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白毫光

摆在长桌当中的,是一件瓷器。

粉彩“麻姑献寿”鹿头尊,有一尺半高,腹径接近一尺。

画片上,除主要人物外,上有祥云,旁有松石。双耳,则是褐色的鹿头。

圈口描金,稍有脱落。

而露出的内壁上,能看到上了绿彩。这是乾隆朝粉彩器常见的手法,底部也经常带绿彩,俗称“绿里绿底”。

这鹿头尊的工艺很细,但在余耀看来,却是一眼的民窑器,因为世俗味儿太重。这倒不是因为画片内容,而是各种细节综合而论,再到整体上的一种感觉。

这算是一件乾隆民窑的精品。

不过,余耀兴趣不大,再一看价儿,更不必接着看了。

虽然余耀不感兴趣,但这件粉彩鹿头尊一上来,就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目光,长桌中间顿时有点儿拥挤了。

有的人一边看还一边嘀咕六字篆书款儿——这位眼力不济,不看底,还定不了是官窑还是民窑。

余耀淡然一笑,抽身到了旁边。

杨锐本来也觉得像民窑,见余耀如此,便也不再多看了。一来标价太高,三十万;再者他也不太喜欢画片,他这人性子有点儿刚,这件鹿头尊画片的笔调,透了股子阴柔气。

余耀接着看的东西,是一个鸟笼。

象牙鸟笼。

这东西余耀看得更快,材质肯定没问题,年份和工艺也容易辨识,清末的广作。

广作这个说法挺有意思,本身就是个词儿,但其实指的是明清、特别是清代,广州出产的家具和工艺品。

本来在明代的时候,苏作家具的名气最大,但是到了清代,广作却一跃而上,成了老大。

因为满清皇室的青睐。

满清入主中原之后,逐渐汉化,但皇室却一直不喜欢明式家具的风格。明式家具如果简单用一个词概括,“秀雅”比较合适。但满清皇室,喜欢凝重大气,甚至富丽堂皇。

广作家具迎合了这个口味。所以,鉴定区分明代和清代的家具,这也是风格上的一个要点。

广作家具,用料往往也很奢华,一般不掺着来,花梨就全是花梨,紫檀就全是紫檀。

当年的清宫造办处,晃动着不少广州人的身影,后来还专门设立了“广木作”。

象牙也是奢侈品,清代象牙多依靠进口,广州是个很重要的口岸,近水楼台,广作牙雕也成为一个典型代表。

清代的象牙工艺品,远远多于以前任何一个朝代,其中,广作就占了相当一部分。

雍正朝的时候,广州还进献过一张象牙凉席。

这样的凉席,没用过也不知道什么滋味,但据说非常清凉,比其他凉席舒服多了。

用象牙做凉席,首先工艺就很复杂,先得用特制的药水泡软,然后劈成细条薄片,才能编织。其次耗费的象牙量太大,一张凉席,得用几十根象牙;再者也得耗费大量人力。

象牙本来就很贵重,如此一张凉席,自是奢华之物。雍正看到之后,便下令不要再进献了!乾隆登基之后,却不管这么多,舒服是第一位的,象牙凉席又开始进献。

这件象牙鸟笼,自然远不及象牙席,因为空隙很多,其实耗费材料并不多。不过,工艺还是比较复杂的。

清末到现在也一百年了,保存得还比较完好,确实是不容易。

但这件东西,不光余耀不想买,大部分人也都不感兴趣。有三四个人在看,但很显然,那是对其他两件都不感兴趣,这玩意儿少见,借此机会好好看罢了。

这象牙鸟笼不能用来真的养鸟是肯定的了,而且不易保存,也不好把玩。要说观赏价值,不能说没有,但有这种眼光喜好的,也不会多。

同时,这象牙鸟笼标价很高,二十万。结合清末象牙制品的行情,再给它加上创意费工艺费,其实十万就算高了。

余耀心想,这东西,老板估计能料到在流水席上很难出手,摆出来,可能是一种实力展示。同时,也相当于广告了,要是传出去,圈里有感兴趣的,可以再联系。

从流水席上出现的东西来看,有真有假,东西也没上完;但粗略算算,本儿实在是不低。说老板以前在潘家园练摊,能打下这样的基础?事后余耀问杨锐才知道,原来老板家的一个大院子拆迁了,得了一大笔钱,这才是关键。

