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篇拾——金庸笔下的“完人”

金庸,当代武侠小说家,一生著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本武侠小说,部部经典,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庞大的武侠世界,其笔下的武侠梦影响了整整几代人,被世人尊崇为武侠界“金掌门”。除此之外,他还是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四大才子”之一。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在**逝世,享年94岁。虽斯人已逝,但他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却一定能长流于世。本章我就和大家一起探究一下金庸先生的精神世界,我把此章归于“人”篇,因为书中所述之事,归根到底无非是一种思想和境界,而境界终归于人,而此文也是深表对金庸先生的缅怀之情。

既然是武侠小说,那就先谈谈武学。在金庸先生笔下有无数的武功绝学,当然也有众多的高手,如果要抛出一个问题:谁是天下第一?相信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会有众多答案,在此我不作讨论,因为每个人所站角度不同,评判标准也不同,况且金庸先生小说中人物历史间隔太大,强行比试,无疑有点关公战秦琼的意思。我说说自己心中的天下第一,独孤求败!我的评判标准很简单,其他高手至少在世时是有对手的,而唯独独孤求败,一生无敌于天下,最后难求一败,郁郁而终!这种境界在我心中无疑天下第一!

且看书中独孤求败借说剑对自己的介绍:“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乃弃之深谷。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四十岁後,不滞於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於无剑胜有剑之境。”简单一句话,我从来都是无敌的!且不断在超越自我,刷新自己的境界。

独孤求败的剑道,无非隐射着人生。二十岁,弱冠之年,血气方刚,武学外露,招式居多,但底蕴略显不足;三十岁,而立之年,开始沉稳内敛,收其锋芒,主练内功,以提升修为为主,故采用重剑,虽然无锋,但厚重;四十岁,不惑之年,已通万物,参透生死,世间再无不知,不再拘泥于剑招、兵刃,终达武学最高境界——人剑合一、无招胜有招!这也是金庸先生笔下武学的终极目标。

如果金庸先生的作品只单纯的当作武侠小说来看,那未免太过于浅薄。武侠的精神是侠义精神,其作品之中当然也把其当作重要的突出元素。何谓侠义精神?侠义精神分侠之大者与侠之小者,侠之小者忠义英勇、锄强扶弱,打抱不平;侠之大者,保家卫国,舍生取义。《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率领群雄守护南宋襄阳城,在第三次华山论剑时终被誉为五绝之一的——北侠,郭靖其人把侠之大义表现的淋漓精致,是金庸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一位角色。

说完了武学境界和侠义精神,我们再谈谈书中的人性。金庸笔下常采用反讽手法描写人性,正非正、邪非邪,其中最为成功的当属《笑傲江湖》和《倚天屠龙记》。两书中,都有一个被官方定义的“邪教”,《倚》书中的明教,《笑》书中的日月神教,日月合而为明,我相信二者实为一教,但他们真的“邪”吗?《笑》书中的岳不群和左冷禅,是被金庸先生写活了的伪君子和真小人,人物角色令人印象深刻,二者皆以名门正派自居,然所行之事却令人不齿。相反,“邪教”中的任我行、向问天、张无忌、杨逍等,在我看来却是行事光明磊落的真英雄,虽然他们杀戮心重,但起码敢作敢当,勇于承认。从五岳剑派杀死曲洋、刘正风,从六大门派逼死张翠山夫妇两事,终把这些所谓名门正派的嘴脸表露无疑,这也是金庸先生所不齿的道貌岸然之流,正所谓“假亦真时真亦假,真亦假时假亦真。”最大的讽刺莫过于步步处心积虑,反而比不上别人的坦然面对,杨康穷奇诡计,想要得到武学、权位,结果死于自己之手,反观郭靖,处处不争,反而处处受益,最终成侠。

金庸先生小说中少林一派出现频率较高,而且天下武功出少林,七十二绝技独步天下。可见金庸先生对少林是极为推崇的,小说中把少林信奉的佛家因果报应、轮回思想也较多的展现;另外,小说中的人物,无论武学高低、身份贵贱,相互间都一律以礼相待,至少表面如此,门派之间、师徒之间等级森严,可见儒家的信、仁、礼思想渗透也非常之深。但金庸先生到底最为推崇的是什么思想呢?我个人认为是——道家,因为道家推崇的是出世、无为。

武侠小说中都有一个这样的套路,主人翁阴差阳错掉入某个山洞,于是习得绝世武功,然后王者归来。金庸先生笔下的主人翁当然也不能免俗,段誉、虚竹、令狐冲、杨过等尽是如此,完全靠自身修炼,把武功提升至顶级的主角好像就乔峰等寥寥数人。其实这也不能全怪主角光环太过耀眼,主要还是受金庸先生道家思想所影响。

避世、隐世是所有宗师所追求的至高境界。独孤求败、风清扬、无崖子、扫地僧等终极高手无不是选择这条道路,他们隐世了,所以主角必须掉到他们隐世的地方才有机会学到这些绝世神功。不知道为什么,一旦成为了绝世高手后,最终的向往也一定是向往隐世,郭靖夫妇向往桃花岛、张无忌夫妇前往冰火岛、神雕侠侣绝迹终南山、令狐冲夫妇隐居世外。。。好像所有绝世高人的最终选择都是如此。所以我才如此笃定金庸先生最为推崇的还是道家思想,就连他自己也是写完第十四部小说后,选择了封笔、绝迹江湖。正应了李白《侠客行》里的那句经典名句:“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当创出一番伟业后,最终出世,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我自笑傲江湖,这不免是其心中至高境界。

