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李鸿章

咸丰的面前摆着僧格林沁快马从毫州送过来的奏折,神情说不清是悲痛还是气愤。又是一次全军覆灭的惨剧。咸丰不是怪僧格林沁太狠心了,作为军人僧格林沁能做的只有那些了。他怪的是为什么在那样的情况之下,李开芳等人还是要一味地去白白送死,三万条鲜活的生命,三万南征北战的英勇男儿就那样瞬间倒在了血泊之中。咸丰长长地叹息了一声,再次拿起僧格林沁的奏折仔细地看了一下。

“吾皇万岁,职僧格林沁千里之外叩问吾皇圣安。职于是咸丰三年七月十日兵围毫州,发贼李开芳部妄图突出重围,于七月十二日晨发起冲峰,损兵万余之后,退回城池。职谨遵吾皇之命,派人劝降,不得。发贼于十三日兵分四路向我阵地发起冲峰。职无奈,只得反击,李开芳等部三万余人,全军覆没,李开芳,林凤祥死于乱军之中。职未能完成吾皇之令,罪该万死,请吾皇降罪。”咸丰望着奏折苦笑了一下,他怎么可能降罪于僧格林沁。想抓到李开芳,林凤祥完全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新军初创,现在兵不过十万,完全缺少有能力的高屋指挥官,李开芳,林凤祥在天国可以算得上是比较有头脑的天国将领,将来自己肯定还要招募士兵,没有将领怎么带?僧格林沁有功无过,这是咸丰心里明白的。放下奏折,咸丰提笔挥写起来。无外乎要嘉奖新军与僧格林沁罢了。

写过嘉奖圣旨,咸丰又拿起另一份奏折,这份奏折与僧格林沁的胜仗完全相反,是不折这扣的大败胜。为了接应北伐天军的突围行动,洪秀全指派了天军青年悍将陈玉诚,李秀成两人率军出南京,直接北上,一路上势不可挡,但却没想到李开芳一部这么快就被僧格林沁消灭在毫州之地,洪秀全得信慌忙命令李秀成和陈玉诚两人领兵折返以防清军趁胜南下。陈玉诚与李秀成在池州附近,犹豫不决了很久,最终压下了为李开芳等人报仇的悲愤心理,领兵折返。不过两人却没有完全听从洪秀全的命令,折返至南京外围而是兵分两路,陈玉诚一路人马西进至安徽庐州,以其优秀的指挥才能,与清军激战数日,清军不敌,庐州被克。另一路李秀成东进到泰州,泰州防守溥弱,守将望风而逃,等僧格林沁收到消息的时候,泰州已经落入天军的手中了。到此天军东可威胁苏州,北可威胁扬州等地。江北大营主帅琪善在庐州一战之中,兵力损失惨重,退守扬州无力反攻,而僧格林沁因怕李秀成兵进苏州,只得领兵回师苏州。

奏折当然是琪善写的,咸丰看完奏折不由骂道:“靠!琪善真是猪头。”听得旁边图先都是一愣。搞不清咸丰那个靠字是什么意思。

咸丰心里那个气啊,历史上琪善就是江北大营的主帅,比之连战连败的向荣和胜保来,琪善可谓一无是处,后者起码还敢向着天军屡屡进攻,不怕失败,琪善可是连主动出击的胆量都没有,是一退再退。损兵折将不说,现在安微就只有扬州与周边一些地方在清军手里了,再退就要威胁华北了。还好自己机灵把一师的新军派给了肃顺,要是天军打过安徽,那华北的大好形势就要泡汤了。咸丰有心换将,可是想来想去都没有觉得可用的人才,心里别提多郁闷了。想了一番,无奈的咸丰只得下旨向琪善大加斥责,让他整训兵力夺回庐州。

与咸丰头大的同时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在历史上可谓是呼过风,唤过雨的人。庐州陷落,出生庐州的礼部侍郎李鸿章可谓是倒霉到透顶了。咸丰三年初,咸丰一道旨意将窝在京城享福的李鸿章调到了老家庐州编练地方团练。此时的李鸿章还不是历史上那个被认为是中国唯一救星的朝廷重臣,虽然年纪轻轻,意义风发,心中同样怀有一腔报国之志。但是对于打仗李鸿章可真是没有多少本事。无奈何,吕贤基那个混蛋一封奏折打到皇上那里说是朝廷兵力不足,国库空虚,可着地方大员兴办团练,助朝廷剿匪。他自己也愿意回乡兴办团练为朝廷尽忠。这样也没错,可是吕贤基自己回乡去打仗,却好死不死地说李鸿章少年英才,胆略过人,可助他兴办安徽团练。当时李鸿章心里那个气啊,自己一介文人,哪里会打仗练兵哦,把自己拉上不是去送死吗。

不过李鸿章是冤枉吕贤基了,即使吕贤基不提李鸿章,咸丰也不会放过他。废话,放着这么好的人才不用,咸丰会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于是乎咸丰一道圣旨让李鸿章回到了庐州。

