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五十四 要让军队习惯直接被最高统治者指挥

江大海的战绩很耀眼。

海盗船全部被击沉,海盗头子刘麻子被他生擒回来献给萧如薰,其余海盗除了一百零六颗首级之外,全部沉没在海里死掉,他麾下水兵战死十六人,伤二十三人,仅此而已。

江大海从此在水师中声名鹊起,在老一代水兵基本上全部阵亡之后,以他为首的新成长起来的流民出身的水兵占据了水师主流,这些都是萧如薰一手提拔起来的水师官兵,身家性命全是萧如薰给的,对萧如薰极度忠心,很值得信任。

最后,江大海成了水师总兵官,年仅二十七,当然了,如今水师总体的平均年龄都在二十七以下相当年轻,很多十几岁的半大孩子也踊跃加入水师,水师的声望一时居然在陆军之上。

这也造成了部分陆军军官的不满,他们也渴望战争来昭示自己的存在感,传统的陆军至上的概念让他们十分不爽。

萧如薰知道,对缅甸土著开战的日子不会远了,但是在此之前,一定要解决掉西班牙人,让他们称臣纳贡,抢占香料贸易的份额,进一步确立南洋商业的游戏规则,确立自己的地位,以方便之后自己集中精力去对付那些缅甸土著。

江大海对萧如薰绝对忠心,出征之前还向萧如薰请示战争方向和策略,萧如薰大笑之后说让他自己决定,结果他还是不自己决定,快到吕宋近海的时候又向自己请示策略。

萧如薰直到这时江大海表忠心的笨拙方式,但是越笨拙越纯粹,这个流民出身的小伙子没有后台没有根基,只能依靠自己,乃至于整个水师军官群体都是自己提拔上来的,没有后台,或者说只有一个后台,那就是自己。

有些时候,需要让军队直接接受最高领导者的指挥,让他们知道最高领导者的存在,让他们习惯于直接接受最高指令,这是宋朝自唐末之乱之后总结出来的经验。

于是宋初才有了『阵图』这样奇葩的束缚将军手脚的东西,后来到了民国,委员长也经常越级指挥,越过军长指挥师长,越过师长指挥旅长,造成一定意义上的军队混乱。

但是该说不说,赵匡胤和赵光义的本意是正确的,宋朝就再也没有出现黄袍加身的事情,而中央军的指挥权也始终掌握在委员长的手上,他的地位没人可以取代。

像五代时期那种『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事情,也再也没有发生过,军队从此被压制了,不能再主动拥立皇帝了。

甚至于我党也要使用政委来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而不是军事主官对军队的领导,由此可见直接掌握基层军队军心的重要性。

萧如薰做将军的时候就很讨厌上面有人指手画脚,生怕自己的指挥受到干扰,好在朱翊钧别的优点不明显,唯独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一点他做得非常好。

一般他选择的指挥者,就算他不满意,也不会在战争中干预指挥甚至临阵换将,一般都是战前指定,战时不干预,战后再论,合格继续做,不合格撤职再换,战时干预指挥他不做。

这一点,他比崇祯做的好太多,所以明朝没有崩溃在万历,而崩溃在了崇祯。

然而他也始终无法越过文官直接掌握军权,甚至无法在军中混个脸熟,只靠皇帝的大义名分调动军队,是没人在关键时刻给你卖命的。

而现在萧如薰做一地之主的时候,因为缅甸陆上三年没有需要他出战的战事,他也开始担心自己的军队脱离自己久了,不习惯于自己的指挥,甚至于淡忘了自己的存在而只听统兵大将的指挥,甚至发展为他们的私兵。

直到这时萧如薰才深切的明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也是分情况的,这种时代,统治者就是不可能完全信任领兵将军的,军队是一切的基础,掌握军队才有话语权。

萧如薰对明廷是作为将军,因此厌恶朝廷的指挥,但是作为缅甸之主,他同样不能安心于让自己手下的将军代替他统领军队。

萧如薰规定将军无事不得离开军营,高级统兵大将也要和士兵一起住在军营,公事离开自然有他的手令,私事的话除了最高级的几名大将之外,其余的都要一级一级打报告,用以保持将军和军队的纪律性。

于是他只好用频繁视察军队练兵情况和亲自提拔基层军官的手段来混脸熟,来收买人心,保持自己的曝光度,甚至屡次直接越过统兵主将发令给某一部队进行特别行动,观察这些军队军官的反应。

他们的反应还好,基本上让萧如薰满意,不管哪一级的将军都会听从他的指令,以他的指令为最优先执行的指令,甚至可以违背高级军官定下的军规。

高级军官也没有提出不满,最多只是在拜见的时候求证,并且询问萧如薰是不是可以事先通知他们一下以免造成误会。

他们好不容易制定的军规,结果你萧大将军一句话就给弄破了,这样不好。

萧如薰每次都笑着说好好好,下次一定改,但是之后依然我行我素,后来各级军官都习惯了,看到萧如薰身边的亲卫和亲笔指令,就直接出动,谁也不请示,统兵大将也习惯了,既然是人家的军队,人家也可以直接指挥。

当然战时肯定不会这样做,那是取败之道,宋帝就是没有想到在和平时代直接指挥军队搞演习和亲自奖励,以此来混脸熟收买人心,只是在战时指手画脚,干预将军临阵指挥,那不是自找不痛快吗?

