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一纸乾坤(第三更)

石涛和另一位明末清初的画坛宗师,八大山人,两人是有血统关系的,因为两人都是明代皇室后裔,虽然隔得有点儿远。

石涛名叫朱若极,八大山人名叫朱耷。朱耷是正儿八经的朱元璋的嫡系后裔,是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而朱若极,则是朱元璋侄子这一支的。

若按辈分,石涛比八大山人小了好几辈,曾孙子差不多。不过,八大山人只比石涛大十几岁,两人以友论交,有过书信往来,还一起合作过,比如著名的《兰竹图》。

余耀看着这幅秋山霜树图,一时没有说话,但心里震动不已。这个才持璜,还真是了不得!

这幅画,从笔法和构图上来看,形神兼备,而且墨法淋漓,更像是石涛晚年的手笔。

石涛最擅长用墨,墨色能生“气”,境界十分了得,若是想仿,单就这一点,也是很难做到的。

再就是他的风格,充满了“变”的因素,即便同一幅画,也常常格法多变。

这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关,虽然是皇室后裔,但明亡时,他虚岁才三岁。虽然他后来出家为僧,但康熙南巡,作为一个明代皇室后裔,而且是已经出家的和尚,他还是两次接驾,高呼万岁。

清高却又不甘寂寞,一生矛盾而悲愤。但是,也是这种状况,加上他的天赋,造就了他绘画上成就,多变的动感,辗转腾挪的特殊张力,正是他高明独特之处。

孤高奇绝的艺术家,经常伴有精神上的不正常,石涛的“亲戚”八大山人也是如此。八大山人和石涛还不太一样,明亡之时,他已经成年了,接着就削发为僧,而且颠沛流离,后又改奉道教。坎坷之中,一度精神失常,后与世隔绝。

八大山人用墨极少,笔致简洁,疏旷中意韵无限。最广为人知的,是笔下生灵的眼神,不论鱼鸟,常常白眼睥睨,其实,这里面展示的,又何尝不是他无处安放的孤独灵魂?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而石涛,境遇相对八大山人,相对平顺,但内心的矛盾却始终无法统一,他的画,又是另一种意韵。

石涛的拥趸,从清代到民国到现在,从来就没有断过,其中不乏书画大家。

此时,见余耀反复揣摩却不说话,才持璜不由起身开口:“你琢磨什么呢?拖着不说算什么事儿?”

“你挺着急。”余耀离开了柜台,回到了八仙桌旁坐下,点了一支烟,袅袅烟雾中:

“这不是石涛的真迹!”

才持璜眼神一变,但却又冷笑一声,“说什么结论并不重要,关键是点出证据!要不然,黄口小儿也能说!”

“那是自然。”余耀抬抬手,“坐吧,你已经输了。而且你知道不是石涛的真迹。”

才持璜哼了一声,并未坐下。

余耀继续说道,“恕我直言,这幅画,从笔法墨色,到题款落印,我根本看不出和石涛的真迹有什么区别。”

才持璜微微皱眉,却仍未正眼看余耀。

“再说装裱。这个我能看出来,用的轴头和老绫子,应该都是清初的东西,但裱工,是民国时期的······”

才持璜打断,“装裱和原画未必同年代,古画重新装裱很正常!”

“没错儿!这个也不能用来否认是石涛的真迹,我不过是一一点明而已。剩下的,就是这纸了!”

余耀说到这里,才朋玺也不由回到八仙桌旁坐下了,他默默点了一支烟,没有说话,准备认真聆听。

才持璜的脸色,终于起了明显变化,虽然还是没坐下,脚下却动了,转身正对余耀。

余耀清了清嗓子,“这纸,是民国时期的宣纸!虽然做旧非常到位,毫无破绽;但强光透射,宣纸里的云朵丝状物,清初和民国,还是有差别的。”

才朋玺这才明白,刚才余耀拿着强光手电和放大镜,却反复看画心的空白处,而不是笔墨处,原来不是看画,而是看纸啊!

“这你都懂?!”才持璜不由失声叫道。

“懂这个很容易。关键不在于懂,而在于虽然有差别,但是差别是非常微妙的!懂也未必能看出来!实际上,制造宣纸,青檀皮和沙田稻草的原料配比基本没有变过,造纸技术也比较稳定;好在,清初和民国毕竟隔了将近三百年!”