余耀和杨锐几乎是同时走到了最后一件没看的东西跟前。

这件东西,连看的都没有。不是说没人去看,是看了之后没有逗留的,转眼就盯其他两件了。

这是一尊清代的铜佛像,体量挺大,但一看工艺特征,特别是那一对“招风耳”,稍微懂行点儿的,就知道,这是“蒙造皮子活儿”。

所谓蒙造皮子活儿,是说明清两朝,蒙古一带造的一种佛像,不是铸造,是敲打捶揲之后成形的,里面是空的,就一层铜皮子。

这样做铜像,水准可想而知。而且耳朵往往得单独做,然后再固定上去,很容易弄成“招风耳”。

这也有历史原因,游牧民族,居所不固定,这样的佛像比较轻,便于携带移动。

当然,材料节省,工艺简单,请佛像的钱用的也少。

从明清到现在,蒙造皮子活儿,一直不值钱。不是说全部蒙造佛像都这样,也有铸造的工艺精美的,只是说皮子活儿是这样。

虽然年份是清代,而且看着能到清中期,但标价却很低,只有几千块钱。

即便是这样的标价,依然没人感兴趣。所以说,来吃流水席的,眼力确实有高低差距,但也没有瞎玩的棒槌。

“得,这一轮提前歇了。”杨锐撇撇嘴。

而余耀,却一直盯着佛像的白毫,佛像被放平之后,余耀探着头,依然在看。

所谓白毫,指的是佛像两眉之间的圆形或者毛发形体,简单来说就是眉心那个“点”。

白毫又叫白毫光,白毫相光,也是佛教造像规定的三十二相之一。除了“眉间白毫相”,还有“手过膝相”、“顶高髻相”,等等。

这尊佛像的眉间白毫,不是捶揲或者雕刻出来的,而是镶嵌了一颗珠子,还真的是熠熠生光。

余耀看的,就是这“白毫光”。

第64章 脱口垂足郎不流第74章 乃字还是这么正第348章 北方书圣第578章 欠了个人情第672章 交错第226章 猛犸象 披毛犀第761章 猛料完本感言第530章 收册页,办留学第168章 我还有个名字,许如琢第433章 冲突之后第720章 金声引魂,双金传应第743章 移幻镜天第49章 立太子,祭天用第64章 脱口垂足郎不流第654章 星空图第453章 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第363章 一出好戏第560章 伙着拿下第492章 失忆第218章 不打不相识第792章 大事初成第778章 车船问题第144章 因为他是我孙子第400章 永乐甜白第451章 青铜病第317章 揭裱之前第473章 赌一把第516章 功大于过,过犹不及第239章 大哥许太炎第96章 新一代火字口传人第624章 拓片识杯第557章 刮目相看第456章 奉惊鲵以定陵第339章 三尊太颠方鼎第639章 他是谁?第601章 憋宝第430章 玉斧和玉韘第795章 线索不明的雍正珐琅彩第590章 黄猫脖挂白玉坠第17章 江岸翠峰图第520章 十二生肖册页第358章 捕兽夹子第732章 难窥天机第476章 机关鸮头钮第441章 空缺的传人,未知的密码第142章 偷跑出宫的玉雕大师第413章 取珠第250章 适合吃饺子的小盘第717章 说穿了还是一笔交易第222章 线轱辘,无挡尊第545章 终于捡漏了第788章 开棺见重器第666章 非拍品第40章 卢记瓷行第27章 管杀又管埋第639章 他是谁?第230章 鸣鹤二十八宿第596章 黄龙背后傍龙河第379章 大号石针第278章 最难仿的古玉第613章 核桃闲话第480章 七星拱北第241章 文帝信玺第56章 因为,你是我的朋友第249章 西游记,磁州窑第418章 酬金免了第500章 福满仓的高足杯第361章 太有技术含量了第696章 三江并流我的古玩之路(代上感)第665章 预展上的熟人第232章 最后的水字口第726章 两部落之争第559章 来龙去脉第258章 谭木匠第566章 小宋自造香炉第164章 入局第507章 港胖又要来第631章 繁花似锦,五彩龙腾第739章 飞熊坐骑第352章 这倒霉孩子第295章 开席,快眼第76章 你听懂了吗第240章 缺角吻合的玉印第384章 你不了解许太炎第196章 无名玉石,扑朔迷离第773章 青瓷台盏,如此流转第649章 底托落款第120章 上中下策第297章 瓜形壶,无肉亦欢第278章 最难仿的古玉第243章 谭家第510章 借缂丝,骑铜盒第527章 造假集团第733章 熊大熊二第174章 朱三松不够,再加吴昌硕第507章 港胖又要来第272章 九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