李鸿章这个人在历史上可谓评价不一,总体来说骂他的人多,赞他的人少。就因为他与日本签定了《马关条约》,一时间李鸿章成了中国历史的罪人。可是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人为了中国付出多少心血,创办淮军,引进西方先进武器装备。更创建了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北洋水师。李鸿章对中国的贡献无可厚非。然面对大厦将倾,岂是独木可支的。内有慌淫无道的慈禧当政,外有多国烈强虎视眈眈,要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垂死的清朝支撑下来,谈何容易。李鸿章支撑了那么多年已经可以说成是奇迹了。

当时的日本人伊腾博文就认为李鸿章是中国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烈强一争长短的人,而在西方人眼中,李鸿章更是被认为是中国的俾斯曼,东方的铁血宰相。可惜所有的中国人当时都没有这么想过。李鸿章一生之中做的最错一的一件事就是让一个不懂海军人去指挥甲午海战,至使北洋水师被小日本几乎全部歼灭,虽然这当中还有慈禧的事,但不能否认李鸿章在海军之上的错误。

然而现在的李鸿章还只是一个三十刚出头的壮年,在官场打混了多年,李鸿章早已不复当年进京赶考时的意气风发了。官场的黑暗让他的一腔报国之志渐渐冷淡了下来。这突然而来的圣旨终于将他调到了他应该出现的位置之上。

接到圣旨的李鸿章虽然十万个不愿意去,但是皇上的圣旨岂能更改,无奈之下李鸿章只得硬着头皮往前上了。李家在庐州根深地固。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经过苦读终于同曾国番同时考中进士,使李家成为了名门望族,李鸿章更是年纪轻轻便中举,在进京赶考时,还写下了广为人传唱的入都《十首》,名气在当时,一时无两。

李鸿章回到庐州之后,便开始兴办团练,顿时得到安徽士绅的拥戴,由于当时天军在安微一带兵力溥弱,安庆天军在江北大营及各方团练的重大压力之下退回了南京外围。李鸿章回乡时,当时在安庆兴办团练的潘鼎新,吴长庆等人因是李鸿章父亲的门生,得到李回乡兴办团练的事后,便与李鸿章建立了联系,积极拥戴李鸿章。

得到了拥戴李鸿章的信心倍增,将回乡时的郁闷之气一扫而空,胸中报复再次燃起。回乡月余,李鸿章便根据两淮地区民风强悍的特性,在庐州地区组建武装团练,当时庐州地区有三股最大的武装自保组织。由于两淮之地,常年匪患丛生,又有捻军做乱,各地百姓纷纷结寨自保,这就有了当时的三大自保武装。李鸿章到了庐之后,先后拜访了庐州周边三山,既周公山,紫蓬山,大潜山的武装头目张树声,周盛波以及刘铭传等人。三人对李鸿章的才学推崇倍致,纷纷投效李鸿章门下,至此淮军初具规模,李鸿章更得到了淮军的第一位大将——刘铭传。

收服了三股势力,又得到广大士绅的拥戴支持,李鸿章信心大增,决心与盘据在安微的天军来一场较量。正好,当时天军北伐,李开芳部兵围庐州,攻打数日不息。李鸿章在大将刘铭传的建意下,发表檄文,痛阵天军在南京的恶行,号招官民团结一致共保庐州。顿时庐州城里的官民纷纷响应,士绅大户将家丁遣上城头,百姓自愿上城助战。大大减缓了庐州兵力不足的缺点。最终李开芳在庐州城下连攻数月不得而不得不转而北上。

第一场战便获得了胜利,李鸿章一时得意莫名,信心空前高涨。淮军也因此成名,成为安微地区主要的武装力量,咸丰三年,太平天国派兵北上,援救被困的北伐军,兵至池州。信心满满的李鸿章便命手下率淮军出击,欲与僧格林沁联合夹击北上之陈玉诚部天军,奈何陈玉诚指挥果断,意然放弃池州城池,主动出击,打了淮军一个措手不及,淮军大溃败,损失过半,退回庐州。陈玉诚趁胜追击至庐州,连日猛攻庐州。淮军新败士气低落,加之琪善闻得淮军败北,不战而逃。庐州在李鸿章的坚守下,死守五日,最终失陷,李鸿章被部将刘铭传率军杀开一条血路,逃回扬州,淮军一战几乎覆灭。至此李鸿章才知道天军的厉害,心灰意冷之下,想解散淮军。

“大人,胜败乃兵家之常事,只要我们重整旗鼓,定能再创发贼。大人不可轻言放弃啊。”扬州城内,部将刘铭传向心灰意冷的李鸿章郑重道。

刘铭传在历史是也是大大有名的人物,台湾的第一任总督,打败过法军舰队的进犯,是洋务派的重臣和骨干。刘铭传出生于普通的农民家庭,在家排行老六,小时得到过天花,于是在乡里,人称他六麻子。刘铭传十一岁时父亲与两个哥哥去世,没有父亲约束的刘铭传顿时参加了当地的护送私盐的队伍,后来,刘铭传因杀了一个地霸,而与乡里揭竿而起,成立乡间自保组织。成了庐州大潜山自保会的头目,但是刘铭传起事,却吓坏了他的母亲,“吓破了胆,惊吓而亡”,这成了刘铭传一生的悔恨。

