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真是撞鬼了!

余耀平时胆子不小,但这种事儿谁能受得了?还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嘴里不停念叨着,请自己能记得起的各路神圣仙佛保佑。

好在这金光灿烂的时间并不长,同时再也没有声音响起。

眼前恢复了一片黑暗。

足足又安静了五分钟,余耀才一点点慢慢睁开眼睛。

左看,右看,上看,下看。

一钩上弦月挂在空中,和昏黄的路灯光交织,斜射在“格古斋”的匾额上;老街上暂时没人经过,而东口连接的滨江道上,不停有车辆呼啸而过。

地上的一堆灰烬,已经没了半分火气;手里的鬼脸花钱,也没什么变化。

呼······余耀长出一口气。

起码眼睛没出毛病,看得清清楚楚。

难道,刚才是我花眼了?幻听了?

余耀缓缓站起身来,先是小心将鬼脸花钱暂时装进口袋,又点了一支烟。

许是最近有点儿累,又是做梦,又是幻觉的。

不过,直到一支烟抽完,这种自我安慰也没能起到大作用。余耀回到店里反锁店门之后,还是有种脊梁骨冒凉气的感觉。

走到店铺一角的脸盆架边,洗手擦干之后余耀揉了揉太阳穴,“还是先睡会儿静静吧。”

店里只有他自己,没有静静。不过,柜台上倒是多了一份卷起的报纸。

这好像是那个中年人遗落的。

余耀顺手拿了起来,展开。

这是什么报纸?连个头版大彩图都没有。

嗯?不对啊,黑白的?这油墨?

民生联报。

民国二十七年十月二十六日,农历九月初四。

余耀草草看了几条头版的新闻,全是当年的时事。再翻,还是。

不经意间,一条新闻标题蓦地映入眼帘。

一代宗师昨日离奇去世,国宝级文物不知所踪。

旁边,还配了一张照片。

看了照片,余耀的手像被火烧了一样,腾地就将报纸扔了出去!

这张照片,虽然是一小半身黑白照,自是比不了现如今的高清图片,但是余耀也能认出,赫然就是刚才进店那个中年人!

这特么的是真的撞鬼了啊!

我说这年头儿怎么还有这种打扮!

还有,那张报纸发行日期是农历九月初四,报纸上说的“昨日”,就是九月初三!

今天,也是九月初三!

忌日。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本来应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个日子啊,怎么自己就出了这种事儿?!

鬼爷,我和您应该没什么关系啊?怎么就找上我了?

余耀站在柜台边,瞅着被他扔在地上的报纸,抖抖索索又点了一支烟。

他现在是又惊又怕。

还带了那么一点儿好奇。

一代宗师?

这个人到底是谁?刚才还没顾上看······

抽完了一支烟,余耀一咬牙一跺脚,硬逼着自己上前拿起了那份报纸,重新放到了柜台上。

既然都找上门来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民间一代传奇,古董文物鉴定大师许太炎······”

啊?原来,他就是许太炎?

余耀一时间又有些游离了。

作为一个理论水平和历史知识远远高于眼力的古玩小贩,余耀是知道这个许太炎的。

民国年间,有“文物三言,半壁江山”一说,说的是在文物古董这个圈子里的影响力。

所谓“三言”,是三个姓氏都带言字旁的人。

许太炎,谢流斋,谭如肃。

不过,这三个人,不是一路人。

许太炎最具传奇色彩,在文物古董鉴定方面是个天才。他曾在琉璃厂开店,在当时的行里颇受追捧,有“许一眼”的雅号,不管真假,一眼定性。但他的背景十分神秘,据说人脉颇广,却从不为官方做事。

谢流斋,却是个专门“出口”文物的古董商,他在沪海开了一家古董公司,同时在西洋也有公司,如今不少堂而皇之摆在外国展厅里的好东西,就是他搞出去的。

谭如肃,则是当时最大的古董造假集团的掌舵人,以古画为主,青铜器、瓷器也有涉猎,其中不乏以假乱真的超级高仿。不客气地讲,现在说不定哪位收藏家甚至哪个博物馆里,还有谭氏集团做出来的东西。

“我姓许。”

这声音再度在余耀脑海里响起。

余耀的心里,却好似稍稍踏实了一些。

因为,如果真是许太炎,此“鬼”就非同一般,一代宗师啊!应该不会难为自己这么个小人物吧?

余耀一边想着,一边将这篇只有不到四百字的新闻看完了。

敢情民国时候的新闻也玩儿标题党,写许太炎去世,死因却不知道,这就算离奇了?余耀还想看看国宝级文物是什么,结果只是猜测许太炎应该藏有国宝级文物。不过,倒是怀疑了一下倭国人。当时倭国人已经入侵华夏,同时大肆搜刮古董文物。

有用的不多,但其中一点还是引起了余耀的注意。

那就是许太炎当年在琉璃厂有一家店铺,也叫“格古斋”!

