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帝国时代(新书发布,求推荐、求收藏)

一座雄伟的由汉白玉制成的华表,巍然屹立在海滨的岬角之上,俯视着科隆港的海滨。在这座以华表为中心的广场上,人群杂沓,摩肩接踵,中国人、白人以及印弟安人甚至还有黑人,商贩们在那里叫卖着各种各样的小玩意,穿着警服的警官于人群中走动着,偶尔的远处隐约还会传来警察的哨声,然后街道上就会响起警察的喊声。

开宏八年的科隆城,已经不再是五年前那座仅只有万余人口的小城,在过去的五年间,十数万来自中国的移民改变了这座城市,让这座曾经充斥西班牙风情的城市,迅速锐变成为一座中国式的城市,这座华表广场就是其中的代表。

现在于这座纪念广场上来往行人中,很少有人抬头望一眼镌刻在华表基座上的铭文,上面赫然书写:“为庆祝巴拿马于开宏六年并入中华帝国,特立此塔,以示纪念。”

这座看起来并不怎么起眼的建筑物,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地球上这个现在庞大无比的帝国的“凯旋门”,也是这个帝国的起点,中华帝国的正在这里吹响了重新划分世界的号角。

一场海战所引起的世界大战,在两年前结束了。战争改变了的一切,伴随着一个帝国的衰退同样随之而来的还有中华帝国的崛起,开宏八年的中华帝国的疆域辽阔,从亚洲到非洲,从东南亚到大洋洲,可以说无边无际,太阳永远不会在帝国的领域上落下。

战争结束之后,世世代代生活在本土的中国人,彻底背弃了“父母在不远游”的理念,他们向往着充满机遇的殖民地,这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最大的改变——在战争期间,人们充分了解到了殖民地,了解到了那里的富庶以及广阔。数以千百万国民纷纷搭乘蒸汽船、帆船,前往各个殖民地,他们告别了养育他们的故土、亲人,在殖民地开启了他们的新生。

作为帝国的海外省——巴拿马同样也不例外,来自国内的移民已经彻底改变了巴拿马省的人口结构,尤其是在巴拿马城和科隆城这两座城市之中更是如此,中国人已经是城市中最主要的居民。

在科隆港所在的利蒙湾,挤满了来自各国的商船,现在的科隆港已经成为整个加勒比海地区最繁华的港口,经过改建之后的地峡铁路,繁荣了这里的贸易——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是向美国南方走私的前沿,来自各国的走私商云集于此,向美国南方走私着其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并从南方运出中国以及欧洲所需要的棉花。

港口的繁荣同样刺激着相关设施的发展,就在一年前,科隆湾建成了这一地区最大的船坞,长240公尺、宽32公尺的船坞,甚至可以用来修理“大东方号”——这个中国最为知名的有着“海上城市”之称的移民船,如果它驶入科隆港的话,当然,它永远不会驶入这座港口,在战争结束后,作为最大的移民船,它并没有改变战争时作为运兵船的结构,而是作为移民船使用,每次航行可以运送1.5万名移民前往北美殖民地。

至于巴拿马,顶多也就是会停靠一些千吨左右的移民船,但这样的移民船却是真正的主力,80%以上的移民都是搭乘那些木壳的机帆船,离开故土来到殖民地。不过,商船的大型化、钢铁化是必然的趋势,也正因如此,科隆的加勒比船坞建造的大型船坞无疑是正确的。

尤其是对于海军来说,这座船坞是海军在加勒比海唯一一处可以对军舰进行维护的所在,也正因如此,作为“滨海号”战斗舰,这艘新锐的战舰才会在驶离西海海军站之后,驶入科隆港,进入加勒比船坞进行维护保养。

当军舰进行保养的时候,随舰的数百名官兵自然也就进入了他们的“假期”,当那些年长的水兵、军官们在海军站的俱乐部中享受着那些混血女郎的异域风情时,随舰的十几名年少的海军生,却好奇的打量着科隆这座城市。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所谓的海外省

“海外省,不同的殖民地,也不同于国内各省!国内各省推行的是巡抚制,而海外省是总督制,总督负责海外省的一切军政事务……”

行走在科隆城的科道上,在同学们说着海外省的不同时,邓世昌则用他的眼睛打量着眼前的这座城市,在街道两侧连绵的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中式建筑之间,还点缀着一些西洋式建筑,甚至还有天主教堂,对于这里的一切他是好奇的,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学校,进行远航训练。

“世昌,你觉得,这里和西海,还有咱们经过的那些殖民地有什么不同?”

见邓世昌一言不发,李德田便开口问道。

“有一天,所有的殖民地都会成为海外省的!”

邓世昌非常肯定的说道。

“两年前巴拿马的华裔人口数量为全国人口的70%,所以经过公投后,其才会以藩属国的并入中国,成为海外省,人口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非洲各个殖民地的华裔人口超过70%的话,他们肯定会寻求成为帝国海外省,而不是殖民地……”

因为是广东人的关系,所以邓世昌说话的速度并不快,以避免他的国语别人听不懂,身为军人他必须要抛弃广府话,学会用国语对话。

“世昌,我觉得你完全错了!”

