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笔下文章

成为举人,将意味着一个学子步入真正的士族阶层,那就要考虑一个问题,如何去治理国家。

孔孟之道之所以被历代统治者所采纳,是因儒学的政治蛊惑性很强,一再强调“民贵君轻”,却又重申“天地君亲师”,把统治者摆在一个很高的地位,宣扬一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思想,那所谓的民贵君轻也只是空谈。

第二题,纪宁所要侧重论述的焦点,则在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语出《荀子?哀公》,同样出自大圣人孔子之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表达出君王乃是舟,而黎民苍生为水,万民能承载君王,同时也能令国祚倾覆,很好地表达了民贵君轻的思想。

后世一说到“民贵君轻”,很多人自然就能想到这句话,全因唐初魏征的引用。

在《贞观政要?论政体》中记录魏征的话:“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正因魏征的引用,再加上贞观之治的影响力,才令这句话名扬海内,历代君臣、学者都会拿这句话来作为劝谏君王、规范己身、研究历史潮流的金句座右铭。而这时空之中没有唐太宗,也没有魏征,更没有贞观之治,纪宁要提出的这个思想,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读书破万卷,便是在心中也可将文章内容勾勒而成,本可直接作于试卷之上,但他为了谨慎,还是先书写于草稿纸上,以便检查和修改:“圣人之心在于宽仁,君为舟可为万民之水所倾……”

第一句话,便点名主旨,也是破题之言。在破题之后,再开始论述具体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论调,于文章而成。

纪宁写第二篇文章的时候,感觉是非常好的,也是他心中有许多治国的思想而不得抒发,也是借着一次考试的机会,将自己心中所想的内容表达出来,就算无关乎最后是否录取,也要将这些思想书于纸面之上。

便在他书写之时,便感觉心头有一股浩然正气在涌现,纪宁尽量收摄心神。

笔下成文章。

……

……

第二题做完时,尚且才刚过第一天中午,纪宁腹中并不觉得饥饿,便想将三卷四书文全数完成之后再吃饭。

毕竟四书文之后还有五经文,第一天写四书文,第二天写五经文,第三天检查,也是不错的规划和安排。

他重新审视了一下第三题,也是在众多考生看来最难的一题,是截搭题“国无道至死不变。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前半句出自《中庸》,是子路问孔子,何为强,孔子作出了一番论述,认为“国无道至死不变”是人强大的一种表现方式,意思是:“国家黑暗时要坚持操守”。

但后半句,似乎把意思又给带偏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意思,是这都能忍还有什么不能忍?

换言之,就是到忍无可忍时就绝不能忍!

一面说国家和君主黑暗时都要至死不变,还说这是人心的强大,一边说不能忍,把两句话合在一起又要表达什么呢?

普通的考生多半会从前半段来进行论述,因为要保持操守,这也是与封建科举的出题方向来考虑,任何出题的人,都不可能宣扬一种背叛君主的思想,那“是可忍孰不可忍也”的后半句,就会成为赘言,没有任何意义。

纪宁却能从字里行间感觉到一股“愤青”的冲动,似乎这位出题的主考官,对于“国无道”有一种愤慨,要么就直接出题“国无道至死不变”,又或者是“中立而不倚”,都比后面加上“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要更为恰当,纪宁只能理解为,这是主考官有意在是试探考生,你们敢不敢打破成见,敢不敢论!

国家和君主无道,就应该去纠正之,而不是听之任之,否则也就不会有武王灭纣,就连大圣人孔子,也绝对不会去拥护一个残暴不仁的君王。

但纪宁又要为自己的论调考虑一番,若话说的太偏激,那是在自找麻烦,所以只能委婉地表达出,若君王有错必要规范之,若天道不兴则要顺应民意的思想。

不说要推翻君王统治,只是说要顺应天道和民意,这就是纪宁写这篇文章高明的地方。

这样既能很好地契合主旨,又不会被人拿他这篇文章去告发他有谋反之意。至于主考官为什么会有如此偏激的思想,他就不得而知。

……

……

做完三道四书文,纪宁将文章反复检查,随后誊写于试卷之上。

眼看天色将晚,他没有勉强自己第一天去把四篇五经文也做出来,他甚至都没去审阅题目,因为这会让他第一天晚上魂不守舍。

很快到了日落黄昏,随着天色暗淡,考舍之内已经陷入舞弊案的黑暗之中,在一个封闭狭小的空间内,这会让人有种彷徨无助的感觉。纪宁手头上只有三根蜡烛,这三根蜡烛不是用来照亮驱走心中孤寂的,而是用来在遇到考试无法完成的紧急情况下连夜做卷用的,属于有备无患,所以他也不会拿出来用。

