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新“同事”

丝帐垂隔,苇编卷舒,偏殿里西向这个空间不算宽敞,便显出牡丹屏下那个玉沁冰瓮仿佛特别硕大,太后惧热,立夏以来,便将日常办公之处换移到此避阳之地,这时她斜倚龙头凭几,视线似乎落在冰瓮浑圆的敞口,这样似乎更觉凉爽几分。

隔间静谧,蕉扇落下无声,只带动丝帐微起悄伏,唯有太后口诉敕诏的语音,轻而明晰。

韦缃在一旁奋笔疾书,自然不是单纯记录太后语述。

敕令颁行,需以骈俪文体,莫说太后,便是许多帝王其实都没有书诏这一文体的文才,故而才需中书舍人一类官员依据口诏拟写,几经修订后方得颁行天下,故而历朝历代,虽难免不学无术者占据高官,但执笔拟诏者,必定不能胸无点墨,这也是行科举以来,凡拟诏官员,多数都是进士出身的重要原因。

十一娘悄悄入帐之时,已见韦缃书成,轻声诵知,太后微微颔首,示意韦缃可将草诏交予窦辅安,由这心腹再交中书省官员修订。

也是直到这时,太后才留意见十一娘返回,伸手招了一招,让她跽坐近前。

“瞧你这满面凝肃,可是四娘也有什么为难事?”

因着王七郎的缘故,柳蓁唯有对十一娘这堂妹亲近几分,这事太后一直清楚,当年王十五娘遇险,柳蓁岂不就是央告了十一娘入宫打探?那么今日请见,其实不算奇异,若柳蓁毫无动静,事情才显得有些诡异了。

原来太后初闻柳蓁请见时的别外吃惊,其实只是装模作样而已。

反而十一娘起初是当真震惊,只不过在见过柳蓁之后,才感“原来如此”。

这时听她这样回应——

“四姐是为三哥之事,满怀担忧……世父才刚调任江南道,三哥不知为何便求转调征军,四姐苦劝,三哥仍旧坚持,眼看着无法挽回,四姐无可奈何之际,才冒昧请见,是让我再尽努力,看看能否劝解三哥回心转意。”

历来戍守边军,都是多多益善,只因戍军不比禁军,寻常苦累不提,也更多可能会奉令出征,一旦上了战场,生死便不能保证,危险更甚,因此虽戍军也不会鲁莽征用不明底细者,但如柳彦这样的世家子弟禁军士勇,倘若自愿调任戍防,朝廷当然是持鼓励态度,更别说柳彦这回是要转调征军,直接请命上战场。

又有柳信宜、柳均宜两个叔父鼎力支持,为他奔走请调,这事更加十拿九稳。

要说柳彦转调征军如此容易,为何拖延至今?

难处就在他是京兆柳子弟,并且还是嫡宗承嗣长孙。

战场多风险,更兼大周从英宗以来,就有重文轻武的迹象,即使取得战功,也不如文官尊荣,世家子弟对从军的热情不高,更不说承嗣长孙对显望门第而言何等重要,家长又怎能许他任性犯险。

柳誉宜若是对独子从征一事不闻不问,太后必生疑心。

但这时柳誉宜已经调任江南鞭长莫及,太夫人借这机会利用柳均宜这个师长鼓动一腔热血的柳彦远赴战场,让他置身险境才是恰当时机。

更不说因为最近动用储备财粮继续支援新厥征蛮一事,政事堂与宗政堂因意见相左吵得不可开交,太后于朝议时慷慨结词,为诸蛮屡屡劫掠疆城,导致民不聊生家破人亡甚至被掳蛮部而痛心疾首,坚称是为平息边乱庇护国民,才必须支持已经示诚效忠的新厥统一诸蛮,立意之仁德,眼光之广远,又在中书省主书徐修能带领下,不少士人以诗赋赞扬,对军政一无所知却空有满腔热血的百姓无不崇颂太后胸怀,居然不少壮士受舆论鼓动而自愿从军甘往战场,可谓群情激昂,在如此大势下,柳彦被亲长鼓动请调从征岂不情理之中?

柳彦从征一事,不可避免会惊动韦元平,更别说职责为监视百官的窦辅安了,消息早就传到太后耳中,也断定是太夫人“釜底抽薪”的意图,太后甚至交待了韦元平提醒柳彦莫要中计,奈何柳彦“中毒已深”,根本不为所动,也难怪身为长姐的柳蓁病急乱投医,居然寄望于十一娘这个堂妹身上。

“四姐既然都无功而返,更何况我?”十一娘苦笑道:“但四姐既然不惜请见相求,还望太后允准,许儿一日沐假。”

其实要阻止柳彦前往疆场,还有一个办法便是下令所属卫部不准请调,太后猜测柳蓁这回请见也许怀有这层心思,但十一娘不可能作此不情之请,眼下太后分明主张征服诸蛮,这一主张又甚得民心,朝廷既然鼓励从军出征,若是为柳彦一人闹出什么不利民心的风波,那岂不是节外生枝?太后任是多想拉拢十一娘,也不可能为此有损大局之事。

因而这时十一娘只求准假,太后倒甚觉安慰,再一次暗赞丫头懂得进退。

“一日太短,干脆我便许你十日假期。”太后如此慷慨,再度让十一娘铭感肺腑。

“十四郎离京两月余,莹阳孤身一人未免寂寞,这十日你便好好陪一陪她,也算安慰。”太后又道:“三郎热血果敢,果是我大周好男儿,只四娘到底是他长姐,有所担心也是人之常情……如此,伊伊不妨转告四娘,就说我会交待下去,三郎若往征场,虽说难免与蛮人交战,军中也有照顾,若能争得战功,朝廷定会褒赏,如此四娘也能安心一些。”

