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篇拾——帝王之术

秦王嬴政扫清六合,统一天下之后,下令丞相李斯召集一干博士商定其“帝号”,后李斯上书道:“世间天皇、地皇、泰皇三皇为最尊,臣等昧死谏言,请奏称为泰皇!”嬴政心想:“我开天辟地,创造出如此大一统的帝国,纵观古今,功高过三皇,绩盖过五帝,何以屈于他人之下?”于是大笔一挥,把泰字去掉,在“皇”字后添加一“帝”字,号曰“皇帝”,又因其为创始,于是称之为“始皇帝”,往后二世、三世。。。直至千秋万世,皇帝自称为“朕”,书为“诏”,自此中国正式走上了封建帝王制度。

“皇帝”一词类似于日本的“天皇”、埃及的“法老”,都是最高统治者的尊号。自秦始皇帝以来,至末代皇帝溥仪,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一共经历83个王朝,历时2132年,一共有408位皇帝。这其中不乏震慑古今、功绩彪炳的圣主明君,其中被史学界公认为功绩最突出的四位皇帝分别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这些伟大的帝王既然能统治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自然有其过人的权术,本章作为“术”的最终章,也就打算记录、述说一些帝王的权术。

著名作家二月河的小说《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作品,被他称为“落霞三部曲”,历史还原性高,被海内外读者所熟知,今天我们就通过小说,重点说说康熙大帝的帝王之术。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是清王朝的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他8岁登基,14岁亲征,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擒鳌拜、平三藩、收复台湾、亲征葛尔丹、签订尼布楚条约、修订康熙字典,文治武功卓著,使刚刚入关的满族统治下的大清王朝民心初定,百业兴旺,“康乾盛世”也由此开端。以下为小说中体现康熙皇帝“帝王之术”的三个方面:

一、求贤若渴,知人善任。小说中,康熙少年时,赶考书生伍次友因为《论圈地误国》而被主考官苏克沙哈推荐为状元,康熙便和伍次友结识,常常偷偷跑去听他对朝中大事的见解。后来伍次友不愿做官,向朝中大臣明珠推荐了周培公。康熙深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伍次友推荐的人必然有雄才大略,所以重用周培公,平定了三藩之乱。周培公临终前,推荐了九品养马官姚启圣,姚启圣推荐了落魄书生李光地,这几个人都得到了康熙帝重用,后来都为康熙建下了不世之功。

二、恩威并用,明察秋毫。康熙知道宫里太监中有前朝乱党,于是在贴身太监小毛子上茶时故意打翻茶杯并重罚了小毛子,让太监中的乱党觉得小毛子可以发展,后来又亲自看望小毛子,委命他做乱党的卧底。后来朱三太子要刺杀皇上时,正是小毛子通风报信,才使康熙躲过一劫,并将作乱反贼尽数诛杀,只朱三太子一人得脱,小毛子却死在乱党箭下。

三、忍痛割爱,顾全大局。准噶尔汗葛尔丹乔装成部下的随从来京城,喜欢上了康熙的爱女蓝齐格格,回到准噶尔后派人向康熙提亲。康熙深知葛尔丹兵势正盛,而大清国尚有台湾之患,要想今后消灭葛尔丹,必须将女儿嫁与他来麻痹他,以换取大清国三到五年的准备时间。虽然爱女死活不依,康熙也于心不忍,但还是痛下严令,命大阿哥胤褆护送蓝齐格格至准噶尔草原,下嫁葛尔丹。

小说源于历史,但又不免添加了作者的想象和发挥,以下几方面却真实的体现了康熙的帝王权术,特别是将厚黑运用到了极致(注:厚黑,脸厚心黑,中性词义为主):

一、示敌以弱。康熙皇帝年幼登基,当时的朝政大权全都在四大辅政大臣的手中,康熙空有皇帝的名头却没有皇帝的权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四位辅政大臣之间相互争权夺利,直到最后四位大臣就只剩下了鳌拜一人,而鳌拜嚣张狂妄不把康熙放在眼里,所以康熙就想除掉鳌拜,他深知自己不是鳌拜的对手,于是就让自己显得胸无大志,整天不是摔跤就是玩乐,这样一来鳌拜自然对康熙放松警惕了,因此康熙皇帝才有机会下手除掉鳌拜。

