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 气球人

当看到鱼刺从吸引瓶中的液体中过滤出来,整个手术室的医生护士投来崇拜的目光。

神人就是神人,怎么知道鱼刺不在体内,而在吸引瓶中呢?

其实杨平也不知道鱼刺就是还在体内,还是已经离开患者身体,只不过他不愁麻烦,决定应该这样严谨地来处理这件事。

这已经不是水平高低的问题,而是态度是否严谨的问题。

卓主任和周主任觉得自己这这个案例活生生地上了一课,如果刚刚没有找到这根鱼刺,周主任是认为鱼刺还在体内,这次手术只能草草结束。

然后接下来的所有安排都是按照鱼刺还在体内展开,比如跟患者及家属艰难的谈话,甚至患者及家属各种不理解。

为了找到这根鱼刺,患者少不了被折腾一番,全身CT是少不了的,到时全身CT没有发现鱼刺,大家会绞尽脑汁思考接下来怎么检查才能找到鱼刺。

最后做完很多检查还是找不到鱼刺,这根鱼刺成为一桩悬案,医生和患者都对这事心里肯定是悬着的。

医生会认为这鱼刺究竟藏在哪里,以后会引起大出血、感染、栓塞等危险。

而患者心里也是一直担心,连开胸手术都做了,最后没找到鱼刺,而且鱼刺还留在体内,这成天带着一颗定时炸弹过日子怎么行呢。

看来杨教授不仅是水平高,而且这份认真的态度那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对一根鱼刺的分析也是如此滴水不漏。

鱼刺已经找到,这个手术终于算圆满结束,周主任也松一口气,这件事其实从技术来说没有难度,难的是要有滴水不漏的思维方式。

其实杨平也不知道究竟鱼刺是在患者体内,还是已经带出来,但是如果要全面来分析处理这件事,必须这么做,因为这是一个可能性,不能把这个可能性忽略,一旦忽略一个可能性,如果真的碰上小概率事件,就会栽跟斗。

周主任也不禁想起自己同学的案例,他颈部出现一个淋巴结肿大,找医生看病,第一个医生一看,炎症,开一点消炎药,一吃淋巴结就缩小,不吃又肿大。患者自己学医的,于是找到一家知名医院,要求检查,医生进行淋巴结穿刺进行病理检查,提示炎症。医生说放心吧,病理是金标准。

同学还是不放心,他自己是医生,知道这个淋巴结肯定有问题,不是炎症这么简单没。于是通过人脉找到全国某顶级医院一个十分严谨的老教授,老教授摸了很久淋巴结说肯定不是炎症,怀疑是肿瘤,但是这样早期很可能穿刺取不到病灶,最好进行多次多点穿刺,这样取到病灶的概率大很多。于是这位同学进行了五次多点穿刺,前四次没有发现问题,最后一次检查是恶性淋巴瘤,但是幸运的是早期,于是患者立刻做手术切除,后来复查什么事都没有。

所以是否具有严谨的态度,事情的结局会完全不一样。

本来杨平打算回去吃饭,现在加一台手术,正好拖到吃饭的时间,肚子也饿了,陈院长请客,一定留杨平在市人民医院吃饭,就在医院附近一间饭店吃中饭,席间周主任和卓主任,还有其他科室几个主任作陪。

其实当时杨平在市人民医院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小的住院医生,后来刚刚晋升主治不久就离开市人民医院,除了骨科医生护士之外,其它各室主任其实并不认识杨平,即使后来杨平被辞退的事情在医院传开,各科高职称的医生也只听过这个名字而已。

现在离开市人民医院没多久,杨平以特聘专家的形式来市人民医院指导手术,而且又是杰青,又是准备参评院士,还发表13篇CNS,创办《医学》期刊,可谓每一件事都是绝天动地,所以现在市人民医的各科主任都想看看杨平是何方神圣,是不是有三头六臂。

这些新上任的科主任以前都是“良币”,以前一直受“劣币”的排挤,现在终于拨云见日,吃饭的时候,大家聚集到一起,少不了对以前的境遇发一通牢骚。

杨平作为一个倾听者,觉得听听这些牢骚挺好的。

饭吃到一半,这时卓主任接到一个电话,听说急诊科收到几个车祸的患者,其中一个全身多处骨折,还挺严重的,全身肿得很大,要卓主任过去急会诊,电话是骨科会诊的住院总打来的,顺便还微信发一张照片。

卓主任一看这是什么情况,整个人,尤其是头部像个气球一样,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肿胀的病人,卓主任立刻将照片给杨平看,杨平看了一眼,决定赶紧过去看看。

