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零三 我虽文弱,却不怕死

火炮这个东西从诞生伊始就有着极强的杀人功效,堪称是所有火器里面威力最大的种类,并且在未来的世界里发展出了许许多多的分支,最后已然成就了不败金身,子子孙孙繁衍旺盛,是国之重器。

但是这年头,火炮使用起来还是有诸多限制的,正是因为这种种的限制,导致这一时期的各大军队在使用火器上都有所保留,尽管火器威力大,但是限制也大,所以冷兵器依然大行其道。

其中最让士兵们感到头疼的莫过于『炸膛』二字。

这两个字,从最早使用火炮的中国再到欧洲各国,从火炮诞生一直到现代,那一直都是威胁着所有士兵的魔咒,一把悬在敌我双方头上的六亲不认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火枪炸膛还不算是可怕的,往往只伤一个人,要实在是运气不好,两三个也有可能,但是规模绝对不会太大,和火炮炸膛动辄一圈人送命相比起来,那真是菩萨心肠了。

中国缺铜,所以炮基本上都是铁炮,如果是铜炮,相对结实,炸膛的话一般是炮身上开口子,不会四分五裂。

而铁炮,那就真的是悲剧了,而大明朝更是悲剧中的悲剧,缺钱,缺铜,皇帝总是忍不住把铜炮变成铜钱。

不夸张地说,明军现役火炮百分之九十七以上都是铁炮,少数铜炮那也是时刻准备着被熔炼成铜钱。

更悲催的是,在这种天寒地冻的环境之下,外部的极度寒冷,让铁炮本身的温度降低到了一个很危险的数字上,而铁的导热性良好,无论是加热还是散热,速度都是一等一的,这边还是冰冷的炮身。

这边一炮下去,炮身急速加热,再一炮,炮身继续加热,再一炮——轰!!!!

废了。

一般来说,打三炮就该退下去散热了,萧如薰使用大火炮战术的时候,都是学着三段射击之法,把所有火炮分成三队,第一队打完退下散热,第二队接着上,第二队打完第三队再接着上。

以发射一次的速度来看,散热功效还是不错的,所以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射击,一般而言,萧如薰不怎么允许士兵用水加速散热,这年头冶铁技术和铸炮技术本来就不怎么灵光,这边滚烫的炮身,那边就洒水上去,嘶啦~

一阵水蒸气的确好看,可是谁知道这炮身会不会变形?

热胀冷缩的道理谁都懂,你这次散热是快了,下一炮指不定就要炸膛,大家都没命。

可是很明显,着急发炮射击蒙古人的明军炮手并没有在意这一点,或者说他们以为天寒地冻的本身就能加速火炮的散热,所以更加肆无忌惮的使用火炮,但是大明的铁能和现代的钢相比吗?

魏允贞纵马到城楼下的时候,看到了几具从城楼上跌下来的残破的尸体,还有一条断腿,他皱了皱眉头,立刻下马冲上城墙,一看之下,饶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他,也是闭上眼睛痛苦的怒喝了一声,然后立刻下令。

“马上把这些人都给抬走!用沙包填补这里的缺口,再运一门炮过来!注意火炮散热!注意火炮散热!最多三炮,必须换炮!最多三炮!必须换炮!”

立刻有传令兵跑遍了城墙,将魏允贞的命令传递到了每一个明军炮手的耳朵里,不过似乎已经迟了。

明军城墙上的爆炸让蒙古人士气大振,蒙古人居然在极短的时间内再次组织了一次冲锋,顿时城墙上的明军压力大增。

“开火!发矢!滚木礌石,不许停!”

魏允贞亲自在城墙上指挥作战,他拔出自己的战剑,愤怒的嘶吼着。

城头上明军战鼓隆隆作响,巡抚亲自指挥战斗给明军以些许的安心,方才的炸膛事件所带来的惊慌失措逐渐消失。

城头上幸存的明军士兵立刻展开对蒙古人的反击,箭如雨下,火炮纷纷轰鸣,蒙古人的进攻再次遭到了有力的阻击。

然而蒙古人也不是只有骑兵的,劫掠了大同大部分城堡的蒙古人不仅有火炮火枪,还有投石机和床子弩,就在魏允贞的眼前,两名士兵被一只飞来的床子弩穿成了一串狠狠的钉在了他背后的城楼上。

他目眦尽裂的看着两个死不瞑目的士兵,直喘粗气。

“抚台!这里太危险了!北虏不仅有火炮,还有床子弩和投石机,这里太危险了!您应该立刻离开!”

雁门关守将急匆匆的跑到了魏允贞的身边,大声地呼喊。

“将士在血战!我却要临阵脱逃?不能和将士站在一起,我凭什么要将士用命?我虽文弱,却不怕死!”