二、用人不疑。康熙皇帝下定决心除掉鳌拜之后就面临了很多冒险的事情,因为当时很多大臣都是依附鳌拜的,所以康熙皇帝对付鳌拜的时候很少有人能为其所用,但康熙从来不缺少勇气,他把自己的信任全都放在了九门提督吴六一身上,告诉吴六一只听从康熙一人的命令。这可是康熙非常冒险的一个举动了,要知道九门提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职位,要是吴六一也依附鳌拜的话即使康熙能制服鳌拜最终也要功败垂成,但康熙偏偏敢毫无保留的信任吴六一,可见其用人不疑。

三、敢作敢当。吴三桂等人之所以向康熙皇帝造反就是因为康熙要撤藩,康熙曾经问过大臣们究竟要不要撤藩,当时有的大臣主张不撤还有的大臣则看出康熙的心思说撤,而康熙最终决定下令撤藩,这一下可算彻底激怒了三藩,于是就开始起兵造反。这时朝廷上可谓是风起云涌,很多人都担心大清就此覆灭,于是就有人让康熙杀掉主张撤藩的大臣来平息三藩的怒火,而康熙训斥了说这话的大臣毅然派兵评判,可见其敢做出决定就敢为此负责。

四、一石二鸟。熟悉乾隆皇帝的都知道他最喜欢的就是看着手下的大臣们争斗,因为大臣们争斗了就会互相牵制,这样一来乾隆就能更好的处理朝政了,所以乾隆皇帝手下先是有刘统勋与傅恒相争,后来又有和珅与阿贵不和,而乾隆皇帝只用坐收渔翁之利就行了,但乾隆的一石二鸟之计是跟自己爷爷康熙学的,当时康熙的手下分为明珠与索额图两党,康熙只要扔下一块石头就能美美的看着二鸟争得头破血流,并互相牵制着。

五、欲扬先挫。康熙皇帝知道姚启盛这个人十分有能力,于是就想把他委以重任,但偏偏姚启盛也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并恃才傲物,因此康熙明白姚启盛这人必须先打压才能重用,于是直接告诉姚启盛自己永远不可能录用他,这让原本心高气傲的姚启盛一下子跌落到谷底。后来康熙见姚启盛锐角都被抹平了又开始启用他,这一下可把姚启盛治理的服服帖帖的,再也不敢狂妄了。

六、投石问路。康熙皇帝第一次废除太子之后曾经说过让大臣们选举新太子,而被拥举最多的那个就是太子,大臣们一听这消息立马行动起来了,尤其是“八爷党”在佟国维的牵头下拉拢了一大帮的官员,可谓是浩浩荡荡,但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康熙皇帝只是为了摸清朝局,当他发现八阿哥的势力如此巨大的时候直接下令罢免牵头人佟国维的官职,就连八阿哥都失宠了,这算是康熙给大臣们上了深刻的一课。

从康熙皇帝这些权术谋略来看,康熙皇帝确实非常会治人,对比他厉害的示弱,比他弱的绝对掌控,他给了臣子绝对的信任,那么臣子就会对他感激流涕,试问有康熙这样的皇帝又有哪个臣子不在他面前是战战兢兢的呢?

说了那么多康熙的故事,我也总结一下我理解的帝王之术,在我看来,帝王之术其实只有简单的六个字:选人、用人、驭人。说的通俗点就是现代企业老板要做的三件事:“搭台子、组班子、分银子”。老板和帝王一样,真的不用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只需做好上述之事即可。

开篇我们说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四位帝王,你会发现这四位帝王在位时都是人才井喷的时代,难道是人才都集中在这个时候吗?当然不是,古语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作为帝王,统治那么大的一个国家,怎么可能自己一人做完所有的事,他必须通过发现人才、为人才提供成长的环境,并加以控制,最终才能成其大业。

秦始皇嬴政在位时期,早期文有丞相吕不韦、武有名将蒙骜,期间虽有成蛟、嫪毐的叛乱,但都迅速被镇压了,未给国家造成过大影响;到了后期文有李斯、武有王翦、蒙恬、蒙毅、章邯等,就连韩国派到秦国的奸细郑国东窗事发后,也照样被委以重用,最终修建成郑国渠,为秦国的水利交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他们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何愁天下不定。

再说李世民,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哪一位不是一等一的英雄、人才,他们都聚于李世明旗下,终为李世明成就帝业,唐朝之强盛,令西域万国来朝,李世明也被奉为“天可汗”!