他就用这种方法维持自己在军中尤其是在陆军中的影响力,而水师军官因为全是他亲自提拔出来的,战后也亲自奖励授田,甚至是亲自撮合高级军官的婚事,所以水师的忠诚度他不担心。

比如江大海的婚事就是他撮合的,江大海没爹没妈,没人给说婚事,二十五岁了还光棍一条,每日和左右夫人为伍,甚是苦楚。

萧如薰知道之后,就亲自出面,找到了江大海看中的一户良善人家的小家碧玉说亲,婚礼也是他亲自出席主持的,江大海为此感激涕零,要不是他的年龄大于萧如薰,估计都愿意拜干爹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江大海对他毕恭毕敬,一切行动听指挥,让他往东绝不往西,这样的人才能让萧如薰放心给他指挥权。

“大海啊,不用管我,论水战我是个实打实的外行,这一次就是来混资历的,你指挥你的,我不干预你,我就坐在这里看着你打赢这场仗。”

吕宋岛近海处,用千里镜能隐隐约约看到不明战舰的时候,萧如薰拍了拍江大海的肩膀,坐在了一张椅子上,面色泰然自若,一言不发。

江大海放下心来,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挥动了令旗。

“擂鼓!升旗!准备迎战!”

一百五十 锦衣卫出动八十五 杖责李如松四百一十六 利玛窦的决定六百八十 联合阿拉干一千三百五十三 皇庄系统一千二百二十一 去与留二百一十六 太阁的头颅一千三百一十七 徐光启下乡(上)一千一百九十四 海洋四百六十三 向马尼拉进军二百二十七 本多忠胜眼前最后的光景一千二百六十六 还他一个清清白白二百一十七 明军总攻六百三十六 徐光启顿时觉得脸上臊得慌九百一十三 赵虎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三百七十六 朱皇帝的这个锅背得冤呐!四百九十九 后悔的李成梁(上)三百三十一 中国人回来了八百八十六 刘黄裳的庆幸五百八十五 弄死他们八百一十九 麻威心中对北边那个所谓的朝廷充满了蔑视三十四 准!一千一百五十三 飞凤关告急二百四十七 议功二百四十四 一切遂成定局一千三百一十一 他只是皇帝(上)六百一十八 试探(下)二百一十二 最后的会面一千三百二十一 养鸭治蝗一百七十六 崩溃的宗氏八百八十七 恨九十六 踏血而行四十一 魏公妙计安天下八百三十九 谢禾觉得自己非常有成就感九十八 进击的李如松一千一百二十三 秦军的蜕变一百五十六 武装朝鲜水师(二更)八百三十八 他们还在叫喊着一百七十六 崩溃的宗氏七百一十九 那是人吗?一千三百四十七 大秦已经做好准备了七百九十九 季馨没死?一千零六十三 平壤的灾难六百三十六 徐光启顿时觉得脸上臊得慌五十九 巨人始动六百四十六 做戏就要做全套一千一百零一 大秦的警告七百三十一 嘴炮天团的逆袭(下)八百三十一 柴总兵可愿带兵主动出击?三百五十四 『老朋友』的会面六百二十一 开始吧五百七十五 一本烂帐一百七十六 崩溃的宗氏一千一百五十七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三百五十七 夜袭(二)七十四 大明劫二百五十九 朱翊钧的组合拳一千一百零一 大秦的警告四百四十二 银子!银子!一千三百二十三 血吸虫之患(下)七百九十四 动摇的邓子龙一千零九十四 生机勃勃六百八十六 废人(下)一百八十二 萧如薰的大礼八百七十七 进军松江府五百七十 向死而生(下)九百七十六 他需要一支强大的骑兵七百三十一 嘴炮天团的逆袭(下)四百四十八 不上班的萧如薰一千零六十九 柳成龙进军开城四百六十七 陈龙正的忧虑一千二百六十九 万念俱灰的袁黄六百九十八 孙承宗的报国志九百七十二 隆武一百四十七 朱翊钧召见群臣六百九十九 杀心五百零四 守将虽死,但是巡抚仍在!七百一十四 乱臣贼子三百五十二 纳瑞宣不能等待三百六十二 洛猜之死(上)一千二百五十一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八百六十五 蜀道难七百三十五 张诚觉得自己挺委屈的五百二十五 李成梁的呼唤二百九十一 坦白一千二百八十三 陆海之争(下)九百七十九 替罪羔羊柳成龙一千二百七十二 去把袁俨杀了五十五 初见朱翊钧五十二 强龙不压地头蛇七百六十四 萧总督,陛下有请一千二百七十六 沐氏最大的功劳七百三十二 疯狗精神五百零九 阴狠的套路一千一百三十三 磨刀不误砍柴工一百三十五 血战碧蹄馆(四)八百二十五 大政府三百五十五 今非昔比一千零九十七 斥责毛文龙九百九十七 赵世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