老魏一口回绝,继续钉死在城楼之上。

老魏是个文官,骨子里的文官,他当然有自己的私心,就和当初张居正死后回家安葬时一样,当时的荆州官员贪慕张家的权势,争先恐后去吊唁,唯有他一个人不去,人家当他傻,其实不是。

因为他已经看出,张居正一死,他的势力和党羽迟早要完蛋,当时虽然还有点一家独大的意思,但是势必不能持久。

因此,一介小官的他顶着被张家报复的可能性,愣是没去吊唁,甚至还鞭打了劝他去吊唁的仆人,一时间声名大振。

他是个三甲进士出身,没能被选为庶吉士,只能观政之后外放,按照历来的规矩,他的前途很有限,甚至可能一辈子困死在六七品的位置上。

但是他没认命,抓住了那个时机,抵抗住了心中对张家权势的恐惧,成功进入了朝堂中反张居正势力集团的眼中,从而被提拔回了京城,担任御史。

在担任御史期间,他不断的针对张居正残留的势力开炮,不能说他反对张居正改革,但是他的确是站在了张居正的对立面。

而且当时的他根本连反对的资格都没有,只是一个炮灰而已,即使如此,也深深地被张四维和申时行等人忌惮。

不能因为说他被海瑞称赞过就说他是个骨鲠直臣,他有自己的私心,他也在为了提拔自己的势力而办事,他直言上书指出张居正的各种过失不是因为心中的正义和理念,而是为了权力和地位。

他来到山西做巡抚的起因是为赵南星这位未来的东林党大佬辩护,开罪了朝廷中的其他势力,被外放到山西做巡抚。

他一直没放弃回归中央的机会,但是同时,他作为一名官员的基础素质和最起码的责任心促使他为官一地造福一方,负起自己的职责,不负海瑞给他题字的督促意义,严守心中最后一片净土。

三百七十八 拜见提督一千一百九十九 正式开战(上)一百二十 克复开城四百三十一 兴师问罪(四)二百五十二 奇怪的君臣一千三百二十九 大秦的百姓还远远没有过上好日子一千三百五十 北伐的准备(下)二百零四 提督与军师之争锋一千一百二十八 郑鹰的决断一千二百三十五 真的出事了六百九十七 新任大同巡抚一千一百五十三 飞凤关告急六百九十八 孙承宗的报国志一千三百五十六 西北兵团首次出战一千二百八十二 陆海之争(上)一千零七十四 必死之局四百七十八 徐光启九百八十三 大秦宗室(上)一百五十二 撤兵刻不容缓九百四十 反派与正派八百一十 心虚五百零三 我虽文弱,却不怕死七百一十九 那是人吗?三百八十一 萧如薰的捷报一百九十八 德川家康的怒火四百三十六 天诛(下)三百 翁婿夜话(上)三百七十九 图穷匕见七百九十六 开动的战争机器(下)一千二百七十六 沐氏最大的功劳八百零七 目标,会师南京!二百七十四 决然的母子(下)三十六 八成把握六百五十 “无耻的明军”五百八十六 掌舵者八百四十七 投名状一千二百六十二 陛下是何等的仁慈啊二百四十七 议功五百二十八 让士兵重燃战斗的信念一千一百五十五 多么美好的剧本三百七十 唯一一杆线膛枪一千二百四十五 老奴不做男人好多年了一千二百三十八 莫氏的请求九百三十七 他不怕我死掉?七百四十九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三百六十六 袁黄的期待三百三十八 新的敌人一千一百二十一 送客,走人,结束一千三百八十 放我走吧五百八十五 弄死他们五百零四 守将虽死,但是巡抚仍在!一百三十四 血战碧蹄馆(三)一千三百七十六 群臣始终没有看穿过皇帝哪怕一次七百六十五 我要去秦国公府借住一晚九百六十三 慢慢来四百七十五 阿挪的努力三百四十二 手足无措的莽应里(下)五百四十五 消失的北虏(上)一千三百八十 放我走吧六十九 萧李争锋(上)六百八十五 废人(上)六百七十 羽翼已成五十五 初见朱翊钧六百九十七 新任大同巡抚五百五十五 王世扬求活(上)三百二十六 利玛窦的见面礼九百三十二 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三百五十六 皇帝的复苏六百零四 生擒扯力克三百六十七 釜底抽薪一百九十七 议和的开端(下)九百四十二 不过是交易罢了二十六 晴天霹雳七百一十九 那是人吗?六十四 战与和(上)二百二十九 决战(上)九百一十一 房守士的决定二百七十六 救火队员李太后(上)五百一十二 该来的还是来了一千三百六十二 终有一天,你要自己面对这些豺狼虎豹九百四十三 要完蛋了?四十二 兔死狐悲三百五十八 夜袭(三)三百五十三 剧烈的碰撞八百九十八 故人重逢九百零九 皇帝结婚一千二百八十五 藩属国动向(下)十三 魏学曾的担忧七百八十五 新帝登基一千三百零四 阅兵式(下)二百三十二 明军血战德川军(中)一千一百一十五 崩溃的杨军一百九十五 萧如薰的议和条款五百零五 向使萧镇南在此,何愁北虏不破?二十三 主动出击八百八十六 刘黄裳的庆幸一千零一十一 造船九百七十九 替罪羔羊柳成龙十 夜袭一百一十五 混乱的明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