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主动投案的凶手

承德七年五月,领着五万禁军前往衡州平叛的镇抚大将军杨怀义,并没能让翘首以待的韦太后盼来捷报,杨怀义甚至遭遇惨败,险些连自己也阵亡衡州,而一举拿下广州的叛军,不仅深入到了循州等地,甚至就算朝廷讨伐大军开往衡州,竟然也根本无法阻止叛军有如破竹之势,一连攻占吉州、新渝等地,消息传回长安,韦太后勃然大怒,这个时候她再也不敢犹豫迟疑,只好启用无论功勋抑或经验均在杨怀义之上的安宁伯齐俊,任命为镇定大将军,再领五万军马,务必扼制叛军势力扩张。

而豫王府里,正在治丧,韦太后也在考虑是否要以“附逆”之名问罪时,豫王府突然又传噩耗,这回入宫的是莹阳,身边还陪着贺湛,莹阳义愤填膺,因为豫王世子竟然被人毒害!

这出事故也大出韦太后意料,她没想到的是她正暗暗盘算着治罪豫王,豫王却死在了出征途中,转而又想父罪子替,考虑是否要以大逆之罪将豫王一系灭门时,没想到贺珍竟然也被人毒杀!

韦太后立即想到,豫王一系再也不成威胁,她大无必要斩尽杀绝,甚至可以利用贺珍被毒杀身亡这件事故,挑动贺泞敌视蜀王,但若说豫王已经病重,死在征途还算情理之中,贺珍的死,那便俨然太过于凑巧了!

韦太后当然会仔细察究,莹阳却是一问三不知,贺湛更加糊里糊涂,最终还是动用了她在豫王府安插的耳目,依稀察明嫌疑似乎指向大管家常伯孙女婿徐江身上。

紧跟着,徐修能便来坦诚罪状,说正是他威胁徐江,才顺利在贺珍饮食之中投毒。

“太后,豫王与贺珍相继‘病故’,贺泞再也不成威胁,眼下情势,倘若将豫王一系灭门,岂非又让乱臣贼子借此机会兴风作浪,更易激发舆论,故臣建议,不如对豫王系施以安抚,而在公众眼中,得益者无非蜀王。”

太后经这话后,再不疑心是豫王牺牲长子保存实力,只追问道:“那徐江可信否?”

“当然不可信,然而他并不知道是谁在后威胁,再者他做下这等恶事,哪里会声张?只要下官令人释放其外室及私生子女,难道还怕他会主动声张?”

太后格外满意徐修能的知情识趣,彻底没有想法再追究他建议广推工窑令的错责,至于那徐江,虽说是被常伯扣审,但由于徐修能的人竟然再也没与他接触过,常伯也说明这事并没上报主家,甚至依然允准徐玄到贺珍身边侍奉,这显然是示意徐江,某件事情常伯只当没有察觉!

徐江为救外室母子,又因常伯已然默许,咬牙继续实施计划,竟然被他顺顺利利得手!

当然他也格外疑惑,私下找岳丈,也就是常三打问了打问。

“你还敢再提这事?!”常三火冒三丈:“你是什么东西,有幸攀附我常家,竟然还敢在外包养外室?!”

将徐江好一番斥责,一点内情没有泄露。

徐江经过不少努力,才终于察获蛛丝马迹。

原来他的岳丈常三看似忠心,暗下却私吞了不少钱银,偏偏又被世子贺珍察觉,不过因为常三是世仆,多少留了几分体面,答应暂不声张,给常三时间筹款,补齐亏空,但也示意,常三已然失去继任管家的资格!

徐江连连冷笑,他就疑惑岳家在逼问出那些事情后,何故睁眼闭眼,原来说什么忠诚不二,实际还不是奸诈歹毒,这也难怪,世上谁不是因为利益而活,世子珍倒是仁慈,可惜好人没好报!

当然,韦太后不可能追问徐江,这件事情只要让徐江觉得是情理之中,就不怕露出蛛丝马迹。

可关于豫王世子贺珍的暴亡,朝廷必须给出一个交待,当然不可能是毒杀。

先是豫王府在经历两番创痛之后,竟然还有人落井下石,站出来指斥豫王,主张应当以附逆之罪论处——毕竟当年若非豫王力保,朱子玉绝不可能饶幸得生,然而偏偏就是这个朱子玉,煽动匪众,自立为王,诋毁肃宗帝乃篡位,实乃大逆不道,力保他的豫王,理当视为同谋。

而这些人,竟然曾与蜀王相交甚密!

韦太后于是诏见莹阳大吐苦水:“我不瞒你,得知世子竟是被人毒害,我悲愤填膺,别人不清楚,我难道还不清楚?族叔怎可能是早怀逆意?当初他又怎能料到一个襁褓小儿会行大逆不道之事?正是为了平息流言,我才与族叔商议让他领军平乱,我也知道,他身体已经经不得折腾,可我之愿望,确是为了豫王一系子侄平安,只好辛苦豫王。”

总之是好话说尽,后来表达了主旨,因为无法察明投毒者,贸然公布实情必会引得人心惶惶,而眼下大周情势,已经不容再有任何动乱了,因而,最明智的办法便是对外公布世子贺珍是因为哀毁过度病逝,毕竟贺珍已然年近六旬,历来养尊处优,突遇变折,悲忧过甚引发旧疾也是合情合理,如此一来,贺珍非但赢得至孝之名,太后甚至还表示不依礼律降等,破例让世孙贺泞继承亲王爵位。

这也就是说,关于那些以附逆之罪声张处治豫王一系的谏言,太后不会允准。

莹阳除非脑子坏掉了,才会拒绝太后的好意。

死者已矣,生者为重!