这饭还没吃好呢,陈院长有点不好意思,不过大家都是医生,哪有不理解的。

“走,去看看!”杨平立刻起身。

救死扶伤是争分夺秒的事情,哪还在乎什么吃饭不吃饭的,杨平立刻和大家一起去市人民医院的急诊科,饭店距离医院挺近的。

哪个医院的急诊科都差不多,吵吵闹闹的,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场地没有三博医院宽广,主任也没有熊四海高大,所以看起来有点镇不住的感觉,不像熊四海,又高又壮,往急诊大厅一站,加上那一副凶悍的样子,能够镇住急诊科,要是有人闹事也要掂量一下自己几斤几两。

杨平对市人民医急诊科那是非常熟悉,以前做住院总的时候经常往急诊科跑,急诊科几个医生也是很熟络,大家来到抢救室。

患者肿得比照片上还大,胸部、颈部和头部肿得跟气球一样,尤其是头部,非常夸张,骨科的住院总站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办,从来没有见过这种肿胀,于是只好原地待命,打电话给卓主任。

杨平要了一副手套,按了按肿胀的地方,全是气囊状的感觉,卓主任也戴上手套摸了摸。

“皮下气肿?”卓主任立刻意识到。

杨平点点头。

卓主任对这种还是有经验,要是皮下气肿那就好办,怕就怕不是皮下气肿,是其它原因肿这么大,那卓主任也没见过。

“尖刀片,快!”

шшш✿ тt kΛn✿ CO

卓主任喊道。

急诊科的护士立刻打开一个清创包,骨科住院总快速将刀柄装上刀片提给卓主任,卓主任在胸部、颈部及头部戳了十几个洞放气。气体从戳孔中泄出,如同气球放气一般,发出呲呲的声音,卓主任用手掌按压鼓起像皮球一样的皮肤,将气体轻轻的挤压下去,骨科住院总赶紧也学着样子,用力去挤压。

“慢点!”卓主任拉住骨科住院总的手。

挤压一定要轻柔,否则容易引起空气栓塞,一旦引起空气栓塞,可是要命的。

“叫胸外科做个胸腔闭式引流安全一些,胸外科怎么搞的,怎么也不来个人。”卓主任一边埋怨,一边命令急诊医生。

胸外科的主任周主任就站在旁边看着呢:“哦!我在这呢。”

“准备胸腔笔试引流包,我来做个闭式引流。”周主任立刻戴手套。

刚刚肿得跟气球一样,是皮肤下面进入大量的气体,气体越积越多,跟吹气球差不多,越吹越大。这是患者自己把自己吹成了气球。

患者应该存在肋骨骨折,肋骨刺破了肺,还刺破了胸壁,刺穿胸壁一直到皮下,但是皮肤没有破,然后胸壁上形成一个活瓣,患者呼气的时候,肺部的气体从破口吹出,吹进胸壁的破口,通过破口进入皮下,因为胸壁有一个单向活瓣,气体只进不出,所以气体在皮下聚集,越来越多,将皮肤一点一点朝四周撑开,最后吹成气球一样,从外面看起来就是夸张的肿胀。

这种患者要是不及时做排气处理,最后整个人会吹成气球,危及生命。

患者后来做了急诊CT扫描,全身多处骨折,多根肋骨骨折,骨盆骨折,腰椎骨折,四肢也有多处骨折,颅内还有硬膜下血肿,不过出血量不是很多。

卓主任处理这些完全不是问题,杨平觉得没有自己留在这的必要了,于是告别他们,回来三博医院,回来的时候已经两点多钟。

宋子墨带着大家在做手术,夏书没上手术,他父亲在消化内科住院,做了胃镜检查,胃部有个溃疡,出血挺明显的,消化内科医生胃镜下给与止血处理,然后取了标本做病理,温儒正帮忙看病理切片是胃癌,现在要做全身检查,看看有没有转移。

夏书听到这个消息,挺受打击的,自己读到博士刚刚毕业,还没给父母享福,父亲就查出来胃癌,所以心里十分难受,脑子里难免有点乱。

蔡护士长刚刚送饭去消化内科给夏书和他父母,然后帮忙叮嘱消化内科的护士多多关照夏书的父亲。

因为全身检查还没有完成,杨平现在不好下结论,所以准备等检查结果出来后再帮看看究竟是什么情况,该怎么处理。

至于夏书,有蔡护士长的照顾,杨平心里是非常放心的,蔡护士长非常精明能干,她知道怎么安慰夏书。

大顺跟杨平汇报,科室最近查出很多电脑木马,连几个实验室用的电脑里也有木马,这是大顺对科室和实验室的例行安全检查检查查出来的。

科室因为总是有人偷偷插拔U盘,电脑被感染病毒很常见,可是实验室的电脑与外界隔绝的,既不联网,又没法插U盘什么,连接口都没有,应该很难感染病毒。

虽然电脑是隔离的,但是实验室对人是开放的,人员的交流从来没有限制。

而且这些木马非常专业,因为负责这次进行电脑设备检查的是某大型安全公司的顶尖专家,他们非常擅长各种网络攻防,据专家说,这些木马潜伏在电脑上里面,已经送出了很多文件。

