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江山如画(一)

赵良嗣原名是马植,辽国惨遭金国大败之后,宋徽宗赵佶便是派童贯出使辽国以窥探虚实,返程途经燕京时,结识了燕人马植。

此人品行恶劣,但他声称有灭辽的良策,深得童贯器重,童贯将他带回,改其姓名为李良嗣。在童贯的举荐下,李良嗣向徽宗全面介绍了辽国危机和金国的崛起,建议宋金联合灭辽。

在李良嗣看来,辽朝肯定会灭亡,宋朝应该抓住这千载难逢的良机,出兵收复中原王朝以前丧失的疆土。

徽宗大喜,当即赐李良嗣国姓宋,授以官职,徽宗不仅花天酒地,而且好大喜功,虚荣心极强。如果侥幸灭辽,列祖列宗梦寐以求的燕云之地不就可以收复了吗?

这样,他就是彪炳千秋的一代明君了,正是因为如此,宋朝开始了联金灭辽、光复燕云之举。

可是北伐一战,恰恰不是整个大宋到达顶峰的象征,相反,本来赵佶在位就是处于党争异常激烈的严峻时期,而关于此战,不管是朝中还是军中,党派之争更加剧烈。

赵佶本是太平时节一王爷,爵位端王,皇位得来侥幸,获得皇位后,和历来君王一样,还是想做出一番名留青史的大事业,所以大刀阔斧地整顿朝纲,意欲调和变法派与反变法派之间的矛盾。

其后,以继承其父神宗的政策为由,重用以蔡京为首的六贼,大兴“党狱”,变乱法度。他穷奢极欲,大肆搜刮江南奇花异石,用船运往都城开封,称“花石纲”。

赵佶好大喜功,遣使约金攻辽,以取燕京,致使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在靖康之难中为金人俘虏北去,转瞬之间由皇帝沦为阶下囚。

本来是一场好好的战事。因为权术的原因,变得有些不明所以,就连和刘延庆同路的熙河军在这种情况也是遭了秧。

为了拔一所空营寨,熙河军死伤将士八千余人。如果步步为营,凭借着宋人攻城拔寨的功底,损伤起码可以减半,这一切的原因是因为姚古吗?

并不是,追根溯源。如果不是刘延庆下了死命令,如果不是童贯发了狠,熙河军数千儿郎,万万不会因此殉国。

可是追根溯源,究其本心,无非就是官家赵佶起了用武不终的心思,此君王好大喜功,而色厉内荏,累得将士埋骨,盖其一生遭遇。无非就是一句话而已,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耶律得重退得飞快,毕竟一切都是萧干早就准备妥当的所在,即便萧干离此甚远,也能决胜千里之外,此间十几里所在,还有五千步骑掺杂的兵马用以接应耶律得重,可是萧干所想的却不仅仅只是接应耶律得重而已。

那道给予耶律得重的信函其中还有大败宋人追兵的军令,宋人劳师而来。如果克寨,站住脚跟再做谋划,固然是一切成空,若是追击。必然会深受重创!

李思远是熙河军左厢第七都指挥使,其身后有三千熙河军步卒,在此有两个都指挥的兵力,以其为首,追击辽人。

李思远本是宿将,可是熙河军所受之创已经有些痛了。加上之前姚平仲败绩,千千后后加起赖已经有万人兵马减员,这个时候也动了追击的念头,无非就是想以泄心中积压的愤懑。

“将军,前方有辽军排兵布阵,我军前锋遭遇阻击。”就在李思远所部离姚古二十里的时候,他们的必经之路上遭遇了辽军。

李思远通过哨探的侦察,发现辽军早有准备,宋军的前锋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遭遇了辽军弩弓的迎击。

羽箭就像是暴雨一般密集,宋军的前锋纷纷倒下,后继的宋军也好不到哪去,在箭雨的打击下倒下了一片又一片。

李思远猛地明白了辽军的作战意图,看来辽军在此设伏,是想要一口吃下他这支兵马!这该死的天气,李思远知道在这样的天气里,姚古即使全军而动,只怕也不能及时的赶到了,也就是说他将置身于极其危险的境地。

李思远不用想也知道他的后路已经被堵死了,只有及时向前才有可能逃离辽军的包围。

李思远决定亲自率领一支精锐,以最猛烈的进攻突破前方的辽军,宋军将士们开始调整弓弦,整饬刀兵,因为天气寒冷,弓箭手手中的长弓不得不重新调整,否则根本发挥不出弓箭的威力。