可事隔不久,新一任豫王贺泞便听闻不少流言,将杀父之仇渐渐锁定蜀王,表现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便冲蜀王所剩不多的侄儿贺温大动干戈,蜀王大怒,继任宗正卿的他主张严厉惩办贺泞,可竟有不少宗室对此表示异议,他们做为“内部人”,不比普通子民,当然都听闻了一些风声,知道贺珍之死另有蹊跷,而最大受益者无非蜀王,尤其一贯与世无争的贺泞针对蜀王系,似乎更加证实确有内情,人往往都会同情弱者,豫王府的遭遇让许多宗室都饱含惋惜,于是不少人劝阻既无大事,蜀王身为长辈应该息事宁人。

蜀王这个宗正卿却不依不饶,后来终于惊动了韦太后,在其力保之下,才算平息了这件事端。

不过蜀王那些谋臣,诸如杨怀犀等等,都对蜀王打压豫王心怀异议,有人直接指出:“这分明是韦太后离间之计!”

蜀王冷笑:“我当然明白,但贺珍已然死了,如今这豫王贺泞,简直不足轻重,既然所有人都坚信是我谋害贺珍,我纵然忍让贺泞,在他们看来,也只是欲盖弥彰,抑或作贼心虚,我何必多此一举,反而让贺温也心怀芥蒂?”

不少谋臣有如恍然大悟,唯有杨怀犀不以为然。

要想与韦太后对抗,贺姓宗室必须团结一致,别看贺泞是蜀王晚辈,看似一无是处,然而倘若韦太后有意扶持,先豫王的威信未必不能成为贺泞基础!殿下明知韦太后意图,却因功利,干脆舍弃贺泞,在这宗室之中有识之士看来,岂非坐实殿下便是害杀族兄之真凶?为笼络一个贺温,担负如此罪名,大大得不偿失呀!

然而杨怀犀这几年,已经逐渐失去蜀王的信任,如今蜀王更看重的,无疑便是郭居安一党!

有些话说了也是无用,遭至白眼而已,杨怀犀干脆便寡言沉默了。

却是暗暗计较,良禽尚且择木,更何况人?既不得蜀王重用,看来也是时候考虑另投明主了。

而贺泞既然袭豫王爵位,嫡长子贺佶自然成为豫王世子,杨氏当然便是世子妃,她在还是曾孙媳妇时便气焰熏天,如今虽说上头不但有婆婆,甚至还有祖母、曾祖母,但杨氏自恃父亲虽然没有大胜告捷,但太后并未降罪,俨然还是权臣,曾祖母与祖母守寡不管事了,婆婆钱氏又历来温弱,杨氏竟然觉得她俨然成为了豫王府事实上的主母,头顶上先是生出两只角,两只角上才长着眼睛,目中无人已经不足以形容了,她眼睛里大约只有日月。

治丧之事她便指手画脚,所幸长辈们都让着她,又暗暗替杨氏圆场,还没有闹生什么大乱子,故而杨氏越发洋洋自得,又经身边刁仆奉承,居然自以为是到了多亏她娘家的脸面,豫王府才会被太后轻易放过,继续富贵荣华的地步!

然而某一日,丧事并未结束,杨氏便受到了挫折。

挫折她的人便是前来吊唁的谢莹。

第634章 规矩第954章 军中险械斗第341章 莫大隐患第190章 师生第942章 偶尔第1286章 秦晋之好第931章 攻守之争第305章 贤妃举荐第735章 艾绿又拜师第477章 封口第300章 晋安受嘲第936章 风波与新岁齐近第507章 鲛珠衣第1238章 欢聚第1002章 王妃下山第980章 你也不是真智慧第1071章 是以退为进第1152章 贺湛的试探第143章 罪有应得第739章 父女相见第336章 邵九郎遇险第1216章 求子第8章 长安,我回来了第104章 花粉和气喘第1026章 世子妃的“不幸”第102章 自相残杀第361章 相见不能相认第304章 柴取登门第1326章 可以住手了第469章 尹绅婚事第555章 承认又如何第495章 升官第452章 要钱不要命第590章 南阳王府的家事第184章 谎骗第60章 原本和睦,奈何挑唆第710章 小美人不好惹第647章 登门第126章 出闺成礼第721章 夜会第656章 热血大壮第1020章 惠风之死第178章 常有作用的韦相耳目第1000章 总算来了第4章 再闻旧事,怎不伤怀第841章 力不能及,无奈自保第857章 弹琴“说爱”第889章 我的野心很大第1016章 信与用第790章 中伏第429章 故交暗会第875章 殿下出马第1114章 宁死不为丧家犬第69章 帝星者谁第538章 外强中干契苾让第366章 让我如何谅解你?第1363章 危急第1122章 面具揭开第1119章 欲返长安第465章 宾客们第520章 陆离挖坑第276章 “阎王”镇“小鬼”第237章 宽衣需警慎第1343章 残局第1141章 “明灯”的麻烦第1003章 杨公自荐第615章 告成第78章 一波平息第568章 高玉祥的救星第87章 又一轮布局第5章 昔日名动京华第543章 优谏戏第360章 姐妹相见第1390章 设网第848章 晋王不急婢女急第319章 上当第43章 十一娘“升迁”第101章 动手第1185章 再见长安殿第1305章 妖魔上阵第1221章 一场殿议第999章 你想玩弄谁?第1384章 坦然面对第790章 中伏第564章 方氏下场第1225章 入冬第1133章 殴打至残第752章 恍悟第1304章 孤勇第1314章 皇后亦陷囹圄第614章 见证关键第1204章 隋奉御第805章 新政颁行第934章 碧女使等等第615章 告成第773章 实为铺路第392章 暗杀第1150章 获奸细第517章 小九也是工具第659章 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