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一十九 挖角计划

原先萧如薰觉得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似乎还有情可原,但是在陈璘说出了原委之后,萧如薰觉得这些人走到今天这一步,也算是咎由自取,没什么好拯救的,只是听了陈璘的讲述之后,萧如薰忽然意识到这些人是一笔属于自己的巨大的财富。

自己代表大明,而这些人畏惧大明,害怕大明会惩处他们,而作为萧如薰,执掌大军征伐的萧如薰,如果给这些人安上一个破坏抗敌的罪名,无论是大明国内和暹罗国都没有办法阻止萧如薰取他们的性命,所以他们才如此畏惧萧如薰,借着给暹罗王手下的日本兵团脱罪的借口来请求自己的谅解。

那么,也就是说,这些人是畏惧着大明,畏惧着作为大明代表的自己,甚至于有些时候,为了取得大明的谅解而获得一份心安,这些人会做出一些让任何人都想不到的事情,而自己若要在这块土地上立足,则少不了这些亟待脱罪渴望脱罪归乡的人的帮助。

自己梦寐以求的文官资源,似乎可以从这些群体当中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这些人虽然没有功名,但是在异国他乡参与过政治体制的建立和运行,就经验和能力来说,比那些初出茅庐的士子们要强得多,而且大明朝的文人士子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被八股文给荼毒的不像样子了,像诸葛亮庞统荀彧荀攸这些初出茅庐就能做正事的真正的士子,在大明已经微乎其微了。

至少在宋朝以前,中国的士子在宦海沉浮之前,还是具有一定的初始能力值的,就像是玩游戏的时候,那些角色都有一定的初始能力值和技能,上手就能开始做事情,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之下和培养之下,人才虽然少而且大多集中在士族,但是这些人是真的受到了精英教育,入仕之后就能开始做事情,实打实的干吏,而不是除了读书之外一问三不知的书呆子。

精英教育和精英政治固然导致上下阶层的固化和流通不畅,但是这些人都是有真才实学的,而科举制造就了国家培养人才的体系,本该是批量生产人才给国家带来昌盛的举措,却因为正好撞上了赵光义的偃武修文国策,使得这本该灿烂的辉煌失色了不少,文化的确昌盛了,但是国家就未必富强了。

这些时代的产物本该是推动中华前所未有的成长的推手,却因为赵光义自己的私心而成就了真正的文官体系,真正属于平民时代的科举制从一开始就打上了歧视武人鄙视武功的烙印,随着科举制的发展而一发不可收拾,将宋以前的中华尚武民风掐灭的一干二净,从此属于中华士子的剑与文章就被分割开来,剑生锈了,而文章愈发锦绣。

他们和他们那些仗剑走天涯的前辈们,相差的还真不是一点点。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习俗就是从宋朝开始的,宋朝以前,边塞诗派这样的强悍士子集团都能出现,可想而知当时的士子从军之风是何等的猛烈,那些从军的士子们又是多么的强悍,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豪情壮志又岂是如今的柔弱士子可以想象的?

那个时候的优秀士子上马能治军下马能治国,一言不合挥剑便上,血染文士袍,上手就能做事情,提剑就能干仗,是真正的精英,而现在的这些子曰诗云的书呆子们,有的是一呆到底,极少数天赋异丙的在宦海沉浮之后变得奸诈狡猾,事情没做多少,手段一个比一个6,干吏甚少,而官僚甚多。

整个国家文人的灵魂似乎都歪了。

不说这些人有几个愿意跟随萧如薰的,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朝廷善心大发让萧如薰挑选自己的幕僚集团,他都不一定能找到合适自己的愿意跟自己从头开始苦干的士子,而相比之下,这些有了实际经验的海商的后代们,他们的进取精神反而是非常适合萧如薰下一步发展计划的存在。

一个伟大的挖角计划就在萧如薰的脑海中缓缓成型了。

“话说回来,提督打算怎么对付那些倭人?”陈璘熟练麻利的将手中的蟹钳咬开,吞食其中的嫩白蟹肉:“这暹罗王也是够厉害的,知道咱们刚和倭人干了一仗,灭了他们二十多万,现在居然还敢叫倭人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不怕我们一时兴起把他们都给灭了?”

