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企业未来

广州十三行!

二十五年前,在全世界但凡是从事远东商业贸易的商家,都知道广州有个十三行,这十三行曾经诞生过世界首富,曾经主导过清国与西洋的贸易。当然这一切都随着“鸦片战争”的炮声而结束。

南京条约签定之后的五口通商,十三行从此失去外贸垄断的特权。十三行的衰败甚至导致了广州作为城市开始走向衰败,失去了外贸的广州,不过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港口城市。似乎广州注定从此没落了。

但出乎意料的是,现在的广州并没有因此没落,反倒是日益兴盛,现在,这座城市更是成为了中国的“南大门”以及岭南最重要的工业基地。而这一切都得益汉粤铁路的筑通,这条堪称中国第一的铁路,从筑成的那天起,就像最初构想的那样,成为中国庞大领土上的一条钢铁大动脉,成为推进中国经济工业发展、资源开发的巨型动脉。

作为中国第一条干线铁路,在汉粤铁路修建过程之中,汉粤铁路公司的触手伸及沿线的方方面面,作为企业,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其获得了各种垄断特权。除了铁道、水运等交通运输业务之外,汉粤铁路公司还经营湖南的煤矿、粤北的铁矿以及其它诸多矿山业务,拥有粤北钢铁公司、西关机车公司、南洋航运公司以及遍布沿线各主要城市的医院和旅馆等多家企业,当然还有包括岭南学院等一系列的教育机构。

可以说,现在汉粤铁路公司这家拥有数万名员工的企业早已经脱离了普通企业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他和汉阳一样,已经成为了一家“国策企业”,但谁都知道他永远不可能成为“国策企业”,而且其性质也使得其不可能成为“国策企业”。因为他是一家民营企业!

与汉阳集团依靠政府投资创办不同,汉粤铁路公司的创办不过是借用了当时督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修建铁路,所以当时没落的十三行行商为广州的未来和自身利益出资修建这条铁路,从而打下了汉粤铁路公司的基础。

资本的本质决定他不可能成为服从政府命令的“国策企业”,也正因如此,一直以来汉粤铁路公司才会受到某种程度上的打压——直至今天汉粤铁路都未能把触脚伸向江北,在开宏后大量的铁路筑建中,除了官办铁路之外,汉粤铁路仅只获得几条铁路支线修筑权,正是政府刻意的制约导致了这家企业的发展一直受到某种程度上的限制。

而对于作为铁路公司最大投资方的十三行来说,如何能够跳出政府的制约,一直困扰着以十三家行商为核心的“岭南财团”,而所谓的岭南财团实际上,正是数年来面对湖商的“入侵”粤商们“抱团取暖”的产物,他们成立了广东银行、南洋银行、华侨银行等银行与湖广银行、湖南银行等湖商银行抗衡,通过银行资助粤商兴办工商企业,直到去年才隐约形成了“岭南财团”。

当然,所谓的财团不过只是报纸上的说法,在中国所谓的湖广财团、江浙财团、陕甘财团以及岭南财团实际上不过只是充斥着某种地域色彩的商会混合体,只不过他们引入了现代的金融机构——银行,并通过银行投资工商业,而这种以地域为主要活动基地的若干大企业资本集团和大银行的一定程度上的结合﹐则被报纸称之为“财团”,事实上,这种财团至少在官方意义上是从不曾存在的,就像报纸上言道的“皇室财团”一样。

但是有时候,并非只有真实存在的事物它才会存在,它会以另一种方式、另一个形态存在,就像现在,穿着一身无军衔军装的李弘远就在端坐在那里,他看着眼前的这个人,对于这位先生,他并不陌生,实际上,任何一个老广州都不会陌生。

他是潘家的潘世亮,可以说,当年正是因为他力主修建汉粤铁路,才有了今天广州的兴盛,但凡是个广州人,都或多或少的受益于他,至于只成为一个名词的“十三行”的“十三家”,同样也是受前因于他,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广州十三家。当然,他也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回报——多年来他一直担任汉粤公司的董事长。

为什么会是他?

