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殿试 上

巳时正,殿试考试正式开始。

在文庙礼乐的伴奏之下,由皇帝亲自站起身来,宣布道:“朕宣布,殿试开始!”

从后殿两侧,各自出来两队宫廷侍卫,这些侍卫分成四排,一路前进到每个座位前站定一人,这些侍卫将作为朝廷所派出的监考之人,负责毫不分神地观察和监督考生之人,至于文庙和朝廷的官员,将会作为巡场官员。

也就是说,一名考生光是盯着自己的监考者就有两人,一个宫廷侍卫,一个小太监,而后还有文庙和朝廷的巡场之人,这殿试的严谨程度可见一斑。

到此时,所有考生这才可以打开自己眼前的考卷,那考卷的两侧是由硬纸所成,里面是软质的纸张,跟普通上奏的奏折很是相似,打开书折之后,里面是用印刷体所印制出来的文字,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字,大概光是题目就有三四百字之多,最后才是一片留白的地方,考生将在留白的地方完成自己的文章。

虽然策问,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势来进行考试的,但所有的题目都会连在一起,考生需要从以皇帝口吻所写的一篇感怀文章中,找到文章中的问句,再从这些问句中找到回答的方法,再写成自己的一篇文章,殿试的题目就可以完成。

殿试的题目大概有三四百字之多,而作答的文章,应该也有上千字,在这时代中,并没有标点符号一说,其实要从那连在一起的文字中找到问题,再写成一篇连标点符号都没有的文章,对纪宁来说还是有一定挑战性的。

也好在他自己经历过这方面的培训,要写这样的文章也就没那么难了。

纪宁先打开之过考卷的格式,而后再去看文章的内容:“制曰:朕惟天子,父天母地而为之子,凡天下之民皆同胞一气靡所不统,故曰,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宗子继承父母,君主天下其责甚大,必养之有道,必教子有方,举天下之民,无一不得其所,责斯尽焉……子诸生饱经饫史,以待问必有灼然之见,其详著于篇,朕将亲览焉!”

跟前面科举考试中考四书文和五经文不同,殿试所考的文章,严格来说应该是由皇帝亲自来出题,不用遵循四书五经中的内容,而是要靠皇帝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的文章,问出的问题,来做出答案,在回答中,也不用遵循一些特殊的骈体文格式,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是不能用浅白的文字来回答,所写的文章,也必须遵循古代文章的基本原则。

当纪宁乍一看到这题目,大概便明白,这是一篇关于“孝道”的问题。

皇帝以自己为典范,表明了孝义礼法在人伦关系中的作用,并且由此来提出问题,策问所有的贡士关于孝道的问题。

策问题目的最后,皇帝说的也很是明白,说在场的诸考生都是饱读诗书,对于皇帝的问题应该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让考生根据策问文章中的内容,写一篇文章出来,皇帝将御览,并且从中找出好的文章来。

纪宁看文章审视题目的速度是很快的,基本很快便能扫一遍,然后知道文章说的是什么,议论点是从哪里下手。

而在场的考生就未必有他这样的审题能力。

等考生们逐渐将文章审读结束之后,所有的考生也都在犯难,不是因为这题目有多难,而是这题目在很多人看来有些太简单了,简单到不知道该从什么方向入手去回答和议论。

百善孝为先,在一个推崇封建礼教的时代,孝义是被皇家以及文庙所推崇的,历来所推崇出来的人物,很多都是以孝义而闻名于世,纪宁参加过的乡试和会试中,也都有相关的题目,甚至提到过舜帝的至孝和纯孝。

从舜帝来议论,看起来是最合适不过的,如果在场的考生中对于自己在殿试中的发挥没什么期待,而只是想平稳完成文章,获得一个三甲进士的头衔,大可就从舜帝的角度来议论,这样是最稳妥也是最切题的,不至于走题不说,如果文章写的好,说不定还能直接中个二甲进士回来,至于一甲进士基本就不用想了,因为你议论舜帝,就算你说的再好,那也是在老生常谈,很难写出让考官觉得绝顶的文章。