人才集中爆发最为夸张的还是当属汉武帝时期,我都不敢相信这些人同出于一个时代,请让我为诸君盘点。

文官方面:

董仲舒,儒学大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窦婴,一代名相,协助汉武帝治世有方。

东方朔,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等名篇。

司马迁,著名史学家,著作《史记》,流传千古。

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大学者。

桑弘羊,理财名臣,推行盐铁令,富庶整个西汉王朝。

主父偃,一代名臣,实行《推恩令》,瓦解各诸侯国。

张汤,一代酷吏,编定《越宫律》、《朝律》等法律著作。

霍光,霍去病之弟,一代名相,为西汉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苏武,北海边牧羊,贞洁之士,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张骞,出使西域各国,为打通丝绸之路奠定基础。

以上为文官,武官方面更为突出,历史排名前十的名将就有两位:

名将卫青,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

卫青外甥霍去病,两次参加河西之战中,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封冠军侯。

其他名将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飞将军李广;灌夫、周亚夫等。

这一时期,男性杰出也就算了,连女性也不遑多让,刘彻的皇后是素有“中国第一贤后”的卫子夫,她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试问,这么多人才聚于一堂,汉武帝能不开天辟地,一举创造出伟大的西汉王朝吗?汉王朝之伟大,影响延续至今,我们之所以被称为“汉人”、我们的文字之所以称为“汉字”,衣服之所以称为“汉服”皆因于此。

所以,帝王之术、企业管理之术,核心归根到底皆在于人才,只有人才能创造无限可能,故此文成为“术篇”终章。

人篇陆——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术篇叁——宗教之用法篇叁——商鞅说法术篇拾——帝王之术人篇捌——企业英雄术篇肆——品牌价值人篇叁——“逐利者”术之捌——定位术篇玖——建立归属感人篇捌——企业英雄术篇伍——造势法篇伍——法的“特性”附文一:企业管理人篇柒——精神世界极大化术篇拾——帝王之术术篇壹——财、货、场、营销术篇壹——财、货、场、营销术之捌——定位术篇肆——品牌价值法篇壹——“我为法人”人篇叁——“逐利者”人篇伍——什么是企业文化?人篇壹——何为人性术篇玖——建立归属感术篇伍——造势人篇捌——企业英雄人篇贰——初步识人术之捌——定位术篇拾——帝王之术法篇叁——商鞅说法术篇叁——宗教之用附文一:企业管理术篇拾——帝王之术法篇贰——法的起源术篇叁——宗教之用人篇捌——企业英雄人篇肆——“逐利者的”管理人篇壹——何为人性人篇肆——“逐利者的”管理法篇伍——法的“特性”人篇伍——什么是企业文化?人篇拾——金庸笔下的“完人”人篇叁——“逐利者”人篇叁——“逐利者”法篇肆——商鞅的演讲人篇叁——“逐利者”人篇贰——初步识人人篇捌——企业英雄附文一:企业管理法篇壹——“我为法人”术篇拾——帝王之术人篇陆——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法篇肆——商鞅的演讲术篇贰——孔明的市场营销术篇壹——财、货、场、营销人篇肆——“逐利者的”管理人篇肆——“逐利者的”管理术篇拾——帝王之术术篇拾——帝王之术术篇壹——财、货、场、营销术篇拾——帝王之术法篇贰——法的起源术篇陆——韩非子的《五蠹》术篇伍——造势术篇伍——造势术篇壹——财、货、场、营销人篇玖——绩效与情商人篇捌——企业英雄人篇贰——初步识人人篇伍——什么是企业文化?术篇壹——财、货、场、营销人篇叁——“逐利者”法篇壹——“我为法人”人篇玖——绩效与情商法篇伍——法的“特性”术之捌——定位术篇玖——建立归属感术篇玖——建立归属感人篇拾——金庸笔下的“完人”人篇壹——何为人性人篇捌——企业英雄附文一:企业管理人篇玖——绩效与情商人篇伍——什么是企业文化?人篇壹——何为人性术篇玖——建立归属感法篇肆——商鞅的演讲法篇伍——法的“特性”术之捌——定位人篇贰——初步识人术篇叁——宗教之用术篇肆——品牌价值人篇贰——初步识人人篇柒——精神世界极大化术篇叁——宗教之用术篇玖——建立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