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商业利益(求支持)

上午七点半,武汉三镇那充满烟尘的天空下,便响起了上工的汽笛声,此起彼伏的汽笛声一阵紧过一阵,一声盖过一声。如果从武昌城外的楚望台军械库中用望远镜看去,整个城市在这一刻都苏醒过来。

现在的武汉三镇虽然已经不在是督政府所在,已经失去了中枢的作用,但是作为“九省通衢”之地,凭借着便利的交通,当然更重要的是凭借着当年作为督政府遗留下的工业基础,现在的武汉三镇早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样也是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这里甚至还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口过百万的城市,从当初的疮痍满目,城无余丁,再到今天城内居民百万,三镇居民不下两百万,只用了短短数年,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在上工的汽笛声响起的时候,成千上万的自行车——这种多年前研制的新工交通工具,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城市阶层最普遍的交通工具,尽管其价格高达每辆三十余元,但是仍然受到市民阶层的欢迎。毕竟,自行车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市民阶层于城市中的交通问题。

数以十万计的自行车在武汉三镇城区以及郊区的公路上蠕动着。车流和人流缓缓移动,从许多叉路汇集到干线上,然后再从干线分散到各家工厂里。

汉阳兵工厂、通用机械公司、第一模范纺织厂、中央发电厂、武昌船舶工业公司……还有其他一些没有那么出名,然而也颇具规模的公司,已经开始了白班的劳动。现在的中国企业已经习惯了现代化的管理,工人们同样也习惯了白班、晚班两班倒的生产,每班十一个小时。

十一个小时的工作或许繁重,但是这种受到劳工法保护的工作时间,却使得中国的工人相比于欧美各国的工人幸福许多,在那里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而在中国,他们只需要工作十一个小时,而且每隔六天都有一天的休息时间,也正因如此,工人们一直都对皇帝陛下心存感激,毕竟,正是皇帝本人主张的十一小时工作制。

因为煤炭粉尘的关系,所以用煤沥青与石子铺成的道路显得很脏,骑在自行车上的人们,正不断的踏着脚踏朝着工厂赶去,督促上工的汽笛声已经使他们麻木了,他们每天都会赶上六七公里的路,来到工厂,在工厂里务工。

一但进入工厂之中,他们就立刻像一部机器一样开始转动,然后不停的工作,在整个工作过程之中,他们只有30分钟的午餐时间,以及六次三十分钟的上卫生间的时间,这是“科学管理”的证据之一,尽管中国并不是最早推行工业化的国家,但是早在多年前,就开始探索起了现代工厂科学管理的创新,从而令工场变成了工厂。

在这一天,依如往常一样,以武汉三镇为代表的中国的工业齿轮正常的运转着,正常的转动着。

在汽笛响之前一小时,作为汉口纱厂总经理太太的李淑芬便起床了,在家中的仆人准备早饭的时候,她便亲自给儿子们穿好衣服,他们是一对双胞胎,然后便督促他们读书,直到两个儿子们背完《千字文》之后,她才满意的点点头,尽管现在已经废除了科举,不过国学开蒙仍然大户人家的传承。甚至在很多人看来,这正是他们与寻常家庭的区别。

在儿子们的喝着牛奶的时候——这是从皇家中传出来的习惯。虽说陛下起于黄冈之后,虽说轻易夺取了湖北,可是战争却也留下了不少烈士的遗孤,于是陛下便创办了遗族学校,收容和培养战争中阵亡者的子女和亲属。为了养育这些遗族子弟,陛下便命人从欧洲引进数十多头黑白花纯种奶牛,生产出号称当时中国最好的牛奶。学校规定学生每天上午第二节课之后,必须饮一磅牛奶,可以说遗族学校中的遗族子弟都是喝着地道的鲜牛奶长大的。而遗族学校喝牛奶的风气,还影响了武昌城里的众多官绅之家,大家纷纷开始给子弟喝起了牛奶。现在这种习惯早已经成为一种官绅家庭比较普通的生活习惯。

先看信,没有,然后便取出报纸来,扫了一眼散发着油墨味的报纸。李淑芬早就习惯了一些现代主妇应该做到的事情——为丈夫准备好报纸,这是一个现代主妇必须要做好的事情,听说在贵族家庭,还有专门的仆人用熨斗熨报纸。

因为丈夫是商人,所以《商报》应该放在最上面,当然少不了的还有《帝国时报》还有本地的《武昌日报》。现在这些报纸上总是有许多关于战争的消息,因为中华朝与英国正处于战争状态,即便是在《商报》上,与战争有关的新闻仍然占据着报纸的主要版面。

但是李淑芬知道相比于中国与英国之间的战争,他更关心美国发生了占领,不过有关美国内战的消息通常轮不上头版,总是挤在里页。在国家与他国处于战争之中的时候,谁又会注意到大洋对岸的那个国家发生的不值一提的内战呢?