纪宁睡了一晚,早晨起来时,便听到外面传来嘈杂的声音,原来是有人受不了乡试的考试环境,正在嚷嚷着要出贡院,结果被巡场人员拖出了贡院。

外面守考舍的士兵还在嘀咕:“考上举人就能当老爷,这还有自己放弃的道理?”

纪宁笑了笑,或许是在这些白丁的士兵眼中,读书人是很神圣的职业,但他们想不到,其实读书人的才学分三六九等,尤其是那些靠世袭和隐蔽得来秀才身份获得考举人资格的,很多都是纨绔大少,他们根本吃不了考舍内的苦。

就算让他们在考舍内停留九天八夜,也未必能作出好的文章,所以干脆就提前离开,也是有自知之明的体现。

纪宁简单吃过昨日雨灵精心为他准备的早点,翻开五经的卷子,准备第二天的考试。

他五经中的本经是《诗经》,所以四篇五经文都会出自《诗经》。

第681章 不给皇帝面子第306章 杀人灭口第1112章 带伤上阵217.第217章 奉旨花钱第884章 平安第639章 黄色文名第374章 纳兰吹雪暂别第1047章 给一次机会第1049章 李秀儿见赵元容222.第222章 提前备考第372章 妻子和妹妹第579章 倒贴第186章 科举在即第644章 官府查案第300章 公主要下嫁?第728章 可高贵,可贤惠第435章 你好色吗?第296章 圣贤与庸人第097章 有荣共焉第458章 三天时间第419章 贡茶第453章 讨回公道第1077章 二十道考题第998章 走一步看一步第623章 传胪 上第980章 孤独的三公主第160章 杀心第650章 夫妻上阵第1006章 扶植傀儡第057章 对薄公堂 上第713章 进文庙第一天第843章 温馨的午睡第782章 你是公主,我不是驸马第1148章 皇宫要人第637章 释菜礼 下第888章 小义和大义第782章 你是公主,我不是驸马第1035章 逃亡的兄妹第229章 才貌无双 下第082章 小手颤动第1066章 赏赐第1237章 编排第748章 督促第409章 劫持第052章 自白文第072章 宓姑娘加盟第775章 云舞相送第361章 牙人林二第036章 神秘的信、煽动第199章 同请柳如是第816章 借个火第227章 才貌无双 上第786章 紫凝公主第425章 普渡众生第313章 醇酒、香茗、美人第378章 天香楼之会 下第484章 赠书第709章 李府送信第017章 心存遗憾第032章 宓姑娘登门警示第344章 神秘的主仆第915章 爷有银子第768章 多事之夜第860章 出手阔绰第238章 再见上官第887章 求助第050章 知府也无能为力第420章 诗会 上第947章 她懂得牺牲第920章 先礼后兵第286章 裁新衣第428章 赵元容的挤兑第1061章 学士之争第995章 第二套计划第852章 谋反天下知第544章 慧眼的郡主第163章 波折第091章 出发第796章 对付张洪第351章 入住京城第379章 渊源第608章 卖了帮数钱第384章 两万两银子625.第625章 似得似失第532章 改头换面第1258章 丢权第866章 谈买卖第895章 无人怀疑第299章 一言难尽第825章 催眠第1009章 大势已去第515章 贡院考舍第773章 相亲相爱一家人第1067章 追求平淡第435章 你好色吗?第133章 第一次难过哭了第1094章 公主请自重第1142章 成婚之日第795章 礼物第328章 纳兰吹雪的异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