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四十九 山头

利玛窦为什么求见萧如薰,为什么那么锲而不舍,萧如薰是一清二楚的,正是因为如此,萧如薰才不见他。

他想要让基督教在中国大地上广为传播,而这是萧如薰无论如何绝对不允许的,利玛窦本质上来说是想要利用萧如薰,但是那么多年,利玛窦已经渐渐模糊了自己的本意,可是放在萧如薰这里,萧如薰从来没有一秒钟忘记自己是在利用利玛窦。

他和利玛窦之间迟早会有无法调和的矛盾,而这个矛盾却不在此时。

他要和西班牙开战为的并不是基督教,而是为了香料,和利玛窦以为的萧如薰彻底不接受基督教这个理由完全不是一回事,但是此时,萧如薰需要敲打一下利玛窦,让他不要忘记了许可只是自己一句话的事儿。

利玛窦还有利用价值,基督教也有利用价值,现在还不是撕破脸皮的时候,所以萧如薰才让厨房给利玛窦送去一份午饭,让他以为自己只是太生气了,并不是真的对基督教失望和不信任。

给他一点希望,他才能继续坚持下去。

不知从何时开始,萧如薰玩政治手段是越玩越熟练了,不仅在行政上玩相互制衡相互监督,塑造了缅甸模式这样一个目前运行的很流畅的模式,在军中,萧如薰也有自己的模式。

缅甸建军之后,萧如薰刻意将军中掌握军权的军官分成了三派,彼此之间很好区分。

一派是自己的老班底,从平虏城就跟随萧如薰的老部下们,甚至还有几人是萧氏的老家将,比如赵虎陈燮他们,这一派都是跟着萧如薰南征北战的老班底,军功大,战绩多,资历深厚,深得萧如薰的信任,所以多为高级军官,是平虏派,人数最少。

一派是萧如薰征伐哱拜的途中加入到他的势力当中、跟随他打宁夏城打朝鲜打莽应里的一派人,以麻家子弟为首的西北边镇出身的人,是军中的中坚派,多为中高级军官,号西北派,人数略多。

剩下来一派就是缅甸战争以后自愿留下加入萧如薰军队的少数南人和大量流民出身的新招募军官,这些人都是在缅甸镇立镇以后的多次海上剿匪战役中脱颖而出,靠的大多是海上战功,因此称为海派,多为中低级军官,是军中的少壮派,人数最多。

这三大派在军中那是很好区分出来的,用说话的口音就很好分辨,彼此之间也多有顾忌,加上还有独立于军队的五千警察部队的警察派,缅甸的军队势力彼此维持一个微妙的平衡。

平虏派的地位最高,但是人数最少,虽然都是高级军官,可是临阵指挥直接管辖军队的不是他们,西北派是中坚力量,以麻家子弟为核心,多为中高级军官,虽然是某些平虏派大佬的副将,但是可以直接接触到军队。

而对于组建最后的海派来说,他们的地位最低,可是人数最多,基本上基层军官都是海派组成的,在海上剿匪战役中脱颖而出,在陆上剿匪战役中也有出色的发挥,直接掌握底层士兵,单个不突出,整体强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足以和其余两派抗衡一下。

这样区分彼此之间的区别,那么军队的核心领导权就在萧如薰的手上,只有萧如薰有足够的威望和权力号令这支军队里的每个人,他的灵魂就是这支军队的军魂,他是镇南侯,这支军队就是镇南军,为大明镇守南部边疆海域的镇南军。

老实说,要是不让军队有山头,统治者还真就是不放心,生怕哪一派哪一个人威望太高,功高震主。

这是很可怕的,军队是单纯的暴力机器,崇尚强者,谁最强他们就崇拜谁就跟随谁,即使经过宋明两代的打压,军队还是军队,还是崇尚强者为尊。

这就很可怕了,要是出现一个军队一致信服的超强者,这家伙不就肯定要做皇帝了吗?

事实上大明就是这样一个模式,朱元璋设置勋贵领兵的世兵制度这样的军队模式,所需要的一个基本的需求就是皇帝需要在军队中有威望,能够号令军队,可以率兵出击御驾亲征。

朱元璋自己就不说了,朱棣也是个马上皇帝,抢了朱允文的天下,仁宗朱高炽跟着朱棣打过天下,对兵务自然不陌生,明宣宗朱瞻基深受朱棣喜爱,数次跟随朱棣出击蒙古,是朱棣一手调教出来的好孙儿,也曾御驾亲征评定汉王之乱。

到这里为止,明的帝王都是可以带兵打仗的,坏事儿就坏事儿在了英宗朱祁镇身上,要说胆子,他也有,御驾亲征他爷爷他爸爸都做过,他没有理由不敢做,就是水平实在是太臭,显然朱瞻基没有很好的教育过他的儿子如何带兵打仗。