而古代先贤中,以孝义闻名于世的人仍旧不少,在孔圣人的众多弟子中,就有以孝道而闻名之人,其中不乏在二十四孝中就提到过的闵子骞,就连孔子都称颂的孝义之人,想来也应该是国之典范了。

就因为这样以孝义而著称的人实在太多,而策问的问题中,又让考生以古代先贤的例子来进行议论,以至于在场的考生都不知道该从何入手。

纪宁自己也在思考这问题,他也没急着动笔。

按照以往殿试的经验来说,巳时开考,差不多就是上午九点,到午时结束这四个小时的时间里,考生基本都在思考文章怎么写,怎么入手,或者是在草稿纸上写出自己的稿子,而没有直接下笔去写文章的,一直等午时之后,到天黑之前这四个小时的时间里,才是真正写文章,誊录文章到试卷上的时间。

对于纪宁来说,他不想做太久的拖延,主要是因,他不想在皇宫这种地方停留太久。

在纪宁看来,文章的好坏不是靠时间多寡来决定的,不是说一篇文章写的时间长,就一定写的好,只要文章好,就算是没有底稿,直接下笔去写,也会成为精品文章,甚至可以中状元。

开场不到一刻钟,皇帝便起身离开,在场的殿试读卷官起身相送,而在场的考生都没心思去管前面发生了什么,因为皇帝走的无声无息,除了纪宁之外,别的考生也都不知皇帝已经离开。

纪宁抬头看完一眼,低下头,却发现那小太监还在好奇打量他,这让他很尴尬。

他心想:“这小太监也是的,为什么总觉得他身上有一股灵气?难道他真的是女儿身?”

第632章 预选秀女第053章 金陵城沸腾第508章 我相信你第297章 比拼精神力第484章 赠书第187章 乡试开始第353章 有的忙第1185章 做出反击第428章 赵元容的挤兑第1070章 隐藏的敌手第195章 一字之师第481章 生意不成第332章 舒适第056章 天心民意 下第284章 黄粱一梦第410章 东宫干的第583章 金陵会馆第092章 话题第138章 血仇第790章 外冷内热的秦姝第574章 贼船第734章 柳如是的彷徨第044章 隐藏的人脉第301章 勾结第594章 小祖宗第1260章 表白第267章 智囊第738章 海棠第1251章 带你面圣第182章 屯卦第136章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第743章 找个女儿进宫第094章 以德报怨?第622章 小娇妻第154章 篝火会第593章 小人嫉恨220.第220章 数学算经第265章 钦差使节第485章 上元灯会的邀请第1022章 将军和小兵第593章 小人嫉恨第493章 社会实践课第055章 天心民意 上第071章 阴毒狠辣的报复第361章 牙人林二第462章 坦诚以待第1125章 银子换仙女第016章 传奇女大人第152章 偷偷私会第317章 掮客第822章 国法不容第074章 公主好奇第286章 裁新衣第1004章 拒不遵命第929章 临时的宅院第517章 会试 上第1139章 珍而重之第644章 官府查案第1025章 尴尬相见第1057章 心意相通第526章 纳兰的改变第777章 宫里宫外第238章 再见上官第506章 欺世盗名第585章 与公主同桌221.第221章 交换的条件第1176章 不是求人,是要挟第639章 黄色文名第582章 `帮老朋友的忙第323章 二十万零一两第736章 酒品不好第898章 得益人第556章 三元及第仅差一步第709章 李府送信第367章 白吃白玩第691章 后续第1048章 无可解释第071章 阴毒狠辣的报复第971章 执迷不悟第518章 会试 中第695章 到李璟府上第298章 洛神赋第462章 坦诚以待第018章 答谢 上第1070章 隐藏的敌手第510章 等待开考第745章 秦圆圆的信任第537章 朝廷,还是文庙第671章 只等上演第920章 先礼后兵第039章 前夜第922章 审讯第1148章 皇宫要人第112章 柳如是的邀请第607章 查无踪迹第302章 交流感情第243章 以陷害为目的第790章 外冷内热的秦姝第1069章 竞争关系第143章 张临武被气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