“别别别,冷静一点冷静一点。”萧如薰笑道:“他们解释了这些倭人的来源,丰臣秀吉之前,倭寇国内战乱不停,那些大小诸侯相互兼并,赢的自然就扩大自己的实力,输的就死掉了,但是诸侯死了手下还有人活着,为了活命,他们不得不逃到海外,有些变成倭寇来到大明骚扰地方,有些就去了暹罗啊洞武啊这些国家,给他们卖命打仗,和咱们征召的狼兵是一样的。

所以说,这些倭人不是和咱们敌对的那一批,而是之前战败的诸侯手下的残余势力,不被丰臣秀吉所接纳的倒霉蛋,来这里讨生活,也从来没和大明为敌,暹罗也是大明忠诚的藩属国,咱们不能伤了藩属国的心,那些倭人愿意留着就留着,愿意打仗就打仗,和咱们没有什么关系。”

“提督,就那么便宜那帮倭人?打仗的时候咱们可有好些弟兄死在他们手里!”

陈璘恶狠狠的啃咬着手里的蟹肉。

萧如薰笑了笑,抿了一口酒,吃了一块蟹肉,开口道:“既然他们已经是暹罗国的军队,那就不要纠结于他们是不是倭人了,咱们来是对付洞武国那帮蛮夷的,为了尽快取得胜利,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势力。

暹罗是洞武人的世仇,那就是咱们重要的盟友,为了几个倭人而让暹罗对咱们离心离德,殊为不智,龙崖公,之后你要传令下去,任何人不得对这些倭人动手,这是军令,违抗者,军法处置!”

八百零四 放心吧!九百九十四 吴惟忠归来二百六十九 王锡爵的最后努力一千二百零五 外交孤立行动二百零八 德川的同志遍布丰臣内外六百五十三 看走眼了七百九十七 策反四百零九 条件(下)七百七十五 无法预料的事情三百九十八 陈龙正西行记(四)一千零六 法兰西的意外之喜七百五十八 那一日九百二十四 你们是要造反吗?!九百四十九 休止符一百九十 德川家康讨厌惊喜六 备敌三百八十三 归来九百八十四 大秦宗室(下)三百七十一 大胜一千二百二十九 摧枯拉朽四百八十八 可怕的猜测五百九十六 三生有幸七百七十九 口出粗鄙之语的傻子一百一十六 强袭开城(上)一千三百零九 成功的政策四百三十 兴师问罪(三)二十四 病入膏肓的巨人八百六十四 刘邓之争一千二百一十八 石田三成成为了第一个觉悟的人八百零四 放心吧!三百九十二 三年(下)三百八十八 缅甸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着一千三百一十四 你还是乖乖蹲着吧!八百三十三 有一户人家,本官想请你们去欺负一下一百八十五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八百 绝不反悔!六百五十五 一个都不会放过一千二百二十五 李氏的危机六百零五 不怕死的扯力克(上)一千二百三十五 真的出事了一千零八十二 战争结束了(下)一千零六十二 郭再佑战死六百一十二 唯一的路四百零七 理想社会二百四十九 烦恼的王锡爵二 我会珍惜这一回三百七十六 朱皇帝的这个锅背得冤呐!九百六十九 当仁不让的选择一千零二十八 有军事天赋的蛮夷四百八十六 莫大的讽刺一百七十一 热闹的釜山与风平浪静的对马一千零二 陛下圣明八百五十一 叶公,李化龙完了九百七十八 混乱的朝鲜七百零五 朝臣开始忌惮萧镇南了?一百八十五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四百三十八 总督的中国恐惧症二百六十一 十万两白银二百四十九 烦恼的王锡爵六百一十九 青史留名与遗臭万年三百八十六 政治动物一百六十三 陈璘抵达三百八十八 缅甸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着一千零一十九 军队的忠诚二百五十二 奇怪的君臣一千一百七十 无法回避的阳谋一千二百七十六 沐氏最大的功劳三百六十七 釜底抽薪七百二十六 在危机中寻找机遇二百二十一 争分夺秒八百三十四 亡国之根九百五十四 重新开始吧!一千一百六十九 不鼓励原则一千二百七十 我就是王法一千零九十六 西南用兵在即一千一百零二 战争已经开始一千三百一十九 赢了帝国首辅,输了回家入土六百七十四 讨伐洞武遗民(下)一千三百二十二 血吸虫之患(上)二百五十二 奇怪的君臣三百二十 大明重返南洋一千一百四十七 特洛伊木马(上)二百八十 万历名将第一人七百五十四 李如松做了一个决定六百零四 生擒扯力克四百六十七 陈龙正的忧虑一百七十五 九鬼嘉隆的最后努力一百九十七 议和的开端(下)一千三百二十三 血吸虫之患(下)六百零三 捉摸不透三百八十七 简单的军人三百五十九 夜袭(四)二百九十八 麻贵站队三百四十六 焦土六百五十四 就是现在!七百四十一 沈师傅,你太叫朕失望了一千三百五十一 隆武六年六百零一 最牛的武将八百五十三 京师大乱(上)一千零二十 大变革与肃清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