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风临江南(第2节)

这边有案台,上面有笔有墨,赵万宝想了一想,便摊开素纸,在上面写了几行字,刚想放下笔,却又听到王贤说道:“把该写的写上!”

赵万宝苦笑了一下,然后又添上几句,方才放下笔,把这纸叠好,然后便道:“这个需要我亲自送走。”

王贤皱了皱眉,但还是点头道:“你要送到哪里去?”

“你只要派人跟着我,便可知晓。”赵万宝淡淡一笑道:“不过你放心,我肯定不会借机逃跑的,小焱还在大牢之中呢。”

王贤想了想便道:“那好,我就让你走。”

他突然喊道:“陆忠,你带二十个人跟着他,严密看守,不得放过一举一动!”

陆忠闻言立刻称是,却听到赵万宝苦笑道:“这么多官兵跟着我,那我又如何能去送信?你这不是害我吗?”

王贤沉吟道:“那你想怎么样?”

“你就派几个亲信,换上便装,随着我一块就行了。”赵万宝看了看陆忠道:“这位差官便是不错。”

王贤想了想道:“那好,我便依你,陆忠,你带着几个身手不错的卫兵,换上便服,一同跟着他,千万不要出了差错,不然为你是问!”

陆忠连忙说道:“属下遵命!”

“一宝兄,希望你能够好自为之。”王贤轻声说了一句,随后又低低地说道:“算是我王贤求你一次,就看在我们同窗相交,别再为难我了。”

赵万宝一愣,却见到王贤已经回转过头,走到那边的椅子坐下。

接过衙役们的衣服,赵万宝随便换了一下,就在陆忠和另外几名兵士们的围绕下走了出去,他回过头来看了看王贤,却只见到他闭着眼睛,便不由微微摇头,和那几人走了出去。

王贤坐在这椅子上,心却慢慢安静起来,明教圣王吕师囊这次抓了自己的家人,肯定是想借机要挟自己了,而且自己位于金陵,基本上很难找到他,如此以来便是陷入被动之地,若不想家人有事,就只能听他之言了。

然而明教铁定造反,自己还能跟着反不成?

造反,造反,这帮鼠目寸光的人,又如何能成大事,不仅如此,还会牵连到数十万数百万的百姓们!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心中真的无奈起来,为何自己和明教竟然有了这么大的渊源?如今就算是想退一步,也是不能。

过了良久,王贤才收拾好心绪,站了起来,旁边的牢役和卫兵们立刻站直,却听到王贤道:“回府!”

他回的并不是自己的家,而是回到了江宁府衙,正往后堂走去,却听到有人大声喊道:“大人,大人,有公文来了!”

王贤一愣,转过头来却见是朱强,他接过来随意看了两下,不由地沉重起来。

这是江宁府粮草被劫一案,虽然自己封锁了消息,但是明教之人故意散播,显然已经惊动了朝廷,朝堂之上立刻就有台谏官开始说起此事,而后顿时出现大动荡,蔡京虽然极力为王贤说话,终究却抵挡不住朝廷百官的压力,开始把这事情列入朝廷议事了。

皇帝赵佶对这事也是极为吃惊,但是他心里还有些偏向于王贤,所以并不想直接降罪给他,只是朝廷的舆论实在是太大,很多不满蔡京的官员们都已经开始集体向王贤发难,而尚书右丞赵挺之这一次也是称王贤不宜再知大郡,请奏调离。

蔡京极为聪明,他深知这次台谏官的目标是自己,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一步不退,直接说:“贼乃江南之贼,虽窃粮万石,却是夜袭,若有农户失米,岂有不怪贼而怪农户者?贤虽年幼,然于杭州历任数年,其德昭昭,其行坦坦,虽是汴京亦有耳闻,今次岂能以失粮之事而罢之?且臣闻江宁筹粮,并未损百姓点滴,而是从夷国而得,虽失之亦不能算责大,又如何罢之?”

他在朝廷之中毕竟有相当的势力,而且皇帝也撑腰,所以这件事情商议了两天,便都妥协了,由吏部亲自发公文,责问失粮之事,并限日期,要王贤抓到歹人,找回失粮。

王贤深出了口气,把这个公文书简又丢给了朱强,然后说道:“朝廷让我找回失粮,哼,失去的又如何能够复得?只是我给蔡京的书简还没有一个回音,不知道他对明教有没有一个重视了。”

朱强这时迟疑地说道:“大人,据说刑部已经派了人到江宁查案了,为的就是追查失粮。”

“刑部?”王贤有些不屑地道:“朝廷难道真的是想着追回失粮吗?”