吴德生立即打断他说道。

“你只看到表面,没看到实质,巴拿马并入帝国,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至于非洲,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至少在未来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内,都不可能成为海外省,即便是将来陛下下旨……嗯,那个时候应该是帝国议会了……”

他口中的“帝国议会”应该是各方斗争的结果,两年因总理大臣人选争端,导致上百名粤籍官员联名上书,向陛下提交了《民选议院设立建议折》。在这一奏折之中指出,中国若要维持国运并实现强国,应设立民选而非官选的立法议事机构,结束官僚的专制统治。

以此作为发端,批判委任官僚政治体制的民权运动开始发展,在各地都出现了政治结社的现象。而众所周知,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粤籍官员在中枢的失利,他们试图通过民选改变中枢内阁为湖广及两江把持的局面。当然,也是受西洋的影响——尽管英国战败了,但并不妨碍中国继续向英国以及其它西洋国家学习。

正是因为国内政局的变化,才使得陛下于今年正月初一颁布了《立宪政体诏书》,在诏书中向国民宣告:“朕……特此设立元老院,以开立法之源。另召集地方官员及贤达,以通民情,图公益,逐步建立国家立宪政体……”而这一诏文向国民宣告帝国将会设立元老院、咨政会议,分阶段地逐步实行立宪君主制。

也正因如此“帝国议会”才会出现在人们的话语之中,尽管按照中枢的表态,将会用20至30年的时间分阶段地逐步实行立宪君主制。但他们相信在将来立宪君主制是必然的趋势。毕竟陛下已承诺将会在合适的时间“还政于民”。也正因如此,吴德生才会提到“帝国议会。”

“暂且不说帝国议会吧,世昌应该知道,最早设立咨议院的是什么地方?”

“巴拿马!”

邓世昌立即回答道,巴拿马甚至设立有“议会”,因为他当初是以“共和国”的方式独立。

“海外省、殖民地是最早设立咨议院的地方,之所以从去年开始,殖民地纷纷设立咨议院,一来是为了平衡殖民地总督的权力,另一方面,也为将来国内地方设立咨议院积累经验,你们认为,殖民地咨议院有可能同意殖民地作为海外省并入帝国,然后接受帝国行政直接管理吗?”

吴德生的话让邓世昌立即好奇的看着他反问道。

“为什么不可能?”

“因为……”

吴德生手指着街道对面一个摆摊的路人,笑着说道。

“因为他们,在殖民地,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契约劳工,这些契约劳工既有来自日本、朝鲜、越南那样的藩属国的,也有当地的土著,在殖民地中,那些移民需要契约劳工为他们管理种植园,种植作物,很多契约劳工,甚至都没有基本的人身自由,套用英国人话来说就是,嗯,近乎于奴隶制……”

“英国人,他们还好意思说这话,别忘了,他们的巴西殖民地现在还有几百万黑奴!他们当年出兵巴西的时候,不是口口声声说是不能接受对人对人的奴役吗?怎么现在反倒不去废除奴隶制了!”

李德田忍不住嘲讽到,两年前,几乎是在停战之后的第一时间,英国议会就借口“巴拉圭战争”并因此对巴西的奴隶制加以抨击,两个月后,更是直接派兵要“解放黑奴”,可谁曾想,等到巴西帝国的佩德罗二世被迫投降之后,反倒是没有人再提“解放黑奴”了。

“可是不管怎么说,在契约劳工制下,当地土著就是移民最大的财富,离开了契约劳工,他们的农场无法耕种、铁路无力修建。”

因为在非洲的基地和海军站中,曾前往移民农场进行过调查的关系,所以吴德生非常清楚,对于殖民地,契约劳工意味着什么。

“可以说,离开了契约劳工,殖民地几乎很难运转下去,在殖民地,一个土著契约劳工的价格是30至85元,很多家庭少则有四至五名契约劳工,多则有数十人,甚至有数百名,像国内的很多贵族,他们的封地上,往往都有数千甚至上万契约劳工,劳工在殖民地是某种财富象征,但是在国内……这却是违法的,别忘了,即便是藩国的契约劳工,也需要支付工资。……如果从殖民地升级为海外省,很多殖民地特殊法令,就会被废除,包括契约劳工也会失去其合法性,在这种情况下,殖民地咨议院有可能同意作为海外省并入帝国吗?”

吴德生的这一番解释之后,李德田、邓世昌都傻了眼,而邓世昌还是把眉头一皱。

“他们怎么能这样,难道就,他们就不知道,这是大势所趋吗?殖民地升为海外省,难道就因为他们的一已私利,而断然否决吗?咨议院……不应该首先考虑国家和国民的利益吗?”