但是最起码,朱祁镇知道皇帝御驾亲征在明朝军事制度当中的重要性。

土木堡之后,大家都知道了,就不说了,后面除了朱厚照强行突破文官阻碍带兵出征还被黑了个半死不活的之外,其他明朝皇帝都没有御驾亲征过,准确的说是文官不再允许皇帝直接接触军队,连御林军都不给。

萧如薰深知明朝军事制度的弊端何在,但是即使是现代军事制度,也没能杜绝军队山头的现象,或者说这根本就是不需要杜绝的。

统治者不需要一个高度团结统一强悍的军队,这样的军队是十分可怕的,战争时期能朝外面怼,和平时期关起门来也能窝里斗,这才是统治者最期待的军队。

因此萧如薰不但不阻止军队小山头的发展,甚至还为之推波助澜,即使是赵虎陈燮王辉这些老人,他也不能允许他们完全掌握军队实权,这个权力,必须掌握在他自己手里,底下人斗,才需要他这个掌握仲裁权的最高权力者。

镇南军不会只有这样一个规模,萧如薰在把三万军队当作三万军官来培养,走一战之后德意志国防军的路子,将三万军队培养到极致。

等需要扩军的时候,这些士兵立马就能摇身一变成为合格的伍长什长百夫长,一支数倍于己的军队就拉起来了。

也因此,萧如薰需要战争,需要不断的战争去磨练军队的意志和战斗力,让三派之间互相的斗争形成一种良性竞争,而非是『非我见死不相救』的恶性竞争模式,到那种地步,国家也就要完蛋了。

七百一十九 那是人吗?一千一百四十一 所有人都在忙五十四 相互之间的猜忌一百七十九 这仗打的值一千三百二十七 整顿惠民药局一千零一十九 军队的忠诚一千一百七十九 韩擢抵播州三百五十三 剧烈的碰撞五十三 朝鲜来使三百四十一 手足无措的莽应里(中)一百六十三 陈璘抵达一千一百三十四 后关失守七百四十六 大明的千古罪人六百六十一 定个小目标,先竖它五六座京观一千一百七十六 秦军改组计划和北伐五年计划一千零九十五 明朝的经济危机三百八十一 萧如薰的捷报一千二百六十五 袁俨被捕一百三十七 血战碧蹄馆(六)五百三十七 开炮!!三百零五 暹罗(上)四百六十九 拿回来二百九十六 不甘的李成梁八十二 严峻的形势五百三十一 蛊惑人心七百六十五 我要去秦国公府借住一晚二百八十二 萧文奎所希望的享受七百三十一 嘴炮天团的逆袭(下)二百零三 德川家康的幕府将军之路一千二百零二 丰臣军全线出击二百四十九 烦恼的王锡爵五百八十二 背叛二十二 他是怎么做到的?一千二百五十四 阅兵式二百三十二 明军血战德川军(中)五百四十四 山西已经平定一千零一十八 军事大比拼一千二百五十九 这是圣君啊五百五十 太原急报六百四十八 愉悦的笑容一百九十八 德川家康的怒火八百六十七 见鬼了吗?四百四十一 萧如薰上疏五百七十四 焦急的沈鲤一千一百八十 武九百六十五 命运线一千零九十七 斥责毛文龙一千一百八十九 接风晚宴六百六十 威信与信任一百三十一 黑田长政的最后一搏六百四十七 不是出问题了吧?一百六十四 盛大的接风宴八百三十三 有一户人家,本官想请你们去欺负一下一千三百二十八 百年大计八百四十 风生水起一千零一十三 格格不入一千一百七十一 德川家康善于隐忍三百五十七 夜袭(二)一百三十四 血战碧蹄馆(三)二百三十四 王对王一千一百七十三 前田利家觉得头疼不已一千三百五十 北伐的准备(下)七百一十二 惊恐的萧大亨一千零七十 朝鲜又要做一次猪队友了五百九十 决战科场之巅一百七十二 强袭对马港(上)一千三百一十二 他只是皇帝(下)一千零四十八 斗志昂扬的建州七百二十二 千里之堤的空洞一百二十七 稳渡临津江七百五十九 京城不是可以久留的地方一千一百零三 孙时泰的觉悟(上)一千二百五十 最后的港湾一千零四十五 帮褚英夺权三百七十八 拜见提督三十三 叶公梦熊九百零二 第一份见面礼五百三十二 另有图谋四百八十一 徐光启心中充满了愧疚二百八十 万历名将第一人三百七十七 旁观者眼中所见之物三百四十八 关键的棋子一千零一十二 一个人在战斗四百零八 条件(上)七百三十九 朱翊钧毕竟也不是省油的灯七十五 恩重如山一千零一十 来我这儿吧一千三百 爹爹,我怕二百零四 提督与军师之争锋一千一百一十七 我可没得罪您吧?二百二十五 换约之战(中)四百四十七 小鬼开会二百八十一 双生子二百七十二 我儿,多吃些一百四十八 水师要出动四十五 掀翻巨城,如揭纸片一千一百五十六 齐大勇的忠诚八百四十七 投名状四百九十五 暴怒的朱翊钧一百四十一 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