这似乎能解释他“显灵”到此的原因?

难道,是他老人家在“下面”缺钱了?

余耀再度回忆了一下整个过程,他似乎并无恶意;自己呢,又帮他烧了纸钱,整整五刀啊,这要搁在“下面”,够买个花园别墅了吧?

既然这样,应该不会再有麻烦了?

钱眼儿里的金光,要不是幻觉的话,会不会是一种表示收到钱的“反馈”?

胡思乱想一通,余耀又摸出那枚鬼脸花钱。

这东西,可不敢卖了!

从店里找了根红色挂绳,余耀小心翼翼将这枚鬼脸花钱穿系了起来,而后,打开了柜台里侧一角的小保险箱。

小保险箱里,也没啥东西,除了几千块现金,还有一个不大的锦盒。

余耀将穿了红绳的鬼脸花钱小心翼翼放进去,拱手拜了拜,“许大师,小店的名字是个巧合,无意冒犯您。我这纸钱也烧了,够您在下面花了。您看,是不是就不用上来了?主要是怕您累着······”

说完之后,余耀拍了拍心口,感觉舒缓了一些。

瞅了瞅保险箱里的那个锦盒,余耀不由自主又拿了出来。

这个锦盒里,是他前两天捡漏的一件白玉扳指,今年能不能过个好年,就靠它了!

打开锦盒之后,余耀又禁不住拿起了扳指。

包浆莹润,手感一流,开门的熟坑。扳指的外立面上,上下刻有回纹,中间则是阴刻了一首唐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根据余耀之前的判断,这是一件乾隆朝苏工老玉件,虽然比不了内务府造办处的官作,但也算精品了。

可此时的余耀,眉头却忽而拧成了一个疙瘩。

第408章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第790章 昭陵六骏,谢流斋第284章 想多了?第214章 长生丹第431章 残器巧改,绿釉后上第433章 冲突之后第365章 桥头劫第129章 康熙通宝,大五帝第737章 监测船第247章 唐八棱第597章 神秘来客第155章 一纸乾坤(第三更)第702章 狗血第234章 英雄合卺杯第458章 皇陵盗空,疑点重重第616章 添上仿款第279章 簪花仕女图第63章 顺便捡个漏儿第413章 取珠第740章 丽江古城,双狮暖砚第260章 秦陵地宫第702章 狗血第380章 唐人写经第273章 养子第85章 鬼眼门,往事如烟第548章 壶能倒流,盒要单买第462章 大功告成第491章 印章落定,线索不明第736章 月牙江滩第661章 紫金字体第450章 镇帮之宝第567章 呼之欲出的大漏儿第541章 青花瑞兽盘第670章 拦路,会面第537章 凌乱的背后第19章 老苏片第329章 半块玉佩,许家后人第579章 受伤第511章 不真也能收第228章 紫檀交椅不用看第309章 兔毫盏第129章 康熙通宝,大五帝第615章 小团队的大活儿第402章 三棵野生黄花梨第251章 枢府瓷,卵白釉第399章 翡翠店里买瓷器第172章 一个人竞拍第540章 标字斗彩杯第475章 三个议题第22章 赵公明第725章 江龙第91章 南疆石狮子头第278章 最难仿的古玉第725章 江龙第690章 买玉遭劫第774章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第451章 青铜病第601章 憋宝第478章 预先定传人,插曲古月轩第80章 金顶香炉第564章 黑色戒面第175章 玉镯本是男人戴第791章 传国玉玺,残缺的完美第509章 眼力入股第369章 没文化真可怕第153章 蚀花肉红石髓珠(求首订)第329章 半块玉佩,许家后人第193章 麻烦第183章 复仇者联盟第206章 冤家路窄第426章 诸葛碗第24章 自作聪明的发挥第575章 玛瑙杯,糊弄谁?第287章 三幅仿画皆出一人之手第299章 白毫光第125章 中谷神花第690章 买玉遭劫第19章 老苏片第119章 国宝金匮直万第498章 浆胎,鎏金第578章 欠了个人情第156章 五百年来一大千(第四更)第390章 非仇之命,不义之财第685章 两两勾连,三足鼎立第551章 雍正粉彩,还差一步第483章 玻璃花瓶第338章 这买卖太圆满了第19章 老苏片第163章 坡垒阴沉木第581章 云青花第775章 滕昆吾来电第486章 希特勒收藏的假画第68章 仿古一条街第164章 入局第365章 桥头劫第638章 又遇谭心定第364章 拔刀相助第449章 退货,收盒子贴路费第765章 如此熟坑第459章 真鼎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