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七十八 赵志皋最后的努力

“老臣会回答说,若老臣年轻二十岁,一定会帮陛下把该杀的都杀了,该贬斥的都贬斥了,尽量做到国事用国帑,内事用内帑,但是陛下,老臣太老了,对此已经无能为力了。”

赵志皋从锦墩儿上挪开了半边屁股,老练的跪伏在了地上。

“陛下,老臣无能,不能帮陛下理清国事,还请陛下罢黜老臣的首辅之位,让老臣回家乡养老吧!”

赵志皋的声音听不出一丝颤抖,朱翊钧相信这是他的真心话。

赵志皋已经完全失去了对内阁的控制,也完全失去了对朝政的控制,别说张居正了,就算是王锡爵他都不如。

能够一比较的大概就是成化年间的纸糊三阁老了,但是人家那是被皇帝架空了,宪宗大权在握,朝政还在掌握之中,而不是现在!

皇权今非昔比了,朱翊钧已经无法对国家得心应手的掌控了,就指着内阁能出几个和他一条心的阁臣,好容易出了一个赵志皋,却被其余几个阁臣给架空了。

赵志皋年老了,没有精力了,就算是强悍如严嵩,到了这个年龄也需要自己儿子的背后支招,而赵志皋可谓是孤军奋战没有外援,唯一可以给他撑腰的大概就是自己的态度了,但是自己能说一句话就改变大明朝的贪腐现状吗?

不可能的……

随着赵志皋失去了对内阁的控制权,朱翊钧也预感到自己的处境会越来越差,若是不加紧培养太监势力和锦衣卫势力,估计自己就真的要被架空了,内帑也将任由那些混帐索取了。

一边四五百万的银子,这些混帐居然还说不够,朱翊钧就算是用脚指头都能想明白这里头到底有多少猫腻。

只是,眼下他还无法失去赵志皋,就算赵志皋已经失去了对内阁的掌控力,但是只要他还在首辅的位置上,那些人做事情就不能无所顾忌,赵志皋还坐在这个位置上,自己多少能利用这个位置做些什么。

于是,朱翊钧站起身子,走到了赵志皋身边亲手扶起了赵志皋。

“阁老说的是什么话呢?我才刚刚要把大事托付给阁老,阁老怎么就能说告老归乡呢?这大明朝的内阁还是需要阁老这样德高望重的人来做主才是,其他人都不够资格,阁老要是觉得负担重了,我便让内阁增补阁臣就是了。”

赵志皋先是一愣,然后立刻意识到了皇帝的用意所在。

皇帝要用内阁增补阁员的事情来转移群臣的注意力,让各派系的臣子们互相残杀一阵,让自己有喘口气的机会,顺便,要考察递补上来的几个人里面谁最符合他的心意,然后才能决定首辅的位置让谁来做。

赵志皋记得自己曾经对皇帝推荐过沈鲤,让沈鲤来做首辅,因为他知道,沈鲤是决策圈子里面少数还心存良知的官员。

这样的官员多少能照顾到一点皇帝的心思,或许还能做一点好事,而沈一贯则是个绝对的党棍,在位还不知道要闹出多少乱子来。

按照沈一贯这个任人唯亲的性格,指不定还要在朝廷掀起一波新的党争,说不定还要开一些非常恶劣的先河,所以赵志皋觉得,至少不能让沈一贯做首辅,否则就会和张四维做首辅一样,也不知道要给大明造成多少麻烦。

可是皇帝的意思,是宁可让自己这个风烛残年的糟老头子继续占着首辅的位置不干事情也不要让沈鲤上位,估计就算是自己到时候下去了,也轮不到沈鲤上来。

哪怕是次辅估计都没有沈鲤的位置,为了给其他人腾位置,皇帝甚至会废了沈鲤。

当然,赵志皋也知道原因,无非是国本之争时沈鲤用力过猛,和张位一样,伤了皇帝的心,皇帝不信任他,不允许他做首辅。

张位的罪名已经基本上审核完毕了,就等着皇帝一道命令,最好的结果也是远徙三千里,而正常的处决方式是直接斩首,家人流放,张位算是完了,他背后的利益派系集团已经放弃了他,开始寻求新的代言人。

不出意外的话,这一次江西派还会在内阁阁员之争的时候选出新的代言人然后推动他入阁,反正江西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翰林和进士。

这下子,又不知道要造成什么样的结果,群臣伤害皇帝太过,以至于皇帝的逆反心理突破天际,不顺他心意的哪怕是还有良知的他都不用,顺他心意的,估计就算是沈一贯他都会用。

这种普遍存在于大明朝堂之上的意气之争到底要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国家大事是最容不得意气之争的啊!

“陛下,老臣以为,且不说增补内阁阁臣的事情,倒是内阁次辅应该选定了,现在除了老臣之外的两名阁臣都不是次辅,次辅之位空缺,不利于内阁运行,陛下就算要增补阁臣,最好也是等次辅确定之后。”

朱翊钧当然知道赵志皋这样说是什么意思,他想要进自己最大的努力向皇帝推荐沈鲤。

“那阁老以为,目前的两名阁臣里面,谁可做次辅?”