刘铭传素有报国之心,只是社会黑暗,成立自保组织也是无奈之举,不然他大可以起义造反。当听说李鸿章要招募淮军的时候,刘铭传迫不及待地带着他的手下投效了李鸿章,此时李鸿章因为了一场败仗而自暴自弃,要解散淮军,刚刚找到奋斗目标的刘铭传怎能坐得住。

“唉,省三,本官只一介文士,哪里是打仗的料。”李鸿听了刘铭传的话,不由再次唉声叹气起来。他现在都快成了全安徽的笑话了,淮军尽丧他手,叫他哪里还有心思东山再起。

“大人,古之大将哪有一开始便能顺风顺水的事,我军之败不过败于轻起冒进,装备不足。若能像僧格林沁那样的全是洋枪洋炮,收拾发贼还不跟玩一样。”刘铭传继续给李鸿章打气。

李鸿章一听,顿时眼冒金光。是啊,自己怎么没想到呢。要是能够装备出一支像新军那样的军队来,那打起仗来就轻松多了。毫州一战,李鸿章是知道了,三万天军瞬间即灭,无一漏网,如此战力,让李鸿章确实眼红不已。可是想想,李鸿章顿时又泄气了:“洋枪洋炮,朝廷都不足,哪里能给咱们?”

“朝廷没有,咱找洋人买,洋人不是在山西建了个兵工厂吗,”看到有希望,刘铭传哪里会放弃。

李鸿章听了,也是一振,不过现在淮军几乎全军覆没了,还得从头再来,李鸿章在屋子里打了几个转,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一样,一拍桌子道:“好!省三,你马上再去招募兵员,本官去招集扬州士绅,看看能不能再募得一些军费购买洋枪洋炮。”

“得令!”终于打动上司了,刘铭传心喜苦狂,抱拳应了声便急匆匆地下去了。洋枪洋炮啊,要是以后淮军也能像新军那样,那可是威风八面了。刘铭传似乎看到朝廷的奖赏奔自己来了。

打发走了爱将,李鸿章也没闲着,马上让家人拿出帖子四处出动,招集扬州城里有头有脸的干绅富翁商议筹款买军火事宜。

不好意思,昨天网络出了问题一直连不上,所有没更新,大家见谅!!!

第143章 血战台湾(三)第76章 帼国刺客(下)第375章 世界中心(下)第5章 初闻朝政(一)第122章 第一界内阁会议第282章 新的危机(下)第63章 急转直下(上)第383章 向天再借五百年(下)第一四o章 三国联军第二o八章 奇怪的商人一第二一o章 奇怪的商人三第62章 取舍之间第82章 大战在即第158章 决战天津(六)第166章 关门打狗(二)第342章 响彻欧洲的枪声第176章 血染冰城(五)第336章 巨大的火药桶第248章 凝香公主第217章 整肃黑帮(一)第56章 再练新军第244章 承德春狩(一)第95章 京华浮云(四)第54章 始料难及第175章 血染冰城(四)第366章 宣战第231章 南京动乱(二)第二三o章 南京动乱一第279章 七国峰会(下)第6章 初闻朝政(二)第91章 暗流浮涌第62章 取舍之间第336章 巨大的火药桶第228章 缘孽纠缠(下)第344章 胶着第40章 捻军起义第53章 红顶商人第21章 鲁班的传人第20章 德国来使第一○一章 天国分裂下第75章 帼国刺客(上)第15章 长沙之战(三)第232章 南京动乱(三)第178章 冲过额尔古讷河(一)第137章 东海炮声(上)第一一○章 急义胡雪岩第115章 一五计划(上)第176章 血染冰城(五)第129章 最后的布防第252章 俄军的末日第152章 不是阴谋是阳谋第23章 天下第一军(二)第32章 新北京(二)第384章 挺进非洲(上)第269章 挥军东顾(下)第357章 雄鹰起飞第45章 天机破日(一)第294章 侵略者的下场(中)第366章 宣战第219章 整肃黑帮(三)第257章 八方来援第44章 一战成名(三)第3章 大清第三衰第371章 进军印度(上)第286章 名臣的归宿(下)第41章 誓师出征第三六o章 突变中第364章 这不是演习(上)第31章 新北京(一)第49章 北伐军覆灭(二)第35章 新北京(五)第289章 进疆第92章 天若有情(上)第53章 红顶商人第124章 巡防直隶第16章 长沙之战(四)第一一○章 急义胡雪岩第三三o章 中国人干了什么下第229章 恭王之女第三o三章 九州平寂四第76章 帼国刺客(下)第三o七章 九州平定八第238章 相煎何太急(下)第三o五章 九州平定六第二o五章 四国和谈十一第二一o章 奇怪的商人三第三o七章 九州平定八第292章 最后的决战(下)第268章 挥军东顾(中)请假一天第249章 情势突变第48章 北伐军覆灭(一)第162章 决战天津(十)第161章 决战天津(九)第175章 血染冰城(四)第243章 美梦难成(四)第一二○章 春天到了第245章 承德春狩(二)第321章 海狼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