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 叛逆者梅国桢

“此话言之有理。”叶梦熊开口道:“梅监军需知,这城墙现在是在叛军手里,每天都要取走我大明兵士之性命,不平叛,时日越久,变数越多,惟今之计,是不惜一切代价平定叛乱!只有叛乱平息,吾等才能去思考该如何恢复宁夏之事,叛乱不平,宁夏可不在你我的手里。”

梅国桢点头,说道:“这个道理我也明白,陛下那里听说西北打了大胜仗,很是高兴,希望大军可以尽快平叛,若是时日久了,陛下期望越大,失望越大,那可就不美了,如此看来,也只能寄希望于此策了,萧总兵,可万万不能失手啊!”

“末将必将竭尽全力。”

萧如薰唯有如此表态。

“嗯。”梅国桢微微点头,似乎也对萧如薰略有好感:“当年在京城,杨公将爱女嫁给萧总兵之事,可多多少少起了一点风雨,多少士子都在说,将书香之女下嫁军伍粗汉,岂有这样的道理,但是今日一看,杨公的眼光何其毒辣,竟是看准了一个名将之才啊!萧总兵,听说,你读过书?”

“正是,年幼之时,家父曾请名师为我兄弟启蒙读书,虽然不曾奢望我等可以参加科举考取功名,但是至少希望我兄弟四人不是赳赳武夫,父亲常说,宋臣范仲淹曾对狄青说过,不读书,到头来也不过一勇夫,至多百人敌,读书明理通晓兵法,可为万人敌。”

“令尊何其睿智也!”梅国桢不住地点头:“那些大字不识几个的粗汉,能奋勇杀敌就不错了,更多的是杀良冒功贪生怕死之辈!吾每每见之,都恨不得手刃之!军伍之中,九边将门,如萧总兵这般通宵兵法有名将之资者,凤毛麟角啊!”

萧如薰自然也不会否认这样的事实,便开口说道:“监军所言不假,但九边之地依然有诸多良将锐卒可用,如大同副总兵麻贵,颇具大局观,能看准战机,末将与之配合,每每如鱼得水,还有宁夏副总兵李昫收复诸多实地,也不失为良将,另有董一奎,赵武等人,都是良将之选。”

“嗯,这些我相信,良将是有,但是太少。”梅国桢看着萧如薰:“如萧总兵这般有儒将风度者,更是凤毛麟角,萧总兵此番若立大功,说不定可被陛下接见赏赐,前途无量,值此国难之际,还需多多努力啊!”

萧如薰抱拳行礼:“末将不敢有一丝懈怠!”

“嗯!”梅国桢相当的满意:“不想西北还有如此大将!魏公叶公当可安心些许了!”

魏学曾和叶梦熊相视一笑,接着,却又换上了愁容。

“可恨那哱拜逆贼,我使人劝降,哱拜逆贼竟将我那幕僚柳先生掷于油锅中炸了!大挫我军士气啊!”

魏学曾想起了被炸了的幕僚,心痛不已。

“什么?!还有这种事?!”梅国桢大惊失色:“当真可恶!丧尽天良!蛮夷之辈真乃乱我华夏之人!当初,就不该接纳他!可恨那王崇古贪图哱拜之勇,遂有今日!那些晋商当真以为朝中无人得知他们勾结蒙古人走私军器之事吗?!待我回朝,定要狠狠的参奏他们一本!”

梅国桢义愤填膺的模样看的魏学曾和叶梦熊一阵黯然,他们不是不想,而是有心无力,晋商势力庞大已成定局,当年严嵩是如何的权势滔天,也不敢触怒晋商派系,朝中虽有能人意识到晋商卖国之举,却无能为力。

萧如薰依稀记得梅国桢是阳明心学的门人,而且还和李贽友善,大多数人可能都不知道梅国桢,对李贽可能也一知半解,但是如果提到《焚书》《藏书》,大家就一定会想起来课本上提到的明代晚期那个离经叛道的老人。