赵志皋深吸一口气。

“沈鲤。”

朱翊钧点了点头,这种回答不出他的所料,虽然赵志皋这样说,但是朱翊钧的意志也愈加坚决了。

“沈鲤入阁晚于沈一贯,却先于沈一贯做次辅,这不合常理吧?”

听闻朱翊钧如此一说,赵志皋的心直接沉底了,但是即使如此,他也要争取最后一丝希望。

“沈鲤在外朝素有清正廉洁之名,对外朝有影响力,较之老臣而言,更加年富力强,更有胆魄为大明做实事,愿陛下不要顾忌入阁先后,嘉靖时期首辅张璁仅为三甲进士却也能做首辅,陛下向来崇敬嘉靖爷,往陛下三思!”

这是赵志皋最后的努力了。

然而在朱翊钧看来,这根本就是无所谓的事情。

沈鲤在外朝名声好,可以团结群臣,然后呢?团结群臣干什么?还不是对我开火?而沈一贯在外名声素来不好,而且和言官群体的关系也不好,入阁当年就搞掉了几个言官,和沈鲤结下仇怨也就是那个时候。

一个和群臣关系不好的首辅才能背靠皇帝给皇帝挡枪子儿,而一个和群臣关系和睦的首辅就会带领群臣向皇帝开炮,深受数任首辅之苦的朱翊钧是不会再一次被忽悠了。

二百四十一 三方会谈(中)一千一百七十三 前田利家觉得头疼不已八百七十八 先兵后礼?一千零一十四 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八百五十三 京师大乱(上)二百一十六 太阁的头颅五百五十七 太原骚乱(上)一百六十一 倭寇的求和一百六十一 倭寇的求和七百二十五 蠢货九百六十九 当仁不让的选择二百八十八 天高皇帝远三百二十六 利玛窦的见面礼五十 叶梦熊的忠告七百二十六 在危机中寻找机遇三百二十三 明军登陆七百一十六 他们的胆都被打破了一千二百三十二 倭人自治会二 我会珍惜这一回一千二百六十一 切记你我吃的都是谁家的俸禄一千一百九十一 丰臣秀次的危机一千一百三十三 磨刀不误砍柴工八百四十六 由衷的笑容三百四十四 王的抉择(上)七百八十六 逃出生天六百七十七 主持公道一百八十五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二百四十 三方会谈(上)六十八 李如松不服!九百八十一 土司攻略(上)四百二十一 他开始萌生了退意九百零二 第一份见面礼一千三百三十二 方从哲的对策九百一十二 家书一千一百四十九 强弩之末(上)七十七 弄瞎倭寇的眼睛一百七十 大炮开兮轰他娘一千零五十四 为大秦做事四百八十 拜访徐光启(下)一百四十四 不安的宇喜多秀家四十一 魏公妙计安天下一千二百零六 暹罗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孤立和打击六百一十三 进兵计划六十二 哪见先生点笔时一百七十一 热闹的釜山与风平浪静的对马一百一十五 混乱的明廷一千三百六十六 隆武二十年(下)一千零八十五 遍读史书的太上皇一千三百七十六 群臣始终没有看穿过皇帝哪怕一次一百六十五 时代的脚步二百六十一 十万两白银一千三百八十 放我走吧五百一十六 萧镇南到京城了!三百七十一 大胜一千零五十六 炸营三百八十二 该死的政治啊四百九十二 大同急报一百四十五 德川家康的议案一千一百七十八 百僚未起朕先起(下)三百九十四 蒸蒸日上的缅甸镇(下)七百八十二 满朝文武,无一骨节矣一千二百七十九 冠军侯二百一十 丰臣秀吉的最后时刻一千零六十九 柳成龙进军开城二百二十二 悲愤的孤军一千零三十九 褚英觉得有些委屈三百八十四 凯旋(上)六十五 战与和(下)六百五十八 这场战争还远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四十四 一切都将见分晓一千三百零三 阅兵式(上)四百二十六 豪情一百六十 倭寇来使八百一十五 土地情节五百九十三 不听命令的军队八百零三 进抵昆明一千零六十三 平壤的灾难一千零九十六 西南用兵在即一千三百六十 一战功成八百九十四 诛杀(下)一千零一十六 中央军事学院六百一十八 试探(下)九十九 平壤终焉五百六十二 死有余辜(下)七百八十五 新帝登基四百零九 条件(下)一千二百九十八 卑微吧,仰望吧,跪下抱头唱征服吧!七十五 恩重如山五百九十四 好黑十八 激战平虏城(下)六百三十一 煽动九百六十二 为难的老臣二百九十一 坦白五百八十四 摒弃前嫌二十七 君欲上天乎?二百四十 三方会谈(上)五百一十一 刘西投敌二百六十六 群臣的反击极其猛烈五百二十五 李成梁的呼唤一千零三十七 还有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