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次品

这件小钵,是瓷器,天青釉,高不到十厘米,圆肚小口。釉有乳浊感,余耀探头看了看内壁,发现胎质一般。

沈歌顺势在沙发上坐下了,两条长腿交叠,开口问道,“怎么样?”

余耀笑道,“既然是老爷子考校你的,该你先说啊!”

“她已经说过了。”老者也在沙发上坐下了。

余耀看了沈歌一眼,只见她脸色突然微红,不消说,肯定是说得不对,起码是不全对。

不过,这东西的辨识难度确实很大,要是以前的余耀,不要说子丑寅卯了,估计断代都难。

“元代钧窑。”余耀干净利索直接点了出来,说完后,点了一支烟。自以为非常自然,但得意之色其实没摁住。

老者的眼中依然泛起惊奇的光。

之前他是听沈歌说余耀在地摊上捡漏一件扒村窑玉壶春瓶,虽说这事儿可以用眼力不俗来形容,但终究不算什么惊艳之举。况且,沈歌也认出来了。

但这件天青釉小钵就不同了。

别看钧窑是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一,知名度颇高,但这里面复杂着呢。

钧窑的历史跨度比较长,基本是从宋到清。

钧窑不是简单一个窑口,它是个窑系。即便是在宋代,也有官窑钧窑和民窑钧窑。宋代之后,钧窑就只有民窑了。钧窑民窑系,即便只拣重要的说,也有十几个窑口,跨及多省。

除了钧窑的复杂性,这件小钵也很特殊,因为它是天青釉的,虽然钧窑的色系很发达,但是天青釉在在钧窑中并不是主力。

实际上,对瓷器不了解的人可能不知道,钧窑除了宋代官钧,其他的,在历史上并不受重视。直到清末,地位才突然上来了。有句话叫“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也就是清末民初才有的说法。

钧窑还有个特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工艺良莠不齐。特别是元代,元人尚白,元青花又横空出世,所以钧窑不受待见。

“你能具体说说么?”老者沉默片刻,开了口。

“钧窑的釉,有两个最重要的特点,一个是厚,一个是窑变。因为厚,粘稠,所以烧成后釉面没有开片,而是蚯蚓走泥纹(章末附注)。窑变产生色彩,红紫居多,其实不过是釉料里面的成分决定的,诸如铁能产生青色,铜能产生红色。不过,元代钧窑和宋代钧窑不太一样,宋代钧窑大红大紫,元代却是斑块状居多。”

余耀先是来了一通理论,这些理论,他本来也知道,但实际上,光有理论基本是没用的,因为接下来的才是关键:

“这件小钵,并没有出现红斑,但是隐隐能看出釉中细小的红点,再结合胎质以及宋金元时期钧窑系的不同工艺特点,不光能断代,同时也可以认定:这件小钵,应该是调釉失误,而且施釉过薄。所以严格来说,是一件元代钧窑的次品。!”

老者听得竟然有些入神了,但余耀戛然而止。

“怎么不说了?”

“说得还不够清楚么?”

老者长长呼出一口气,“是很清楚了!小兄弟,不知道你师出何门啊?”

沈歌一听爷爷的称呼变成了“小兄弟”,不由急得一跺脚;因为这一说,陡然之间她的辈分也跟着降了。

余耀看了看老者,并未作答。

他不作答,是因为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

老者却以为他不便介绍,继续说道,“老朽沈重远,在华夏古玩圈特别是瓷器圈,还是有几个熟人的。”

余耀一听,沈重远?

怪不得觉得有些面熟!不过他也就是在报纸电视上偶见,见面之后,因为各种情况,没对上号,也没来得及细想。

沈重远的名头,在江州乃至整个东江省,不可谓不大,是真正的古玩大佬。

怪不得这个沈歌,这么年轻,眼力就如此惊人,有这么个爷爷,能学不好么?!

沈重远富甲一方,他这个孙女却还去拍卖行替别人打工,估计也就是锻炼一下。

“您就是大名鼎鼎的沈老?”

“都是虚名。我以前也没听说过你小余,但这眼力却未必输于我啊!”沈重远竟感慨不已,“还得多谢沈歌,要不然我还不知道,江州竟然出了你这样的后起之秀!”

“哪里哪里,我就是平时爱琢磨,其实没什么师父。要说师父,家父以前也是做古玩生意的,算是从小耳濡目染吧。小店格古斋,就是承袭了衣钵。”

“噢?令尊现在何处?”

“我的父母都已经过世了,意外。”

“啊?不好意思,我确实也是没想到。”

“不知者不怪,今天能遇上沈老,也是我的运气。”

沈重远站了起来,“来来来,咱们再喝两杯!”