在李淑芬刚准备好报纸的时候,她看到丈夫走了进来,然后便坐在餐桌旁一边喝着粥,一边看着报纸。

“煤炭的价格又上涨了!”

看着报纸上的时价,王云丰的眉头紧皱着,嘴里不满的说道。

“打了仗什么都跟着涨涨涨,钢铁在涨价,运费在涨价,煤炭也在涨价……”

当然,棉纱以及棉布也都在涨价,战争刺激着一切,对于商人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但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因为现在一个更为恼人的问题正在困扰着所有的纺纱厂。

“哎,这个月,从美国运来的棉花只有不到30万包,还不等到武汉,就被上海、广州的厂子给瓜分了,再这么下去,这工厂可就真的没有办法了……”

之所以王云丰会发出这声感叹,是因为现在因为美国内战的关系纱厂的棉花供应成了问题,一方面是爆涨的行情,而另一方面又是棉花供应不足,这如何不让他恼火。

“老爷,既然这美国的棉花运不进来,为什么不买咱们自己的棉花。”

虽说对于棉花李淑芬并不懂,但是在她看来,这美国的棉花是棉花,中国的棉花怎么可能就不是棉花?

“你懂什么,美国棉花丝长质佳,国棉丝短质劣,而且棉中杂质极多、且未曾脱籽,生产多少有不便,虽说国棉价廉,洋棉价高,可若是算起来,真正用起来,价格倒也便宜不了多少……”

就在他的嘴里这么说道着的时候,突然,在报纸的一端他看到一个豆腐块大小的文字,这块文字顿时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让他整个人的脸上顿时浮现出满面的惊喜之色。

“这,这……这实在太好了!”

报纸上有关的纺织业公会向外交部提请要求保护的“中国在美利坚联盟正常利益免受美利坚合众国侵害”的消息,对于中国的每一个棉纺织业者来说是个好消息,但是对于身为美国驻华大使的蒲安臣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这个消息意味着什么,作为外交官的他再清楚不过了。

“这是中国可能插手美国内政的信号!”

安国礼的话,让蒲安臣点点头,他的眉头紧皱着,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尽管他千方百计的阻止南方的特使进入帝都,但是随着纺织业公会的介入,事态就变得越发的微妙起来,这意味着中国的政策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改变。

“中国自己又不是不出产棉花,为什么非要美国的棉花……”

安国礼在那里抱怨着,作为一个北方人的他,现在显然忘记了一个事实,就在几个月前,作为外交官的他,同样也涉足美国棉花的对华出口,在过去的几年间,棉花一直是美国对华出口商品中最重要的一项,正是凭借着大量对华输出棉花,弥补了美国对华贸易的逆差,使得对华贸易呈顺差趋向,棉花贸易的兴盛,不知道令多少美国商人为之发财。

当时和许多商人一样,安国礼恨不得中国永远都从美国进口棉花,甚至曾幻想过中国人把他们的棉田全部夷为平地,而不是像现在一样试图通过驯化美国棉种的方式,将美国的棉花移种到中国。

“棉花并不是最重要的!”

摇摇头,蒲安臣神情严肃的说道。

“对于中国来说,棉花不过只是一个借口,一个他们插手美国内政的借口,可以肯定的是,中华帝国对于美国一直都是不友好的,尽管他们在口头上经常说道着所谓的“中美友谊”,但是实际上,我的朋友,这不过只是用来欺骗他人的言语,中国人对于我们,一直都是持以恶心的,他们现在粗暴的干涉美国的内政,就是证明!”

粗暴的、野蛮的干涉美国内政!

尽管愤怒,但是蒲安臣却没有任何解决的办法,因为他很清楚,相比于美国,中国的力量实在太过庞大,对于美国而言,现在更需要尽可能的避免招惹这样的大国。

“阁下,现在华盛顿必须直接回应这些中国人,告诉他们,美国绝对不会容忍任何国家干涉我们的内政,让这些中国人见鬼去吧!”

安国礼愤愤不平的嚷嚷道,像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一般,他又接着说道。

“现在的中国并不是几个月之前,那个时候,我们或许还担心他们会不会发动战争,但是现在,我们根本就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毕竟他们正身陷与英国人的战争之中,感谢上帝,现在最有可能卷入内战的两个国家他们之间爆发的战争……”

安国礼的态度无疑代表着几乎所有支持北方的美国人的态度,在中英两国爆发战争的消息传来时,他们所有人都在心里默默的念叨着上帝保佑,甚至就连白宫中的林肯,也是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毕竟,这意味着他们不可能干涉美国的内政。

“感谢上帝,中国人和英国人打起来了,但是……”

嘴上说着感谢,蒲安臣看着远处皱眉说道。

“我们必须要考虑到的是,假如中国人向我们提出抗议,要求我们解除封锁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是接受,还是拒绝?”