李弘远显得有些诧异,他不觉得自己这么一个小人物,需要由这位潘老板亲自面试,事实上,在他看来,自己只是来应聘一份工作,一份保安工作。

对于浑身已经闲出了毛病的李弘远来说,他之所以选择这份工作的原因非常简单——这份工作首先要求必须要有从军经历,而且至少是陆军上尉以及军衔,且有过出征以及实际的连级以上部队的指挥经验。其它的没有任何要求,这些条件看似简单,可实际上非常不简单,因为没有一个前陆军上尉会给企业当“保安队长”,尤其是在战争时期,也没有这样的出征过的上尉。

不过,对于李弘远来说,这根本就像是给他准备的条件一样——他的军衔正好是上尉,他曾经出任过代理营长,出征,远征澳洲算吗?所以他的条件非常符合。

至于工作的范围,并不是在国内,而是在非洲。换成普通人或许会拒绝这份工作,因为工作的地点,但他并不介意,他甚至希望离开广州,因为这里的生活实在是太过乏味了。

“李上尉……”

看着面前的端坐着的李弘远,只需要看一下他的档案,在潘世亮看来,就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首先,他是广州人,其次,他们家多年来本身就与十三家有着生意上的往来,本身也是“财团”的成员,他是自己人。

“你觉得的岭南财团怎么样?”

出人意料的问题,让李弘远先是一愣,而后他摇头说道。

“按官方的态度,岭南财团是不存的!”

是的,财团从不曾存在!

这是官方的态度,换句话来说,财团不过只是舆论臆想杜撰出来的产物,根本就不曾存在过,既然如此,那么也就没有回答的必要了。

典型的军人!

在心底暗自给出这个回答之后,潘世亮笑着说道。

“财团确实不曾存在,对于官方来说,既然没有注册过,那么财团就不曾存在,但是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财团是存在的,而且官方也非常清楚,很快,也许是五年,也许是十年,到时候,全世界都会知道在中国有湖广、有江浙、有陕甘、有岭南、有华北,当然还有皇家,这些财团都是存在的,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你看过今天的岭南商报了吗?”

不等李弘远面露异色,潘世亮反问道。

“潘老板,我并不擅长经商,”

如果擅长做生意,当年会让他去读军校吗?

“嗯,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今天在广东有57家工厂企业开工生产,而这57家企业之中,有37家接受了广东银行、南洋银行或者华侨银行的贷款或者投资,而这些银行都是岭南银行业同会的成员,而这些银行的股东又以十三家以及广东本地富绅为主,你们李家,也是南洋银行的大股东!”

诧异的看着对方,李弘远根本就不知道对方为什么说这些,他只是看着对方,对于这一切,他根本就无从得知,

“有很多人说,汉粤铁路是岭南财团的核心,可实际上银行才是财团真正的核心,没有银行,又怎么样去控制成百上千家企业?没有银行,又如何筹集数以亿计的资金?”

在说出这些话之后,潘世亮盯着李弘远说道。

“对于外界来说,财团是半个秘密,可实际上,大家都很清楚,这是游戏的规则,规则就是岭南财团永远不可能踏出广东、广西,即便是福建,也要与江浙竞争,这是规则!”

站起身来,现在的潘世亮倒不像是在面试对方,而是在游说着李弘远。

“但是现在,大家都很清楚,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一切,规则正在发生着变化,许多界限正在变得模糊,可是,岭南现在根本没有能力去挑战湖广,毕竟,他们……他们的靠山实在是太过强大了,即便是不算上那位国舅爷,就是单凭湖广籍的官员,就足以压的岭南喘不过气来,所以,如果我们试图去挑战规则的话,很有可能会付出极为沉重的代价,所以……”

笑看着李弘远,潘世亮的话峰一转,看着这个自己人,他认真的说道

“如果说作为广东人,我们有什么样的优势,那就是在海外,在南洋,只要是有华侨的地方,就肯定有广东人,所以,我们才会有华侨银行,就是在殖民地,也有大量的广东人,就像西关的织户,所以相比于他们,我们有一个优势,就是在殖民地,”

深吸一口气,潘世亮并没有隐瞒他的想法。

“现在,规则正在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这一点,湖广下手比我们更快,他们已经把手伸到了缅甸,大家都会为将来做准备,而我们想要突破眼前的困境,就必须另辟蹊径,而非洲,就是我们的突破口!但是……”

盯视着对方,潘世亮用一种无奈的口气说道。

“那个地方到处都是未开化的土著人,他们随时都有可能袭击我们的定居点,当然也会袭击我们的一些工地,所以如果我们要是在那里开展事业的话,就需要一些安保人员……”

