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4章 本土防空

加勒比海战役,以美国的惨败而告终。在这一战当中,他们不仅仅丢掉了加勒比海上的那些岛屿,还损失了超过一百五十万的军队。单单是作战飞机的损失就超过了五千架。即便美国每年生产的作战飞机超过一万架,但这样的损失,也让他们无法承受。特别是拿下飞行员的损失,更是让美国陆军航空队一时半会儿难以补充,只能够用那些还在飞行学院学习的菜鸟来充数。这些菜鸟,几乎都是学会怎么开飞机而已。让他们上战场去和精锐的中国空军以及海军航空兵对抗的话,只有被虐杀的份。

拿下了古巴岛以及巴哈马群岛之后,中国*军队就停止了进攻。不过,中国*军队开始在古巴岛和巴哈马群岛上大肆修建机场。可以预见,一旦中国*军队完成了这些机场的修建,一定会发起新一轮的进攻的。到时候,进攻的可就是美国本土了啊!这对于美国的威胁,更大。

加勒比海战役结束之后,罗斯福总统于9月12日,在白宫召开了国家安全会议。不仅内阁的重要官员全数参加了这一次的会议,军方的重要将领,也都出席了。

只不过,与会的那些美国政府和军方的高官们,脸色都不太好看。因为现在,美国已经被逼到了本土了。下一步,战火就会燃烧到美国本土上了。

这些美国政府和军方的高官们,大概从来就没有想过会有这么一天吧。在他们看来,美国在这场战争当中,就算是无法获胜,但也不应该这么狼狈才对。

“先生们,现在美国已经处于最危险之中了。我们的敌人,步步紧逼,现在更是逼近到了美国本土了。或许,要不了多久,中国人的军队,就会登陆美国本土了。我们的国土,将陷入到战火之中。我们的人民,将遭受苦难。”罗斯福一脸悲恸的说道。现在的罗斯福总统,已经显得非常的苍老了。尽管,他现在才60岁而已。但是,看上去的话,说他有七十多岁,也会有人相信的。之所以会这么苍老,一方面是因为总统的事务很繁忙,很劳累。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美军在战场上不断被中国*军队打败,使得他这个总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如果不是罗斯福是一个意志力坚定的人的话,说不定早就被压垮了。

“总统阁下,根据我们获得的情报,中国人已经开始大肆在古巴岛上和巴哈马群岛上修建机场,准备部署飞机了。一旦他们完成了这些机场的建设,必然会大肆部署战机,对我们的本土构成威胁的。以中国人的重型轰炸机的航程而言,如果他们从巴哈马群岛的大巴哈马岛或者大阿巴科岛上的机场起飞,甚至能够将华盛顿都纳入到攻击范围内。”马歇尔上将说道。

“上帝啊!这岂不是说,中国人随时有实力对华盛顿进行轰炸吗?那可怎么得了?”美国政府的那些高官们,都惊呼起来。

几个知道中国可能拥有原子武器的人,更是心中冷笑。如果中国人使用那种恐怖的原子武器的话,更是会让美国付出更大的代价的。

“总统阁下,要不,我们还是想办法和中国人和谈吧。从目前来看,这场仗,我们恐怕是没有办法打赢了。如果能够结束战争的话,那无疑是最好不过的了。”有高官提议道。

这也代表了美国政府当中很大一部分的态度,以及美国社会上的很大一部分的态度。特别是那些有钱的资本家,更是如此。他们担心中国*军队一旦登上了美国本土的话,整个美国都会陷入到战火当中。而他们的那些财富,也会受到波及。因此,

他们希望政府能够和中华帝国进行和谈,哪怕是付出再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毕竟,国家的利益损失了,他们自己的利益,还是能够得到保证的。

“和谈?中国人如果愿意和我们和谈的话,我们早就启动了和他们的和谈进程了。但是,中国人根本就不给我们和谈的机会。他们要求我们向他们无条件投降。这样的条件,我们能够接受吗?”霍普金斯说道。的确,如果不是中华帝国提出了这样的苛刻条件的话,或许美国政府真的答应和中华帝国进行和谈了。只是,让他们无条件投降,然后任由中华帝国宰割。这样的条件,他们实在是无法接受。

顿时,众人都沉默不语了。即便是那些想要和中华帝国和谈的人,也知道一旦答应中华帝国的条件,无条件投降的话,对于美国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甚至,美国会被肢解,不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到时候,美国就真正灭亡了。

从现在中华帝国的行事风格,就能够看得出来这些了。中华帝国不允许存在一个日后能够威胁到他们的世界霸主地位的大国。所以,其他的国家都会在这场战争当中被削弱。美国的地理位置太好了,人口也足够多。加上科技、教育和工业方面的因素,使得美国拥有成为一个大国的所有条件。而这,正是中华帝国不放心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愿意和中华帝国和谈,而中华帝国却不愿意的原因。

中华帝国有信心,通过战争的手段,彻底的打败美国。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削弱美国。

一想到这些,美国政府和军官们,心里就不太好受。但是,这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他们在战场上,比中华帝国差那么多,输的一败涂地呢?