余耀看了看沈歌,“沈老,不知道沈歌刚才怎么说的?”

“显着你了是吧?”沈歌瞪了他一眼。

“她看不出。”沈重远微微一笑。余耀回敬了沈歌一眼,心说看不出还拽什么拽?

两人重新在酒桌边坐下,沈歌却还是坐在沙发上,沈重远也不管她,“小余,以你的眼力,格古斋怎么不多摆些好东西啊?”

余耀哭笑不得,我倒是想摆啊,可是木有啊!

余耀清了清嗓子,“现在市场不景气,店,就是个据点和门面罢了,有大客户都是直接交易。”

沈重远点点头,“你这自学成才,真是让我有点儿匪夷所思了。”

“其实我自己也是匪夷所思。”

沈重远哈哈一笑,“除了瓷器,你还有那个门类比较擅长啊?”

“各个门类都懂一点儿。”余耀淡淡说道。

“什么?”沈重远脸上再度浮现惊讶表情。

古玩一行,多是专精,能同时懂两个门类,那就了不得了!

这各个门类多少都懂一点儿,虽然“一点儿”听着很谦虚,但在行里人听来,还是很难接受的。

你要说什么门类的生意都做,那可以,毕竟行里还能相互串货,相互帮衬。

但要说懂,要说鉴定,古玩一行是眼学,没有积累哪能行?

即便是年过七旬享有盛誉的沈重远,也不敢这么说!他看着余耀,觉得这个牛吹得有点儿大了。

附注:瓷器有胎有釉,一次性烧成的单色釉瓷器,如果釉薄,最容易出现细碎的不规则的裂纹,这就是开片;主要是因为胎土和釉料的膨胀系数不一样。

宋代的汝窑官窑哥窑一般都有开片,但是钧窑往往没有开片;因为胎质差,所以使用又厚又稠的釉料;烧成后会形成一些弯曲偏粗的纹路,如同蚯蚓爬过湿地,故称蚯蚓走泥纹。

第361章 太有技术含量了第160章 黑驴蹄子第404章 狮子大开口第2章 真是撞鬼了!第307章 鸡油黄第399章 翡翠店里买瓷器第268章 黄家驹,黄宾虹第134章 曼生十八式,合斗壶第572章 错金,错金第218章 不打不相识第604章 老井第287章 三幅仿画皆出一人之手第401章 飞镖扎地图,海黄紫油梨第620章 鉴墨第112章 混球贺文光第750章 终于找到了!第465章 你还想再盘他?第489章 互未见货,对口空谈第304章 鸟语和泥鳅背第508章 带瓶来,珐琅彩!第222章 线轱辘,无挡尊第433章 冲突之后第566章 小宋自造香炉第690章 买玉遭劫第283章 榆木盒子完本感言第447章 不明山谷,传人将聚第568章 小宋何许人也第311章 月影贴片第537章 凌乱的背后第138章 持莲童子第382章 兵分三路第322章 识古不穷,迷古必穷第306章 白眉初,***第4章 您可不能便宜卖了第708章 古墓第254章 手卷共赏第718章 偏差第464章 皮特安第364章 拔刀相助第714章 不太对第602章 小镜天第78章 筒子钱第99章 天字第一号第772章 祖传之物第557章 刮目相看第195章 突发奇想第213章 大宅门第105章 气韵第283章 榆木盒子第544章 万几余暇第556章 一段小插曲第754章 八征耄念之宝第186章 看上镯子带出龙第179章 鬼眼穿土不在身第265章 买高仿也是个难事儿第556章 一段小插曲第210章 嘉尔德第725章 江龙第71章 帝王绿是个什么绿第368章 进展第578章 欠了个人情第675章 台盏开拍第530章 收册页,办留学第468章 夺盒,收网第384章 你不了解许太炎第649章 底托落款第417章 真假参半第181章 天球瓶第371章 康定情歌第706章 天子三剑,有二合一第372章 北齐佛头第216章 白奇楠第678章 意欲何为第533章 身份第339章 三尊太颠方鼎第596章 居龙山边傍龙河第100章 天青云破第572章 错金,错金第96章 新一代火字口传人第457章 江底探陵第748章 林中见阵第643章 指日高升第779章 兵分两路第619章 九锡玄香第73章 它就像赵子龙!第629章 我也是靠鼻子第59章 失态的钟毓第796章 莱布卡图第632章 扬州八怪第295章 开席,快眼第218章 不打不相识第584章 天雷无妄第328章 郑成功血统的实物佐证第338章 这买卖太圆满了第338章 这买卖太圆满了第635章 铺垫第674章 鹿死谁手第258章 谭木匠第78章 筒子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