这正是潘世亮需要一个保安队长的原因,非洲特殊的环境使得在那里投资需要设立保安部队,也就是私人武装,对此,潘并不陌生,实际上在婆罗洲开拓的过程之中,企业也有自己的武装,尽管规模有限,但是效果却极为显著,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企业的利益。

而且殖民地也允许企业拥有一定的武装,毕竟,在那些蛮荒之地,企业总会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候,一些问题还是由企业自己去解决更为稳妥,更何况,对于殖民地政府来说,他们同样希望企业去承担一些事务,比如开拓、巩固殖民地。

“你的意思是,企业自身的武装,我说的对吗?”

现在,李弘远明白了对方的要求了,他所要求的并不是一个保安队长,而是一名军官,尽管他从未去过非洲,但是李弘远却从一些在非洲服役的同学那里得知,在殖民地,类似的私人军队一直都存在于非洲,他们的规模不大,但却一直都是殖民地政府在殖民地推行统治最有力的帮手,尤其是在一些时候,一些脏活不适合殖民地政府出面的时候,这种私人军队就是最好的助手。

当然,这种私人军队是“灰色”的,都是以企业保安的名义存在着。对此,早就有了一些心理准备的李弘远,并没有去质疑他需要在将做些什么,毕竟在知道工作地点在非洲之后,他就知道,自己很有可能会进入私人军队之中,只不过,他没有想到自己的雇佣者会是“财团”。

只存在于传说中的“财团”,现在,在震惊之后,他反倒是思索着另一个问题——财团的目的是什么?作为一名军人,他很清楚,潘世亮并没有说出他真正的目的,而且他亲自出面面试自己,由此可见,财团对于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潘先生,我想知道,你们的目的是什么,或是说,财团的目的是什么?仅仅只是为了在非洲进行投资?”

聪明人与聪明人之间的谈话是简单的,在李弘远问出这个问题之后,潘世亮看着对方,并没有立即给予其回答,而是反问道。

“你知道湖广财团为什么强大吗?”

显然,这并不是李弘远所了解的,但潘世亮随后解释道。

“因为湖广商人的脚步追随义军进入了全国各地,对于岭南来说,我们的市场在岭南,可是对于湖广来说,他们的市场却在全国,这就是区别,我们为什么要去非洲……”

话声稍顿,潘世亮用一种相对凝重的语气说道。

“因为,我们需要在那里积累力量,只有如此,才能够与湖广,以及其它的财团竞争,因为,我们要追随帝国军队的脚步,就像当年的湖广商人一样……”

湖广商人!

这是现在中国资本最为雄厚、后台最硬的一群商人,他们之所以会有今天,原因非常简单,就像当年的晋商跟着皇太极、多尔衮最终奠定了晋商两百多年财富地位一样,湖广商人选择支持督府,最终成就了他们的财富,通过与汉军的合作,那些湖广商人获得了超出人们想象的财富,而唯一能够让其它地区的商人表示庆幸的是,汉军并不像满清或者长毛教匪一样,每到一地都任意劫掠,从而导致各地士绅大伤元气,但是得益于他们与官府的亲近,在过去的多年间,随着义军的征服脚步,那些湖广商人总会紧跟着义军前往各地,然后得到驻军的特许,通过特许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并在当地以客户的身份站稳了脚。

而这正是岭南以其它任何地区的商人所欠缺的——他们很难在外地立足,即便能够立足,也只局限于省府等少数地区,但是湖广商人却在义军的支持下,于各县站稳了脚步,而在改朝换代的时候,摸不到底细的本地商人,根本就不敢像过去排挤外地商人一样排斥那些湖广商人,等到他们摸清了底细,对方却已经站住脚,而在这个过程中,本地商人甚至已经主动或者被动的让许多利益让予对方。

追随军队的脚步,这是潘世亮为岭南指出的一条道路,他需要通过海外为岭南积累弹药,因为他非常清楚,待这场战争结束之后,中国的工商界将会陷入另一场战争之中,真正的竞争不过只是刚刚开始。

“先生……”

沉默片刻,对于李弘远来说,他根本就不在乎什么地域,这或许正是军队与地方的不同,在军队之中从来都是强调“五湖四海是一家”,但是在商人中间……有些腐朽的思想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消除的。

“我想知道,如果你们进入非洲是准备做什么?如果是像一些私人团队一样做那些事情,我是绝不会干的,我是军人,那怕现在,我仍然是一名军人!”