分析完金庸先生的武学境界、侠义精神、人性善恶和主要推崇思想,回到本章主题,金庸先生心中那个完美的人到底是谁呢?我想大家也知道答案了,正是其封笔之作《鹿鼎记》中的主人翁韦小宝。《鹿鼎记》的剧情在此我不再赘述,不说书籍,就说各类电视剧、电影都是翻拍了无数个版本,相信大家对书中的内容都了然于胸。

金庸先生在写完《鹿鼎记》后,表示这部书已经把武侠之道写到了极致,他再没有能力自己超越此书,于是就此封笔。以前,我完全无法理解他的决定,一个毫无武功的泼皮无赖竟然是武侠的终极目标,实在不敢让人相信,直到我完全理解金庸先生的思想后,终于释然,下面我们就逐一对照分析说明。

武学境界。韦小宝毫无武功,凭借的就是一把匕首和一件软甲便可横行于世。独孤求败的无招甚有招还建立在武学达到了极致境界,而韦小宝的无招是真的“无招”,可谓技高一筹。

侠义精神。书中韦小宝征战俄国,保家卫国,为侠之大义;和天地会、神龙教众兄弟的情义是侠之小义;除鳌拜、平三藩是侠之正义;为康熙的忠、勇是侠之忠义;与陈近南之间,是师徒孝道之义,可谓是处处有义,处处有情。最突出的还有他的夫妻情义,按理来说,金庸先生描写爱情的巅峰之作应为《神雕侠侣》,但杨过之于小龙女,仅为一人之情,就像令狐冲之于任盈盈、郭靖之于黄蓉等,韦小宝却把其情义发挥到了极致,七位夫人代表了其中不同的阶级和类型,但都只有一个共同点,都深爱着韦小宝,由此可见韦小宝其人之义。

人性善恶。韦小宝出生卑贱,后在康熙身旁也只是一名当值小太监,谈不上任何社会地位,但正因如此,他最终逆袭成为鹿鼎公、天地会香主、神龙教堂主才显得如此难能可贵。韦小宝在书中,从不加以掩饰,大肆敛财、贪婪好色、不学无术,但其却从不避讳,可谓真性情,这比岳不群、左冷禅之流已算是出众。

推崇思想。韦小宝最终也走上了既定路线,干出一番惊天伟业后,带上他的七位夫人一起隐世,这也符合了金庸先生的一贯原则。

分析到此,韦小宝可谓是占尽了金庸先生的所有需求,相信大家也可理解金庸先生封笔的原因了吧。

最后作一总结,金庸先生笔下的完人——无为、重侠义、真性情、辨善恶。这也是我心目中的“完人”之一,并由此章作为“人”的最终篇,后为“法”篇。

人篇肆——“逐利者的”管理术篇叁——宗教之用人篇捌——企业英雄人篇玖——绩效与情商人篇伍——什么是企业文化?人篇肆——“逐利者的”管理人篇陆——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人篇贰——初步识人术篇壹——财、货、场、营销人篇陆——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人篇拾——金庸笔下的“完人”人篇肆——“逐利者的”管理附文一:企业管理法篇贰——法的起源法篇壹——“我为法人”人篇玖——绩效与情商术之捌——定位人篇陆——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法篇叁——商鞅说法法篇伍——法的“特性”法篇肆——商鞅的演讲术之柒——鬼谷子人篇柒——精神世界极大化术篇壹——财、货、场、营销人篇肆——“逐利者的”管理术之柒——鬼谷子人篇拾——金庸笔下的“完人”术之柒——鬼谷子人篇壹——何为人性人篇陆——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术篇肆——品牌价值术篇伍——造势人篇玖——绩效与情商术篇贰——孔明的市场营销人篇叁——“逐利者”人篇柒——精神世界极大化人篇拾——金庸笔下的“完人”人篇柒——精神世界极大化人篇壹——何为人性人篇肆——“逐利者的”管理人篇叁——“逐利者”术篇叁——宗教之用术篇陆——韩非子的《五蠹》术篇肆——品牌价值术篇陆——韩非子的《五蠹》术篇玖——建立归属感人篇贰——初步识人人篇叁——“逐利者”附文一:企业管理人篇伍——什么是企业文化?法篇贰——法的起源人篇肆——“逐利者的”管理法篇肆——商鞅的演讲人篇拾——金庸笔下的“完人”术篇叁——宗教之用术之捌——定位术篇伍——造势术篇叁——宗教之用术篇壹——财、货、场、营销术之捌——定位术之柒——鬼谷子法篇伍——法的“特性”术篇伍——造势人篇肆——“逐利者的”管理人篇玖——绩效与情商人篇贰——初步识人术篇陆——韩非子的《五蠹》术篇肆——品牌价值术篇陆——韩非子的《五蠹》人篇叁——“逐利者”法篇肆——商鞅的演讲人篇肆——“逐利者的”管理人篇陆——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法篇肆——商鞅的演讲术篇拾——帝王之术人篇陆——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术篇壹——财、货、场、营销人篇壹——何为人性术篇陆——韩非子的《五蠹》人篇叁——“逐利者”法篇壹——“我为法人”人篇贰——初步识人人篇壹——何为人性术篇贰——孔明的市场营销法篇壹——“我为法人”附文一:企业管理法篇肆——商鞅的演讲法篇贰——法的起源人篇陆——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人篇肆——“逐利者的”管理人篇肆——“逐利者的”管理法篇叁——商鞅说法法篇肆——商鞅的演讲术篇伍——造势人篇贰——初步识人法篇叁——商鞅说法附文一:企业管理术篇伍——造势法篇叁——商鞅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