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打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事

很快,农志温又来三博医院找方主任,因为他实在找不到那么多钱,只能接受方主任这个最廉价的方案。

按方主任的说法,只要两万元左右的总费用,这样除去医保报销的部分,自费部分在几千元,农志温完全可以承受。

这次来找方主任,农志温是做了充分准备的,农志温带父亲将以前他看过的几家医院又重新看一遍,这一次重点不是看病,而是打听情况,他问医生,像他父亲这种情况,现在去找三博医院的杨教授和方主任做手术,还是找附四的钱主任。

这几个医生无一例外地说:“你去找三博医院吧,尤其是杨教授,他的医术和人品都是最值得信赖的。”

每一个医生对杨平的评价都带有一个最字,其中一个医生最后再三叮嘱:“直接去找三博医院的杨教授!其它地方不要去,钱主任那绝对不能去,听我的没错。”

说这话的医生语气十分真诚,农志温可以感受出来,所以他再次来到三博医院。

见到农志温和他的父亲农铁生,方主任也松一口气,总算把患者从火坑里拉出来,但是对于钱主任的事情,也只是传闻,没有真凭实据,方主任也不好背后说什么。

这次农志温还是没有带来病理报告,因为病案室说病历里面没有病理报告,而医生这边说病历里面肯定有病理报告,农志温也不是很懂,不可能为了一份病理报告去耗费太多的时间。

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让农志温去拿病理切片过来,由三博医院这边的病理科医生帮忙看看病理切片,然后出一个口头上的病理报告,这样起码可以掌握农铁生甲状腺癌的分型分级分期。

可是这个方法很不现实,没有医院的内部关系,医院不可能让患者把病理切片带出去,这是医院管理条例不允许的。

实在没有病理报告就算了,没有病理报告还不做手术?这病还不治?

杨平也是这个意思,先把喉返神经修复的手术做好,至于针对肿瘤的治疗,可以重新做一些基本检查,术中多点取组织去做病理检查,结合最新的影像检查和术中所取组织的病理检查,可以对肿瘤做出基本判断,到时再决定是否做其它治疗。

从目前所有的影像资料来看,患者术后根本不需要针对肿瘤再进行治疗,只需终生进行甲状腺激素的替代治疗。

方主任将农铁生收住院,住在普外科,因为外科研究所的床位十分紧张,很多比农铁生复杂严重的病人都在等床位。

农铁生原来身体硬朗,干农活是一把好手,自从得了这个病之后,又经过两次手术,多次的放化疗,还有靶向治疗等各种治疗,现在身体非常虚弱,在连呼吸都显得费力,走路走十几步就觉得难受。

除了疾病的摧残,放化疗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治病的同时会对身体免疫系统造成损害,右侧喉返神经损伤,左侧喉返神经可能存在卡压,这样双侧的喉返神经损伤也会影响呼吸,综合这些因素,农铁生目前的状态也很好解释。

收住院之后,方主任吩咐管床医生尽量节约费用,除了一些入院常规检查,比如血常规、生化、肝肾功能、传染病四项、甲功四项、心电图、胸片等等,还有一些检查就是针对肿瘤所做的检查。

没办法,他没有病理报告,所以只能必须凭借一些最新的影像学检查来判断肿瘤的现状。

至于喉返神经,到时候术中进行双侧的喉返神经探查什么都会清清楚楚,术中探查比什么影像学检查都准确可靠。

这几天,方主任查了很多文献资料,对于喉返神经的修复,杨教授说的方案还真是独创,比传统的方法都要好很多,既解决了神经缺损的问题,又不需要去进行神经移植和移位,其实神经移植和移位都是无赖之举,因为神经缺损太多,无法直接缝合,不得已而为之。

如果神经能够在无张力下直接缝合,比起神经移植或移位,效果会好很多。

杨教授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基本原理与喉返神经的解剖走行结合起来,居然提出这么一个奇妙的方法,方主任不禁心里啧啧称奇。

自己做了十多年普外科医生,怎么从来没想过还可以这么操作,其他的医生怎么又没想到呢?全世界这么多医生,普外科的,甲状腺外科的,头颈外科的,怎么就没有一个人想到呢?

大家怎么就一直使用三种术式,如果不能直接缝合,就是神经移植或者神经移位,怎么就没有把这个小学数学知识用到外科上呢?

