改造,教育都是必须之事。

“唯有通过教育,才有可能做到!”

接着朱宜锋又特别提出。

“想要办教育,就必须先解决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我计划从明年开始,每年从内库拿出三千万元用于教育,再加上户部和地方的,每年至少可有六千万元可用于教育,这将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义务教育计划,所以急需大量教师。”

所谓的“内库”实际上是朱宜锋的私库,而内库的资金完全来自于各种经营活动,比如建于兵工厂内的电解铝车间,都可以制造一吨铝,其价值等同于黄金,但这并不是最大的收入,真正最大的收入是香烟——兵舰牌香烟的收益,每个月利润多达两百余万元,特药的收益亦在增加,现在内库每个月的收益都在四百万元上下,即便是扣除用于“新都”的开支之后,每年拿出三千万元用于教育也完全没有问题。

更何况,内库除了这笔收入之外,在南京城内还有几座王府,以及上万间门市、宅院,那些作为“战利品”被查没的房产中的一部分被划给了内府,将来这些门市、宅院以及南京城内的土地,都是一笔不菲的财富。可以给内库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

当然,在内库之中,还有太平军劫掠的价值亿万的财宝。嗯,将来打下了京城,在紫禁城和圆明园也可以抄没一笔。没有什么比抄家来钱更快!

“义务教育?”

郭嵩寿疑惑的反问道。

“对,义务教育,”

朱宜锋肯定地点点头:

“我的计划是,在全中国每个市镇设立一所或几所学校,所有十六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都必须入校,否则其父母将受到处罚,学制为……三年,或者学生年满十八岁。”

之所以实施三年甚至最低两年的义务教育,其目的是为了扫盲,是为了用“新儒”去影响一代人。

“义务教育?”

对于义务教育,郭嵩焘并不陌生,实际上在考察普鲁士的时候,他对此也是大为推崇。

“我是想问,这个义务教育体制怎么实行?能实行吗?农村很多百姓根本无力支付所有子女的学费。”

“哦,是我没说清楚,”

朱宜锋连忙补充说道:

“所有学生都不收费,学费、书本费,什么费用都不收,只要来读书就行,而且还提供奖学金,学习成绩优异者可获得奖学金,可以上高小,上初中,高中,甚至还有大学。”

“啊!”

惊讶的看着汉王,作为圣人门徒的他立即想到四个字“有教无类”,若是能实现这个目标自然是好,可问题是这需要多少经费,谁来支付这样庞大的费用。可没等他继续表示,朱宜锋又接着说:

“现在最关键的是师资力量根本不够。还有执行这项政策的行政机构。”

说着他又叹口气。

“还有些老百姓不懂读书的重要,宁可让子女多下下地,也不肯让孩子去读书,特别是女孩子,所以必须采取强制措施,要强迫他们去读书,只要他们去读书,去接受教育,最多三十年,我们就能重兴中国,到那时,中国必定与现在大不同!”

————————————————————————————————————

今天是大年初一,也是我们中国人的新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顺利,事事顺利、大吉大利!

不过只有两更了,实在是不容易,昨天晚上继续码字……当真是拼了命了……厚颜求票!

第236章 京城烟云(第二更,求月票)第644章 携手第328章 障碍(第一更,求支持)第113章 游说(求推荐)第625章 尸山血海第335章 后园(第一更,求支持)第92章 输诚(求推荐)第651章 私相授受(第一更)第635章 决断第511章 海之东(上)第534章 科隆第195章 说服(第二更)第159章 心腹之患(第一更)第306章 诱饵(第二更,求支持)第243章 何惧之有(第二更,求月票)第215章 危机(第三更,求订阅,求月票)第239章 京城烟云(下)第三更第572章 伦敦忧第1章 魂越百年(新书发布,求收藏)第398章 内事(第一更)第710章 灾难性的后果(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第248章 杀鸡(第一更)第313章 机会第212章 草民之命(第四更!四更求票!)第40章 遇袭(第一更,求推荐,求赞)第169章 天国暗线(第一更)第154章 商议(第二更)第581章 强硬(求支持)第161章 看世界(第一更)第236章 京城烟云(第二更,求月票)第323章 交易 (第二更)第223章 君与臣(第一更,求月票,求订阅)第528章 同盟(第一更)第504章 天变(求支持)第447章 华之心思(第一更)第289章 北国春(第二更,今天加更!)第198章 议事(第二更)第503章 命运(求支持)第657章 保证未来(第一更)第453章 劝进(新春快乐)第361章 新兵新事(第二更,5000字)第667章 奇与正第579章 存在第388章 汝州太平(第二更)第154章 商议(第二更)第149章 胡润芝(第一更)第183章 破城(第二更,求月票)第505章 外交风云(求支持)第537章 科隆海战(上)第468章 北上(求支持)第63章 恐惧的赵子玉(第一更、求推荐)第302章 降服弱者(第三更!)第277章 打出来(第二更,求支持)第120章 咸丰之忧(上)第227章 进言(第三更,求月票,求订阅)第509章 帝国初嘀(求支持)第223章 君与臣(第一更,求月票,求订阅)第176章 定策(再次爆发!求月票!)第374章 夺城(第二更)第301章 黑船再来(第二更,今天加更!)第599章 命运第377章 谋划(第一更)第651章 私相授受(第一更)第241章 孝义(第二更,求月票)第682章 为了未来第232章 刺(第二更,求订阅,求支持)第567章 军人职责(求支持)第329章 华工(第二更,求支持)第266章 兵工(第一更,求支持)第232章 刺(第二更,求订阅,求支持)第135章 人为财死(第二更)第59章 东王之怒(第一更,求推荐)第41章 图穷匕见(第二更,求推荐)第634章 时代之门第395章 参谋部(第二更)第90章 武昌父母(第二更,求推荐)第97章 上海(第二更)第16章 藏匿(新书不易,求推荐、收藏)第51章 血未冷(第二更,求推荐)第488章 报复(求支持)第474章 阻击(求支持)第347章 机遇(第二更,求支持)第508章 大洋彼岸(求支持)第461章 士仕(第二更)第250章 十三行(第一更,今天加更!)第398章 内事(第一更)第564章 印度(求支持)第483章 旧人(求支持)第316章 炼狱(第一更,求支持)第697章 大国的责任(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第155章 游龙搁浅(第一更)第391章 谁在乎(第二更)第550章 潜伏第528章 同盟(第一更)第88章 野望(求推荐、求支持)第685章 英国的意愿第260章 心焚(第一更,求支持)第386章 迎敌(第二更)第512章 海之东(下)第476章 溃败(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