“到底是什么差别?”才朋玺问了之后,忽觉失言,不由尴尬一笑。

这等高深的鉴定秘诀,谁也不可能轻易外传。

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不要说余耀说的宣纸里云朵丝状物的微妙差别了,对于不懂宣纸和字画的人来说,连宣纸和书画纸也未必能分清楚。

市面上有一两百一刀(100张)的所谓“宣纸”,其实不过是书画纸。真正的宣纸哪有这么便宜?

特别是老宣纸,不说太老的,八十年代初期的老宣纸,一刀四尺红星特净皮,市价已经到了两三万了。

所谓纸寿千年,宣纸越老,越利于书写和绘画。

余耀也跟着笑了笑,“老先生不必如此,说说也无妨,因为都是常规的东西,最终还得靠眼力。宣纸里密布的云朵丝状物,其实是青檀皮纤维,里面还能发现稻草的筋丝。清初的宣纸,筋丝在青檀皮纤维中的多少和分布,和民国时期略有不同。但具体如何不同,还是那句话,太微妙!”

“一纸乾坤,妙到毫巅!”才朋玺抚掌不止,“老朽佩服,佩服啊!”

才持璜却没有表态。

才朋玺随后直接看向才持璜,“男子汉大丈夫!这时候岂能不声不响?对不对?是不是民国的仿作?”

“是!”才持璜忽而如同泄了气的皮球,缓缓在椅子上坐下了。

余耀却摁灭了烟头,站了起来,重新走到柜台边,一指这幅画,“我说过的话,必然要做到!”

“嗯?”才朋玺和才持璜齐齐看向余耀。

“虽然是仿作,但我开过口,说不出作者算我输!民国时期,能有这般惊天高仿技艺的,仅此一人!”

第647章 多管闲事第18章 这不是作死么?第486章 希特勒收藏的假画第140章 鸠首第567章 呼之欲出的大漏儿第428章 灭魂第677章 彼暗我明第172章 一个人竞拍第516章 功大于过,过犹不及第94章 背后的瘸爷第69章 他能飞上天不成?第445章 开箱第470章 江州第一眼第347章 名不虚传第113章 真正的传承第762章 他乡遇故知第741章 法印第139章 技惊余耀的老者第571章 多米蓝珀第779章 兵分两路第754章 八征耄念之宝第557章 刮目相看第85章 鬼眼门,往事如烟第423章 上善若水第455章 鸡心罐,不是杯第697章 南斗六星第691章 玉为媒第451章 青铜病第215章 节外生枝第267章 提前到访的上官雨第288章 潦倒的天才第403章 挨千刀第66章 大寿金胎第289章 何以濯的唯一仿作第35章 真真假假第116章 金字口重器第611章 另一件,一起看第190章 天珠落定,留意镇纸第13章 老窑第675章 台盏开拍第602章 小镜天第626章 坐地起价晚了点儿第484章 法花釉,后门造第205章 好心第745章 洞府之中,只取丹砂第117章 宣德炉,风磨铜第513章 谁是余耀?第141章 无双谱第549章 双龙寿字币第481章 靳伯声第635章 铺垫第161章 戏码第575章 玛瑙杯,糊弄谁?第194章 西湖十景第280章 挂屏上的宝塔第680章 志在必得第606章 金龟第730章 洞府第501章 摔杯第107章 斗宝第47章 一水儿汝窑第213章 大宅门第564章 黑色戒面第340章 谢谢你的理解第687章 摽上了第616章 添上仿款第503章 未雨绸缪第9章 沈歌第381章 慧眼独具第457章 江底探陵第265章 买高仿也是个难事儿第732章 难窥天机第476章 机关鸮头钮第94章 背后的瘸爷第340章 谢谢你的理解第15章 次品第608章 收破烂的和收古玩的第642章 封侯挂印琵琶尊第53章 花觚里的纸包第261章 传国玉玺,和氏璧第467章 杨锐给的惊喜第71章 帝王绿是个什么绿第746章 转战木乌岗不得不解释几句第359章 碧玺印章第585章 大论辩第314章 血沁第794章 物是人非,浩气长存第214章 长生丹第646章 仁者无敌第294章 流水席第455章 鸡心罐,不是杯第397章 秘色瓷,活死扣第169章 玉猪龙第118章 玄鸟生商第415章 天工第57章 受启发,打个洞第386章 宋画谜团第47章 一水儿汝窑第474章 聚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