战鼓咚咚,杀声震天,李思远冲杀在第一线,而亲兵们则紧紧的护卫在李思远身旁,用兵器,用身体替李思远抵挡辽军阵中纷乱的箭雨。

在李思远身先士卒的带领下,宋军虽然损失不少,但也很快突破了辽军弓弩手制造的屏障,使弓弩手不能发挥威力,接着冲进了辽军阵中,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

一名辽卒很是勇猛,手持长戟猛力的朝李思远刺去,李思远挥舞手中的宝剑将长戟格挡开,又一剑划过辽卒的咽喉,咽喉被破开的辽卒连惨叫都没有发出一声便倒在了地上。

就在李思远奋勇杀敌的时候,一名辽卒手持两杆长铍冲到了李思远近前,将长铍当作标枪抛出后,迅速的抽出了佩剑朝李思远砍去,时机拿捏的极好,眼看就要重创李思远。

危急之时,李思远的亲兵看到这一幕,奋不顾身的用身体挡在了李思远身前,辽卒的利剑竟然将他的胳膊齐肩斩下。

李思远一看自己亲兵那齐刷刷的伤口,知道这名辽卒手中的利剑不是凡品,让李思远略微惊讶的是辽军普通的步兵居然都有如此犀利的武器,可见他们面对的是辽军精锐之中的精锐。

李思远在想着的同时,手中的宝剑一刻都没有停顿,直接将那名辽卒斩杀当场,看着辽卒身上的热血喷薄而出,李思远回头看了看自己的亲兵,眼中便是怒火而生!

辽军在李思远亲自带队的攻打下,在强大的宋军压力下,被迫一步步的后撤。

第548章 整练禁军(八)第710章 宜芳大捷(十)第134章 风云动(一)第108章 涿州(八)第16章 雨中第357章 河东乱象(三)第485章 锋芒暗蕴(五)第214章 雪满弓刀(九)第220章 雪满弓刀(十五)第242章 大江东去(十一)第320章 艰难抉择第149章 风云动(十六)第89章 大功(八)第129章 暗潮生(十五)第736章 家国天下事第234章 大江东去(三)第647章 拥驾(十七)第658章 安得猛将守四方第543章 整练禁军(三)第283章 民心所向第571章 改天(一)第176章 马蹄急(二十三)第257章 铁马冰河(完)第529章 幸进(九)第139章 风云动(六)第735章 家国天下事(十一)第539章 潜龙在渊(九)第118章 暗潮生(四)第248章 大江东去(十七)第661章 西军态度第471章 初至汴梁(一)第469章 朔州会战(七)第181章 马蹄急(二十八)第564章 杀破狼(十二)第266章 夺门之战第4章 有敌来袭第90章 大功(九)第656章 整顿京师(六)第59章 暗流(五)第612章 北上(二)第557章 杀破狼(五)第511章 行路难(一)第30章 堂上激辩第631章 拥驾(一)第256章 铁马冰河(五)第720章 整军会猎(九)第547章 整练禁军(七)第196章 风云乱(三)第509章 惊龙(九)第178章 马蹄急(二十五)第567章 杀破狼(十五)第309章 困局所在第203章 风云乱(十)第311章 小人之言(下)第566章 杀破狼(十四)第428章 明争暗斗(七)第195章 风云乱(二)第341章 初会完颜娄室第326章 行路难(上)第419章 风雷齐动(八)第24章 胜捷军第37章 困局(二)第121章 暗潮生(七)第576章 改天(六)第157章 马蹄急(四)第146章 风云动(十三)第104章 涿州(四)第612章 北上(二)第733章 家国天下事(九)第60章 暗流(六)第330章 枪挑铁滑车(二)第429章 明争暗斗(完)第356章 河东乱象(二)第560章 杀破狼(八)第649章 拥驾(十九)第570章 杀破狼(完)第458章 庆父不死(八)第125章 暗潮生(十一)第501章 惊龙(一)第236章 枪挑铁滑车(八)第736章 家国天下事第493章 潜雷生(三)第382章 暗拨乾坤(一)第58章 暗流(四)第557章 杀破狼(五)第644章 拥驾(十四)第235章 枪挑铁滑车(七)第506章 大风起兮(六)第172章 马蹄急(十九)第69章 离别第126章 暗潮生(十二)第407章 收网(十六)第510章 惊龙(完)第454章 庆父不死(四)第354章 杨再兴第429章 明争暗斗(完)第240章 大江东去(九)第300章 形势紧急第227章 江山如画(六)第450章 莫须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