太后既然答应要将柳彦“纳入羽翼”,风险自然又会减少许多,这么大的一个人情,十一娘自然不会推拒,谢恩之后,却是一叹:“这十日要累缃姐姐劳忙了。”

这话音才落,却有宫人入禀,道是徐主书已在殿外候见,太后道一声“允见”,却破天荒对十一娘多说了两句:“我欲授徐郎起居舍人之职,今后敕诏又有一人就近草拟,放心,累不着缃儿。”

十一娘心中一动,但当然不会显露出任何情绪来。

其实起居舍人本身职责与起居郎类近,并无草拟敕诏之责,然而因为长伴御驾,甚得信重,故交令拟诏也是常有之事,甚至时常会受天子垂询政务,与之商议国政,如今贺洱年幼,是太后临朝听制,故起居舍人与起居郎之职并未设置,这倒不是因为太后身为女子必须避嫌,完全是因太后不愿一言一行皆落旁人耳目,说到底,太后并无足够信赖之人授予此职。

贺湛多年努力,陆离也在新帝登基一事上立下功劳,可都不足以让太后委以此等近身之职。

不想徐修能却脱颖而出,他不过是因晋安长公主大力举荐,甚至与如今的长官韦元平都并不亲近,却偏偏就能赢得这般信重,可见其心智非同一般,也难怪这两、三年屡屡行事都能中正太后下怀。

其实韦太后这时倒不是对贺湛与陆离两个新起之秀戒备怀疑,只不过贺湛与韦元平过于交近,太后暂时还不想让他参涉更多机密,之于陆离,太后更加知道他虽然才华出众处事稳重,但颇有士子风骨,有些阴暗事不便让陆离知悉,一句话总结,对陆离虽然可以重用,但仅限光明堂皇之事,这点与十一娘倒类近,太后不愿让两人察觉她那些见不得光的手段。

唯有徐修能,圆滑多诡,行事不拘正道,又无家世凭借,可野心甚大,并不甘长居人下,倒颇得太后亲睐。

不妨给他一个平步青云的机会,中不中用还要经过验证。

自从临朝以来,太后实受人才匮乏之困,旧日党徒已经不足授用,必须得发展一批真正的才能之士,方能满足各种需要。

这时,又再提点十一娘一句:“将来伊伊与修能理应好生配合,你们可算我左膀右臂。”

十一娘从这句话里却听出了另一层意思,不由将疑惑显现面上:“那缃姐姐……”

“缃儿年岁已大,婚事不能再耽搁了。”太后只说这一句,便对十一娘笑道:“先与同安道别,今日你便出宫罢,记得好生安慰四娘,只是……劝解三郎之事最好莫让你祖母知道。”

几乎点明了这事背后,是韦太夫人“不怀好意”。

十一娘稍红了脸,仿佛心感羞惭:“多谢太后提点。”

当离开篷莱殿,十一娘脸上神色凝肃。

但愿是她想多了,太后当日不过随口一提打趣韦缃而已,不是真要作媒,撮合韦缃与邵广……

算来,十四郎如若诸事顺利,这时也已经处理好岭南那桩公案,准备带着邵广启程回京了。

第519章 贺烨讨茶第274章 大家传人第1281章 陛下“气”疯了第476章 露馅第41章 莹阳真人第1271章 举觞上寿第16章 北里叩玉家第572章 御人之道第652章 一双老妯娌第602章 罗五的身份第1289章 示弱第7章 贺十四尽诉所知第818章 中秋宴第1058章 贺烨的抉择第1173章 博弈第670章 豪族子第1020章 惠风之死第1109章 计成第705章 倾家荡产买性命第1208章 慰妻第896章 狗急跳墙第784章 各自忙碌第506章 寿诞第1167章 不速第1411章 之所以来此第662章 两拨访客第176章 成曲已晚第480章 关于仰慕第1271章 举觞上寿第548章 郑雄事件的遗祸第1237章 不自量力第342章 未尝不知隐患第558章 邵广之悔第202章 又是一年了第202章 又是一年了第1269章 轻敌第1390章 设网第789章 杀声不曾惊长安第911章 好消息第1387章 终级对峙第881章 真相第602章 罗五的身份第911章 好消息第122章 遇见第452章 要钱不要命第474章 相当操心的晋王殿下第1252章 上巳春游第893章 质问第1133章 殴打至残第204章 璇玑有何玄机第1341章 御园闹鬼第819章 窗户纸第2章 帝星从者第887章 元氏有动向第808章 意料之中的推脱第374章 国玺下落第1148章 诱导非偶然第264章 上清观士子宴第45章 终于“香消玉殒”第1061章 阡陌的来历第297章 窥穿第145章 朔日朝会第1033章 缘灭缘生第676章 人间蒸发第715章 毫无默契第1294章 叵测的人心第968章 杀人进行时第220章 祸事将发第992章 广阳危急!第1378章 隐忧第1408章 喊杀声声第1215章 跪候紫宸殿第577章 小韦氏觐见第893章 质问第1076章 舍身取义第410章 小人一回第255章 小间谍第1366章 开杀戒第406章 穿越女的心路历程第209章 月容第8章 长安,我回来了第227章 扣留宫禁第102章 自相残杀第691章 露尾第375章 自焚第565章 将乱第741章 以暴制暴第1219章 帝王无情第1166章 大胜第190章 师生第749章 毛维坑妻第559章 好绣娘第58章 被“面团”咬了手第1103章 噩耗抵太原第1333章 暗斗第806章 马脚被捉第151章 西妩女第888章 晋王的歉意第649章 晚辈不好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