他在院子里走了两步,然后说道:“刑部的人如果来到江宁,自然要问起这事,我须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说清楚,朱强,你去着李瑞过来。”

朱强点了点头,快步地走了出去。

王贤抚了抚官服,走进屋内,然后就是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又些喃喃地说道:“明教,明教,真的是邪恶的宗教,就算今日不反,以后终会引起纷乱的。”

而今明教要造反,自己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虽然身为一个知府,但并不参与朝政,就连一个小言事都比他更有权利上奏说事,现在大乱将来,一切都只能指望蔡京了。

如果蔡京也能意识到明教的威胁,早早做了预防,那这一场将来的风雨定然可以拨开,王贤在给蔡京去信上面直言应罢朱勔,废花石纲,暂停修建宫廷,并预防江南动乱,为了让蔡京意识到明教的威胁,他故意夸大其词,说起明教一旦为祸,则江南一带便成水火,数年之间都难以安宁,而朝廷非五十万大军不能破之。

蔡京,他会听信自己的所说的话吗?

“大人。”一个声音把王贤从沉思中拉回来,他抬头一看,却是李瑞,便点点头道:“你坐下吧。”

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6节)第109章 人心难测第117章 初临扬州第98章 雄心壮志第115章 外放江南第132章 泄洪前后(下)(第4节)第75章 细语嫣然(上)第159章 成事之后(第3节)第162章 出扬州记(中)(第3节)第35章 惨烈之战第133章 灾后决议(第3节)第80章 丹清照人第135章 盛怒之事(第3节)第118章 四大将(上)第15章 夜宿草原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5节)第163章 出扬州记(下)(第4节)第40章 布和首领第154章 入扬州城第131章 泄洪前后(上)(第2节)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3节)第138章 唯别而已(第1节)第165章 一声叹息(第3节)第17章 不见答图(上)第151章 金陵得失(下)第143章 危险试验(第3节)第88章 黑夜追踪(下)第9章 救人要紧第84章 朦胧月下(上)第59章 王家老小第108章 仕途芝麻第63章 奇怪事件第46章 宏伟设想(上)第55章 大人物第121章 死牢钥匙第132章 泄洪前后(下)(第2节)第160章 解决之道(第2节)第15章 夜宿草原第111章 皇帝大礼(上)第69章 何为明教(下)第164章 回去之路(第3节)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1节)第157章 周大公子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6节)第144章 失粮之事(第2节)第159章 成事之后(第3节)第107章 意外之喜第76章 细语嫣然(下)第45章 终于返家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4节)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4节)第162章 出扬州记(中)(第1节)第26章 责任谁担第116章 开始南行第36章 辉煌一箭第65章 谁主此案第132章 泄洪前后(下)(第1节)第147章 风临江南(第3节)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1节)第28章 大汗遭刺第134章 何谓奸商(第2节)第162章 出扬州记(中)(第1节)第47章 宏伟设想(下)第77章 太学三舍第159章 成事之后(第5节)第77章 太学三舍第55章 大人物外传:失踪之事(十)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1节)第43章 走出树林第82章 同室之缘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5节)第66章 想的更远第151章 金陵得失(下)第161章 出扬州记(上)(第1节)第144章 失粮之事(第2节)第107章 意外之喜第161章 出扬州记(上)(第4节)第165章 一声叹息(第3节)第166章 回至金陵(第1节)第138章 唯别而已(第1节)第75章 细语嫣然(上)第5章 赛马射箭第162章 出扬州记(中)(第6节)第158章 周家兄弟(第2节)第133章 灾后决议(第1节)第25章 蒙古大汗(下)第84章 朦胧月下(上)第70章 曾布相公第173章 一得一失(第1节)第148章 风云乍变(上)(第3节)第159章 成事之后(第2节)第152章 战事又起外传:失踪之事(六)第145章 风云变换(第1节)外传:失踪之事(九)第55章 大人物第165章 一声叹息(第4节)第97章 险中求生第138章 唯别而已(第3节)