为了安全起见,有一个专家留下来,专门负责这边的网络安全。

不过杨平说,实验室电脑上也没什么需要特别保密的文件,这些在论文上都是公开的,让大顺不用担心,真正核心的文件他是不会随便放这些电脑上,所以杨平不是很担心。

下午,杨平进入系统空间溜达一圈,系统虽然可以提供一个强大的科研平台,集合海量的资源,但是无法提供丰富的想象力,杨平觉得想象力、好奇心、探索的欲望,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

修改后的一批K因子又满意,杨平分析失败的原因,继续实验室,希望快点修改出合适的K因子。

在杨平的指导下,苏南晨与罗伯特的课题3D打印软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利用干细胞培育技术与生物3D打印技术结合,打印出来的关节透明软骨进行结构学分析,与人体的关节软骨没有差别,可以进行移植。

但这只是实验的第一步,接下来要进行动物实验,然后才是临床试验,

看来大家都学会了如何使用微信,比起邮件,微信这是即时通讯工具非常便利。

国际微信群里移植很热闹,杨平看了看里面大家聊天的内容,除了进行一些学术上的讨论,常常也聊一些生活上的事情。

罗伯特在炫耀自己的汉语水平,唐诗宋词元曲,他们已经全部背诵,成语词典、歇后语词典、俗语词典他也已经看完,现在他开始阅读汉语的经典小说,三体已经看完,他尝试看西游记。

这家伙学习汉语是花了功夫的,难怪汉语的水平这么高。

紧随其后的是奥古斯特,他最近在研究说文解字,研究汉语的造字法和组词的规律。

伍德海德还在为四级奋斗,每次总是差那么一点,每次好像已经摸到四级的门槛,可是考完之后总是差一两分,看来短期内申请进修是没希望,但是可以作为短期学术交流,比如两周时间的学术交流,伍德海德觉得两周走马观花学不到什么东西,还是希望获得一个至少三个月的进修资格。

这让杨平想起自己读大学时,班上一些同学为英语四级苦恼的事情,跟这个神似。

杨平查看电子邮箱里面的邮件,其中有有一份是曼因斯坦发来的。

曼因斯坦本来是诺贝尔奖,又是诺贝尔奖的评委,他对于推荐诺贝尔奖是轻车熟路,推荐材料他已经准备完善。

第239章 止步山脚第111章 新基地第710章 教育从受精卵抓起第359章 第一枪第795章 自办期刊第480章 答辩会第849章 今天草率了第141章 魔肺第802章 为时已晚第483章 抢救!快抢救!第436章 独一无二第405章 联线史蒂文第639章 教学手术第570章 拆迁户第323章 痛苦第948章 半夜猪叫第396章 桥梁第729章 命悬一线第948章 半夜猪叫第178章 励志的小哥第819章 这车违章罚款扣分不第728章 手艺第785章 帝都的会议第919章 请叫我杨教授第120章 三维重建第314章 灭霸第179章 飞刀邀请第956章 诚实的小男孩第676章 皮肤体外倍增技术第434章 红花还需绿叶扶第394章 这个手术,只有我老师能做!第640章第719章 要拼高低事上见功夫第287章 一份厚礼第402章 350公里第678章 小实验第289章 局中局第784章 我们一定可以得到他第577章 大大的狡猾第415章 一箭三雕第504章 医学沙龙第480章 答辩会第375章 如鲠在喉第653章 慢一点吧第926章 你敢冲上去试试吗第404章 返航第13章 婴儿断指再植第377章 第二次会诊第910章 复发第389章 一堂大课第320章 徐结巴第422章 云里雾里的腰痛第370章 误会第623章 转给我们吧第407章 最高应急第284章 每年要进ICU第660章 再现绝技第248章 犹豫不决的病人第449章 皆大欢喜第432章 反套路第296章 VR解剖图像第872章 小脑动脉搭桥?第769章 脑壳痛第290章 拒之门外第43章 疑难杂症第88章 下乡医疗队第75章 答谢晚宴第292章 三重局第275章 开战第299章第99章 杨主任第832章 不在一个维度第62章 魔手第344章 培训进行时第624章 神仙拔毛第135章 伊里扎洛夫第476章 我的解释你满意吗第149章 博士扎堆第494章 东京之夜(五)--第911章 谢谢大哥拉一把第161章 妈妈的担心第382章 术前一小时第369章 新术式第558章 石头砸鸡蛋第337章 全能者第411章 开工吧第139章 环甲膜穿刺第377章 第二次会诊第330章 美国的邮件第256章 医疗旅游团第608章 水底逃脱第459章 胖子的健康讲堂第266章 两难的选择第119章 艰难的任务第947章 以退为进请假第397章 纽约第91章 山雨欲来第833章 全国最牛院长第933章 误入歧途的胃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