这正是蒲安臣所担心的,他几乎可以肯定一点,中国人肯定会有所行动,他们的外交部为了让商人们安心,一定会郑重其事的向他提出抗议,要求美国解除封锁。

“还能怎么办?当然是拒绝他们,难道我们还接受他们的抗议,解除对南方的封锁吗?阁下!”

安国礼直截了当的回答道,在他看来解除对南方的封锁根本就是无忌之谈,那是美国的内政,是不容任何国家干涉。便是中国再强大,这种粗暴的行为也是绝不可以接受的。

“我当然会拒绝他们,而且华盛顿同样会拒绝他。”

作为一名外交官的蒲安臣非常清楚,华盛顿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华盛顿的拒绝是肯定的,毕竟美国并不是一个三流弱国,美国不是南美洲的那些小国,面对威胁时,会无奈的选择接受。

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又很清楚,接下来中国人会怎么办?

“现在让我担心的是中国人,中国人他们接下来会怎么办?”

“中国人会怎么办?”

“是的!”

蒲安臣点了点头,然后继续说道。

“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次我们拒绝之后,中国人会契而不舍得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我们提出抗议,一次又一次,最终左右会演变成什么呢?”

这才是蒲安臣担心的原因。

“那就让他们不断的抗议着,阁下,不要忘了,还有英国,只要英国能够在这场战争中占据优势,那么中国人的抗议,永远是停留在口头上的。”

——————————————————————————————————————————

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谢!铁血宏图群:150536833,欢迎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第191章 国事家事(第二更,求月票)第518章 在南方(求支持)第708章 灾难(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第201章 大报恩寺(第一更)第396章 软肋(第一更)第197章 江水滔滔(第一更)第211章 命运变幻(第三更,四更求票)第357章 产业(第二更)第612章 私心(第二更)第281章 提刑(第二更,求支持)第114章 解决之道(求推荐)第368章 师徒策(第一更)第630章 商人的眼光第630章 商人的眼光第307章 时代的大门(第一更,求支持)第411章 天京乱(第二更)第201章 大报恩寺(第一更)第265章 机遇(第二更,求支持)第708章 灾难(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第19章 轻音(第一更,求推荐)第172章 巴黎(第二更)第241章 孝义(第二更,求月票)第197章 江水滔滔(第一更)第714章 江户之夜(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第712章 海上(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第322章 掩饰(第一更,求支持)第600章第505章 外交风云(求支持)第326章 租借(第一更,求支持)第642章 德意志第76章 黑店(第一更)第185章 归顺(第二更)第666章 毒气(第二更)第119章 投名状(求推荐)第581章 强硬(求支持)第176章 定策(再次爆发!求月票!)第385章 北上(第一更,明天加更!)第366章第593章 忠臣(求支持)第113章 游说(求推荐)第506章 指向(求支持)第255章 礼物(第一更,求支持)第385章 北上(第一更,明天加更!)第227章 进言(第三更,求月票,求订阅)第201章 大报恩寺(第一更)第624章 屠场(第二更)第264章 铁路(第一更,求支持)第653章 公司的决定(第一更)第308章 喜事(第二更,求支持)第106章 初战(第二更,求推荐)第678章 夜话第694章 和平(为新书求收藏)第9章 黄埔江畔(新书不易,求推荐)第717章 未来的忧虑(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第577章 新兵(求支持)第600章第69章 想回家吗(第一更)第292章 我需要(第二更,求支持)第721章 二代(新书已经发布,求推荐、求收藏)第147章 工业初步(第一更)第419章 向东(第二更)第713章 太子之择(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第388章 汝州太平(第二更)第350章 户部学堂(求支持)第132章 新营新丁(新书上架求支持)第687章 英国的目的第116章 省城内(求推荐)第224章 后宫(第二更,求月票,求订阅)第632章 棋手与棋子第256章 电报(第二更,求支持)第147章 工业初步(第一更)第291章 义熟(第一更,求支持!)第505章 外交风云(求支持)第418章 戏台(第一更)第233章 问仙(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第425章 舰队(第二更)第587章 共和军(求支持)第410章 见证(第一更)第228章 着眼未来(第一更)第95章 招兵旗(第三更,求推荐)第43章 生与死(第二更,求推荐)第480章 结局(求支持)第294章 行贿(第二更,求支持)第411章 天京乱(第二更)第45章 夜话 (求推荐、收藏)第473章 开战(求支持)第357章 产业(第二更)第132章 新营新丁(新书上架求支持)第429章 攻城(第一更)第91章 张家兄妹(求推荐)第549章 遭遇第228章 着眼未来(第一更)第563章 游说(求支持)第64章 将来计(第二更,求推荐)第524章 走向战争的道路(求支持)第548章 大西洋上第596章 父子(求支持)第77章 借皮一用(第二更,求推荐)第517章 美利坚风云第464章 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