李弘远知道有些私人团体在非洲干什么事情,对此他可以接受别人去那么做,毕竟这个世界是“弱肉强食”的,所谓的“温文尔雅式的殖民”是从来都不存在的,但他自己却不会那么做,因为他是军人。

“当然!”

点点头,潘世亮笑着说道。

“有些事情,公司也不方便去做,如果真的那么做了,等到给敌人提供攻击自己的弹药,公司在那里干什么?当然是修铁路,相信我,这也是帝国首富的意愿!我们只是帮助他实现这一愿望罢了!”

今天只有一更了,明天双更!支持铁血宏图再次拜谢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以及每一张月票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拜谢!铁血宏图群:150536833,欢迎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第519章 华盛顿(求支持)第229章 公债(第二更,求订阅)第190章 家事国事(第一更,求月票)第252章 (第三更,求支持)第600章第652章 咸水埠(第二更)第368章 师徒策(第一更)第147章 工业初步(第一更)第681章 开启未来第363章 江北(第二更)第74章 钱家父子(第一更,求推荐)第123章 东王私心(第二更,求推荐)第654章 洛基山(第二更)第504章 天变(求支持)第182章 战地教学(第一更,求月票)第567章 军人职责(求支持)第487章 战争第77章 借皮一用(第二更,求推荐)第677章 葛底斯堡第713章 太子之择(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第266章 兵工(第一更,求支持)第555章 南澳(求支持)第106章 初战(第二更,求推荐)第521章 巴拿马(求支持)第384章 故旧(第二更)第602章 北平(求月票)第445章 北上(第一更)第507章 驻屯(求支持)第707章 格兰特的决定()第307章 时代的大门(第一更,求支持)第232章 刺(第二更,求订阅,求支持)第342章 霸道(今天加更,求支持)第96章 强抢民女(第一更,求推荐)第538章 科隆海战(中)第101章 武昌(第一更)第390章 飞旋的火龙(第一更)第164章 辩斥(第二更)第528章 同盟(第一更)第228章 着眼未来(第一更)第89章 芝麻官(第一更,求推荐)第579章 存在第566章 (求支持)第152章 进退两难(第二更)第47章 开玩笑吗(求推荐、求收藏)第39章 阴谋(第二更,求推荐)第200章 主与臣(第二更)第456章 天命(祝书友新春快乐!)第147章 工业初步(第一更)第700章 林肯的决定(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第694章 和平(为新书求收藏)第468章 北上(求支持)第436章 不甘(第二更)第569章 变化第22章 各怀鬼胎(新书不易,求推荐)第453章 劝进(新春快乐)第652章 咸水埠(第二更)第300章 东瀛(过节加更)第101章 武昌(第一更)第716章 父与子(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第713章 太子之择(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第97章 上海(第二更)第473章 开战(求支持)第80章 当世俊杰(第一更,求推荐)第167章 辫子(第一更)第287章 子临清风(第二更,明天加更!)第122章 天京议政(第一更,求推荐)第16章 藏匿(新书不易,求推荐、收藏)第81章 聚义(第二更,求推荐)第188章 决裂(第一更,求月票)第372章 阻敌(第三更)第560章 商人(求支持)第587章 共和军(求支持)第587章 共和军(求支持)第513章 大洋上(求支持)第328章 障碍(第一更,求支持)第620章 工程师的战争(第二更)第556章 合作(求支持)第477章 天津(求支持)第568章 黎民(求支持)第586章 合作者(求支持)第687章 英国的目的第82章 义军(第一更,求推荐)第178章 舰队(第三更,求月票)第296章 海外(第二更,万字加更!)第76章 黑店(第一更)第602章 北平(求月票)第579章 存在第311章 财政(第一更,求支持)第539章 科隆海战(下一)第407章 帮助第112章 你该如何(第二更)第683章 远征船队第12章 不早朝(第二更,求推荐)第115章 谋略(求推荐)第24章 加价(第二更,求推荐)第80章 当世俊杰(第一更,求推荐)第504章 天变(求支持)第31章 各色人生(明天加更,求推荐)第366章 国之基石(第一更)第167章 辫子(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