“他们就是考虑到民众的利益啊,因为每个家庭都有契约劳工,别望了,我们在海军站的时候,也习惯一旁站着一个土著侍者,在你吩咐他的时候,他会顺从的说“遵命,主人!”……”

同学的话让邓世昌立即想起在海军站中,那些土著侍者的侍候以及他们口中有些生的汉语“遵命,主人!”,即便是他当时也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但是现在看来,似乎真的像吴德田说的那样,契约劳工早就渗透到殖民地的方方面面。

“其实吧,我觉得你们都想多了!”

突然,李德生在一旁插话说道。

“契约劳工也好,奴隶也罢,随着社会的进步,最终都是会消失的,而且会是他们主动提出的,我觉得的几十年后的殖民地,契约劳工肯定会消失的,几十年后,当日本、朝鲜、越南并入帝国之后,到时候,帝国殖民地部,就需要为他们担保移民贷款,自然也就没有了契约劳工的存在,他们到殖民地后,肯定会娶土著人为妻,这样几十年后或者一百多年后,经过不断的融合,契约劳工因为没有可以签署的对象,自然也就消失了,到时候,自然他们也就愿意并为海外省……”

在李德生的话音落下时,邓世昌朝着街上的一些行人看去,他那原本紧皱的眉头最终还是松开了,像是安慰自己似的说道。

“是啊,英国都可以合并巴西,我们的殖民地咨议院又怎么会排斥并入中国呢?你们说,这次咱们去巴西,能够见到英国的女王吗?”

新书《大明铁骨》今天已经发布了,求推荐、求收藏这是一个充满热血的小说,绝地反击,总是充满热血的。嗯,应该会从头热血到尾,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欢迎大家加入《大明铁血》讨论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欢迎报名龙套!

第570章 目标,新大陆第13章 出发(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265章 机遇(第二更,求支持)第579章 存在第102章 奠基(第二更,求推荐)第435章 哭(第一更)第16章 藏匿(新书不易,求推荐、收藏)第548章 大西洋上第84章 笼络人心(第一更,求推荐)第310章 大洋彼岸(第二更,求支持)第108章 歼敌(第二更,求推荐)第696章 分舰队(为新收求推荐、求收藏)第511章 海之东(上)第10章 交易(新书不易,求推荐)第115章 谋略(求推荐)第483章 旧人(求支持)第260章 心焚(第一更,求支持)第88章 野望(求推荐、求支持)第412章 前途(第一更)第51章 血未冷(第二更,求推荐)第103章 作坊(第一更,求推荐)第422章 暗通(第一更)第49章 渔村新贵(第二更,求推荐)第469章 北伐(求支持)第208章 朝议(第二更)第257章 眼红(第一更,今天加更)第288章 解忧(第一更,今天加更!)第131章 义军之变(新书上架求支持)第44章第285章 零丁洋(下)第二更,求支持第445章 北上(第一更)第170章 基石(第二更)第130章 阻断(新书上架求支持)第454章 心忧(新春快乐)第685章 英国的意愿第258章 崇明(第二更,今天加更)第574章 帝国之间第288章 解忧(第一更,今天加更!)第504章 天变(求支持)第119章 投名状(求推荐)第502章 黑血(下)第309章 名义(第一更,求支持)第383章 爱护(第一更)第342章 霸道(今天加更,求支持)第718章 君主的妻子(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第123章 东王私心(第二更,求推荐)第444章 迎接(第二更)第455章 奕訢之心(求支持)第654章 洛基山(第二更)第274章 九江(第一更,求支持)第80章 当世俊杰(第一更,求推荐)第715章 最后的谈判(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第500章 黑血(上)第375章 溃兵(第一更)第321章 灵感(第二更,求推荐)第593章 忠臣(求支持)第681章 开启未来第639章 感叹第397章 短板(第二更)第137章 矿乱(第二更,求月票)第121章 咸丰问计(求推荐)第505章 外交风云(求支持)第377章 谋划(第一更)第609章 老兵(第二更)第135章 人为财死(第二更)第458章 曾氏第81章 聚义(第二更,求推荐)第458章 曾氏第420章 论诛(第一更)第721章 二代(新书已经发布,求推荐、求收藏)第515章 珍珠(下)第318章 一边倒(第一更,求支持)第143章 说客(第二更,求月票)第219章 金融(第一更,求月票)第196章 家事(第三更)第26章 杀机(第一更,求推荐)第171章 在西洋(第一更)第478章 王朝末日(求支持)第656章 外交(第二更)第514章 珍珠(上)第321章 灵感(第二更,求推荐)第337章 放洋生(第一更,求支持)第87章 长蛇阵(第二更,求推荐)第112章 你该如何(第二更)第560章 商人(求支持)第715章 最后的谈判(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第17章 雪中行(新书不易,求收藏、推荐第252章 (第三更,求支持)第711章 美利坚落日(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第669章 本能(第一更)第710章 灾难性的后果(为新书求推荐、求收藏)第455章 奕訢之心(求支持)第206章 民变(第二更)第554章 决断第446章 青年(第二更)第13章 出发(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第208章 朝议(第二更)第289章 北国春(第二更,今天加更!)第641章 不列颠第605章 新时代(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