没有就是没有,这东西是想不明白的。

这种手术方法要是再积累二三十例,术后观察效果确实很好,到时发表一篇论文,这将是重量级的学术成果,方主任想想都心里痒痒,杨教授随便手里漏点东西,对方主任来说绝对是无价之宝。

大概杨教授对这种手术是没有多少兴趣的,方主任这么认为。

——

这种术式是杨平设计出来的,方主任第一次做,肯定要杨平指导。

还是按照以前的老套路,让杨平“牵着“方主任做手术,这种模式在上次就获得巨大的成功。

患者是全麻,取平卧位,肩下垫枕头,这样可以让患者的术区获良好的伸展,术野获得更加充分的暴露。

有杨平站在对面,现在方主任什么手术都敢做,整个人的信心完全不一样,现在相当于开启了“无敌模式”。

沿着原来的切口朝两侧延长到合适的长度,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一步一步地深入到手术的目标——喉返神经。

本来方主任是亮一下“一刀流“,无奈没有学会,一刀划过之后,不是深了,就是浅了,浅的地方居然皮肤都没切透。

没办法,只好又补上几刀,这玩意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好难。

切开颈阔肌之后,方主任分离颈白线两侧的带状肌,并游离右侧胸锁乳突肌的前缘。

此时,助手以双齿钩将喉体旋转牵拉,这种手术方主任还是很熟练的,虽然里面粘连得一塌糊涂,但是有杨教授在,什么粘连都不是问题。

在杨教授的帮助下,方主任的解剖层次非常清晰,步步推进,喉体被牵开后,方主任切断附着于左侧甲状软骨边缘的咽缩肌,然后分离声门旁间隙,怎么全是粘连,当时究竟是什么情况。

杨平看到里面这种严重粘连,不禁皱眉头,以自己的丰富经验来判断,这种粘连完全不是放疗引起的粘连,而是当时手术粗暴引起的。方主任将声门旁间隙分离清楚后,发现左侧环杓肌已经明显萎缩,他从左环甲关节后方对左侧喉返神经进行逆行分离,逆行分离就是逆着神经行走的方向分离。

分离一段之后,发现喉返神经明显变细,并在距离环甲关节2.5厘米的地方,喉返神经被疤痕卡压,卡压十分严重。

难怪患者的症状比单侧的喉返神经损伤要重很多,已经明显影响呼吸,现在可以解释清楚了。

一侧喉返神经断裂,另一侧喉返神经卡压,等于两侧的喉返神经都损伤,左侧的喉返神经卡压这么严重,如果不及时处理,一段时间之后,左侧喉返神经神经也会完全失用。

如果右侧真的缺损8厘米,这个手术还真不好做,难怪姓钱的自己都不愿意接手,推三阻四的。

“左侧松解就可以吧?”

方主任征求杨平的意见,关键时候,还是要请示的。

''你切开神经外膜看看,应该还没有变性,松解后可以恢复。”

杨平指导方主任。

方主任小心翼翼地切开神经的外膜,嗯,里面的束膜结构还算可以,比较清晰,说明神经没有出现变性,只做松解就行,无需做切除后再吻合。

左侧的神经这样就算处理好之后,算是完成了手术的一部分。

方主任学习杨平的止血技术,此时不忘记用双极电凝精准地进行一次止血,当然,他非常小心,双极电凝绝对不会靠近神经。

左侧的喉返神经神经已经处理好,方主任开始显露右侧的喉返神经,因为原来手术不是杨平和方主任主刀的,所以不知道现在神经断端的位置究竟在哪里,如果当时主刀有心,为了方便后续的神经修复,给右侧喉返神经做过标记会好一点,这样找起来容易很多。

又是糟糕的粘连!

这手术当时是怎么做的,杨平有点不明白,按道理附四的水平应该不差,但是看现在的情况,凭借经验逆推,当时的手术感觉像是新手做的,简直就是一塌糊涂。

“两次手术做的都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不算其它的治疗费用,光一次手术就是十几万的费用。”方主任解释道。

杨平很是不理解:“这种手术用达芬奇机器人做?会比传统手术效果好?”

“谁知道呢?你可能不知道,附四医院普外科的手术,能用机器人,绝不用传统方法,所以他们的达芬奇机器人使用率超高。”方主任不免发出一丝冷笑。

在一片的粘连里面,方主任终于翻出了神经的断端,不仅没有做标记,而且神经的位置也是乱摆乱放,要是主刀没有经验不留神可能一刀就咔嚓掉。

右侧喉返神经还真缺损足足有8厘米,方主任心里细想,要不是杨教授提前给了自己方案,如果自己在手术台上突然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还不是草率地找根神经去桥接,至于效果怎么样,谁知道呢。

按照杨平提前准备的术式,方主任直接将右侧喉返神经断端从头臂干下方逆行解剖至迷走神经,在颈动脉后方与喉处喉返神经吻合。

因为一直没有见到患者的病理报告,杨平为了谨慎起见,吩咐方主任在术区不同的部位取了组织留作术后做病理检查,PETCT上没有看到全身任何地方有转移,现在取这么多点的组织去做病理检查,如果还没有发现肿瘤组织,那就可以确定术后无需针对肿瘤进行治疗,只需要对甲状腺进行替代治疗。