“总统阁下,诸位先生们,将军们。中华帝国是很强大。但是,美国也并不是可以任由他们肆意宰割的。即便是战火燃烧到美国本土。但是,我们还有数百万军队,还有上万架作战飞机。海军方面,即将拥有十六艘航空母舰。这绝对是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就算是中华帝国想要灭亡我们,不付出惨重的代价,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我们能够继续坚持下去,并且给中国*军队造成难以想象的代价的话。或许,他们会接受我们条件。而我们,也能够保住大部分的核心利益,赢得一个体面的和平。”艾森豪威尔少将站了出来,发表了他的意见。

尽管,他的军衔不高。但是,职位却不低。还受到了罗斯福总统的欣赏,这才使得他能够出席这一次的会议,并且发表自己的观点。

所有人都若有所思,尽管,他们知道艾森豪威尔少将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仅仅是理想状态而已。中华帝国有太多的力量,来改变这种情况了。

“总统阁下,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完善国土防空网络。中国人一旦在古巴岛和巴哈马群岛上的空军基地投入使用后,就可以起飞战机,掩护他们的轰炸机轰炸我们的本土了。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才行。如果,我们能够构建起完善的防空网络,将敢于进入美国本土上空的中国空军的飞机都击落的话,中国人也就威胁不到我们了。”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官亨利·哈里·阿诺德上将说道。

罗斯福总统点了点头,的确是这样的。即便是中国真的研制出了原子武器,但如果无法突破美国的防空网络,无法对美国本土进行轰炸,那一切都是白搭。当然,想要建设真正完善,完全没有死角的防空网络,那无疑是非常困难的。谁让美国现在已经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只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了呢?

“从现在开始,陆军航空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建设防空网络。如果能够做到任何进入美国领空的中国飞机都被击落的话,那我们就安全了。这场仗,我们或许就有反败为胜的机会。”罗斯福总统一脸郑重的说道。

几个知情人士都连连点头,他们也明白罗斯福总统的意思。如果真的能够成功的阻止中国空军对美国本土的轰炸。并且一直坚持道曼哈顿计划成功的话,那美国就真正立于不败之地了。

“总统阁下,现在我们已经将陆军航空队一半以上的主力战机,调集到南部和东南部海域了。中国人的战斗机性能虽然非常强悍。但是,短板是他们的航程普遍不远,作战半径有限,不能为他们的重型轰炸机提供护航。如果他们的轰炸机敢单独出动的话,我们的飞机一定可以把他们打下来的。所以,我们本土的安全,是完全能够有保障的。”亨利·哈里·阿诺德上将信心满满的说道。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

其他的美国政府和军方的高官们,都连连点头。似乎认为只要本土防空做到位的话,就能够确保国家的安全了。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吗?很快,美国人就会知道,他们苦心构建的本土防空网络,只不过是一个笑话而已。

第129章 不堪一击第1655章 送死第1675章 不惜代价第385章 反击第614章 都是误会第758章 密谋第1185章 强攻开始第511章 开发计划第1711章 肃清第64章 重炮部队第1418章 大局已定第1054章 默许第1541章 大军登陆第1181章 投降第1053章 铤而走险第42章 威逼利诱第489章 退位第530章 援日抗华第210章 悲剧的福特第1433章 轰炸未成第408章 主动求和第1000章 日本的未来第934章 大地震第1613章 陷阱第275章 归还领土第228章 列强反应第1652章 损失惨重第269章 俄日联合?第1717章 后路第1637章 生存第1605章 损失惨重第1283章 激战海滩第1699章 摧毁莫斯科第1725章 末路第1638章 新式飞机第1572章 拼消耗第1414章 优势第860章 求情第791章 大战来临第599章 描绘蓝图第1614章 绝望第55章 疯狂扩军第231章 白日做梦第1636章 围剿第1332章 惨败第443章 遏制中国第537章 战巡赶到第1049章 斯大林的咆哮第1279章 攻击开始第153章 休战而已第369章 示弱第1663章 火力准备第1156章 外交事件第1280章 轰炸第1641章 导弹巡洋舰第548章 孤注一掷第1202章 夏威夷防线第1071章 引渡要求第1260章 招降第249章 围歼第507章 宣战第1507章 英国人的反击第281章 暴怒的沙皇第664章 被胜利冲昏头脑第383章 无耻第179章 购舰第837章 新加坡会谈第73章 出兵中国第1717章 后路第1029章 富士山之行第106章 决死攻击第1397章 回国作战第1258章 拯救第518章 印度支那第914章 日本必亡第309章 英国人的转变第989章 投名状第558章 失败第976章 最后一击第738章 风声鹤唳第863章 联合施压第890章 无路可逃第440章 新天皇和新内阁第1584章 包抄后路第1369章 败局已定第850章 帝国科学院第1743章 舰队出发第1258章 拯救第1451章 消耗战第647章 苏俄特使第673章 导师不会错第1334章 大获全胜第290章 重炮之威第527章 战争爆发第695章 叛国罪第596章 皇帝召见第936章 痛打落水狗第1112章 量产型航母第1486章 军售第1398章 一个都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