梅国桢不仅读过《焚书》和《藏书》,还曾为《藏书》作序,作为这般离经叛道的思想的认同者,梅国桢不仅是嘴炮犀利无敌,手上功夫也相当了得,就萧如薰所观,梅国桢发色乌亮,说话中气十足,不似寻常书生那般身体孱弱,一定是个练家子,事实上也是如此。

梅国桢是如今读书人群体里少数坚持君子六艺的那种人,不仅是进士,还精通骑射,史载最后宁夏城破梅国桢还亲自提剑上阵,他与魏学曾之间的矛盾主要在于魏学曾希望劝降保全城池和民生,而梅国桢看不惯魏学曾缩手缩脚的样子强加干预,两人遂产生了冲突。

魏学曾是个守成者,梅国桢是个叛逆者。

而这个时候,萧如薰提出的另外一种方案,调和了两人的矛盾,使得这种矛盾并未发生。

就本心而言,萧如薰还是很欣赏梅国桢的,也很清楚晋商集团是如何一步步做大,发现蒙古人不成气候后,遍寻天下,最后转投满清怀抱。

这些商人成为明朝灭亡和满清入关的主要受益者集团之一,成就所谓八大皇商的存在,他们处心积虑,以相当深远和透彻的目光,居然洞悉了明朝后期文官政治的体制的精髓所在!

他们从支持家乡办学开始支持家乡学子,以大量资金的投入和长年累月的坚持换来很多山西出身的士子文官的投桃报李,逐步形成气候,而后更是走出山西,在全国各地资助办学,叫大量的读书人都承了晋商的情,用联姻、交友、合伙做生意等人情手段一步一步编织属于自己的关系网,最迟在正德与嘉靖时代就成了大气候。

当其时,正德八虎横行天下数载,权臣严嵩霍乱朝纲数十年,高拱数年重拳出击,张居正厉行改革十年,阉党魏忠贤威压天下数载,锦衣卫东厂密探遍布天下,凡历朝历代权势滔天者,居然始终奈何不了晋商盐商。

如今时节,山西晋商联合扬州盐商的利益代言人更是把皇帝逼得几十年不上朝作无声抗议,到最后,还冒出了浙江茶税一年十二两的荒天下大谬之事!

目光之深远,处心之积虑,行事之沉稳,看人之毒辣,让人不寒而栗,实乃那个时代官商结合谋取利益之巅峰手段,利用言官结党占据道德高峰,却祸国殃民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若要拯救大明,两地商人是不得不除的,一是山西晋商,二是扬州盐商,这两地大商户如果不悉数除掉,大明就无法挽救,然而这两地商人多为豪强士绅,早就洞悉自己的处境,依靠多年的投资和坚持,已经在朝廷里扶持了相当大的一批话语者。

基本上整个东林党上下就被其渗透控制,几乎成就不败金身,相当可怕,若要以寻常手段对付,怕是难以成事,更别提自己一个武官的身份,天然劣势使得自己根本寸步难行,就算是和这批商人不对付的文官也不会帮着自己对付这两地的商人。

想到这里,萧如薰不禁忧心忡忡。

继续埋头挖地道的同时,萧如薰也在思考着日后的道路,并且不断的谋划着,推演着各种可能性——重活一回,他绝对不会枉费上天的眷顾。

而城内的哱拜与刘东旸则没有萧如薰那么久远的顾虑,他们只为眼下如何活命而顾虑,他们的神经高度紧张,脾气极度暴躁,魏学曾派人来离间他们,已经让他们的神经极度紧绷,几乎丧失理智的状态下才下令油炸了魏学曾的说客,用暴虐的手段震慑明军,也要震慑自己人里面那些心思不纯之辈——无奈,叛军的劣势相当清晰。

哱拜和刘东旸很清楚,如果投降,那些叛军士卒可能不会死,但是他们,就算当时不死,以后也一定难得善终,毕竟他们杀了一个巡抚一个总兵,还占据了九边之一,已经犯了朝廷最大的忌讳,朝廷要是不杀他们才怪了,他们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只有死死抓住宁夏城这两万兵马,才有一线生机!