在杨平的帮助下,方主任认认真真地完成手术。

做完手术之后,方主任试探性地问杨平:“杨教授,这个病例你到时候可以写一篇论文。”

杨平哪有时间来写这些论文,他还有好多课题要做,于是对方主任说:“我可没空,你要是有兴趣就拿去写文章吧,放心,我可不会去找你要知识产权。”

此时的方主任心花怒放,这是打灯笼都找不着的事情,对于杨平来说可能没什么,但是对方主任来说,这可是一个重大创新。这篇论文如果能够发到国际等级期刊上,那么在喉返神经修复这一块方,主任主可以说是全国第一,世界领先。

世界领先呀!这如何不让人激动?

等杨平走后,方主任在更衣室足足冷静半个小时才回过神,他立刻打电话给医院楼下的水果店,买两箱最好的车厘子马上送到外科研究所,不,两箱怎么能够表示诚意,他立刻将两箱改为十箱。

这篇文章发表到哪?方主任开始琢磨这个事情,一定要发到国际顶级期刊。

当了十多年医生,还从来没有这样的成就感,不仅解决了别人解决不了问题,还要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在自己的同学圈里,自己这种情况应该是拔尖的了吧。

方主任情不自禁地摸出一根烟点上,人生呀,有时候真的很美妙!

解决了喉返神经的问题,杨平没有停下来,他开始思考农铁生的病情,他究竟当时的甲状腺癌的分型分级分期是什么,没有病理报告,病历上面也没有做具体分型分期,这是极不规范的,尤其是已经做了根治术,怎么可能没有分型分期呢。

从大量的影像图片分析来看,这个病人根本不像甲状腺癌,而更像一个甲状腺的良性肿瘤,如果是这样,又怎么可能做根治术呢,这完全是矛盾的,无论如何也是说不通的,还是等病理报告出来再说吧。

不管以前的手术如何,如果真的病理报告没事,这个患者暂时算是得到治愈,也是一件好事。

至于后续的什么靶向治疗,那就完全没有必要。

第830章 从阎王手里劫人第35章 争分夺秒第343章 山巅的男人第221章 预热第910章 复发第48章 张老头骨折了第964章 20根骨头同时骨折第349章 往事第178章 励志的小哥第474章 提前四个小时第485章 鞠躬致敬第666章 催审稿的第14章 天才第826章 这位医生我亲自来带教第934章 大义凛然的总编第319章 不可复制第600章 朋友第615章 莫名其妙的坏死第619章 肝肾互换第482章 伟大航路第927章 你们怎么不吃第136章 附一的会诊第871章 信心第69章 石坡之行第844章 赶快转科!第347章 同频率第546章 取针是个技术活第767章 措手不及第716章 浑水摸鱼的家伙第480章 答辩会第187章 懂事的思思第211章 你,过来抬一下胳膊!第455章 请求收编第384章 极盗者第11章 翻身第222章 投桃报李第889章 恶有恶报第885章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第940章 来自全世界的关心第765章 饭桶制造者第777章 钻石套餐第650章 切尼的合作第452章 画大饼第89章 失败的DIY第180章 两个器械护士请假第175章 惩罚第962章 中年人的体检表第653章 慢一点吧第623章 转给我们吧第190章 一见钟情第855章 争着请客第470章 天团东渡第73章 闪电行动第902章 曼因斯坦的理想第359章 第一枪第821章 世界最强医疗险第125章 高精度穿刺第503章 女婿第164章 就这台没看到第199章 执着的人第53章 准备小课第481章 两米之外第100章 难缠的病人第160章 大牛的视频第885章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第772章 十三连击第187章 懂事的思思第341章 理论中的手术第507章 碰瓷的第630章 我请客第540章 此处应该有音乐第135章 伊里扎洛夫第586章 再次飞刀附一第291章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第497章 将孩子与洗澡水一起倒掉第310章 消费者第216章 眼睛会出卖人第240章 中国双雄第209章 专家迷路了第288章 出国会诊第947章 以退为进第894章 再也回不去了第639章 教学手术第895章 截胡第737章 还是镜下手术?第857章 大会战第145章 一点希望第803章 Fontan手术第890章 谁在裸泳第608章 水底逃脱第415章 一箭三雕第879章 诗人奥古斯特第375章 如鲠在喉第849章 今天草率了第281章 代言人第928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第59章 没有最快,只有更快第935章 一根鱼刺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