可恨萧如薰和麻贵所部居然控制住了长城关口,更在最后时刻打退了他们企图冲出重围从草原搬来援兵的努力,现在他们已经被明军大营团团围住,围的是水泄不通,明军的确打不进来,但是他们也出不去,城内三十万人每天人吃马嚼的,虽然存粮可以坚持三个月,但是一想到三个月后就要面临死亡的绝境,两人从心底里感到寒冷。

六百五十六 赫力图的动摇八百四十八 我决不允许任何人侮辱我的将士二百零六 大明日本互助友好条约六百三十六 徐光启顿时觉得脸上臊得慌五十七 萧如薰纵论朝战(下)四百七十五 阿挪的努力一百零一 新的军令三百四十六 焦土一千零五十一 撤!一千一百五十二 钓鱼四百二十四 归来的利玛窦一千零四十二 你不觉得你太过分了吗?九百一十三 赵虎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九百四十 反派与正派四百一十四 西班牙人的准备九百零五 黑鸠七十九 宝刀未老袁了凡八百零八 沈一贯是极其诧异的一千三百七十 吃外人还是比吃自己人要好一千三百五十二 新的宿命和方向二百六十六 群臣的反击极其猛烈六百八十三 好男儿(上)九百零二 第一份见面礼七百八十七 良知(上)六百一十七 试探(上)一百一十四 九世犹可以复仇乎?一千零六十六 被遗忘的柳成龙二百三十六 这只是奴役,不是殖民一千三百二十七 整顿惠民药局一千零九十五 明朝的经济危机一千一百零六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千三百六十九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千一百五十五 多么美好的剧本四十三 地道挖成八百二十八 吴下阿蒙三百二十三 明军登陆一千二百五十一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六百六十四 战前日常(下)五百三十五 仅仅只是活下来一千零四 远方来客一千一百七十九 韩擢抵播州七百一十二 惊恐的萧大亨五百四十 粮食的疑云(下)一百三十四 血战碧蹄馆(三)二百一十 丰臣秀吉的最后时刻八百二十一 特殊且大胆的想法七百六十三 献俘仪式六百一十二 唯一的路一千三百三十五 医部七百九十九 季馨没死?一千三百六十七 秦皇立马碑一百二十二 萧如薰兵压临津江十六 逆贼安敢言生死大义!一百三十四 血战碧蹄馆(三)一千三百四十四 倒霉的西班牙人八百零四 放心吧!一千零一十三 格格不入一百七十六 崩溃的宗氏一千二百三十七 大秦的文明二百一十九 萧如薰的隐忧九百九十 给褚英的礼物一千零二十一 卫改府三百二十一 莽应里的对策一千二百七十三 今日始知皇帝滋味三百零三 燧发枪(下)六十 必败六百零七 分润四百七十三 战争一触即发七百一十五 就打到这里吧!九十六 踏血而行一千零五十四 为大秦做事一千二百三十六 后阳成落网一千二百七十九 冠军侯三百三十一 中国人回来了二十八 脑洞大开的萧如薰八百六十六 封妻荫子二百六十七 送王阁老入宫休息!八百八十三 再无声息的徐有庆七百零四 北伐的决心(下)一千二百六十 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一千一百七十六 秦军改组计划和北伐五年计划三百五十六 夜袭(一)四百四十四 被套路的皇帝六百四十五 绝对不会背叛投敌的人五十一 萧如薰的对策一千一百八十七 前田利家的托付一千二百零三 丰臣秀次决定玩一把大的八百 绝不反悔!七百七十二 麻虎的警觉六十九 萧李争锋(上)九百 三路反击六百一十六 以我的名誉担保一千三百六十 一战功成六百四十三 为敌(上)六百六十八 沈一贯的野心不断的膨胀着(下)一千一百六十五 凶虎与恶狼一千三百二十六 皇帝的意志八百五十一 叶公,李化龙完了一千二百五十一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五百四十七 为了活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